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的品格:我們有這樣的總統可以選嗎?佩佩‧穆希卡的典範傳奇》
LA REVOLUCIÓN TRANQUILA
作者:毛利修.拉布費迪
原文作者:Mauricio Rabuffetti
譯者:馮丞云
出版社:寫樂文化
出版日期:2015-12-15
-----------------
導讀:寫樂文化發行人暨總編輯韓嵩齡
◎內容簡介
【看看世界,想想台灣】你一定要認識這個特別的總統!儘管大權在握,佩佩總統仍選擇當一個普通、實在的人:
佩佩總統不只是以「捐出近9成薪水」建立形象,而是以實際行動傳達人類應互信包容、合作共生的信念:他14歲開始參與政治活動,隨後因支持農民抗爭步上游擊隊之路,不只一次被捕入獄。隨著烏拉圭結束軍事獨裁、實行民主而回歸政壇,2009年以74歲高齡當選總統。
他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國家領導人,就像鄰家老爺爺──住小農場,只有兩名警衛和三條腿的狗狗站崗;每天開老爺金龜車上班,中午走出總統府上街覓食;他關心流浪狗,颱風後會幫鄰居修屋頂,冬天開放官邸給遊民棲身.....不管他的政策是否引起爭議,數字卻能證明──直到卸任,仍有超過65%的支持度!
【喚醒地球公民意識,喜歡耗在廚房與農場的哲人政治家】
*2012年地球高峰會、2013年聯合國大會,兩場演說震撼世界、連搖滾歌手瑞奇馬丁都大力讚揚:
「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不斷上演製造、丟棄、再製造的惡性循環,在耗盡地球資源前,是否曾經回頭反思何謂真正的幸福?」他在2012年地球高峰會與2013年聯合國大會的演說,皆被視為敲響了西方過度消費主義危機的警鐘,被全世界瘋傳、甚至被改編成童書。
*儉樸、自制、奉行,終身的花農和哲學家:
•佩佩總統坐過13年牢,卻仍認為:只有當軍事基地都變成學校,人類才能真正脫離野蠻!
•他將薪水的大部分捐給平價住宅計畫,力求幫助單親媽媽等弱勢族群也能擁有自己的家。
•他讓烏拉圭成為拉丁美洲第1個願意接納敘利亞難民的國家。
•他通過人權相關法案;說服人民接受同性婚姻與墮胎合法化,平靜接受必須承受的政治代價。
•他同意將美國達那摩灣監獄的囚犯引渡到烏拉圭;與歐巴馬會面時,呼籲美國合作解除對古巴的禁運,無懼極左派人士的怒火。
•他一生沒有放棄過花農的工作,他認為,「土地是要拿來耕作的,不是拿來放著等增值的。」
•他沒有大學文憑,但書包中總是塞滿了書,書架上擺滿農學、環保、政治、科學、再生能源的書籍,最珍而視之的是切・格瓦拉的日記。
•總統之家共有三個房間,空間僅約15坪,沒有幫傭跟隨扈,和第一夫人自己打掃、煮飯和洗碗。總統官邸讓給首都市區的流浪漢居住。
不相信穆希卡的人,只認為他是一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但追隨者深信他是國家元首的新典範。作者拉布費提旁徵博引來自各界的素材,刻畫和解釋穆希卡旋風,引用大量文學、歷史和媒體的資源並佐以訪談資料,不但描繪出鮮活深刻的穆希卡形象,也深度剖析其人各種爭議施政背後不為人知的背景:包括為什麼主張讓大麻種植合法化再加以制度管理?為什麼領先墮胎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題?作者只負責翔實闡述緣由,結論、評價靜待讀者自己判斷。
如同佩佩總統在地球高峰會的演說,範疇遠超過單一國家甚至拉丁美洲的利益──他探討的是關乎全人類能否永續發展的真正重要議題、批判消費主義與官僚主義,呼籲包容、共生,並找回人類天生追求幸福的能力──本書雖從烏拉圭的版圖出發,野心卻絕不僅止於穆希卡總統的個人傳記,而是以這位傳奇總統的政治生涯為基點,同時描繪出拉丁美洲與美國的政治舞台,並對現代文明所衍生之重大問題做出了一針見血的報導。
「國民如果不了解我們,我們就會喪失民眾的信心;那為什麼他們會不了解?只因為當權者往往會端出沒用的架子跟排場。」
──荷西(佩佩)•穆西卡
◎本書特色
○任內5年,捐出9成薪水,不搞權謀、誠懇簡樸、具有魄力。
*2013、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英國《經濟學人》年度風雲國家/美國《外交政策》年度代表人物
○烏拉圭前總統佩佩・穆希卡被讚譽為「世界上最窮、但最受人民歡迎的總統」,
他卻自認為:我不窮,我是自制而知足。
原來,總統的品格,才是人民投票前心底最深的盼望。
*全球政壇的人格者、重塑當代政治人物的新典範:
即使貴為總統,穆希卡仍會以『公民穆希卡』的身分不斷挑戰檢視『總統穆希卡』的施政。
歷史學者認為:他留下了有別於其他政治人物的另一種風範。有許多事物能讓偉大政治家名留青史,其中一項就是創造民氣與時勢⋯⋯歷史對穆希卡的評價,是他透過言行舉止、透過思考和生活方式影響旁人,強調『沒有人比其他人更偉大』的身份認同。
*魄力,就是不逃避問題、敢於做正確的事,即使挑戰傳統,也能堅持為人權奮鬥的理念:
為什麼甘冒大不諱,主張「大麻合法種植、管理制度化以打擊販毒」?
