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Notes on a Nervous Planet

作者:麥特海格

原文作者:Matt Haig

譯者:韓絜光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9-01-25

------------------------------

導讀:天下雜誌編輯許湘

內容簡介

《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TOP 1

Amazon分類暢銷排行榜TOP 1

《衛報》注目選書

 

  人生,有時候像一首後製過度的歌,

  塞進了太多聲響,幾乎聽不出旋律。

  繼《活著的理由》、《時光邊緣的男人》

  麥特海格獻給每一個疲憊心靈的柔聲鼓勵

 

  超載的星球,住滿了迷失的心靈

  生活看似選擇無限,但擁有再多,心靈卻依然脆弱

  一切都來不及、不夠多、不夠好。我們困在焦慮裡

  世界失速,我們活著,該如何不跟著瘋狂?

 

  作者麥特海格是英國暢銷作家,橫跨文學、非文學、與青少年小說。他曾為憂鬱症所苦,也讓他格外敏銳。他的作品《活著的理由》對於受憂鬱症所苦的心境直白的刻畫,鼓舞許多同處困境的讀者,出版即登上英國《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TOP1,佔據榜單長達49週,被翻譯成29國語言。

 

  這次,海格以同樣的獨特視角與筆調,觸及更多人心底共同的問題:當世界腳步愈來愈快、壓力已經成為日常,我們如何不至於跟著瘋狂?

  書中每一篇文字,翻出了現代人心底的困惑,字裡行間的幽默與同理,安撫我們焦躁疲累的心。

  .選擇爆量,海格說

  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部想看的電影,走過每個想去的角落。我們必須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我們不需要另一個世界,我們需要的一切都在這裡。只要我們放下什麼都需要的念頭。

    .時間不夠,海格說

  我們被時鐘奴役,被發光的智慧型手機宰制。不再是時間輔助我們,而是我們為時間發愁。明明電子郵件比寄信快,想買什麼一鍵就可下單,顯然問題不是時間不夠,而是我們被刺激去做的事情超載了。

    .惶惶不安,海格說

  感覺自己很醜,不代表你真的醜;感覺焦慮,不代表你一定要焦慮;感覺少了什麼,不代表你不完整。問題出在你的感受。不在你的外表。別再透過不安的鏡片看著自己。

    .關於孤單,海格說

  按讚評價取代了真實互動。演算法把我們關進小小的數位同溫層,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與別人的線上精采人生比較、可以當個演算法無法預測的異數、可以讓不斷跳出的通知與訊息等一下。走出門,與真實世界的朋友喝一杯。

    .解除焦慮,海格說

  接受自己正處於接受不了的狀態。接受不自在的感覺,接受我沒有主導權。接受自己。

  接受痛苦的時刻,才能釋放痛苦,讓痛苦緩緩的回到他原本的世界。你不接受此時此刻,就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容許自己失敗;容許自己疑惑;容許自己脆弱無助。容許自己改變心意;容許自己不完美。容許自己不要像一支箭,直直朝目標疾駛,就過完了一生。

  回歸單純,接受原本的不完美,即使生活超載,心依然輕盈自由。

  現在的你,已經足夠。

  暖心推薦

  作家 不朽

  臨床心理師 丁郁芙

  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

   .「了解自己內心的枷鎖,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才能遇見更廣闊的快樂。」──作家 不朽

  .「推薦每日服用這本書至少兩次。充滿了智慧、愛,與幽默。」──影星暨作家 史蒂芬弗萊(Stephen Fry

  .「教我們如何在這個時代生存,現代人太需要這本書。」──廚房女神 奈潔拉(Nigella Lawson

  .「如果現代生活也令你焦慮,這就是給你的書。」──作家 克勞蒂亞哈蒙(Claudia Hammond

  .「天才神作。」──演員暨作家 茹比韋克斯(Ruby Wax

  .「美麗、誠懇、充滿智慧的一本書。」──電視電台主持人 芬妮科頓(Fearne Cotton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特海格(Matt Haig

  暢銷書《活著的理由》作者,另著有《時光邊緣的男人》(How to Stop Time)、《我在地球的日子》(The Humans)、《雷德利一族》(The Radleys)等六本小說,也是得獎青少年小說與童書作者。

  麥特的書在英國已突破百萬冊銷售,他的書也被翻譯成超過四十種語言。

  想了解更多,請上matthaig.com

  譯者簡介

       韓絜光

臺大外文系畢業,專職人文科普字幕與書籍翻譯,喜歡人類學、足球和探險故事。譯作散見於Discovery探索頻道與TLC旅遊生活頻道,另譯有《捕捉靈光:國家地理攝影藝術經典》與《遇見我最愛的地方》等書。

目錄

1.焦慮世界裡的焦慮心靈

2.看見全貌

3.非關外表

4.關於時間

5.生活超載

6.網路焦慮

7.資訊轟炸

8.無眠的星球

9.優先順序

10.口袋怪獸

11.絕望偵探

12.身體會思考

13.現實的盡頭

14.渴望與匱乏

15.關於工作

16.勾勒未來

17.代表你的歌

18.現在的你已經足夠

我想感謝

內容連載

為什麼寫這本書

大多數人都知道,現代生活會對人的生理造成不少影響。也就是說,現代生活雖然先進,有些方面仍對我們的身體有危害。車禍事故、吸菸、空氣汙染、住在沙發裡的生活方式、外送披薩、輻射、第四杯梅洛紅酒。

就連使用電腦都能對身體造成危害。坐一整天,重複性勞損上身。有一次甚至有一位驗光師跟我說,我的眼睛感染、淚腺阻塞,是長時間盯著螢幕造成的。我們用電腦工作的時候,眨眼次數似乎比較少。

既然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是不是也能說現代生活影響了人的心理狀態呢?我們生活的方式,是否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明我們身處於現代世界的感受?

