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
喚醒公民意識。李鴻源建言 Ep.30
2022 裴洛西 vs. 2023 麥卡錫
・臺灣輸誠美國甘為馬前卒?
・新內閣如何「和平保臺」?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 X 彭瀞儀
泰山廟癸卯年國運籤:中吉
結束十天漫長的春節,和國人一起送舊迎新的,還有蘇內閣總辭與陳內閣就位。癸卯兔年臺灣能否揮別連年陰霾?除夕當天,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行禮如儀地在泰山廟抽出了「中吉」的國運籤。「好像有在轉向,我們真的期待今年能萬象更新。今年整體國運和過去兩年的下下籤不同,士/中平籤、農/下下籤、工/中平籤、商/上上籤,不管怎麼樣,不能當作迷信嘛,就是說有的是警訊、有的是上天覺得臺灣有轉機,但是即便你抽了一個上上籤,也不代表你在家裡躺著天上就會掉果子下來。只是說,你抽到了上上籤就告訴你你有機會,天會助你,可是天助的前提是,你要自助,你自己不好好努力,我開一扇大門給你你也走不出去。我覺得這是一個國家也好、個人也好,我們應該是看到了轉機,應該是有智慧把握轉機,讓我們個人的運勢、讓國家的運勢,朝一個正面的方向發展。」李鴻源解釋道。
內閣改組蘇下陳上 回應2022九合一敗選?
蘇揆下陳揆上,李鴻源如何看待蔡英文總統回應 2022 年九合一大選大敗的內閣改組?「很遺憾,了無新意啊!看不出有什麼樣一個新的格局的大將出來,可以幫我們闖出光明的路來,我們現在需要的一個這樣的人……看起來一些很有爭議的閣員還在內閣裡面,院長看起來少了一個霸氣,在一個很危難的時候,我們今天在這樣一個艱險的氛圍裡面,我們要有一個,第一個,六座冰山〔註1〕你有沒有看懂?第二個,你能不能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法出來?然後在這兩個前提下你再來找人嘛!我們一直在論述,2024 不是要選誰,誰民調最高,我們選出來的人是這個人有沒有看懂問題,有沒有那個能力和霸氣去解決問題……看對了方向就一定要把它目的達成,我可以排除萬難把它達成,為了大眾的利益,無畏,不是為我自己,不是為了黨,是為臺灣,我覺得今天這樣一個改組我看不出這樣一個跡象。」
民進黨主席改選、內閣改組 「和平」保臺?
「我提醒政府,2022跟2023會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年,2022年大陸正在清零,那時候習近平還沒有完全坐穩;今年他們國境開了,原來的生活節奏也起來了,看起來北京的領導班子已經坐穩了;俄烏戰爭打到現在,打不出一個頭緒出來,甚至大家都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要打這場仗?打這個仗的目的是什麼?打這個仗的目的就是烏克蘭要加入北約嘛,那為什麼要加入北約?是符合烏克蘭利益還是符合某些大國的利益呢?這件事情已經不談了。烏克蘭說我要加入歐盟,有可能嗎?不談了,可是他被打爛了!他被打爛了!所以這一個正在演的悲劇,沒有給臺灣人帶來任何警訊嗎?美國的兵推是慘勝,美國慘勝,我們就是慘死!我們不是烏克蘭,我們經不起這樣的一個折騰。」
李鴻源:「現在的政府已經願意變成美國的馬前卒,對美國完全輸誠,我們已經選邊站了。」
針對駐美代表蕭美琴日前在胡佛研究所就臺美夥伴關係與學術界進行交流時所說,『台灣無意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相反的,台灣把重點放在不對稱戰力,專注發展更具效益、更能存活、移動性更高的軍備系統,當中有些在烏克蘭作戰中已被有效運用。』〔註2〕
李鴻源指出,「看到這一段就告訴大家,現在的政府已經願意變成美國的一個馬前卒,就是我已經準備要被打了!我請問你,要發展不對稱戰爭,你發展武器,第一個臺灣有能力發展這樣的武器嗎?發展這樣的武器你需要多強的工業?我們可能是買?我請問你,你花多少錢來買?美國人要是這麼好意的話,為什麼不送我們?買了以後,我一直在講,懷璧其罪,我一直在強調芬蘭,芬蘭就跟當初的蘇聯講說,我對你沒有威脅,我願意在這個前提下跟你坐下來談;可是如果我們今天要發展什麼不對稱戰力,要擁有最先進的武器,我們就等於告訴大陸說,我對你是有威脅的,我甚至也有可能會變成某幾個大國的馬前卒。假如你營造一個這樣的氛圍,你說我要避戰,有可能嗎?而且你要做這件事你可不可以把嘴巴閉起來。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是你是不能講的,你既然又要做又要講,那你就是挑釁!」
對於駐美代表蕭美琴所指的「臺美夥伴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友好穩固」,李鴻源下了註腳,「臺美關係更穩固、更友好,表示說我們已經對美國完全輸誠,我們已經選邊站了,站在美國這一邊,美國跟中國的關係已經基本上是撕破臉了,所以美國也不會再忌諱說,以前我們的代表進不了國務院的,我們要見他們重要的官員是要約在外面見面的。我們的雙橡園,雖然是駐美代表的官邸,但是誰可以來誰不能來,其實老美是處處給我們設限的。今天既然美國的國策是要跟中國攤牌,所以他當然會給我們一些過去不能來的人現在允許來了,我們見不了的官員他們也允許可以見了,這是臺美前所未有的友好,就告訴大家,美國人已經打算要把跟中國的平衡給打破了,所以這個友好是在這個時機點,但是我提醒大家美國在2024年也是總統大選,他們也有共和黨、民主黨,和大陸不同的關係,也是政策非常可能會不一樣的,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小心的。我一直強調,作為一個小國,很多事情不能做、很多話不能說,我們在大國之間,我們要找到我們的 balance ,這才是做一個小國應該要有的生存智慧吧!」
2022 裴洛西 vs. 2023 麥卡錫
2022 年 8 月初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卸任前率團訪臺,兩岸關係劍拔弩張緊繃局勢一觸即發,國際高度關注,對岸祭出高強度文攻武嚇甚至包圍臺灣軍演。隨後,在 2022 年 11 月 26 日舉行的九合一選戰中,蔡英文總統的「抗中保臺」牌失效,選舉大敗;副總統賴清德在參選民進黨黨主席時,拋出了「和平保臺」的論述。
賴清德「和平保臺」、蕭美琴「臺美夥伴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友好穩固」、蘇貞昌「當整個情勢走到這裡,要有人承擔的時候,就是我來擔待,各位留下來」〔註3〕,在這三個前提加總之下,政府將選擇如何因應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於春季訪臺的傳聞?臺海風雲詭譎,裴洛西殷鑑不遠,國人如何面對?
