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3.03.13

【張瓊齡的共好與療癒】Ep.1

向光前行:以共好構人生最美風景

國際志工協會理事長張瓊齡 X 彭瀞儀

青少年時期就離家、經常鼓勵年輕人要「趁著年輕去隱居」的張瓊齡回憶,雖然當時的她畢業即失業,必須立刻找到工作養活自己,但是花蓮戒毒村的工作實在太讓她心動,所以不顧父母勸誡直奔花蓮。那是花蓮因為交通不便,被稱為「後山」的年代,政大哲學系畢業的張瓊齡獨排眾議落腳花蓮偏鄉,一待六個年頭。

那個「身上沒個500塊錢,連離開政大去公館都不敢」的她,憑藉什麼能不假思索地把自己連根挖起,移植到全然陌生的土地上,只為了她口中那個「萬金不換」的夢幻工作(一星期工作15小時,週一~週五每天工作3小時,工作之餘能有大把空閒時間,去做她想做的事)?

否認自己「早慧」,更否認自己能看見並掌握心之所向的張瓊齡說,「剛剛主持人有講說我是不是很早慧?其實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做了以後慢慢慢慢去整理出來,一開始我們都只有一個方向,一個大方向,等於是說你在一個暗的空間裡面,你看到哪裡有一個光的感覺,你就往那個光的方向走去,而不是我一開始就看清楚那個光的後面是什麼!我覺得再早慧的人都沒有這個樣子,只是說我們願意朝著那個有光源的地方走,然後你慢慢慢慢去把它擴大,這樣講比較接近事實。」

固然人們回頭一看,總能事後諸葛的看見生命軌跡,但對正掙扎是否要勇敢「向光前行」的人,訪談之間開懷暢笑的張瓊齡以過來人的心情分享,「其實你看到光,你迎向前去之後,慢慢你就會發現,其實你是有同伴的,並不是你一個人在追尋這個光,這樣點點的星光或者螢火蟲那樣的光,它會累積成一種力量;當然一定也會有人在旁邊講些什麼話,可是很奇怪,你越走就越聽不到這種話,或聽而不聞,就也不會對你造成干擾,慢慢這些人也不會跟你走到一塊......所以只要前面那一段先挺過去之後其實就好了。」

從後山戒毒中心、新婚時先生猝逝、社大主管、NGO工作、一路走到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國際志工協會,張瓊齡在《從Me到We的旅程》書中提及自己「40歲之後想做的事」:「接下來的人生,我不想只耗在自己身上;只願自己的生活盡可能簡單,因自己的需求而來的必要牽扯,儘量減到最低程度。如果旁人有需要的話,我願意成為他們人生過程的一個風景;這個風景,或許能讓他照見自己、更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從哪兒來、打算往哪兒去?這正是我活了大半輩子以來至感興趣也稍有體會的事。」

【最美風景。張瓊齡的共好與療癒】Ep.1,請聽:向光前行—以共好構築人生最美風景_國際志工協會理事長張瓊齡 X 彭瀞儀

 

聽書|客座總編

張瓊齡(簡介引用自《孩子,我要和你一起老去》)

 國際志工協會理事長

 社區大學評鑑委員

學經歷

 在政治大學念過哲學,為觀察醫院生態,開啟志工生涯。出社會至今,大多從事非營利領域工作,並藉由國際志工服務與世界連結。2006年起成為freelance(現在的說法是斜槓),2019年新增的角色是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研究生。

作品

 自1994年起陸續編過、寫過一些書,但少以文字工作者自居。

向光前行__橫.jpg

書封.jpg

2018年張瓊齡陪伴剛退休的母親前往南澳好糧食堂參加活動

照片&圖文、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張瓊齡

 

撰稿&製作、

彭瀞儀

 

{聽書}隨時聽

粉 專|https://reurl.cc/n7rejl

聽 書|https://reurl.cc/n7reYn

castbox|https://reurl.cc/2Wzp79

 

{飛碟聯播網}隨時聽

ios|https://reurl.cc/gzYKOz

android|https://reurl.cc/aNx2OY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