為什麼不惜得罪教會,也要倡議墮胎與同性婚姻合法化?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秘魯作家尤薩:「『自由』有其風險,信仰自由的人必須準備面對包括文化、宗教、政治或更多層面的各種風險,烏拉圭政府理解到這點,非常值得讚許。」
•《經濟學人》雜誌將人口僅300萬的烏拉圭封為2013年「全球年度風雲國家」:「我們認為最值得讚賞的成就是,不只能改善單一國家,也能對世界有益的開創性改革,開放同志婚姻、立法種植使用大麻以打擊毒品犯罪,這是沒有其他國家做過的創舉......我們認為穆希卡在法案推動上明白表示,若成效不彰就會重新修法,不但值得讚揚,也表現出政治人物罕見的誠實。」
◎教育界 感動聯名推薦
清華大學、靜宜大學、暨南大學榮譽教授 李家同
國立臺中女中校長 呂培川
臺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長 曾騰瀧
國立臺南一中校長 張添唐
國立臺南女中校長 鄭文儀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校長 簡菲莉
◎作者介紹
毛利修.拉布費迪(Mauricio Rabuffetti)
烏拉圭籍,生於1975年,曾任南美洲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新聞特派代表,目前為法新社經濟新聞主編。長期於英國《衛報》、《紐約時報》的專欄發表政論。
◎目錄
【推薦序】穆希卡的神秘衝擊(巴斯特尼爾/記者兼南美史家)
【前言】超越國界的光芒
1.子彈與花朵
苦難與淬鍊:牢獄生涯
昨日階下囚,今日新典範
為窮人發聲,對政治浪漫
二○一三年聯合國大會
搖滾巨星穆希卡
2.總統的財產:自制、儉樸的生活方式
三房的總統之家
他說:我不窮,我是很自制
捐出近九成薪水的總統
穆希卡追求的形象
人權法案與反對過度消費
沒有大學文憑,熱愛大量閱讀
廚房裡的哲學家
修屋頂的總統──非典型的領袖形象
兩場聞名於世的演說
「佔領華爾街」發起人的評論
穆希卡的財產申報
3.游擊隊與革命
強人卡斯楚的最後一刻
拉丁美洲的團結
穆希卡的革命養分
浪漫主義與冷戰:圖帕馬羅斯游擊隊的起源
為蔗農請命,搭上革命的木筏
看不到前方的光:人生第一起武裝行動
雙面人生:轉往地下化的生活
正當革命,還是野蠻的殺戮?
沒有古巴模式,只有失敗的游擊戰爭
新舊「羅賓漢」的路線之爭
無可迴避,染血的過往
全民參政與武裝民兵
獨裁下的公投
曙光出現:放下武器,踏向民主
穆希卡告別武裝演說:仇恨無法帶來進步
選舉之路:候選人穆希卡的誕生
4.從反政府到當總統
越獄計畫
擁抱瘋狂
贏得選戰
平等的國家
巴特葉主義與烏拉圭政治認同
思想上的熔爐
自學而成,沒有菁英氣息的首領
就職演說:謙遜的當選人
溝通高手:公民穆希卡,批評總統穆希卡
和足球英雄站在同一陣線
瑪黛茶會與公民議政傳統
穆希卡VS.馬拉度納
5. 寧靜革命:大麻、同性婚姻與墮胎合法化政策
《經濟學人》:為人類帶來金錢難以衡量的福祉!
