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自癒力,告別感冒不生病》

作者:王又

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16-09-01

--------------------------

導讀:中醫師王又

內容簡介

   中醫師帶從《傷寒論》學習最正確的健康養生知識!

   94種常見疾病完整介紹+100個健康小叮嚀,

   簡單易得中藥材,戰勝一切疑難病症!

 

 身體的亂源在裡?感冒痊癒跟喝水沒關?

 月事期間感冒怎麼辦?感冒症狀要好不好?

 嘔吐竟然也能治病!瀉藥也能搶救生命!

 

 資深中醫師從數萬名病例得到的實證,結合中醫界聖經《傷寒論》的觀點。

 神奇自癒法,養生不能等,健康把關,跟著《傷寒論》做就對了。

 

 人體健康與否,取決於體內兩大物質「陽、陰」的平衡與否,「天、地」對人體「陽、陰」的影響,是造成疾病發生的最主要因素。本書以平衡陰陽能量的角度,結合資深中醫師看診實例,將「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轉換成簡單的養生智慧。在網路知識氾濫的現今,如果想進入養生保健的領域,認識中醫知識,並且學習中醫診治,進而對自身及親友的健康有所幫助,本書將是不可不讀的寶典。

  本書特色

  1.網路知識氾濫,由國家特考合格中醫師帶從《傷寒論》學習最正確的健康養生知識!

  2.94種常見疾病完整介紹+100個健康小叮嚀,用簡單易得的中藥材,戰勝一切疑難病症!

  3.資深中醫師從數萬名病例得到的實證,完整解說常見疾病的辨證、選方及用藥。

  4.透過本書詳細的介紹,帶從理論基礎入門,自學中醫診治好簡單。

  名人推薦

  台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究所授 方元珍

  內分泌、內科醫學會專業執業醫師 林奕佐

  恩加(中西醫)診所院長 林燦城

  中華國際溫熱療法學會副秘書長 鍾進文

作者介紹

       王又

  中醫師,具台灣中醫師檢定及格證明、中國國家醫師考試合格證明,目前致力於中醫脈診培訓、針灸技能培訓,專長易經卜卦、心靈諮詢、養生諮詢、中藥炮製、傳統民俗療法。

    「脈向健康」部落格 http://leefire0932.pixnet.net/blog

◎目錄

推薦序/方元珍

推薦序/林燦城

推薦序/鍾進文

【如何動人體的自癒能力?】

CH01 神奇的「自癒」密碼書《傷寒論》!

身體的亂源在裡?

誰說「癌症」是症?治癒的神奇物質!「陽」

CH02 中醫學的人體「物理」現象

「能量」就是陰陽

我的幼年時代,「肛溫」隱藏大學問!

CH03 「一命二運三風水」,人體「風水」迷津?

體內河流,人體百川~三焦

體表之「風、雲、霧、露」~膀胱經

陽氣的輸佈,關鍵在「三焦」與「膀胱經」

【人體的「氣、血、陰、陽」】

CH01 不可不知的人體水電

血:「血」的二用

CH02  從認知「地上、地下;白天、夜」現象,讓「陰陽」不再難

體表的陽傷: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

臟腑的陽傷: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

【從《傷寒論》提升人體自癒力】

CH01 感冒初體驗

「感冒」中醫怎麼看?百病都是感冒惹的禍

「自癒力」的最佳補充品:桂枝湯

治病如烹小鮮!加油添醋效更佳

「感冒、便祕」作

初期「感冒」胡亂醫,奇病怪症自然來

「過敏、皮膚癢」!原來也是「感冒」

「自癒力」的「暝眩反應」

「傷風感冒」應不應該泡澡、運動來改善?

自從「感冒」後,就開始怕熱也怕冷,應該如何調整?

胃腸虛弱,小心感冒「濕」來困

CH02 複雜型的「感冒」

「見山不是山」,「脈浮、汗出、怕冷」不一定是感冒了!

感冒肩頸疼,中藥也有「肌肉鬆弛劑」

「異病同治」的中醫智慧

「感冒」噁心、嘔吐,中醫治療也行

「腸病毒」沒在怕,「芩連葛草」保護

「凍」抹條「冰火九重天」

翻雲覆雨的「大龍」

寒冬冰雪天,奇怪!誰會買冰吃?

