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x從農:碩博士夫婦宜蘭耕種的故事
【晴耕雨讀─三人一貓在宜蘭依山傍田的耕種紀錄】
-----------------------------
分享:博士女農林芳儀
丈夫是生態學碩士、太太是野生動物管理博士,夫婦倆人留學美國,學成歸國後,毅然決然帶著不滿一足歲的小女娃兒來到宜蘭……務農!
『鋤荷日當午,汗滴荷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是芳儀夫婦的日常寫照,有過之的是,去年芳儀彎腰除草、撿拾福壽螺時,背上總背著當時還不會走路的小人兒(芳儀暱稱女兒為小人兒)。
堅持自然農法友善耕作,凡事親力親為,夫婦倆面對著四分地的水稻田,冰冷的水田、總彎著的腰,常人以為的苦,芳儀說:『真的好幸福!』
博士女農一家務農的堅持、艱難、歡笑與故事,記錄在【晴耕雨讀─三人一貓在宜蘭依山傍田的耕種紀錄】。
從二○一四年的四分地,到二○一五年一點六甲地,歡迎大家一起認識芳儀一家、認識「友善米」,用行動支持所有熱愛土地的小農們。
***
:::以下摘錄引用自:::
【晴耕雨讀──三人一貓在宜蘭依山傍田的耕種紀錄】
https://zh-tw.facebook.com/Mosenewlife
‧晴耕雨讀 1月20日 15:02
大寒。雖然還是寒冷的冬天,但是整個農村已經開始動起來,為今年的春耕暖身囉。
白鷺鷥真的很厲害,每次只要有拖拉庫在打田,彷彿是有好康道相報一樣,一下子就飛來個上百隻,在田裡啄不停。吃飽了,就站著靜靜休息。
有鳥在的水田,即使還沒有作物,還是充滿了生命力。
‧晴耕雨讀 1月13日 10:38
今年的田區近日終於確定下來了,友善米晉級"甲"班,從去年的四分地,擴展到今年的1.6甲,希望在老天爺的眷顧下,能生產更多對身體友善、環境友善的稻米給大家。
近期內應該會展開2015年友善米的預購,去年沒有吃到的朋友們,動作要快喔~
‧晴耕雨讀 2014年12月4日
前幾天騎機車路過一間豪華民宿,在門口被從裏頭駛出的一連串BMW、Lexus和Benz驕車給攔住,足足等了3分鐘才能通行。
如果是以前,可能會很討厭這般的景像,不過現在就會覺得,對阿,想來宜蘭享受田園風光,就是要舒舒服服地住上幾天民宿就好,幹嘛花大錢蓋了個蚊子農舍,前不著店,後不著村,離最近的一家7-11要花上10分鐘的車程,自己找罪受呢?
就把宜蘭的農地,留給友善小農來看管吧。
‧晴耕雨讀 2014年11月27日
上週六,小雪。
騎車路過蘭陽溪,海岸邊一片甜根子草的白色花海,直延伸到遠處的山腳下,好應景喔。
時間過得好快,搬來宜蘭務農快要滿一年,我家小人兒從剛開始站都站不穩,到現在老喜歡蹦蹦跳跳,讓我們常在後面追的氣喘吁吁。
前幾天到學校去分享務農的點滴,有人好奇的問,這麼多來自不同的背景的人,為什麼會放棄自己過去所擁有的,選擇到宜蘭種田?