大麻合法化的背景
六株大麻政策:對抗販毒的新方法
以毒攻毒引發的輿論爭議
索羅斯:反毒戰爭是一場十億美元的敗仗
穆希卡VS.國際麻醉品管制局
美洲國家組織的支持
大麻合作社:政府管控種植與銷售
大麻實驗與諾貝爾獎敲門磚
挑戰保守主義的人工流產法
婚姻平權:拉美第二個支持同性婚姻的國家
「合作」造屋計畫:幫助弱勢家庭
6.巨星穆希卡:全球性的舞台
生命是最高的價值
一個地球,兩種極端
佔領華爾街行動
「重新定義」消費模式
教宗的理想
穆希卡與《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讓美國欠人情:引渡關達那摩灣監獄囚犯
和白宮打交道
烏拉圭、古巴與美國的三角關係
敘利亞的孩子
哥倫比亞的和平進程
小故事:歐巴馬的回應
7.去除光環後的評價
買個不停的烏拉圭人
與公務員工會的角力
穆西卡還不夠好:教育、教育、教育
「阿拉提利」採礦計畫的矛盾
穆希卡,獨眼龍和頑固的老女人
烏拉圭與阿根廷的政治探戈政治與司法
實質薪資上升,失業率下降
任內敗筆:公共運輸政策
穆希卡的歷史定位
8.五十年後的古巴與美國
感謝
引用來源
附件: 烏拉圭的典範
◎內容連載
2.總統的財產:自制、儉樸的生活方式
對我們來說,
簡樸生活的目的不是節衣縮食,
而是爭取自由。
──荷西‧穆希卡
接受阿根廷Noticias雜誌專訪。
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領導人,都住在氣派的官邸,出入有隨扈戒備。但荷西‧穆希卡不一樣。曾先後擔任過參眾議員的穆希卡決定,在總統任期內繼續住在他原本的房子裡。此外,雖然他本人並不願意,但政府仍在他家附近設立了幾個簡單的警衛崗哨,讓輪班警衛隨時注意總統住宅維安。
總統家一共有3個房間,目測之下居住空間僅約有50平方公尺(譯註:約15坪),另外還搭了棚子來放置農器機械。
這棟房子的屋頂是鐵皮搭成的。在木製的房屋正門上,長滿植物的遮雨棚迎接來訪的客人,四周綠意盎然。最靠近房子大門口的小徑旁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棕櫚樹和一大叢盛放的薰衣草;在其他較低矮的植物間,一棵有著綠色枝幹、帶刺的美人樹特別顯眼,春天時會開滿炫目的紫紅色花朵。當然,也少不了傳統的轆轤水井。
穆希卡養的幾隻狗自由地四處走動,「我想大概一共有5隻吧。前幾天有人在這附近拋棄了一隻狗,我們就把牠給帶回來養了。」穆希卡在接受雜誌專訪時說道,邊說還邊搖頭,不懂怎麼有人能狠下心來拋棄忠實的狗朋友。總統與夫人把農舍讓給幾名政治抗爭時代的「同志」居住。
房子裡的所有陳設看起來都又舊又小。
門廊的屋簷很低矮。穆希卡的年紀已經很大了,飽經風霜的他微微駝背,身高不到170公分,但門廊的屋頂沒有比他高多少。走進門廊後首先會看到一面掛滿懸吊植物的牆,牆上滿是苔蘚和濕氣留下的痕跡,這位樸實的烏拉圭總統很喜歡坐在門廊上喝瑪黛茶,也在門廊上讓人幫他理髮。
門廊邊堆放著一些磚頭、建材,裝滿瓶罐的木箱,陳舊的椅子或沙發,訪客看到的是一棟儉樸普通、尋常人家的房子。
房子前緣的牆上有三面窗戶。玄關前還有一塊水泥砌的板子,權充進屋前踏掉泥土草屑用的腳踏墊。
3房的總統之家
屋子裡不見任何一絲奢華氣息,儘管穆希卡在擔任總統期間進行了一番修葺,但牆壁上仍有濕氣留下來的污漬,木製窗框邊緣掉漆磨損了,露出底下灰色的水泥。
穆希卡第1次在自家以總統身分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簡樸的住家畫面立刻傳遍全球,幾名敵對陣營的政治人物批評總統的住宅「家徒四壁」,結果反而遭到眾多民眾鄙棄。因為烏拉圭的人口仍以中下階層居多,而穆希卡的家就跟普通民宅差不多。
總統夫婦家裡沒有聘請幫傭。每次只要有人問時,第一夫人都堅稱兩人可以自己做打掃、煮飯和洗碗等家事。上次我到他們家去採訪,看到穆希卡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夫人托波蘭斯基就在一旁自己準備蜂蜜吐司,配著果汁邊吃邊翻閱報紙。
