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瑣事之樹》【林達陽親筆簽名書】

作者:林達陽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5-10-12

------------------------------

導讀:作者林達陽


◎內容簡介

那些被你遺忘的瑣事,

 或許就是你重新發現美好生活的解答。

 林達陽寫給青春往事的恆溫情書。

青春時光如此美好

 彷彿滿樹的葉片在風裡遠遠的、輕輕的搖晃

 是那一件件閃爍發光的瑣碎小事

 讓我在久久以後的現在,成為了這樣的人……

 17歲,已長大,未成年。那是混合著老師講課的聲音、教室外陽光曝曬著枯葉的淡淡焦香,將詩集和漫畫都藏在抽屜裡偷偷閱讀的美好年代。

 炎熱的夏天、明亮的港灣、微風海洋、金色陽光曬著排球場,那些因為不可知的焦慮或叛逆而晃蕩晚歸的日子,那些一起打架一起吃冰的朋友,以及坐在高高的堤防上一起看海談詩的,那個特別的女孩……

 一個人的時候,有酒,有歌,有紙筆,還有美好的想望,對一切都充滿重新再來的勇氣,如此接近快樂的本質。青春的紋路像春天的河,回憶在其間隱密泅泳、擁抱,覺得溫暖,而且幸福。

 如果青春是一座孤島,這一篇篇文字就是那些反覆擁抱孤島的海浪。浪聲裡有許多幻想,快樂地襲來又靜靜地退去,在沙灘上留下了最真實的痕跡……

 《青春瑣事之樹》集結了「恆溫系作家」林達陽10年之間最珍貴的文字,以更熾烈的情感、更浪漫的哀愁,字裡行間展現了最真誠的初心,回歸青春書寫的原點。每一回憶片段、每件幽微的瑣事,都在《青春瑣事之樹》裡迎風搖晃,細細訴說,綻放美麗的光芒。

◎名家推薦

 【師大教授、詩人】陳義芝、【那我懂你意思了樂團主唱】陳修澤感動作序!

 【作家】言叔夏、【電影導演】易智言、【建中教師、作家】凌性傑、【滅火器樂團主唱】楊大正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這些句子都像是一顆種子。有的攤在南方的日光下曝曬,變成了一顆顆風乾燥暖的豆子。有的則像是從17歲開始就種下的一棵樹,每日澆水,葉片在午後變成了音樂。─【作家】言叔夏

‧喜歡林達陽的書寫,含蓄地張揚,莊重又奔放,就像記憶中輾轉反側的青春。─【電影導演】易智言

‧林達陽的青春敘事技藝高超,以倒數形式讓我們看見不可逆的時間、一去不返的往事。多少感喟,盡在其中。─【建中教師、作家】凌性傑

◎作者介紹

 林達陽

 7年級生,高雄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出版詩集《虛構的海》、《誤點的紙飛機》和散文集《慢情書》。

 2013年,出版《恆溫行李》,收錄了他旅行日本所寫的文字、所拍攝的照片,那不僅是我們未曾抵達之地,也是我們都有過的哀傷絕美青春。2014年,出 版《再說一個秘密》這本書或許就是他書寫的初衷,「沉默但堅定的支持與愛著─那每一個值得被認真對待的人。」2015年的《青春瑣事之樹》,則是梳理了 他10年來所有最珍貴的吉光片羽,用心撿拾、細細拼湊,將青春回憶化為絕美文字的靈魂之作。

 林達陽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dayang2013

◎序

 ‧推薦序1:〈一個青年詩人的畫像〉─序林達陽散文新集《青春瑣事之樹》 陳義芝(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本文題型源自喬伊斯《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林達陽《青春瑣事之樹》,描寫30歲以前文學創作的心路歷程,賦瑣事以詩學深度,將內心意識情節化,使讀者生動地感受到孤獨求索的苦悶與突圍的 欣喜,做為一個青年詩人的畫像看,十分貼切。