呼籲企業家、宗教界發聲守護臺海和平
李鴻源直指,「我是覺得麥卡錫要來我們是擋不住的,但是假如民間有這樣強的聲音,其實美國人他們派很多人在我們這裡的,他們也會反應說這是臺灣人目前的民意。當然目前民意在這麼短的時間是很難,他們也不會很在意臺灣人的民意,老實說啦。假如幾個大企業家、工商團體,譬如某幾個半導體的大老闆也強烈地表達他們的憂慮與顧慮,只要有足夠的人做這樣的發聲;幾個宗教團體、幾大山頭要不要出來講說我們呼籲兩岸和平、我們呼籲不要戰爭。我覺得假如這樣一個氛圍,起碼 他來他會覺得說,有些話要斟酌一下。我們短時間要營造這樣的氛圍吧,國民黨在華府也有派人啊,我們要不要派人去跟華府溝通一下,歡迎你來,但是我們希望是這樣子……。同時,當然檯面上不能講,要不要派人去北京跟北京政府作一個溝通呢?我覺得這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嘛,但是很遺憾,目前看不出來有這樣的一個跡象。所以我還是提醒藍軍,我們今天要做一個稱職的反對黨吧,該做的事要做,該講的話要講,然後最重要的是在我們執政的縣市把政績作出來。」
李鴻源:期許執政當局清楚論述臺灣即將撞上的六座冰山與政策
「我真的期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能不能把六座冰山論述清楚,這是我民進黨的政策;我期許就要上任的陳院長你可不可以把臺灣的問題跟大家論述清楚,然後告訴你的閣員,這個是我新院長的目標。我覺得假如這兩位先生可以把這件事情體認地這麼清楚,也有這麼樣一個決心,我們就看到了萬象更新。我也期許在野黨,不要每天拜廟發紅包,講一些不著邊際的空話,我覺得在野黨應該提出 2024 年全面執政的政策,把我們的冰山論述清楚,今天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在我們手上,我們的黨主席、國民黨的智庫,要不要告訴全國老百姓,藍軍執政的縣市我們看清楚了六座冰山,中央政府我管不了,地方政府我覺得我們碳應該怎麼辦?國土規劃到底該怎麼辦?我們的交通政策......我們的所有政策提出一套論述來,我覺得假如是這樣告訴大家,第一個過程裡培養未來的閣員、培養未來的閣揆,在這裡面論述最清楚、最有能力的那個人,就應該是我們 2024 年總統的候選人。綠軍你今天要去搞這些事情我們管不了,可是藍軍不要跟著瞎起鬨......。開春了,不是團拜,而是開一個首長講習班,各個縣市提出我們六大冰山的論述,藍軍組一個智庫,協助地方政府朝那方向努力,這樣子做以後,臺灣真的是萬象更新!」李鴻源說道。
李鴻源強調,「我覺得我們有義務給老百姓一個希望、給民進黨一個壓力,爭取話語權,我沒有執政權,我可不可以爭取話語權,我的話語權就是我的這六座冰山把它講清楚,方法提出來,然後老百姓都看懂了,民進黨不跟著我走你就沒選票。假如大家做到這樣一個氛圍,即使 2024 我們選輸了,臺灣的國家路線已經在改變了!」
請聽【喚醒公民意識。李鴻源建言】Ep.30:2022 裴洛西 vs. 2023 麥卡錫:臺灣輸誠美國甘為馬前卒?新內閣如何「和平保臺」?_前內政部長李鴻源 X 彭瀞儀
〔註1〕六座冰山:碳足跡、水電不穩定、RCEP、ECFA、兩岸兵陳、國家財政。
Podcast|https://reurl.cc/OEvDM7
〔註2〕蕭美琴赴胡佛研究所:台美夥伴關係前所未有穩固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194704
〔註3〕蘇貞昌率內閣總辭 贈茶葉勉勵「繼續耐高溫、泡好茶」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195587
聽書|客座總編
李鴻源教授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水利工程組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土木暨環境工程系博士。
曾任內政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縣副縣長、台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
2002 年參與荷蘭起草面對氣候變遷計畫,催生成立「三角洲委員會」。荷蘭並同步成立跨國的「三角洲聯盟」(delta alliance),輸出「荷蘭經驗」。
照片提供、
李鴻源
撰稿&製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Podcast|https://reurl.cc/jRNj6q
飛碟聯播網線上即時聽
iOS系統|https://reurl.cc/Y98ZNX
Android系統|https://reurl.cc/Y98Z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