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9
古典水墨鑑賞與臨摹(工筆花鳥)
——從鑑賞繪畫扎根生活美學
新銳藝術家楊士霆 X 彭瀞儀
邁入第五年的社大課程,新銳藝術家楊士霆在繪畫課程中導入「鑑賞」元素,希望能引導更多不曾拿起國畫毛筆的朋友,從學習欣賞入門繼而習畫,一窺水墨畫的藝術堂奧。
從小喜歡塗鴉、畫畫與各類創作的楊士霆,一路從美術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畢業,到取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學位,除了正統的美術訓練,他從大學時代就展開美術教學工作,至今十餘年,學生含括國小、國中、高中、成人各個年齡層,深諳學生在學畫過程可能遭遇的瓶頸。
楊士霆鼓勵,「歡迎所有想要從新認識水墨工筆畫的新手朋友,課程會先從筆墨、色彩運用開始,算是很入門的課程,再加上鑑賞、如何欣賞它的美,並不是如何如實地描寫對象物之後,它就能展現美,它還是有一個距離的。十八週的課程上下來,只要能盡量跟上進度,學期末應該能夠完成兩件小的臨摹精緻作品。」
至於學員在習畫過程可能產生的挫折與瓶頸,教學經驗豐富早有因應措施的楊士霆說,「這次的課程教材大部分會使用臺北故宮或是歷史博物館裡的經典,我們會去找到一些比較適合臨摹的摹本,或許它只是一個局部,很多聽眾朋友可能會擔心,那我沒有任何基礎啊,要怎麼樣去入門?我會分兩個系統,第一個是你已經有經驗、有描寫能力的,就可以自己去建稿,自己先把草稿模擬出來;如果是零基礎的新手,也完全不用擔心,老師會先幫忙建稿,比如今天畫了喜雀,我們會用五週去完成,老師會先幫零基礎的新手同學準備好造型,接下來要使用的就是毛筆,去把喜雀身上的毛髮、腳趾頭、鳥嘴一一勾勒出來,每個步驟都會慢慢一步一步來,按照古典技法順序來學習。」
除了在繪畫課程中導入「鑑賞」元素,新銳藝術家楊士霆個人的藝術創作也是非常多元的,除了繪畫、參展、教學,還包括與其他藝術家共同創作大型裝置藝術,以及與家人共同推出「心見繪房 x 行運茶餐 藝術創作」。
多元、多媒材的美學創作,是楊士霆的積極創新與突破,更是「生活美學」的實踐。所謂「生活美學」,楊士霆認為,「美感美學只會從很細微的觀察跟感受延伸出來,如果整個社會都是非常快速,沒有慢下來,其實是很難感受到很多細節。(例如)在窗外的一個樹枝上或許更細微觀察,裡面是有很多生物的,可是我們一般人只會看到樹的本身,並不會感受到很細微的生命體。從整體生活或建築來看,我們可能會有鐵皮屋的形成,雖然快速便利而且可以馬上就有功效,但是或許歐洲人他們還會再兼具一些審美的觀念在裡面,『咦,這樣子蓋會不會影響到隔壁鄰居的美感、觀感?』因為他是社區一個團體,不是只為了自己,是我們要去跟他人連結互動,歐洲人是有這樣的小心思在他們的生活裡。」
您也願意藉由古典水墨鑑賞與臨摹(工筆花鳥)課程讓生活更臻真善美嗎?請聽【生活好EZ|蘭陽走讀】古典水墨鑑賞與臨摹(工筆花鳥)——從鑑賞繪畫扎根生活美學_新銳藝術家楊士霆 X 彭瀞儀
受訪者簡介、
楊士霆
新銳藝術家
心見繪房 x 行運茶餐 主人
學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學士
經歷
宜蘭縣青溪新文藝學會總幹事
藝術教育推廣美術教師
宜蘭縣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
宜蘭縣水墨學會理事
照片提供、
楊士霆
撰稿&製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Podcast|https://reurl.cc/NGv1eQ
飛碟聯播網線上聽APP
iOS系統|https://reurl.cc/Y98ZNX
Android系統|https://reurl.cc/Y98Z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