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林一百:棲蘭山環境教育解說手冊》
作 者:森保處-總技師張明洵、企劃組組長于幼新、生產組組長郭孟斯
棲蘭工作區-主任陳駿銘等
出 版: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
出版日期:民國102年12月
------------------------------------------------------------------------------------------
導讀:森保處企劃組組長于幼新
※棲蘭山林區,海拔1000-3100公尺,年均溫14℃,月均溫最低4℃最高21℃,一年有1/3的日子不是起霧便是降雨,山嵐雲霧繚繞,美麗珍貴的雲霧森林。
行政區橫跨:宜蘭、台北、桃園及新竹四縣。
※棲蘭山區,是蘭陽溪、大漢溪的源頭,為保原始林相、珍稀物種,民國89年農委會劃設為「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全區地形極富變化,森林覆蓋率高,植被完密。是原始林相、珍稀物種的搖籃。
‧原始檜木群、臺灣杉、香杉、南洋紅豆杉、臺灣粗榧、臺灣蘋果、臺灣檫樹(國蝶的育嬰樹)、棲蘭山杜鵑、鴛鴦湖龍膽
‧台灣野山羊、山羌、藍腹鷴、大冠鳩、冠羽畫眉、寬尾鳳蝶(國蝶)、神祕瑰寶─觀霧山椒魚……
※100線、司馬庫斯古道,檜木小學堂生態步道(130線),棲蘭神木區(神木園步道),鴛鴦湖生態步道,160線─扁柏的故鄉步道
※天然下種更新作業
‧森林更新
‧棲蘭、明池苗圃(78、80年解除編制改為林遊樂區)、猴頭菇(中國四大名菜,追溯到商朝)
‧第一代巨大倒木、二代木、三代木
※森保處歷年闢建林道(為了林業經營所開闢的道路)
‧幹線,譬如編號100,100線全長38.4km、
‧支線,120線全長2.8km、130線全長14km、160線全長6km、170線全長15km
國軍退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新聞稿】 發稿日期:102年11月29日 發稿單位:企劃組 |
進入霧林祕境
《霧林一百·棲蘭山環境教育解說手冊》 新書出版
棲蘭山有一片雲霧繚繞的森林,默默地記載了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簡稱森保處)50年餘來的工作成果。如果說北部橫貫公路是棲蘭山林區的主要動脈,那麼100線林道就是棲蘭山林區的心臟要道。因為時空背景的轉換,森保處的核心任務已由原來的開發森林轉為森林保育。近年來,文化部積極推動榮民前輩照護之棲蘭檜木林規劃為世界遺產之重要潛力提案地點,更因為生態保育觀念的興起及環境教育法的通過,使森保處想將森林資源經營的許多成果轉化為良好的環境教育題材,編輯成《霧林一百》一書。
本書主要內容係介紹棲蘭山區這月由雲霧所蘊育的檜木森林。順著100線林道走入棲蘭,沿途介紹棲蘭山林區的文化歷史及生態特色,並且深入130線生態景觀步道、神木園區、天然下種更新區、臺灣最早經文資法公告成立的自然保留區-鴛鴦湖及160線生態景觀步道。森保處希望透過本書能讓更多人認識森林、瞭解森林、保育森林自然資源以達到環境教育之目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由森保處的同仁合力分工撰寫完成,其中7位同仁更於今年獲得行政院環境保護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渠等在繁忙工作之中,以半年的時間完成本書,就是希望為森保處所守護的山林留下見證歷史。回首霧林青山,森保處對森林經營的用心,就如同100線林道的編碼一樣,是百分百的真誠。
森保處表示該處將主動提供本書予宜蘭縣各中小學以為推廣環境教育之用;另本書已於102年於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五南文化廣場及國家書店對外販售;歡迎宜蘭縣境內之各級政府機關(構)、民問團體或學校可來函、來電或以其他方式洽詢森保處;另全文電子檔已登載於該處網站,歡迎各界上網參閱(森保處全球資訊網/出版研究/出版品《霧林一百》)。
國軍退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新聞稿】 發稿日期:102年11月28日 發稿單位:行政室
|
探索棲蘭山檜木林潛力點新發現
《檜木小學堂》17處解說牌誌
棲蘭山林區蘊含臺灣天然檜木林及雲霧生態系之珍貴自然寶藏,在森保處多年來嚴格落實生態保育的維護下,使得大自然的珍寶得以延續留存下來。適值今年森保處大力推動環境教育之解說活動,發現在棲蘭山100線林道之130分支線有著物種多樣性豐富的臺灣扁柏檜木森林,有別於民眾已熟悉的棲蘭山神木園,該處面積雖較神木園區為小卻是更加美麗,故特別定名為「檜木小學堂」,並於該處500公尺長的環型木棧道沿線選定17處景點設立解說牌-已於今日(102年11月29日)完成。
為探索檜木小學堂園區內雲霧檜木林生態系自然景觀的動態,森保處結合此場域內多項研究計畫成果及當地環境特色,設計一系列多元化的導覽示解說牌,藉由圖文並茂且生動活潑的解說方式,讓民眾體驗一趟深度的生態之旅。
隨著步道沿線,讓我們猜猜看在檜木小學堂裡偶見樟科植物的樹幹上數不盡的環狀痕跡,是如何產生的呢?又有什麼企圖?還是大自然的巧手所刻劃? 另外,又是什麼力量讓巨大的檜木被扳倒呢?就讓我們隨著雲霧進入棲蘭山林區130線林道,走入檜木小學堂,透過豐富的解說導覽資訊設備並搭配專業解說導覽人員,一同進入森林,瞭解森林,保護森林。
【森林保育處猴頭宣傳活動新聞稿】
號外! 本處生產之棲蘭山猴頭菇目前正值量產階段,又大又新鮮,正是冬令進補的好食材 。
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森林副產物培養場位於宜蘭棲蘭山櫟林帶,亦是一般所稱之山地盛行雲霧帶,氣候屬恆濕型氣候,濕度大。是猴頭菇子實體生長最適宜溫度(18℃~22℃),在發育期間相對濕度需逹85%~95%,棲蘭山在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自然珍品「猴頭菇」。
猴頭菇原是一種野生菌類,分布在大陸東北等地的山區,生長在櫟樹及胡桃木等闊葉樹的立木及朽木上,因外型酷似猴頭而得名,其栽培方式是採用培養基將菌絲培養成熟後,接種於太空包內,以人工培養,不噴灑任何藥劑,完全於自然狀態下生長,不但充分利用原始自然環境,增加森林附加價值,又可以供應社會大眾美味珍肴。
猴頭菇是極富盛名的食用菌菇類,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因為猴頭菇的子實體呈現球形,一朵朵白色並帶有淡黃色的毛茸茸針狀菌刺覆蓋於表面上,乍看之下頗似乖巧機靈的金絲猴,因而得名「猴頭菇」。猴頭菇在料理後會有菇菌類的淡淡香氣,可說是好吃、健康、零負擔,符合現代人養生飲食之需求。
本處所生產之新鮮「猴頭菇」洽詢電話:03-9375110。亦可上「森林保育處」官網(http://www.fcea.gov.tw/),將有更詳細的介紹喔。
《霧林一百》電子書-森保處網站
http://www.fcea.gov.tw/uploads/pub_file_21.pdf
新聞稿、照片-森保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