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有約
借指見月。水月蘭若書齋
Ep.27:皈依心中的島嶼
回到自己的生命之約
時報副總主筆陳琴富 X 彭瀞儀
1967 年、2010 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創建法國梅村禪修中心、國際知名漢傳佛教重要傳承—一行禪師,1 月 22 日圓寂於故土越南歸原寺。
1995 年,一行禪師應十分禪林邀請,首度來臺弘揚佛法,當時報名打禪的陳琴富因緣際會下被禪師欽點:「接下來七天禪七,要請你幫我翻譯。」
在大年初七開工日的【借指見月。水月蘭若書齋】Ep.27,陳琴富將分享當年師徒結緣的機緣、1997 年 6 月出版第一本書《當下最美好》時得恩師賜序推薦的殊勝過程,以及他親眼見到一行禪師與聖嚴法師互以五體投地頂禮對方的謙卑行止……。
對於恩師捨報圓寂,陳琴富說:『他不曾離去過』……
◎ 以下摘錄自【 Fb:水月蘭若(陳琴富)】
『……我生平的第一本書
當下最美好是他的啟發
他也為這本小書寫了序
如他在序中所說
禪的原理就是使自己活在當下
深刻覺知活在每一剎那
深刻觀照每一個當下。
如此可以使我們了悟實相
從而在內心中建立起平靜、慈悲、堅定與自在
這是使你快樂也帶給週遭人快樂的唯一道路
懷念恩師
他在青草綠葉間
他在陽光雨露下
他在歡笑淚水中
鳶飛魚躍都有他的身影
他不曾離去過』
請聽【借指見月。水月蘭若書齋】Ep.27:皈依心中的島嶼—回到自己的生命之約_中國時報副總主筆陳琴富 X 彭瀞儀
附錄1、摘自一行禪師《用正念擁抱恐懼》
☆ 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來,只有當下這一刻才是生命唯一所在。修習正念呼吸,把身心帶回當下,不要錯過你與生命之約。
☆ 以念和定,任何時候都能產生幸福的感受。我們唯一要做的,是回到自己,覺知此刻已有的幸福條件。如此,幸福就會即時來到。修習正念的人可以讓幸福的感受隨時生起。」
☆ 正念能量把我們的心帶回身體,讓我們的身心能夠穩穩地安住於此時此地。這時候,我們能夠深刻地接觸到生命和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真正地活出生命。
每個人都有正念、正定、理解和慈悲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內在的特質,你可以稱之為佛性。因此,當你唸「皈依佛」時,並不是說你要皈依外在的某個神靈。皈依佛的意思是,你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具有愛和理解的能力。
佛陀步入晚年後,在他涅槃前說:「我的朋友、我的弟子,不要皈依任何外在的東西。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島嶼,那兒非常安全。每當你正念呼吸,回到心中的島嶼時,你就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專注、放鬆和理解的空間。以正念呼吸安住於心中的島嶼,你是安全的。當你感到恐懼、不明確、混亂時,那就是你的皈依處。
☆ 出生,並不是你的開始,而是你的延續。在這之前,你已經以其他型態存在了。看看這張紙,在成為紙之前,它是其他東西。紙並非從無而來,因為無不可能突然變成有。深觀這張紙,你會看到樹木、滋養樹木成長的土壤、太陽、雨水和雲朵,還有伐木工人和造紙廠。你看到紙的前生,紙就是從那裡來的。它並非從無來的。紙只是它的一個新顯現形式,並不是它的誕生。所以,紙的本性是不生不滅。這張紙也不會死去,你可以把它燒了,它會變成煙、氣體、灰,還有熱能。它以其他的型態延續下去。因此,如果認為事物一旦分解就會蕩然無存,這是錯誤的觀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斷見。
如果你失去了至親,並為此而哀傷,你要深入地再去看一看。你會發現,我們所愛的人依然以某種型態延續著,而且我們可以幫助他以一種更美的姿態延續下去。他仍然活著,就在我們之內,就在我們身邊。這樣去看事物,我們就能辨別出他的不同型態,就像我們在一杯茶裡能看到雲一樣。正念而專注地喝茶,你會看到雲就在茶之內,與你非常接近。你從未失去你的摯愛,他只是以不同的型態存在罷了。
☆ 執著於獨立自我這個概念,你會有很大的恐懼。如果能深刻的觀察並在萬物中看到「你」,這個恐懼就會熄滅。
我是個僧人,每天我都會修習觀照。我並不只是給學生們講講課,我在他們之中看到我。我在祖先之中看到我。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能看到自己的延續。每天我都要盡心將自己的修行以及師長們給我的教導傳遞給我的學生們。
我不相信有一天我會不復存在。我對朋友們說,二十一世紀是一座美麗的山崗。我們要作為一個共修團,一起去攀登這個山崗,我會一直和共修團在一起。對我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在我之中,我看到所有人;在所有人之中,我看到我自己。這就是觀照的修習,觀空性的修習,相即的修習。
附錄2、
☆大愛電視|人文講堂
禪宗教我們什麼?
☆文藻外語大學|線上講座
禪在生活日用中(三):禪宗的一點秘訣
2 月 13 日 14:00 ~ 16:00
聽書|客座總編
陳琴富
台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文學碩士,從事新聞工作三十餘年,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人間福報主筆。
學佛近三十年,曾經跟隨一行禪師學習四念處,從隆波通學習動中禪,與帕奧禪師請法習禪定,請益星雲大師、聖嚴法師禪宗法要。
涉獵南傳、漢傳、藏傳佛教,對禪宗尤有因緣,曾翻譯並著述佛教典籍十餘冊,現任水月蘭若主持人。
Fb:水月蘭若(陳琴富)
照片提供、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陳琴富
撰稿&制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Podcast|https://reurl.cc/dXGkDz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