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指見月。水月蘭若書齋 Ep.28
陳琴富向習近平喊話
和平解決意識形態紛爭
武統仇恨強化反抗意識
時報副總主筆陳琴富 X 彭瀞儀
俄烏戰爭第12天,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發表演說時指出,俄軍持續攻擊,準備轟炸黑海港灣都市敖德薩(Odessa):「我們不會饒恕。我們不會遺忘。我們會懲罰在這場戰爭犯下暴行的每一個人。」
戰火無情,家園殘破,人民死傷、出逃。聯合國難民署統計,自2月24日俄羅斯揮兵入侵烏克蘭以來,出逃躲避戰火的人數已達137萬人,其中70萬人湧入鄰國波蘭。
國際道義 vs. 政治現實
俄羅斯出兵翌(25)日,法新社報導,澤倫斯基說:「我們孤軍奮戰,捍衛自己的國家,誰準備與我國並肩作戰?我沒看到任何人。誰準備向烏克蘭保證加入北約(NATO)?每個人都害怕。」
英國天空新聞網站3月6日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宣佈將打擊烏克蘭軍工複合體,澤倫斯基譴責西方對此「保持沉默」,「就好像西方領導人已經解散了」。
難敵政治現實,烏克蘭一路孤軍奮戰,俄、烏今(7)日展開第三輪談判,澤倫斯基宣布願意讓步,以放棄加入北約換取領土完整。
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
從佛法的角度解析戰爭,中國時報副總主筆陳琴富強調,佛教一向重視生命反對戰爭,任何人、任何國家發起戰爭,不論是為了自身利益或是國家利益發起戰爭,都是一種執著,統獨之爭同樣也是一種名相執著!
陳琴富指出,小國如臺灣應該學習芬蘭模式以平衡政策周旋大國之間;至於將臺灣比擬為烏克蘭,陳琴富認為臺、烏存有明顯差異:其一、國際間有130餘國承認烏克蘭,反觀臺灣只有十幾個邦交國;其二、歐盟與中國之間有很高的貿易依存度註,一旦兩岸發生衝突,歐盟態度難以逆料,不一定會選擇與美國同一陣線對抗中國。
陳琴富強調,領導人應該要有智慧,要為人民安身立命著想,而不是帶領人民走向戰爭;兩岸領導人應該要有共識,建立和平溝通的管道;至於兩岸人民也應建立善意,和平交流。
陳琴富向習近平喊話:「二二八到現在都還是政治圖騰,到現在這種仇恨都還在;兩岸如果發生戰爭,這種仇恨三、四百年都不會結束,臺灣要求獨立的聲音將永遠存在,我相信大陸領導人應該了解這一點。用武力來統一中國的話,臺灣人民的反抗意識是永遠存在的。對兩岸來講,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這種政治意識型態的紛爭。」
註、維基百科: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在2020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
請聽【生活好 EZ|蘭陽走讀】陳琴富向習近平喊話—和平解決意識形態紛爭_中國時報副總主筆陳琴富 X 彭瀞儀
聽書|客座總編
陳琴富
台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文學碩士,從事新聞工作三十餘年,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人間福報主筆。
學佛近三十年,曾經跟隨一行禪師學習四念處,從隆波通學習動中禪,與帕奧禪師請法習禪定,請益星雲大師、聖嚴法師禪宗法要。
涉獵南傳、漢傳、藏傳佛教,對禪宗尤有因緣,曾翻譯並著述佛教典籍十餘冊,現任水月蘭若主持人。
Fb:水月蘭若(陳琴富)
照片提供、
陳琴富
撰稿&制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Podcast|https://reurl.cc/dXGkDz
飛碟聯播網線上聽APP
👇iOS系統
👇Android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