家家常見的鼻水「共共勞」

不怕天冷、冷,「氣喘」來報到

感冒後身體虛弱,感覺一直沒好怎麼辦?

「喘」症 ≠「氣喘」病?

發燒、流鼻血,正常

CH03 「感冒」後的變症

感冒痊癒跟「喝水」沒關?

感冒發汗後,還會「身體疼」

感冒後的「氣喘」症狀,中藥也能治療

感冒發汗後的「心慌心悸」,急性發作怎麼辦?

腹內「小豬亂竄」,匪夷所思的疾病

胃脹、腹滿,一肚子「氣」

怎麼感冒過後,「梅尼爾氏症」找上門

天冷抽筋,這是貧血的表現

肺炎煩躁嚇人,茯苓四逆湯有妙用

當人體「惡」「什?」,就是「什?」邪氣太超過了

身體氣象站!「風濕」酸疼來搗蛋

CH04 「感冒」煩、渴、悸、難眠

感冒發熱後,口渴嚴重,喝水有

嗜食冷冰品,「感冒」症狀更複雜

病後輾轉難以入眠,胡思亂想怎麼辦?

這不是「阿茲海默」!

滿天全金條,要沒半條

心律不整,補氣養血能改善

CH05 「感冒」思路何其多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感冒症狀「要好不好」傷腦筋

小兒頻繁肚子痛,可能該補了

「月事」期間感冒怎麼辦?

減肥妙方─肥胖厚實體質看過來

!胃腸虛弱,噁心想吐,能吃這瀉藥

感冒沒好,一到傍就「蒸熱」,這是什怪現象?

CH06 「安神、定驚」面面觀

「盆腔瘀血綜合證」報

功不可沒的精神安定劑

燙傷、熱浴,心不安,安神寧心有妙方

針灸燒艾溫補,避風防寒室內佳

心煩躁擾,是「實」是「虛」大不同

少腹硬、少腹滿,小心「精神疾病」找上

CH07 胸痛、心痛,慢性、急性大不同

搶救「急慢性腺炎」!

胸口壓大石的「結胸」病

胃發炎也會心痛

身熱沖冷水,別逞一時之快

科學中藥的「藥方與藥方」相加合方使用可以

「頭汗」不止,身體不流汗,這是怎麼回事

胸悶滿痛,三大主方比一比

胸肺積水,以毒攻毒醫回生

CH08 胃、腸感冒、發燒篇

「感冒」引起「胃炎」,這是怎麼回事?

胃腸有「三症」,打、腸鳴、拉肚子

一瀉千里四大招

「嘔吐、逆、噫氣,胃氣上逆」都能除

「嘔吐」竟然也能治病!

反覆「發燒」,還在錯用退燒藥

症狀複雜的「腸胃型感冒」

常年慢性胃病,除了制酸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CH09 便祕、黃疸篇

「不大便」也是病

瀉藥不是想用就能使用的

神志不,胡言亂語,「譫語」發病是何?

甘油球浣腸劑大缺貨,DIY也能自己做

感冒不大便,瀉藥過量心不寧

「黃疸」是果不是因,識因排除果自滅

瀉藥也能搶救生命

拉肚子!還用瀉藥醫病?不可思議的中醫

CH10 感冒雜症「少陽」篇

感冒症狀,要好不好的「少陽」時期

胸部位的不舒服,解除其實很簡單

感冒一直好不了,症狀越來越多很困擾

CH11 臟腑功能退化的「太陰」「少陰」篇

身體正式進入退化,先從消化系統開始

臟器功能退化與衰退,脈象症狀認分明

「老人」或是「體虛之人」,感冒初期用藥大不同

「老人」或是「體虛之人」,可以擺脫「寒」象

CH12 老人、虛人「下利,口咽」篇

拉肚子,便膿血,古方止利有一套

「咽痛」治療有多種選擇

虛弱病甚,藥食不吸收,縱有仙丹妙藥也無用!「蔥白、膽汁、人尿」起妙用

虛弱病甚,小便不利,陽鬱、陽衰需分明

虛弱病甚,「口渴」也有大學問

CH13 四肢厥冷「厥陰」篇

食「入口則吐」怎麼辦?