  我認識達陽時,他剛升上大1,為《擴張的盛夏─雄中十年詩文選輯》請我寫幾句推薦的 話。那年他18歲,我讀他的〈前記〉,為其攀越體制圍籬,抗辯、追求、沉吟、獻身的神采,心旌搖移,大感震撼。推薦詞題名「精采的預言,純美的歌聲」,果 真預言了15年後,達陽耀目的靈光、乾淨的音軌,他以既謙卑又崢嶸的姿態繼續擘畫著夢想。

  從音域純淨又豐美這點考察,輯一的《青春倒數─關於詩》共31篇合成的兩三萬言,最足以代表,是一棵完整的青春之樹,可當一長篇散文閱讀。其所敘事,相互接引,從逼臨30歲最後1月開始倒數, 整整數了31天。憑這一日子的倒數,使散思游絮聚攏成一脈綿亙的山形,一座座秀麗小山錯落,各具姿態。

  詩是相信有人在等待……詩是 透過「傷」之存在……除了前兩篇像楔子,表明他以生命體驗進行詩的詮釋,其他各篇先以極簡情節作為意象,並以另一相對應的情節回答這一意象,最後再回扣最 初的情節,照應預設的主題。我看了幾篇,不期然聯想起「賦格」這一音樂術語。各篇暗含複調特質,主旋律精短,筆墨線條簡約,但「關於詩」這一主題始終於字 行中追逐、飛翔:

  以打籃球和寫詩對位,達陽說用一個假動作騙過防守者,「利用這一點點的時間差,加速過人或起身投籃」;以拍岸的海浪 和寫詩對位,達陽說「要推敲,各種立場,複雜的思考,必須顧慮唸起來的聲音,要美,就像……。我邊說邊偷偷看她,聲音在海風裡飄飄忽忽」;以搬家重新安置 物件與寫詩對位,達陽說「所有字詞與句子的相對位置都是不確定的。……太多事情,是存在於某個客觀上不斷變動,但情感上未曾稍移的位置當中的」……

   他是那麼在乎生活一切的存在,電光石火中探囊取物,撿拾、鏤刻,兀自感慨「怎麼就沒在意」、「我現在才發覺」、「我曾經不知道」。當他回顧某年某日在考 場抬頭看到巨大天空一隻渺小的鷹的身影,多少年來念念不忘,他想,世界或許沒有什麼改變,但有一「更高遠、更永恆年輕的什麼」始終盤旋,「鷹是永恆的監考 員」。我想,他為了不違逆父母期許選讀法律系,念完法學院後,竟又回到文學創作的考場,他何嘗不是天空那隻鷹。

  謝三進說,林達陽是7年級新詩創作群的「領頭羊」。是的,他是優秀的詩人,詩人當然要展露不俗的語言美技,包括語法、節奏、意象。此刻當我闔上A4紙列印的這本書稿,腦海仍疊 映其中諸多形色與聲音,包括:化妝遊行女孩的臉、穿行樹叢枝條上的松鼠、一顆落在木棧道上的毬果、印刷廠中庭與他對望狂吠的狼犬,還有多次寫到的花蓮的 海,達陽形容層層推擠的浪,越過他,彷彿「成為轉折向上的海岸山脈」,而「躍出海面的魚或鯨豚,都像是巨岩崩解出的碎屑」,何其清新的感知紋理啊!統而觀 之,不僅是一位青年詩人的心靈自剖,也是感性抒發的「一首詩的完成」。

  達陽初習詩時,我讚嘆過他,也曾質疑、棒喝過他。而今他既以詩凸顯創作實力,更以散文攻占灘頭堡,勾起我對逝去時光的惘然,千萬心兵遊走,《青春瑣事之樹》真是一本迷人的書。

2015年9月2日寫於紅樹林

 ‧推薦序2:〈一開始,面對這個世界的樣子〉─陳修澤(本文作者為「那我懂你意思了」樂團主唱)

  青春好難。

  那所有亂七八糟的,各種天真愚蠢的第一次。

  那是我們一開始,面對這個世界的樣子。

  從前總是以為自己的人生會像電影主角,總會發生些什麼,又發生些什麼,受眾人的注目,急轉直下,然後轟轟烈烈的完結。生命的價值好像可以在短短幾小時內把故事說完,於是拼命的證明自己。