身邊的這些小農朋友有些是希望生產出安全的糧食,有人是喜歡農村單純而緩慢的生活,也有人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而搬過來。
我和新手農夫的初衷也八九不離十,不過在蘭陽平原上的生活,讓我們意識到,那種重新掌控自己人生的自主權,尤其迷人。
不用為大老闆的榮耀和財富奮鬥,走過的,不管是喜悅的、悲傷的、痛苦的,都實實在在屬於自己。我們這個世代的人,乍看只下擁有很多;擁有物質生活,資訊捻手即得,人際網絡透過網路無遠弗屆,但是,很多人事物都變成只是經過,生活過著過著,就變得好空虛。
務農真的錢賺得好少阿,不過賺到的其他東西,真是無價,就像那個早晨的蘭陽溪風光。
‧晴耕雨讀 2014年11月15日
最近和一位常去拜訪的婆婆聊天,聊著聊著,她眼淚就突然流了下來。
我問她為什麼哭了,她說,她想到像我這樣念書念到研究所,應該過著吹冷氣、打扮光鮮亮麗的女孩子,卻頂著豔陽、揹著孩子,渾身弄得髒兮兮地在田裡工作,她就替我覺得很難過。
作田喔,勁辛苦喔。阿婆如是說。
回想這一年來的生活,確實好辛苦。體力勞動對於不再年輕的我們來說,的確已經不再像年輕人一樣,好好睡個覺,隔天就又是一尾活龍,累積的疲倦,具體化為身上東一塊肌肉痛、西一處骨頭酸,需要休息個大半年才能完全恢復。
而心理上也不好過,從事友善耕作,如果納入人力成本,根本是入不敷出,得靠半農半X的「X」收入,才能勉強維持一個家庭的收支平衡,最近常常忙到三更半夜,寫報告、記帳、整理家務,然後癱倒在床沉沉睡去。
但是,卻覺得自己活著,睜著眼在努力過人生,痛很清晰,但幸福感和愛也格外真實。
60%完美的日子,恰恰及格,剩下的,就是自己選擇人生所要付出的代價,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晴耕雨讀 2014年10月30日
沒有和其他小孩一樣,有fancy的音樂玩具,和滿山滿谷的新衣服。
但是小人兒有大蚊子小朋友,和親愛的茄子、蘿蔔。
My girl's friends in the nature.
‧晴耕雨讀 2014年10月26日 ·
今天聽到很震撼的一句話,「友善小農生產的不只是健康的農作物,還生產出健康的生活環境,政府和社會大眾憑甚麼不買帳。」
因為不施農藥、不用除螺劑,所以才能有乾淨的水,水田旁溝渠才能有比小人兒的臉還大的淡水貝,才能生產出不傷害人體的優質糧食。
農夫的地位和農村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與價值,在台灣一直以來都被貶化,好像從農是沒前途的行業,農村是工業化下最後勢必被淘汰的舊時代產物。
但現在,農夫們應該要勇敢地站出來大聲說,我們不但是健康糧食的生產者,同時也是美好環境的守護員呢~
‧晴耕雨讀 2014年10月6日
從來不知道,把米送到消費者手上也是這麼大的一個工程。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時節都已經進入秋天了,我們還在包...包...包...包...包...米。現在一聽到要包米,阿娘喂,腳都會軟XD
倒是負責貼標籤的小人兒樂在其中,一邊哇哇叫手被黏住了,然後隨興地往米上啪搭一貼,貼得越歪越開心,超神氣的。
有收到小人兒作品的人來發個聲吧
‧晴耕雨讀 2014年7月27日
順利完成曬穀,等兩個禮拜後碾米、包裝,應該很快就可以出貨,總算對得起支持友善米的大家了。
終於鬆了口氣,接下來的颱風消息再也不會讓我們夜不成眠。
這陣子體力和精神上都很煎熬,才知道自己對於從農這條路,想法果然還是太浪漫。勞動、成本、產銷、天災損害、人脈、土地、不友善的政策,當這些迎面襲來,要穩穩站住腳,除了堅定的理念外,還需要更多的智慧與勇氣,尋找資源以及懂得在哪個關鍵地方使力。
這半年算是親身體驗到了。
幸運地是,小人兒總是給我們力量。無論是寒風中撿螺,還是在豔陽天下曬稻子,小人兒樂在其中的笑容,是支持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Sun-dried rice, DONE!
:::以上摘錄引用自:::
【晴耕雨讀──三人一貓在宜蘭依山傍田的耕種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