close

【打造健康指南。白小良博士時間】

Ep.3:認識「蛋白質」

—構建身體的基礎

營養醫療≠營養攝取

旅美營養專家白小良 X 彭瀞儀

 

近年來,運動的重要性大獲重視,健身風氣日盛,「補充蛋白質」連帶成為主打「增肌」的當紅商品。

如何讓蛋白質的補充更加聰明有效?高興吃多少就吃多少嗎?怎麼吃最好?從嬰幼兒、青壯年到年長銀髮族,如何掌握合適的蛋白質攝取量與種類?隨著年歲增長而降低的蛋白質轉換率(吸收)該如何提升?

近年流行的「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與1970年代出現的「阿金氏飲食」(Atkins diet)又存在哪些問題?

「吸收養分」是健康的基礎,您知道「養分吸收」與「小腸絨毛」息息相關嗎?您的「小腸絨毛」健康嗎?什麼樣的飲食會造成「小腸絨毛」萎縮呢?「小腸絨毛」要怎麼養呢……?

至於坊間常見的「營養配方」、「高蛋白粉」、「乳清蛋白」、「牛奶」……各類商品該如何選購運用?請聽【打造健康指南。白小良博士時間】Ep.3:認識「蛋白質」—構建身體的基礎 營養醫療≠營養攝取_旅美營養專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營養教育博士白小良 X 彭瀞儀

 

 

Time Code、

 

00:00

開場

 

00:54

〈蛋白質的認知〉

蛋白質是建構身體的基礎

蛋白質的六大功能

蛋白質如何被消化吸收?

人體的必需氨基酸與健康

 

09:16

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

大人與小孩的需要不同

一般人(g)=體重 X 0.8

銀髮族的蛋白質轉換率較弱

因此需要稍微增加攝取量

蛋白質攝取平均分攤到三餐

 

除了攝取蛋白質

要長肌肉一定要做阻抗運動

 

15:51

喝牛奶補充蛋白質?

 

全脂、低脂、脫脂奶的區別

深綠色蔬菜也有豐富的鈣質

 

19:44

奶粉、牛奶、高蛋白粉

不是一個完整的食物

只能增加蛋白質攝取量

只是飲食中的一部分

 

營養醫療≠營養攝取

營養配方是治療的方法

不是達到均衡飲食的必要手段

無法取代正常飲食

 

若是可以容忍食物的健康腸道

一定要吃「真正的食物」

尤其是粗糙的纖維類食物

小腸絨毛才會更健康有助吸收

 

只用喝的會導致小腸絨毛萎縮?

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用吃的不是喝的

 

27:22

重視營養補給品更甚於真正的食物

嬰兒如何漸進式的攝取蛋白質?

食物過敏往往都和蛋白質攝取與關

 

33:13

高蛋白粉≠營養配方

吃真食物更能提供心理上的滿足感

 

蛋白粉的成分與添加物?

要長肌肉除了補充蛋白質

還必須要做阻抗運動

 

40:55

個人與地球健康的雙贏之道:

雖然動物性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

比植物性好

但是站在健康原則還是

盡可能由植物性食物獲取蛋白質

 

43:17

與健康息息相關的「小腸絨毛」

腸道的健康決定全身的健康

 

「小腸絨毛」怎麼保養?

什麼情況會造成小腸絨毛萎縮?

 

消化不好免疫功能也會跟著不好

 

52:24

如何提升蛋白質的吸收轉換率?

 

細嚼慢嚥、發酵食物(益生菌)

 

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時需要水分

熱量(糖分)會幫身體切蛋白質

 

蔬菜水果的纖維能幫助腸道蠕動

鳳梨、木瓜、奇異果、酪梨等的

蛋白酶會幫助身體分解蛋白質

 

攝取高蛋白食物

要注意B群是否足夠

尤其是B6

 

蛋白質要平均分配在三餐攝取

 

01:00:08

攝取蛋白質是否會有過量的疑慮?

 

生酮飲食

最初是治療孩童癲癇的方法

 

生酮飲食、阿金氏飲食

能快速瘦身是因為脫水

一段時間後會反彈的很嚴重

同時會造成消化問題

 

酮中毒與口臭

 

如果腎臟功能不是很好

蛋白質吃多了會有蛋白尿

尤其常吃加工食品更危險

也與臺灣洗腎高居全球之冠有關

 

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會與

心臟血管疾病、中風

以及某些類型的癌症有關

 

01:12:42

結語

 

 

附錄、

白小良博士:〈你對蛋白質認知有多少?僅有益而無害於健康嗎?〉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878017

 

 

聽書|客座總編、

白小良

實踐家專食品營養科畢業、中國文化學院家政系食品營養組畢業,之後7年半於馬偕醫院擔任臨床營養師,任職期間於1985年在馬偕醫院成立臺灣第一個腸道靜脈營養醫療小組。1986年赴美,先後於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陸續獲得人類營養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及營養教育博士。

曾任教於美國新澤西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2014至2016),現任教於美國紐約市立社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2016至今)。目前從事教職、學術研究與寫作,期待藉由多年在學術及職場所得的營養專業經驗,提供大眾正確營養保健知識與態度。

著有:

《別讓錯誤的營養觀害了你》(2017)

《別讓錯誤的營養觀害了你2:你吃進的是營養還是負擔?》(2018)

認識蛋白質:營養醫療≠營養攝取_白小良博士X彭瀞儀-封面.jpg

圖文提供、

時報文化

白小良

 

撰稿&製作、

彭瀞儀

 

播出日期、

2023.11.15

 

{聽書}隨時聽

YouTube|https://reurl.cc/5OWn9n

粉  專|https://reurl.cc/6QO8Nk

聽  書|https://reurl.cc/1GA5MV

Castbox  |https://reurl.cc/kaY6OK

 

{飛碟聯播網}隨時聽

ios|https://reurl.cc/gzYKOz

android|https://reurl.cc/aNx2OY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