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美風景。張瓊齡的共好與療癒】

Ep.8:國際志工的在地實踐II

—公益旅行的療癒與地方創生

國際志工協會理事長張瓊齡 x 彭

「公益旅行」、「療癒」、「地方創生」是這集訪問的副標題,幾個關鍵詞的整合,意圖突顯國際志工協會理事長張瓊齡是如何轉化「國際服務」的量能,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注入源源不絕的養分。

請聽【最美風景。張瓊齡的共好與療癒】Ep.8:國際志工的在地實踐II—公益旅行的療癒與地方創生_國際志工協會理事長張瓊齡 X 彭

 

〔註1〕、

〈國際志工的在地實踐Part II〉——張瓊齡

從2004年開始從事國際服務起,心裡就一直在想著,到底,台灣能否也有個什麼樣的地方,足以不斷地吸引眾人,透過服務與體驗,洗滌心靈,找到階段性的人生意義。這樣的心念,一直放在心上,未曾停歇。

(一)針對家人,尤其是母親

用9年時間(2003~2011年),帶媽媽海內外旅行,逐漸修復母女關係,最後也達到讓媽媽在旅途中用自己的專長當志工。去年(2022年)起,促成83歲的媽媽到龍潭肯納莊園每月一次,為自閉症家庭義剪。

(二)針對離鄉北漂女青年

從2004年起,出國服務前都會安排在國內集訓,以熟悉彼此,建立出國期間的默契與互助機制。2010年,把出國前集訓安排在一位北漂女青年的家鄉嘉義(為女青年日後返鄉,預做暖身),除了在女孩平靜無波的村落引起小小的騷動,也讓村民自發建設村莊。

(三)在社區大學推出《旅行可以不一樣》系列短課程+公益旅行

讓長期在海外駐點工作者,藉由6週短課及海外公益旅行,和國內的潛在支持者相遇,同時也讓參與者自主將公益的元素,納入自己的旅行中。

當時共有泰緬邊境、尼泊爾、柬埔寨、泰國北部等(前三個有順利成行,最後一個因南洋姊妹的先生不支持,只能作罷)。

 

〔註2〕、

〈頭夯夯志工團的夏天〉——張瓊齡(國語日報【旅行可以不一樣】八月用稿)

「恁係頭夯夯嗎?唔去賺錢,做這款無錢工!哇攏沒歡喜啦!」(註1) May七十五歲的阿嬤依然天天下田耕作,從我們抵達嘉義的第一天起,阿嬤只要看到我們這幾個志工,劈頭就罵,還天天監工看我們有沒有偷懶;剛開始我有點尷尬,被唸到後來就皮了,還會跟阿嬤裝瘋賣傻一番。

May的家鄉位在嘉義高鐵站三分鐘摩托車程的後庄里,是個只有兩百多位居民的小村莊,平日住著老人家和國中以下的孩子,青壯年人力大多流到外地求書、工作;May從18歲後離開故鄉到將近30歲,逢年過節才返鄉。

2010年夏天,May剛結束五年多的工作,利用轉換工作前空檔要跟我出國公益旅行一個多月,我問她出國前想不想為故鄉做點小事?

做任何事都很認真、投入的May真的利用假日返鄉好幾次做調查,最後決定要把一渠原本灌溉用的廢棄小土塘變身為一個生態池,而我們打算號召志工,用五天時間,以工作假期(註2)方式來施作。

我們沒人懂得該怎麼做,May透過網路找到第一屆雲門流浪計畫得主之一的盧銘世老師,他以「種樹的男人」計畫獲補助出國流浪考察,回到台灣就在故鄉嘉義到處推廣種樹以及綠美化工作,剛好May的村莊還沒有做,盧老師除了熱心指導May怎麼著手,也讓May到他正在施工的地方做觀摩,我們就這樣現學現賣上工了。

May的村莊很小,也非觀光區,幾個陌生人突然進駐,就成了村裡的大事;村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也很分歧。有人認為這是政府該做的事,小老百姓不該插手;有人覺得又沒有申請錢,要怎麼做?

