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有約|健康有約】
如何因應 Omicron 來襲下的身心變局
建中堂中醫診所李璧如醫師 X 彭瀞儀
新冠肺炎病毒不斷變種,世界各國祭出「提高疫苗覆蓋率」予以抗衡,而且這覆蓋率講的並不是第一、第二劑,而是追加的第三、第四劑……,人類只剩不斷打疫苗的未來嗎?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呢?
媒體報導,統計至 2022 年 1 月 26 日,COVID-19 衝擊下全球災情前五國分別是:
1、疫情全球嚴峻:美國
近28日確診數 / 死亡數:18,954,098 / 48,974
總確診數 / 死亡數:72,171,208 / 871,937
2、疫情世界第二:法國
近28天確診數 / 死亡數:7,989,740 / 6,309
總確診數 / 死亡數:17,419,697 / 130,481
3、疫情世界第三:印度
近28天確診數 / 死亡數:4,990,316 / 9,870
總確診數 / 死亡數:39,799,202 / 490,462
4、疫情世界第四:義大利
近28天確診數 / 死亡數:4,456,209/7,388
總確診數 / 死亡數:10,212,621/144,343
5、疫情世界第五:英國
近28天確診數 / 死亡數:3,712,612 / 6,376
總確診數 / 死亡數:16,158,455 / 154,875
至於全世界最先開始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的以色列,在與最新變種病毒株 Omicron 交鋒時,仍然出現大量確診潮,呈現既是「最高疫苗覆蓋率國家」,同時也是「最高人均病例國家」的弔詭現象。目前,以色列以每日新增人口 0.6% 的速度持續感染中,確診人數頻頻爆量。
路透社報導,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疫苗策略長卡瓦雷利(Marco Cavaleri)擔憂,接種過多補強針可能導致「免疫反應出現問題」(problems with immune response)對人體免疫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卡瓦雷利認為,額外的補強針只可偶一為之,不可作為重複施行的策略,目前並無數據支持民眾需要接種第四劑疫苗;即使多次施打補強針有其必要性,也必須拉長間隔時間,類似流感疫苗每年打一次,而不是每隔幾個月就接種。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依舊難敵病毒演化,這一波一波疫情到底在提示什麼?
2020 年 2 月,建中堂中醫診所李璧如醫師提出《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為心藥、「溫通保養 / 解表發汗佐以解毒中藥」為身藥;2021 年,李璧如續提「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溫通保養 / 解表發汗佐以解毒中藥」。2022 年 Omicron 來勢洶洶,李璧如仍以「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溫通保養 / 解表發汗佐以解毒中藥」提醒國人:反躬自省,溫通保養、固護體內正氣,倚靠自身免疫力才能面對層出不窮的疫病變化。
除了彙整、分析世界各國的最新研究,李璧如提醒已經施打疫苗的國人接下來務必留意身體的微小警訊,譬如可能是來自身體各處微細血管栓塞所造成的不明痠痛反應!
李璧如建議,面對可能出現微細血管栓塞的問題,除了請中醫師依照個別當下體質開活血化瘀的處方;還可以用物理震動的方式,以規律運動提升有氧的狀態讓血流量快一點;還要加強保暖讓身體處於溫通狀態,盡量不要吃生冷的東西,溫差大時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從事高耗能的運動,年輕運動員在從事高耗能運動前,可以在詢問自己的中醫師後,適度喝一點未經中藥炮製的純粹高麗參以增強血液帶氧率……。
疫情邁入第三個年頭,聽著李醫師把握萬變不離其宗,以「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 固護體內正氣 / 心熱身暖百憂解」為本;我突然想起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九陽真經》心法口訣:「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請聽【蘭陽有約|健康有約】如何因應 Omicron 來襲下的身心變局_建中堂中醫診所李璧如醫師 X 彭瀞儀
===========================================
*李璧如醫師筆記:疫情,對世人有什麼警示?
1.無止盡的打疫苗、無限循環的迴圈,人在某種程度被物化
疫苗上市太草率
a.血栓與出血 舉例 心臟病求診增加且年齡層下降
b .免疫系統崩壞
2.被恐懼主宰的世界
a.Omicron之後,不會更壞?
﹡症狀:咽痛、鼻水、頭痛、疲勞、打噴嚏、痠痛等,與普通感冒相似。
「腦霧」(Brain Fog)?
疫毒沒這麼可怕
中醫處治:
﹡重症:
b.與疫毒共存,遲早常態化
3.已打疫苗者,怎麼辦?
a.覺察自身變化,放鬆,不與外界共振
b.儘量休息、飲食清淨,減少肉體負擔,
c.體認:有些人是想走,才會藉個外在由頭遁亡
4.在台灣,死於疫苗者早已超越死於疫情者
a.物質層面:負責,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做分內該好做的
b.提升正氣,始終是王道
c.內觀,平等心看待一齣全人類參與的大戲
===========================================
聽書|來賓(引用自《病從排寒解 2》)
建中堂中醫診所李璧如醫師
【學歷】
中國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碩士
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台灣中醫師特考及格
【現職】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
率先提倡「排寒」,深耕臨床,不吝在網路分享從案例中淬鍊的發現;這套排寒理論不僅從根治未病,撙節醫療資源,甚且提升體氣,蕩滌身心。追隨信者行者,回饋成效,昭昭在目。
由於戒慎,醫師成書很遲,其實早已胸有成竹,醞釀成熟後,即按部就班整理成書。
2018 年首出《病從排寒解》,講述中醫排寒一般基本概念以及一生受用的排寒溫養大法;繼之 2019 年出版《情緒排寒》,醫師認為,罹患重症或難治之疾者,通常都有沉重的心結,日久積鬱成寒,甚至比其他外來寒氣,為患更甚。排寒過程常併發情緒清理,所以這也是排寒理論裡非常重要的區塊。
2020 年出版的《病從排寒解2 排寒實踐與突破》,則晉階著墨實踐排寒保暖時,應予注意的細節以及容易疏忽的誤區;並針對特定族群的狀況,加以說明。同時因應今年特殊狀況,推出防治流感與疫毒專輯。
至於最重要的核心理念與病理解析,還待問世,敬請期待。如此,完整的《排寒四部曲》才算齊備。
正如哲學,任何思想都意圖解決當代社會問題,排寒理論亦如是,乃針對現代生活條件、醫療環境以及個人與社群處遇,所開的一帖藥方,希冀透過衛教宣導,養成大眾對自身健康負責的習慣,進而達成「未病先防、已病治本」的目標。
健康,得從個人平素細微處入手,絕不能完全委諸醫者,自己也有該負的責任。
醫師除了宣導排寒保暖衛教觀念,對於病者的心靈、情緒癥結,亦多所著墨,應機處理。極力推薦內觀禪修,這條身心淨化、復返之道,平等無差地對應所有內外的風暴,心的平靜是一帖不假外求的良藥,這才是真正的療癒密碼。
因此被視為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透過觀念的宣導,毋有恐懼、顛倒夢想,讓人回到最自然原初的身心狀態。
➣著作:《病從排寒解》、《情緒排寒》、《病從排寒解 2》
➣部落格:「李璧如醫師排寒保暖治未病筆記」blog.udn.com/rubyskylark/article
➣FB粉絲團:「李璧如醫師」www.facebook.com/dr.li.rubyskylark/
照片提供、
建中堂中醫診所李璧如醫師
撰稿&製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Podcast|https://reurl.cc/dXGk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