  實際上似乎從來沒有發生過。就算發生了,似乎也不是想像中那樣。

  生活是一天過著一天,大量重複,孤單而且漫長的百無聊賴。

  而一樣的是,還是沒有人能了解,那些無法言喻的、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的情緒,隨著漫長的時間,它就深深刻在那裡,塑造了我們的樣子。然後在那些幻滅中認識了這個討人厭的世界運作的方式,然後青春就過去了。

  遭遇各種衝撞,受傷,最後我們找到棲身之處,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現在也許能夠說得出個所以然來,但也已經是大人了。那些說不出口的青春仍然孤單而明亮的閃耀在記憶裡。

  那些片段留下的狂妄,在現在看起來似乎都可愛極了。

  ……大概吧?

  也總是大概還有些事是不敢回頭看的,對吧?

  那是不是代表青春還沒過完?

真煩人吶。

  這個人正嘮嘮叨叨的說著這些……

  我記得當初我決定要考藝術大學的時候……

  ……

  (你以為我要繼續說嘛?才不要告訴你哩!)

後記:〈春瑣事之樹〉─林達陽

  長長的學生生涯當中,我總覺得,我們都是自由的樹。

   中學的時候學過植物相關知識,形成層、木質部與韌皮部,一面向內年年積累,一面向外層層脫落,季節和氣候事件都在樹的內裡留下痕跡,黑膠唱片一般的年輪 圈圈增生,無一遺漏,秘密儲存,水分養分上下輸送,盤根錯節,枝枒伸展,莖葉枯榮,花開結果。我靠坐在教室的木桌椅裡,無聊課間在紙上寫字畫畫,為了某些 青春的難題而默默心動,或心痛,感覺自己累積又消磨,有時灰心有時認真,極其緩慢的長大著。陽光穿窗而入,照著我和紙筆,微微發熱,氣息聲音,什麼都是時 間隱喻。

  這樣的創作經驗,這些散漫倔強卻字字經心的作品,是青春之樹內裡分裂又增生的形成層,我不斷去寫,讓文字不懈地支持著改變 著我和我所看見的世界。在形上與形下之間,創作是我的形成之術。文學與訴說能做什麼呢?其實我也不知道,只是需要─是這些不切實際、單薄無用、自我解構 又建構的部分,讓我,和我們,在多年以後的現在,終於都成為了擁有故事的人。

  這本書中收錄了我學生時期的多數散文創作,以及剛剛踏 入職場那幾年零星完成的作品。最晚完成的是輯1,29歲那年,詩集《誤點的紙飛機》要出版的前一個月,我在冬天的台北工作,一天一篇,急急寫下關於詩與為了詩的種種心情。輯2到輯4的文字更早一點,多數寫於18到25歲之間,少數是剛畢業的那幾年,心思總徘徊遊蕩在高雄、台北、花蓮之間。尤其是花蓮。其中輯3輯4幾乎全是在花蓮唸碩班時所寫的。輯5則是3篇彼此相隔6年的作品,都寫高雄,為著不同的原因,選擇了同一個主題,或許是因為題目太明確了,太專心了,每每重看,總覺得與其說是寫高雄,不如說是寫著高雄在我身上留下的時光痕跡。

  沒有預想過這些文字會出版成冊,或許也因此得以保 留了它們坦白強烈、雜蔓自由、毫無防範的樣子。多年以後重新再看,字裡行間跌跌撞撞讀著,除了驚喜,難免也有青春的尷尬之感。但該怎麼說呢?這就是我的成 長故事了,糾結的委屈的,急急迫切向上伸展的,分心散意走岔的枝枒與路,路又生路,沿途長出新芽和花,花葉引來美麗的動物,就是如此了。如今遠遠望去,那些屬於我的青春過往或許就是一棵近海生長的大樹,集結成這本書,像是慢慢鋪一條長長的路,帶我再次通往那樹所在之處,爬上枝幹,跨坐其上,隱身在鬱鬱樹冠之中,眺望已經去過或永遠無法抵達的那些遠方,以及那些想望,聽樹葉沙沙作響,各種色彩與情狀,季節的約定,細瑣動搖,陽光底下,閃閃發亮。