「手足厥冷」,危急症候的指標

不是「厥陰病」的手足厥冷

霍亂吐、利之探討

現代人忙碌生活,最易發生「勞復病」

宋本.康平本《傷寒論》條文

傷寒方選

  之所以選擇「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來推廣,是因這本書在中醫界,被喻為四大經典之一,對於一般常見的疾病,如各種感冒、腸胃疾病、各類慢性病等的辨證、選方、用藥,皆有完整的介紹。

  從2000年的起心動念,試著開始書寫至今,始終棋不定,拿捏不到當從何種角度來詮釋,因此屢屢修改書中內容,而苦思不到一個好的方向。直至學員當中,與我學相長的張世璜大哥,以其深厚的物理科學背景,不斷地提出疑問,在相互討之中,終於確立了書寫方向。

  藉由物理學的理論基礎,簡單以「平衡」陰陽能量的角度,試著將這難的千年語言,轉換成現代容易理解的養生智慧。非常感謝這位默默付出的幕後功臣,有了他的加入,方能順利完成這本兼具理論與實用的健康書籍。

  現代人如果想要進入養生保健的領域,認識中醫知識,並且學習中醫診治,進而對自身及親友的健康有所幫助,這本書將是一部不可不讀的必讀寶典。

王又 2016年於桃園

內容連載

CH01 神奇的「自癒」密碼書《傷寒論》!

談起這本《傷寒論》,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對於初學者來說,在一條條的條文中,極不容易認識其精義,也就更談不上如何運用了。許多人就因《傷寒論》難以學習與運用,而放棄了學習中醫這門實用的生活醫學,實在是非常可惜。

從感受氣候之「風寒邪氣」變化,導致體內「陽氣」受傷(簡稱「陽傷」),也就是體內的體溫恆定失衡,這個角度來思考《傷寒論》書中的條文內容,便能有系統的串起來書中的條文以供思考運用。

因此,人體之所以會發生疾病是有原因的,其原因稱之「傷寒」,而「傷寒」導致疾病發生,對於人體所造成的傷害,可以簡單用體溫平衡失常,中醫稱之「陽傷」的角度來思考。當人體體溫調節系統的「陽氣」,受到風寒等的氣候(統稱外感「邪氣」)變化影響,此時期則視「寒邪傷陽」,進而思考「傷寒=陽傷」的關聯性。

「傷寒=陽傷」,在體內「陽氣」由盛漸衰的變化中,會生疾病發展過程中不適的「症狀」,也會導致一連串的病症發生,這樣的現象,全是由體內自癒力(正氣)與病理物(邪氣),相互作用所造成的。

「陽氣」盛大,能大大的提升人體自癒力(正氣)的排邪功能,導致咳、喘、發熱、惡寒、拘攣、疼痛、發炎…等症狀的發生;「陽氣」的衰弱,會形成病理物(邪氣)的生成,如痰、氣滯、血瘀、積聚…等病症。

由此可知,「陽氣」的盛衰變化,關係到體內的自我恢復能力「自癒力(正氣)」與「病理物(邪氣)」的對待關係,了解了這個關鍵,就可以輕鬆學習醫聖的健康養生智慧了。

身體的亂源在裡?

疾病=傷寒=陽傷=自癒力「(正氣):(邪氣)」

會生病呢?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協調運作能力遭受到了「邪氣」干擾,而人體的自癒能力「正氣」也在此同時發生作用,因此生種種不舒服的症狀。

接觸中醫領域久了,漸漸能體會所謂「疾病」的最初發生原因,多由人體受到外在環境氣候如「溫度與度」變化的影響,(凡這類致病的因子,中醫統稱「邪氣」),使得人體體溫的調控失當,而體溫無法保持恆定時(如發燒、怕冷等症狀的發生),便開始連帶影響體內組織與器官的功能運作,跟著發生運作失常而生病。

現代西方醫學觀念的加入,可以解釋成環境氣候變化,身體無法適應而形成免疫力(正氣)的下降,在這「溫度與度」下存在的特定病源體(邪氣),便順勢侵入人體,而激起體內「自癒能力」的反應,形成怕風、怕冷、鼻塞、噴嚏、咳嗽…等,這便是中醫稱「邪正相爭」的生病症狀。

了恢復體內的正常運作,人體還會藉由「自癒能力」的動,生想睡、發抖、升溫、發汗…等各種症狀(體內一切自癒機制的作用,中醫統稱「正氣」作用)。而根據臨床統計,大多數這類病症的發生期間,在沒有服用藥物的情形下,反覆「邪正相爭」、「正氣」作用,症狀發作約7天內,都能自行好轉痊癒,這是無庸置疑的。