不光是現代生活的物質面,還包括價值觀。讓人想擁有比現在更多東西的價值觀。推崇工作勝於玩樂。拿自己最差的一點與別人最好的一點相比。總是覺得自己還缺少什麼。

在我一天天好轉的同時,我忽然有寫一本書的念頭──就是現在這本書。

我在《活著的理由》這本書中,已經寫過我的心理健康狀態。但現在,問題不再是為什麼我應該活著?這一次,問題更廣一些,是我們該怎麼活在一個瘋狂世界,而不至於跟著瘋狂?

生活多美麗(但是)

生活是美麗的。

哪怕是現代生活,可能尤其是現代生活。我們周遭充滿無數一眨眼便消失的魔法。我們拿起一台裝置就能聯絡半個地球外的人。選擇度假地點時,我們能瀏覽中意的那家飯店,看上星期才住過的房客留下的評論。我們能看到非洲廷巴克圖每一條道路的衛星影像。生病了可以看醫生,抗生素能治療一度會致命的疾病。我們上超市能買到越南的火龍果和智利的葡萄酒。如果不認同政治人物說的話或做的事,很輕易就能提出異議。我們能接觸到更多資訊、更多電影、更多書、更多一切。

回到1990年代,微軟的廣告標語問:「你今天想去哪裡?」這是一個無須回答的反詰問句。進入數位年代,答案是哪裡都能去。引用哲學家齊克果的話,焦慮可能是「自由帶來的暈眩」,但現代人有這麼多選擇的自由,確實是個奇蹟。

可是,選擇雖然無限,人生時間卻有限。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我們需要找出什麼對我們好,其餘甘心放下。我們不需要另一個世界。我們需要的一切都在這裡,只要我們放下什麼都需要的念頭。

看不見的鯊魚

焦慮令人沮喪的一點,就是往往很難找到焦慮背後的原因。眼前可能沒有任何看得見的威脅,然而你還是徹底感到害怕。從頭到尾只有緊張懸疑的氣氛,沒有動作情節。就像沒有鯊魚的《大白鯊》電影。

但鯊魚多半是存在的,象徵的、看不見的鯊魚。就算有些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無緣無故煩惱,其實背後還是都有原因。

「你需要一艘更大的船。」《大白鯊》電影裡的布洛迪警長說。

這或許也是我們實際遭遇的問題。不是象徵的鯊魚,而是我們心中象徵的船。如果我們知道鯊魚在哪裡、怎麼做才能平安地航行,也許我們就更能適應這世界。

未來式

進步如果發生太快,有時會讓當下感覺已經是未來。看到網路上瘋傳的影片,跟人類身形相仿的機器人在後空翻,感覺現實已變成了科幻小說。

而我們被鼓勵要嚮往這樣的狀態。「擁抱」未來,「放下」過去。整個消費主義就奠基於此,要我們喜新厭舊,想要下一樣東西,不要現在已經擁有的東西。這簡直是製造不快樂的完美配方。

我們不被鼓勵生活在當下。我們被訓練成生活在他方──在未來。從小我們就被送去讀幼稚園,接受學前教育,顧名思義就在提醒我們接著會面臨的是什麼,真正上學。進了學校,孩子從愈來愈早開始被鼓勵要努力用功才能通過考試。到後來,這些考試演變成實際的測驗,我們都知道測驗會左右未來重要的選擇,例如我們能不能繼續追求高等教育,還是十七、八歲就出去找工作。就算進了大學也不代表到此為止。還會有更多考試、更多測驗、更多向我們逼近的決定。更多的你認為幾年後你會在哪裡?更多的你打算走哪一條路?更多謹慎思考你的未來。更多長遠來看凡事都會有結果。

整個教育過程,我們不斷被灌輸一種本末倒置的專注──一種未來學,偽裝成數學、文學、歷史、電腦程式或法語,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被教導要考慮另一個不同於現在身處的時空。到時候考試、到時候工作,到時候長大。

當學習不再是為了學習,只是因為能換得什麼才學習,大大降低了人性的美妙之處。我們是會思考、會感受、會創造藝術、渴求知識的奇妙動物,經由學習行為來認識自己和身處的世界。學習本身就是目的。學習賜予我們的,遠遠多過提供我們寫在履歷表上的那些東西。學習是喜愛現在生活的一種方式。

我漸漸意識到,我很多遠大抱負錯得多麼離譜。我發現自己是多麼違背當下。不論眼前擁有什麼,我一直想要更多。我需要想辦法靜下來,置身當下,然後像我奶奶常說的那樣,有現在這些就很滿足了。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245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聽書 的頭像
    聽書

    聽書 Reading by listening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