磚黃色的地板一路從大門延伸到屋內,客廳和廚房中間只隔了一堵開了門洞的牆面。大門口一側的牆上掛了兩頂草帽。在屋內右手邊有充作書房的書桌。書架上擺滿書本、幾個瑪黛茶杯、幾盆花、一具陳舊的象牙色有線電話,還有好幾禎相片,其中有一張是他披著總統綬帶的小像。書架中間放著一張鄉間風景畫,畫裡背景的藍色天空已經退色了。左邊掛著好幾幅來自中美洲的圖片,替灰白色的牆面增添幾許色彩,顯得壓在書本和文件上的一塊紫水晶特別搶眼。
書架上和屋裡的其他地方,裝飾著各種不同的小收藏品。有來自秘魯或玻利維亞原住民的手工藝品,混雜在總統收到的禮物和舊照片中。其中有一張約8乘4公分大小的拍立得照片,年輕的穆希卡與托波蘭斯基相擁入鏡。在沒有裱框的黑白照片前,放著一尊小小的紅色瓷公雞,只看得到照片上寫著「我們」兩字。書架下方的牆上有一張用膠帶貼著的彩色雜誌照片,這也是兩人的合照,不過照片中兩人看起來年紀已經比較大了。
另外一張泛黃相片的主角,是穿著便服的賽雷格尼將軍(general Líber Seregni)。他是廣泛陣線的創辦人之一,因為大力抨擊巴契哥、反獨裁立場而入獄,儘管賽雷格尼和圖帕馬羅斯國家解放運動事實上有諸多歧見,但在穆希卡的心目中,這位將軍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4年7月31日,在賽雷格尼過世後的守靈儀式上,總統說,他難過到「簡直把心都揉碎了」。賽雷格尼的照片和阿根廷裔古巴籍的游擊隊員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灰色胸像,都放在一眼就能看得到的地方。從穆希卡珍藏的幾幅舊照片中可以看出兩人相識。最近他又在書架上添了一尊教宗方濟各(Jorge Mario Bergoglio)的小胸像。
在穆希卡與托波蘭斯基的家中,紙張、檔案夾和文件隨性地疊成一堆放在地上。有些文件收在運送柳橙用的箱子裡,堆放在書架底下。
客廳的照明來源是從天花板垂下來的一盞蘆葦框的布面吊燈。屋內各處還沒收拾好的小細節,讓屋子看起來有一種古老溫馨的感覺。房間裡擺放的東西各有用途,還有一些是紀念過去回憶的小收藏品。穆希卡的過去造就了他的現在,他在演說中經常談起他那些值得懷念的過往。
壁爐上放著好幾個裝飾用的花瓶和瓶罐。訪客能一眼望見房間裡低矮的陳舊床墊。床邊放著仔細摺疊好的床單和毛毯。房裡的窗戶開著,讓鄉間的空氣在房子裡流通。
這只不過是一間很普通的民宅。
他說:我不窮,我是很自制
穆希卡的生活方式非常簡單。他認為物質生活會束縛住他,讓生活變得很複雜。他對自由的概念和大多數的凡人正好相反,認為只需要擁有最基本的物質就能夠過日子。
「如果我住在小房子裡,而且只擁有一點點東西的話,就不需要擔心太多了。」,他在2014年接受荷蘭公視訪問時說道。
外界替穆希卡冠上「全世界最窮的總統」稱號,令他感到相當厭煩。據他身邊最親近的同事說,總統有好一段時間都不願意跟媒體談他的財產,比較傾向於討論時事或思想上的議題。
不過這說起來簡單,實踐起來可不容易。除非他完全拒絕與媒體對話,否則根本難以避免,畢竟全世界沒有任何一位總統像他一樣過著如此簡樸的生活,對記者來說當然是新鮮、甚至不可能再碰上的新聞素材。
「他們錯了。我不窮,我是很自制,這兩者是不同的!」他對前來採訪的荷蘭記者說道。「做人應該要謙卑。當我們爭取到重要職位的時候,往往自以為是宇宙萬物的中心……但少了我們世界依然能運行下去。我們離世後也不會有什麼差別。」這是他的結論。
「真正貧窮的是那些說我窮的人。我認同古羅馬哲人塞內加對貧窮的定義。需要很多東西的人,才是真正的窮人。因為如果欲望很多,就永遠無法滿足。我是很自制的人,不是窮人。自制、簡單穿、簡單走、簡單度日。只要擁有用最基本的物質就可以了,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去維持物質生活。為什麼?因為這樣才有更多時間啊!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以做我喜歡的事情。自由就是有時間可以好好過日子。所以說,我奉行的是一套清儉的人生哲學。但是我並不貧窮。」這是他在另一場訪問中,對卡達半島電視台記者做出的回應,或許這也是他對自己簡樸生活最明確清楚的定義。