如果能藉由自然界的力量,運用藥物的四性五味,來加速平衡「邪氣、正氣」的交互作用,便能大大縮短上述病症的時程,甚至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樣了不起的發現,早在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著作的《傷寒論》就已創見。

因此,分享這本生活化的醫學智慧,認識這部闡述中醫整體思維的經典著作《傷寒論》,一同探討疾病發生的原因,在人體中發展的變化,如何預防與治療的方法等,成學習現代化中醫養生必讀的聖經。

簡單個例子,近幾年非常流行的「冬病夏治」三伏貼,就是利用一年之中,天氣最熱、陽氣最旺盛之時,溫陽通氣、疏通經絡、進行體內臟腑機能調整,使得人體到了冬季,寒氣特別盛,需要大量陽氣來抵禦天寒,增免疫力之時,能有足陽氣來運作,藉此達到預防冬季舊疾復發(如氣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反覆感冒等),或減輕疾病發生的症狀。

主要適應證:改善氣喘、慢性咳嗽、抵抗力弱易感冒及鼻過敏。

三伏貼說明:三伏貼是指每年夏季三伏日所做的穴位敷貼治療法,是中醫外治法之一。

三伏天的計算方法,是指: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

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中伏

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末伏

這段期間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將溫熱性中藥敷貼於適當穴位,經皮下吸收及刺激穴位,而達溫補的效果。本法除了可減少胃腸道干擾,延長藥效外,尤其適用於不喜歡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但注意,孕婦及一歲以下幼兒,則不宜使用。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4236

====================================

《把脈自學聖經【增訂版】》

作者:王又

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16-09-01

-------------------------

內容簡介

  兩千多年的智慧結晶,把脈靠自己,不用靠太醫!

  每天把脈3分鐘,全家人的健康把關!

  一年365天,在家就能天天健檢,輕鬆發現急病前兆!

 初學者量身打造

  步驟123,把脈很簡單

  沒學過中醫也能輕鬆上手!

  【中西醫聯合推薦】

  中醫學是一套「以外診內,治外療內」之獨特醫學。不需要藉由複雜的儀器與器械,光是觀察人體的氣色、形態與接觸脈象,就能進行疾病的診斷;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其實這一點都不神奇,說穿了只不過是老祖宗們的「生活體驗」,經過千年的臨床累積、歸納與印證,所形成的一套完整「人體全息律診斷法」而已。只要識字,跟著書中進度學習,中醫學也能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作者國家特考合格中醫師,並具有多年開課授課脈診的經驗。書中詳細介紹中醫經典的28脈象,並精闢分析16種感冒類型,提供45項實用食療配方、常見疾病辯證用方參考。本書榮獲多位中西醫界專業人士的力推薦,本次特別配合國人的體質作全新增訂,是一本自學把脈的必備用書。

  本書特色

  1.第一本從中醫原理講起,完整授「脈診」的把脈自學科書。

  2.書中附實例練習、故事分享、脈診記錄等欄位,適合讀者居家自行讀練習。

  3.中醫經典28脈象一次掌握+感冒16型精闢分析+45項實用食療配方。

  4.作者王又國家特考合格中醫師,並具多年開課授脈診的經驗。

  5.本書榮獲多位醫界專業人士推薦:張嘉華中醫師(樸秀中醫院院長)、彭嘉和醫師(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周穗萍醫師(泰安醫院復健科醫師)、林奕佐醫師(新店慈濟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書籍推薦人

  林奕佐醫師(新店慈濟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周穗萍醫師(台灣復健醫學會開業醫師)

  張嘉華中醫師(樸秀中醫院院長)

  彭嘉和醫師(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作者介紹

                  王又

  中醫師,具台灣中醫師檢定及格證明、中國國家醫師考試合格證明,目前致力於中醫脈診培訓、針灸技能培訓,專長易經卜卦、心靈諮詢、養生諮詢、中藥炮製、傳統民俗療法。

       「脈向健康」部落格 http://leefire0932.pixnet.net/blog

目錄

初版序

揭開「脈診」的神秘面紗

【中醫脈理】

CH01 問題發想

CH02 脈診的原理

CH03 中醫基礎理論

CH04 基礎脈學

【診脈基礎】

CH01 把脈時機

CH02 病家姿勢

CH03 把脈定位

CH04 下指之、按、尋

CH05 五臟六腑之部位統屬

CH06 脈象蒐集與記錄

CH07 脈象解析

【二十八種脈象與養身調理】

CH01 浮脈

CH02 洪脈

CH03 散脈

CH04 濡脈

CH05

CH06 革脈

CH07 虛脈

CH08 沉脈

CH09 弱脈

CH10 微脈

CH11 伏脈

CH12 牢脈

CH13 緩脈

CH14 遲脈

CH15 結脈

CH16 數脈

CH17 動脈

CH18 促脈

CH19 代脈

CH20 大脈

CH21 細脈(小脈)