經過估算,發現實際花費的錢真的不多,我寫了一封EMAIL轉寄給一些朋友,兩天內就把款項搞定了,捐款者有住在新莊樂生療養院的麻瘋病患、來自金門的老師及醫生姐弟、社區大學的學員、May劇團的朋友…,村民知道後都覺得很驚奇,哪有這麼傻的一群人哪?!

七、八個志工來自各地、支援的天數也不相同,剛開始只有我跟May兩人頂著大太陽,穿著青蛙裝下到抽乾了水的土塘裡,先把堵在出水口的垃圾清理乾淨,有個住在土塘附近的媽媽來問候我們、還借我們工具。隨著每一天有新的志工陸續到來,土塘變身工程也慢慢有進展後,村裡頭會做土木工程的叔叔伯伯們開始跳出來幫忙;等到要開始種水草的時候,一些阿姨們也全副防曬武裝加入;當進入到彩繪美化土塘周邊圍牆階段,許多媽媽都回家去把小孩叫出來,每人認養一小塊牆面,自由發揮。

而一些原本在一旁觀望,沒有加入工作的村民,開始有人自發買運動飲料送我們喝,也有人每到傍晚就買一堆冰棒過來慰勞我們。短短的五天,不僅把一渠堆滿垃圾淤泥的廢棄土塘變身為生態池,藉由幾個外來志工的攪動,似乎也讓寧靜的小村莊,像是辦節慶般地熱鬧了起來。

「蛤~恁要回去了喔?哇會想恁耶……」在同個屋簷生活了幾天的阿嬤,表達好惡都很直接。

為紀念阿嬤的創意,我們把自己取名為「頭夯夯志工團」,還在土塘旁的一塊水泥牆面畫了一個台灣地圖,把全體志工和捐款者標示在地圖上。

下回當你搭高鐵經過嘉義站附近,如果看到一渠周邊用彩虹的七種顏色彩繪圍欄的小土塘,那就是2010年夏天,我們雜牌成軍的「頭夯夯志工團」和後庄里村民的共同傑作。

 

註1:一整句話的意思是:「你們是腦子燒壞了嗎?不去賺錢,當什麼志工!我都不開心啦!」

註2: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一般由志工出錢出力,利用自己的短期休假期間,以勞動方式共同完成一件公共小工程,而達到另類休閒目的的一種旅行模式。

 

 

聽書|客座總編

張瓊齡

 國際志工協會理事長

 社區大學評鑑委員

學經歷

 在政治大學念過哲學,為觀察醫院生態,開啟志工生涯。出社會至今,大多從事非營利領域工作,並藉由國際志工服務與世界連結。2006 年起成為 freelance(現在的說法是斜槓),2019 年新增的角色是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研究生。

作品

 自 1994 年起陸續編過、寫過一些書,但少以文字工作者自居。

國際志工的在地實踐 II:公益旅行的療癒與地方創生_張瓊齡X彭瀞儀-封面.jpg

(遮)在肯納莊園中庭義剪,肯納青年能自然看見彼此,更容易接受被張奶奶義剪。.jpg

(遮)自2022年12月起,每月一次到龍潭肯納莊園為自閉症親子義剪,帶給83歲的張媽媽很大的自尊、自信與開心。.jpg

(遮)這次義剪除了創造19人理髮的新紀錄,宏瑋更是15年來第一次被媽媽以外的人理髮,全莊園住戶都很振奮。.jpg

嘉義後庄土塘踏勘.jpg

照片、圖文提供、

張瓊齡

 

撰稿&製作、

 

播出日期、

2023.08.14

 

{聽書}隨時聽

YouTube|https://reurl.cc/94jLmj

粉      專|https://reurl.cc/7kgmb5

聽      書|https://reurl.cc/N0k9rm

Castbox  |https://reurl.cc/OvlnRv

 

{飛碟聯播網}隨時聽

ios|https://reurl.cc/gzYKOz

android|https://reurl.cc/aNx2OY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