   木質的回憶與傷痕累累的枝幹,每片柔軟的葉子都是安神的風鈴,淋過雨,迎著時光之風,花在綻放,結成生活與人情的果實。謝謝你經過這裡,看到這裡。謝謝 你。這是我的青春瑣事之樹。我全心全意的希望─像一個未經世事的少年那樣真心希望,這本書,能讓你想起你的青春瑣事之樹。

◎內容連載

27擁抱所有的海浪

午後收學妹K的來信。信裡問我,學長,你覺得詩人像什麼呢?她接著又說,我只是突然想和你說,我覺得詩人好像一座孤島……

我得回到好些年前,才能回答這個問題。17歲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呢?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我記得許多與17歲相關的事:炎熱的夏天,明亮的港灣,微風海洋,金色的陽光曬著排球場。我有過一些很重要的朋友,其中有些跟我一樣穿著白襯衫、卡其褲,我們打球,一言不合有時也打架,打完灰頭土臉爬起來,罵髒話,然後沒事人一樣的一起去吃冰。

另一些朋友,很重要但常常令我疑惑「到底算不算是朋友啊」的朋友,她們穿白衣黑裙,胸前繡著紅槓,有飛揚的頭髮,愛笑─其中有一個笑得格外好看,但又愛哭,很麻煩。有時候我們一起去看海,風很大,我們坐在高高的堤防上,海浪在沿岸堆放的消波塊裡推來撞去的,嘩嘩的響。我對她說,我喜歡寫詩。她問,寫詩是什麼感覺呢?我說,這很難解釋,大概就像這樣,我指指那些撲打進消波塊裡的海浪,故弄玄虛的說,要推敲,各種立場,複雜的思考,必須顧慮唸起來的聲音,要美,就像……。我邊說邊偷偷看她,聲音在海風裡飄飄忽忽,很不踏實。但她出神望著遠遠的海,很堅定的樣子。她聽到我說的話了嗎?我們不打球也不打架,但為什麼就是沒辦法沒事人一樣一起去吃冰吶……

現在這麼敘述,好像整個17歲我們都坐在那邊似的。但那怎麼可能呢?17歲有那麼多活動要參加、有那麼多書要唸、有那麼多的事好忙……還有那麼多老師沒教、也不打算教的詩可以讀啊。那些意義和聲音像是海浪一樣美好的詩,靜靜夾在還沒看完的詩集裡─有時候我想像它們可能也夾在我那些空白的筆記本裡、或是剛剛打開的Word檔中,要等到一個理想的女孩去翻閱,她要願意讀,而且能夠懂,那詩才會出現……

什麼是詩呢?詩其實就是渴望被了解。那是我剛剛開始寫詩的時候,也是白衣黑裙的女孩剛剛開始讀詩的時候,我寫得不好,她也不擅長解讀。無計可施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去看海─沿著防波堤,一直走到盡頭的燈塔那端,三面都是大海。真像是孤島呢。我唸詩給她聽,那些海浪一般的韻腳、飛鳥一樣的聯想、寄託著許多喻意的浪花與反光……

如果青春是一座孤島,詩就是那些反覆擁抱孤島的海浪。我想,現在我可以回答妳的問題了。詩人像是什麼呢?如果仔細聽,詩人應該要像是─或者應該就要是海風裡那個對妳說話的聲音。

還有27天。

25長大了

我所養的貓漸漸長大了。那是在花蓮唸書時意外撿回來的流浪小貓,三花色,大概才2個月大,在一大窩貓中顯得格外瘦弱,膽小,多慮,發炎的左眼有點問題,但對世界應該還是很好奇的,屢屢眼睛雪亮的盯著我手上冷掉的鹹酥雞。某次寒流前夕終於被我從學校後門的志學街上抱回來了。很黏人,我替她取了名字叫麥芽糖,帶她去看醫生。整個冬天她都窩在我的腿上,陪我看難以理解的原文書,眼病也漸漸好了。

