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趨勢對抗暖化大未來?〉
主講人:中央研究院劉紹臣院士
---------------------------------------------
主講人:中央研究院劉紹臣院士
2013年8月6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才發布《氣候狀態》報告指出,2012年入列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十年之一,2012年的海平面高度、北極與格陵蘭冰層融化面積......等,不是已破紀錄,就是幾近破紀錄,極端氣候已經成了「新常態」(註1)。
兩天後,8月8日,媒體又報導〈挪威發現餓死北極熊〉(註2)、〈海冰融化海豹幼仔擱淺數量大增〉(註3)......。新聞照片中,因為浮冰難覓無法捕食海豹飢餓致死的北極熊,怵目驚心的以瘦骨嶙峋的骨架子,撐著北極熊的白色毛皮,陳屍在其正常活動範圍的250公里外。專家說,沿著內陸峽灣往北走的牠,這趟路,實際上可能走了250公里的2倍或3倍之遠。
就在2013年父親節這一天,台北市中午出現攝氏39.3度高溫,創下台北市氣象站設站117年來的新高溫記錄(註4)。
地球發燒,從極地到城市,從海洋到地殼,人類該如何面對「新常態」的極端氣候?暖化又將對人類文明產生何種衝擊?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該如何收拾自己種下的「暖化惡果」?日新月異的科技將是人類救贖?
想起了這些年幾度訪問中央研究院劉紹臣院士(時任環境變遷中心主任)談科技與暖化,因此在台北創百餘年高溫的今日,特地找出2012年7月25日所做的一次訪問,重新聆聽這位曾以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專家身分,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共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科學家,如何看待並檢視新興科技、新興能源以及暖化大未來。而除了提及人類日益嚴峻的未來,劉紹臣院士在分析不同新興科技的各自侷限之後,也提出了目前他認為每個人都能做,而且是個人最有效的抗暖化方法─「多蔬食」。
參考資料
註1、地球發燒 2012年北極冰融破表 自由時報 2013年8月8日
註2、暖化哀歌…挪威發現餓死北極熊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聯合新聞網 2013年8月8日
註3、海冰融化 海豹幼仔擱淺數量大增 環境資訊中心 鄒敏惠 2013年8月8日
註4、台北39.3度 百餘年來最熱 中央社 201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