CH22 實脈

CH23 長脈

CH24 短脈

CH25 滑脈

CH26

CH27 弦脈

CH28 緊脈

【脈學總論】

CH01 健康脈的辨別法

CH02 診脈之因人因地而異

CH03 四時之脈

CH04 脈診臨床運用的思維

【運用簡表】

陰陽涵義簡表

五行對應表

脈象的八綱與八綱辨證之組合對照表

臟腑功能表

診脈記錄表

二十八脈簡表

二十八脈部位脈症簡表

疾病辨證用方參考

傷寒方選

名詞解釋

參考書目

注意事項

初版序

  多年來,與周師兄一同承襲前人所傳承下來的經驗,用於學的過程中,這期間,不斷地想方設法,希望能透過淺顯易的方式,將神秘而又複雜的脈診經驗,普遍被一般大眾所活用,因此,有了編排此書籍的構想。

  2009年9月,嘗試著先在雅虎無名部落格中,有了「脈向健康」的主題構想,隨著介紹中醫基礎常識的一篇篇文章發表後,逐步帶入「八綱」脈法的認識,想不到的引起了許多回響,也因此結交了許多各行各業,對中醫脈診有興趣的同好,一同來習探討,而讓「脈診」更加的朝向現代化來認識。

  就在這些友人的鼓勵之下,2011年中,開始將部落格中發表之文章重新編排,增加更加詳細的解說與內容,期間承蒙中醫、西醫、傳統自然療法…等的各個專業人員,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與協助,使得本書中能對脈診有許多突破性的認識與見解,大大充實了書中內容。

  由衷感謝從醫以來,導我的諸位先生,共同習的師兄姐們,學相長的同學,以及所有與我結緣的健康追求者,書中的智慧結晶,皆是來自於各位,冀望藉由此書的出版,獻給大家,也希望能因此起著磚引玉的作用,引領更多的人們參與認識這項老祖宗的特殊技藝。

  老祖宗的智慧,博大精深,筆者所著如有疑誤之處,懇請先進們賜予指正,以匡不逮,萬分感謝。

王又 2013年2月於桃園

內容連載

CH02  脈診的原理

是「人體全息律」?

了解人體的組成之後,接下來我們要認識一項新的醫學理論,稱「人體全息律」。什是「人體全息律」?

「人體」,是指肉體、生理、精神、心理等方面。

「全息律」簡稱全息,是指人體全部特徵的縮影。一個人身體的任何一部,小至一個細胞,大至一個器官,全部都縮影著人體的整體結構。這樣的發現是經由不斷的收集、歸納、驗證,而慢慢形成有系統的醫學基礎理論,用來運用於醫療行上,則稱「全息療法」。

例如:張大娘長期患有頭痛的症狀、伴有口渴煩躁易怒、面目紅,在一次發作的時期,正好在縫,一不小心刺傷了中指指尖而出血,正當感到手指疼痛時,忽然發現剛才的頭痛就這樣不痛了,於是將這巧合用在下一次頭痛時,結果發現仍然有效,就將這經驗流傳而形成一個結論,「中指前端與頭部相對應」。將許多這類的經驗整合運用在醫學上,則稱「人體全息律」。

了發行這本書,這陣子都在重新檢視文章內容,資料整理到這裡,剛好想到前幾天,在幫同學講述《金匱要略》的課堂上,一位同學聊到昨天切菜時,不小心劃傷了指頭,流了一些血,結果當時的頭痛竟然好了,是太神奇了。現在想想,這經驗來的還是巧

幾個例子,各位就會知道,其實「全息療法」已經普遍存在於我的生活圈中。如日本觀光客來台最愛的行程之一「吳某某底按摩」、婦女最喜歡的耳穴埋針減肥法、晨公園響起陣陣的拍掌養身功法……等,這些應該都很熟悉了