她是一隻真的貓。或者應該這樣說嗎?她真是一隻貓啊。隨著長大,她越發有了自己的脾氣,願意學的越來越少,能耐卻越來越大。她喜歡趁我不在時做那些平常不被允許的事─比如說,她討厭我用電腦,所以她非常喜歡去摸摸那台電腦。那台電腦太吸引我和她了。她曾經刪掉了我多年來在PTT「我的最愛」列表中儲存的所有看板;曾經逕自替我換了螢幕保護程式─所設定的竟然還是存放她照片的那幾個資料夾。最扯的是,換用智慧型手機的隔天,半夜不睡覺的麥芽糖替我打了電話給,呃,那個女孩。不是已經鎖上按鍵鎖了嗎?我無計可施的看著麥芽糖,她撇過頭盯著那隻發光的手機。好一支智慧型手機啊……

許多事是連我都做不來的,我不知道她怎麼辦到的。我猜她自己應該也不知道吧。有些時候就是這樣的,事情的方向我們想像,但事情的發展往往超乎我們想像。麥芽糖喜歡挑選錯誤的時機在我腳邊轉來轉去,毛茸茸的小東西,屢屢令我分心。但什麼是「分心」呢?以前常在上課的時候寫詩,千頭萬緒的想法之所以能夠騷擾我,進而令我捨本求末的追索,畢竟是由於我真心在意。我默默在意著那隻貓,貓或者也默默在意我。她已經六歲,真的長大了,我竟然也漸漸走到20好幾的尾巴。有時候我憂慮的看她。但她已經很少兜著圈追逐自己的尾巴了。

時間過得很快,我的詩寫得很慢,而且越寫越少─原因很多,但無論如何,貓都是不會接受的。天氣漸涼,麥芽糖顯得格外溫熱,此刻我分神寫字,而她在窗邊全神貫注撥弄著一顆小小的骰子,好像那就是整個世界。世界再冷,都有恆溫的一面。

還有25天。

17時間迎面而來

還有17天。

17歲時,除了社團、寫作、戀愛、學業以外,我也打排球校隊。那時的雄中排球校隊並不特別出色,校內校際間秀兩下還可以,若放到全國乙組去和那些每週練個4天5天的高職校隊較量,還是不太行。那時高2,一次要出隊比賽前,我們請了公假集訓,教練看我手掌較大,修正了幾個姿勢上的小問題後沉球發得不錯,過網後球墜得快而且重,便把我和另一個擅發飄球的球員帶到同一邊,專責發球給對面的隊友和學弟接。

我那時還是個稜角分明的人,許多事對我來說都是大事。我表情嚴肅、全神貫注的站在球場對面,應該是處在隨時會變成超級賽亞人的狀態中吧。另一個隊友則蠻不在乎的痞著一張臉,分不清楚是真嚼著口香糖、還是單純的吊兒啷噹。我們交替著一球一球的發。許多學弟才剛練球幾個月,生澀得很,面對兩種完全不同的球路,幾乎一球都接不起來,滿臉驚慌,到最後幾乎看得見恐懼逃避的神情。中場休息時全隊坐在樹下一起喝水,我的隊友繼續嚼他的口香糖,我則拍拍幾個學弟的肩膀,對他們說:不要怕球衝著你來,球衝著你來不是你倒楣,球衝著你來,是給你帥的機會。

往後許多重要的時刻我都這樣提醒自己。我並不特別勇敢,多虧了這樣時時自我激勵,才能繼續完成許多事情。我也認識了一些非常勇敢的人,跟我非常要好、我們那屆的演辯社長馮就是這樣的人,社服設計得很霸氣,全黑的短T恤上什麼都沒有,只在後背寫著「莫我敢承」四個大字。我曾穿過那件衣服站上球場,迎著刺眼的下午艷陽,一次次去接對手的跳發。我的一傳也不特別好─其實那時的隊上好像沒有誰是特別好的,尤其那些和我一樣先天長得高又很能跳的,多半憑著體能和身高的優勢,全心全意、一心一德的練著2號位直來直往的第二時間攻擊,接發對我們來說,真是徹徹底底的苦差事。但總是要有人去做苦差事。我迎著陽光,身上的黑衣被曬得發燙,有時幾乎看不清楚球的來歷,也不能判斷球的軌跡,見到球時都是電光火石的一瞬間了,怎麼接怎麼卸似乎全憑反應。但其實不是的。我自己知道我的反應是來自我對更大的事情的理解,網高,風向,球的材質,對手的心理,以及人性。我曾經孤孤單單的在紅樓的牆邊對牆墊過上千顆球。我的反應來自更久遠的時間與更大的世界,只是被壓縮在那直覺般的一瞬間。

