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走讀】
流行、經典與傳承
「誰比我流行:經典流行天后傳唱」演唱會
臺灣戲曲學院石惠君 X 彭瀞儀
【TCO】閃亮亮系列:誰比我流行—經典流行天后傳唱
12月很戲曲!「當年的流行現在的天后」,臺北市立國樂團推出「誰比我流行:經典流行天后傳唱」演唱會,將於12月12日星期日下午兩點半,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登場。
別開生面的跨界天后同臺獻唱,攜手青年指揮家曾維庸與臺北市立國樂團,請到京劇天后魏海敏、傳藝金曲獎得主郭春美(生)、歌仔戲名伶許亞芬(生)、石惠君(旦)、明華園鄭雅升(旦)、陳勝在(丑)、民歌天后鄭怡等天后級藝術家,帶領新生代菁英黃宇琳、孫凱琳、簡嘉誼、陳昭薇、陳昕宇,演繹結合經典與流行的創新跨界演唱會。
.演出人員
製作人:郎祖筠、郎祖明
指 揮:曾維庸
主 持:白冰冰
演 唱:魏海敏、郭春美、鄭雅升、陳勝在、許亞芬、石惠君、鄭怡、黃宇琳、郎祖筠
臺北市立國樂團
.演出曲目
趙季平:《慶典序曲》演奏:臺北市立國樂團、舞蹈: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梁祝-樓臺會》演唱:黃宇琳、郎祖筠
《鐵漢-狼心起》演唱:郭春美、簡嘉誼
《鐵漢-霜月圓》演唱:郭春美、簡嘉誼
《將軍寇》演唱:郭春美、簡嘉誼
《聶采霞的心》演唱:郭春美、孫凱琳
《拐騙記》演唱:許亞芬
《馬賢伏龍》演唱:許亞芬、石惠君
《慈悲三昧水懺》演唱:許亞芬、石惠君
《桃花源》演唱:鄭雅升、陳勝在、陳昭薇、陳昕宇
校園民歌組曲《微風往事》、《讓我們看雲去》、《木棉道》演唱:鄭怡
賴西安詞、蘇來曲:《月琴》演唱:鄭怡
《玉宇夢紅樓》演唱:魏海敏
瞿春泉:《五彩繽紛》演奏:臺北市立國樂團、舞蹈: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流星樂影:曾仲影歌仔戲新調作品音樂會」
這一場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的師生聯演,由臺灣國寶藝人王金櫻、趙美齡、石惠君,攜手歌仔戲學系學生,帶領觀眾回顧當年盛極一時的電視歌仔戲「變調」。
12月4日星期六在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演藝中心演出的「流星樂影:曾仲影歌仔戲新調作品音樂會」,從2020年獲頒傳藝金曲獎特別獎的知名作曲家曾仲影當年三百多首的電視變調中,精選出八十餘首,區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階段風華重現。除了變調之外,當天也會以法國小號、鴨母噠仔(鴨母笛)、小吹(嗩吶)演奏他在電視歌仔戲時期創作的七字調作品。
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專業及技術教師兼任副系主任石惠君表示,「閩南語歌曲和歌仔戲的曲調有時相當雷同,當年歌仔戲開播之後,三台都是天天播映,為了增加戲劇豐富性,請當時寫電影配樂與閩南語流行歌曲的曾仲影老師寫了很多旋律固定的變調(又稱新調或是電視調)。至此,閩南語流行歌曲與歌仔戲更加水乳交融;歌仔戲的音樂性,也因為主要曲牌加入大量的變調變得更豐富。」
石惠君解釋,「歌仔戲包括大調、倍思調、吟詩調、雜念調、都馬調、七字調、江湖調等,其中大調與倍思調是比較大的曲牌,不是每齣戲都會唱到;但雜念調、都馬調、七字調、江湖調,是每齣戲都會唱到的曲牌。這些曲調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在唱法的結構裡,要依字行腔、依腔轉韻,須得有一定的閩南語造詣,才能轉這個腔、牽這個韻。」
至於因為電視歌仔戲興起而誕生的變調,石惠君說,「變調如同流行歌曲,旋律固定,劇本字詞套進去,演員唱出來即可,是歌仔戲最簡單的一種唱法,常會有因為旋律而改變字音的情形。七字調不同,每個字的字音都是清清楚楚,不會因為旋律變化。
如何掌握都馬調、七字調與變調的箇中三昧?2021年歲末年終壓軸的兩場音樂會如何呈現?【蘭陽走讀】請聽流行、經典與傳承:誰比我流行演唱會_石惠君X彭瀞儀
受訪者、
石惠君藝師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學系副主任。
經歷:葉青歌仔戲團、河洛歌仔戲當家小旦。蘭陽戲劇團指導教師。
得獎:2014年獲得北市西區扶輪社【台灣文化獎】。
石尚家族-石惠君粉絲團 https://reurl.cc/7rQWmD
石惠君戲曲劇坊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W3GrbL
照片提供、
石惠君
收聽{聽書}
Podcast|https://reurl.cc/V5b2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