穆希卡毫不在意物質需求,這點人盡皆知;他本人更透過演說、訪問和身體力行,讓世人明白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
他在2013年聯合國大會中(18)對各國總統表示:「我們犧牲了古代精神上的神祇,在神殿中供奉了『市場大神』,讓祂來主導我們的經濟、政治、風俗、生命,甚至用分期付款和信用卡向我們提供一種幸福的表相。彷彿我們生來就是要不斷地消費、再消費,而當我們無力消費時,心裡就充滿苦悶,就認為自己過得很窮,甚至自我封閉」。
「物質彷彿掌握了自主權,物質控制了人類」,這是穆希卡在聯合國大會上做出的結論,也是近年來最為人稱道的演說。
捐出近九成薪水的總統
烏拉圭總統的月薪約為29萬披索*,總統與一般勞工一樣,依法每年可領取14個月的薪資。這表示總統每個月可領到約1萬4千美元的薪水,相當於年薪近17萬美元。這在烏拉圭是非常優渥的薪水,因為2014年烏拉圭的基本月薪只有400美元出頭,根據2013年底的統計,國民平均月薪約為588美元。
穆希卡將87%的總統薪水都捐出去了。
「重點是我已經有固定的生活方式,不會因為當了總統就改變。所以這份薪水我花不完。其他人或許覺得不夠用,但對我來說太多了。我妻子是參議員,她必須花很多錢贊助政黨之類的,但是光她一個人賺的錢就夠我們兩人生活了。我們還有多的錢可以存在銀行應付急用。我捐錢贊助我的政黨,和一個替單親媽媽興建住宅的計畫案。對我來說這不是負擔,而是責任。」他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這麼解釋。
穆希卡最重視的捐款項目,是一項名為「合作計畫」的互助建案,是烏拉圭全國的一項大規模合作方案。穆希卡提出的計畫不僅止於多蓋房子:他設定的最終成就是透過個人努力及團體合作,為有需要的人興建自有住宅。身為總統,他卻經常在工程期間出入工地,開著他的自用車幫忙載運建材。
我在2014年9月跟著穆希卡一起到蒙狄維歐的意露森村,參訪「合作計畫」在當地進行的建案。當地居民──也就是主辦單位口中的「合作者」──邀請總統到場,為住宅計畫中的行動牙科診所服務揭幕。他巡視工地,參觀了兩層樓的簡樸住宅。在總統跟居民聊天時,維安隨扈團隊保持在適當距離外候著;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鼓舞人們貧窮不在於口袋的深淺,唯有靠工作才能走出困窘的生活。
穆希卡從小就被教育要勤儉、樸實。佩佩的父親德麥卓‧穆希卡(Demetrio Mujica)很早就過世了,他的母親魯希拉(Lucila Cordano)必須獨自一人扛起養育兩個孩子的重擔。當時佩佩年僅7歲,一家人的生活非常清苦。
烏拉圭記者裴納斯(Walter Pernas)深入調查穆希卡的童年、青少年時期,他在傳記體小說《善於演說的指揮官(Comandante Facundo)》中寫到穆希卡一家在機緣巧合下,靠著在自家土地上種花、賣花,熬過二戰後物資極度匱乏的時期。穆希卡從幼年、青少年到成年後都幫忙補貼家裡的經濟。他是花農,會到附近村鎮的市集去賣花,除了入獄服刑期間,穆希卡在一生中從沒有放棄過花農的工作。
少年穆希卡成長的環境跟現在大不相同,當年要先有艱辛、努力的付出,才能換取衣食無虞的舒適生活。當時人們的觀念是,有「需求」才要「購買」,買工具的目的是為了工作。工具壞了,能修幾次就修幾次;家裡的衣物鞋子破損或不合穿,必須先考慮送去修補改造;有能力買車的人會盡可能把車子保養好,因為沒人能借錢讓他買新車。在這種物質生活極度貧困的時代,讓人們發揮創意,盡可能物盡其用。對生活的需求不多──這樣的簡單價值觀已經深入了烏拉圭的文化。
多年之後(20),穆希卡說:「文化也是指懂得如何抗拒(誘惑),懂得用很少的東西、用便宜盛產的當季食材來煮一餐飯,不被充滿行銷手法的社會牽著鼻子走」。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