那也是我詩寫得最勤的一段時間。球往我這邊飛來的時候,我17歲。我喜歡17這個數字,已長大,未成年,我喜歡自己站在場中那個誰都在乎你但只有你能救得了自己的戰鬥位置。還有17天。

我在

下班後站在台北車站前人潮洶湧的大路口,右手邊不遠處,一個扛著行李的年輕男孩子拿著手機,開心地說:對啊,我到台北了喔!

先讓時間倒退一些。9月起,我新工作的地點就在台北車站前。還是來到這裡了。公司的辦公室位於10樓,但男廁卻要別的樓層才有。公司的前輩介紹環境時,特別領著我到辦公室後方去,推開逃生門,外面是上下樓層的鐵製樓梯與露台。

幾天下來,每每碰到學習瓶頸,我總要假藉梳洗或如廁的藉口推門出來。真的是逃生門呢。門的外側貼了一張泛黃的紙,上頭寫著:本大樓全面禁菸,癮君子請至一樓大門外,尊重他人享有清新空氣的權利等字樣。擺明了說,擺明了。然而幾次推門出來,總要看到幾個年紀稍長的男子,靠在各樓的欄杆上默默抽菸,每回都是不同的人,但總是會有,就只在各自的樓層落單站著,大多時候菸也不在嘴裡,只是拿菸站著。剛入秋的日光斜斜曬著,大多很公平的落在各樓層的露臺上,一派平和。僅少數抓對了角度,擊中鐵欄杆某一擦得雪亮的平面,取全部氣力似的向我撲來。但卻在我舉手抵擋的瞬間消散過去了,留下目眩神迷的我。探身看看,各樓層的男子也瞇著各自的眼睛。真的是逃生門呢。

進進出出之間,下班時天色大多也暗了。少年時光一樣燦爛的鋒芒,已經全然消失在大樓的背面。或許是因為剛進職場,此刻的我多半是挫折但不疲倦的,好像猶有餘勇的為了什麼而生著氣,或與心中的困惑爭辯著。拉門,打卡,留下時間,按了電梯沉沉下樓,在車站前的人潮中跌跌撞撞走著,走著,潛入地底或是浮出地面,很多情緒,但說不清楚。好像又一次開學了。

大概就是在這樣的情緒下,隔著幾個人聽到那男孩講電話的聲音。遠遠的,不知道對誰說,不知道誰說的。讓時間再倒退一點。記得大1剛入學那幾日是鬱悶的陰雨天,剛到台北的我很不開心,但確實是有什麼時刻─雖然如今我已全然想不起來,但真有某一時刻,我也曾是那樣拿著手機、開心地報過平安的。我非常肯定,但也不明白那樣近乎賭氣的肯定從何而來。我怎能這樣確定呢?但我不想再次否定自己來得太早或太晚的肯定─或者,只是不想否定如今的決定?

曾經是那樣開心的。我心裡閃閃爍爍的,路口的紅燈轉綠。好像又一次開學了。茫茫然邊走邊想著,這些那些,我幾乎要在人生際遇一樣複雜的台北車站裡迷失方向。走下又一個電扶梯,眼前是全然陌生的商家和路景,我終於不得不停下腳步,抬起頭,尋找上方的藍色指示牌,想找找要搭的車班該怎麼走呢?一個背了新書包的高中女孩邊拿著手機說話,與我擦肩。時間好像又倒退了一些。不知道為什麼,她在我身後停下腳步,哄鬧的地下街裡旁若無人的對著電話另一頭大聲問著:欸,欸,你現在人到哪裡了呢?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184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聽書 的頭像
    聽書

    聽書 Reading by listening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