在傳統醫學中,「底」或「手掌」,以及「耳部」,皆有完整與人體相對應的部位,這些稱之「人體反射區域」的地方,都能讓我們在當中獲知有關於生理及肉體方面的訊息。

不單如此,從本質上看,宇宙演化的規律,也是與全息同步的。例如,太陽系裡的星球繞著太陽運行;其中組成的星球如地球,同樣也有月球繞著運行;組成地球的物質小到如原子,同樣也有電子圍繞運行。

因此,從微小的元素→人體→星球→太陽系→宇宙,都普遍存在著某種規律,且實際被廣泛應用到諸多領域,如宇宙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生物學、生態學、社會學、經濟學、易學、哲學、針灸學、醫學、養生學、武術、……等,沒有一項不與全息律有關。

CH03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理論的思考總綱:陰陽

陰陽是我國古代的哲學理論,也是中醫的最高指導原則。

一看到「陰」「陽」這二字,就「一個頭兩個大」,這是學生們一開始接觸中醫學時常告訴我的想法,我也會笑說:「這『一個頭兩個大』,也是太極化生陰陽的一種表現」。當然,這是個玩笑話,可別當了。其實,先將「陰」「陽」當成兩個符號就好,這陰陽符號,是要用來解釋任何的一件事物之兩個不同的面向。

開始時,陰陽乃是古人對於大自然,萬事萬物的性質,用來作二分法劃分的一種代號。

還有很多很多……,數都數不完。所以這個符號,放在不同的事物上,有其不同的解釋,下次再見到「陰」「陽」這二字時,要記得先想是出現在什條件下,就能理解這符號代表什意義了。(這點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記)

接著演變成「陰陽」這兩個符號,還代表對於一切事物,其發展變化規律,經過仔細觀察、歸納的總結。將其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與消長的物質勢力,認世間一切事物本身都是陰陽對立與統一的結果。

例如一天之中,陰陽最初是代表「白天陽;夜晚為陰」這類的「名詞」。進一步發展運用,白天其實可以呈現「有陽無陰」的現象,也可逐漸變化成「陽多陰少」;再來是夜的「陰多陽少」,逐漸變化成「有陰無陽」。這時「陰陽」則代表白天與夜的消長變化,而成「形容詞」。

各位想想,從前是採龜甲、竹簡上刻字著書,如果是用現代的白話文來紀事,不知要經過幾個猴年馬月才能完成。因此,「陰」「陽」符號,就成了事物變化的最佳代言,簡單易,這可是非常令人驕傲的文化遺

中醫學的「陰陽學說」,則是運用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消長與轉化的觀點,說明人與自然界的關係,並括醫學領域裡的一系列問題,也就是一切事物皆有陰陽,當我們探討這一切事物時都可回歸陰陽來思考。......

CH04  基礎脈學

是「脈」

元代醫家朱丹溪曰:「血行脈中,氣行脈外,相並周流。」

《醫宗金鑑四診心法要訣》:「脈血腑,百體貫通,寸口動脈,大會朝宗。」

白話解釋: 所謂「脈」,是指含有「氣、血」這兩個部分的物質,行走於全身的通道。「血」有實體之物,「氣」看不見之能量。「血」原本是不動的狀態,其之所以可以流向全身是靠「氣」的能量來達成。在「脈」裡,「氣」作用於「血」而完成以下三項功能:推動(運行血液)、約束(血行脈內)與溫煦(維持血液溫度)。

另外,還有下列幾種角度可以幫助理解:

1.「陽加於陰謂之脈」:陽氣推動體內液態物質而生的行走道路。

2.「陽加於陰謂之潮」:而其流動的狀態具有如潮水般的消長性。

「脈」就如同自然界的現象一樣:(1)月亮(日使之明)→陰晴圓缺(陽之變化)→月滿(陽氣大盛)→漲潮(陽主動主升)。(2)海水是鹹的,血也是鹹的,血的變化反映著陽氣的變化,也反映著與日月的關係是密切的。(3)了解脈就等於了解人體氣血陰陽之變化及與日月相應之變化。

3. 「脈以候陰陽」:因此可以從脈的狀態反推了解體內「氣血」的狀態。

4. 人體一切的不協調,進而生之疾病,都可以在「脈」象中找到答案。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4569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