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EZ】-
重返社會最後一哩路 愛工坊邀您以愛相挺
北榮員山分院愛工坊執行長王嘉偉 X 彭瀞儀
民國 102 年 8 月設立的臺北榮總員山分院附設庇護工場「愛工坊」,是宜蘭縣第一家設立的庇護工場,10 年的努力,至今有 47 位員工在此習得一技之長,順利與社會接軌,重獲自尊、自信的新生;而北榮員山分院也在民國107 年獲得內城社區居民的支持,與內城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拆除了醫院圍牆,成為全臺灣唯一與社區沒有圍牆阻隔—只有花園沒有圍牆—的醫療院所。
北榮員山分院附設庇護工場「愛工坊」執行長、職能治療師王嘉偉表示,庇護工場,是患者從醫院回到社會的關鍵過程,員工可以在庇護工場學習技能與人際互動,反覆練習重返社會的必要智能,目前場內共有 11 位精神障礙、10 位智能障礙的員工。
愛工坊成立10年,大家努力學習烘焙,手藝不斷精進,愛工坊生產線除了一年三節(新年、中秋節、聖誕節)暢銷熱賣的月餅禮盒,還有每日新鮮上架的吐司、麵包、杏仁瓦片、夏威夷豆塔和各式手工餅乾;現在更推出喜餅禮盒與彌月禮盒,邀請新人結婚、孩子滿月時選用,以消費做公益支持愛工坊的員工。
王嘉偉說,為了讓員工的付出能換得實質月薪,運營庇護工場的前提就是要能自負盈虧。凡事起頭難,愛工坊第一年的中秋節,我還有場內的技輔員、就服員,為了完成總數 40 萬元的訂單, 三人白天帶著還沒上手的員工操做比較簡單的步驟,其餘八成工序由我們三人熬夜完成。「我還記得,那時每天早上庇護員工到場上班時,都在驚呼老師們怎麼都那麼早到,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老師們根本沒有離開過工場,當年(103)年營業額雖然僅有 89 萬,但是,卻也是最常加班的一年。」王嘉偉自我解嘲,「還好當時還沒結婚……」
時至今日,工場營業額上看210萬元/年,發給庇護員工的年度薪資總額也已成長到 120 萬元左右,平均薪資5400元/月。庇護員工除了實質收入增加,民國 109 年起陸續成功轉進支持性職場(108 年 3位、109 年 2 位、110 年受疫情影響停止個案異動、今年預計有 2 位),成功率是全國庇護工場評鑑指標 3% 的 4 倍之多。
王嘉偉笑著說,「這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成果豐碩。北榮員山分院附設庇護工場愛工坊終於達成命名時的使命,成為一個充滿愛的地方,有能量繼續支持更多員工重返社會。」
王嘉偉邀請大家攜家帶眷到愛工坊走走逛逛,爸爸媽媽可以品嚐自己喜歡的餅乾、點心、麵包,並享用「心咖啡」員工全心全意沖煮的咖啡;孩子們也可以在一旁的沙坑開心暢玩。「您的支持,就是庇護員工繼續成長的原動力。」王嘉偉說道。
請聽【生活好EZ】重返社會最後一哩路 愛工坊邀您以愛相挺_王嘉偉 X 彭瀞儀
聽書|來賓
王嘉偉
現職:
臺北榮總員山分院精神部 職能治療師
臺北榮總員山分院附設庇護工場 執行長經 歷:
署立澎湖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96、97
臺北榮總員山分院附設社區復健中心負責人 98 年 99 年 100 年
宜蘭縣職能治療師公會常務理事
學歷: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專長:
精神領域職能治療、職業重建
粉專:愛工坊
https://www.facebook.com/STWSHOP/
照片提供、
臺北榮總員山分院附設庇護工場執行長王嘉偉
撰稿&製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Podcast|https://reurl.cc/dXGk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