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
【蘭陽有約|幸福有約】
《失控的愛》
覺察六種虐愛類型
學會好好生氣
解除情緒勒索
臨床心理師張家齊 X 彭瀞儀
臺灣近幾年非常流行探討並區分何謂「情緒勒索」?情勒有哪些類型?如何對情勒說不……等等。只是,當我們有能力在關係中識別自己是不是正處於情勒狀態後,接下來呢?真的就能如同醫師、專家建議的「勇敢對情勒者說不」那麼簡單嗎?
情勒的根源:「心理失控感」與「心理失控轉移」
我一直認為情勒存在各種不同的關係當中,斬草不除根「義無反顧式的當斷則斷」,無法一體適用於所有的情勒狀況,所以不曾在節目中放大探討情勒;今天我們就從張家齊博士的新書《失控的愛:為什麼我們愈相愛,愈受傷?觸摸那些心底被忽略的失控感,走向真正親密的未來》出發,在我們「解讀」並識別了情緒勒索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學習認識情勒背後真正的原因—「心理失控感」、「心理失控轉移」—再進一步用以「解除」種種的情緒勒索問題!
臨床心理師張家齊,台大心理系臨床心理碩士,次專科為成人精神與健康心理。「對人的理解很有熱情」、一直希望在自己的臨床工作上能有更多貢獻的他,選擇走出理學院、社會科學院的學習舒適圈,跨入看似不相關的商學院、管理學院學習,並取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管理學博士。也因為這個選擇,張家齊在撰寫博士論文時,不僅著眼於既有組織管理、企業管理所探討的組織管理心理學,更提粹出「關係管理心理學」的新角度,「當我在撰寫自己的博士論文過程中,發現了『心理失控感轉移』這個概念,讓我突然對於虐愛的出現,有了很不一樣的理解。有的時候,一段愛情之所以陷入虐愛,原因不僅僅來自與這一段愛情,而是由於我們以前某些經歷造成了心理失控感,讓我們不知不覺把那些失控感,『轉移』到現在的親密關係中。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很不自覺地在期待,現在的親密關係,能夠為我們填充過去經歷的心理失控感,為我們補好以前曾經遺留的心理黑洞。然而,我們愈是想填補什麼,現在的親密關係卻好像愈是失去平衡。於是,現在的親密關係逐漸轉化為一段虐心的關係,變成心理失控感的犧牲品。」張家齊說道。
「心理失控」就是心理的營養不良
張家齊指出,「什麼叫做『心理失控感』呢?你把它聯想成生理狀態,如果你很嚴重的缺乏某一種營養素,你是不是就會有某一種疾病的產生;心理失控就是心理的營養不良、營養不足,我們都知道身體需要什麼,可是我覺得在我們的文化或教育系統下,大家對於自己心理需要什麼樣的營養不太熟悉,這是我的觀察,所以我在這裡聊心理失控感,其實就是我們身為一個人,在心理上面真的有一些不可或缺的營養。」
「心理失控」投射出的六種「虐愛(失控的愛)」類型
也就是說,我們在原生家庭成長過程中所累積的種種空洞與缺乏,會漸漸累積出「心理失控感」,甚至型塑出不同的人格特質;而種種不同的人格特質在長大後的親密關係中,就會投射出各式各樣「失控的愛 / 虐愛」。
為了讓大眾能按圖索驥「識別有害的親密關係,療癒原生家庭的傷,找回心理控制感」,張家齊歸納臨床經驗,在本書《失控的愛》歸納出六種源自內在缺乏的虐愛(失控的愛)類型,包括:自我犧牲型虐愛、全面控制型虐愛、恨意爆表型虐愛、零信任感型虐愛、多重關係型虐愛、寄生型虐愛。
訪問中,張家齊以一位自己曾經合作過的「好好先生 / 小姐」結果卻在親密關係中展現為「恨意爆表型」的個案為例,除了說明原委,張家齊強調,「當我們發現自己身邊的人或是我們自己本身有『恨意爆表型』的狀態時,你要照顧的就會對應到『情緒壓迫與否』的問題。因為當你能夠把情緒壓迫這件事情,把『情緒控制感』拉回來的時候,當你成為一個比較知道自己的情緒模式,也比較知道如何『好好生氣』......你如果希望跟別人更親密,你必須要成為一個會好好生氣的人!」
學會好好生氣:整理情緒表達模式→找回情緒控制感→建立情緒習慣
「當我們自己得到那種調整的時候,你會發現,不只是親密關係,自己各個方面的生活形態你都可以感覺得到。因為當我在跟你聊一個恨意爆表型的對象,當我們在跟你聊好好生氣的時候,你在學習的並不是如何對伴侶,而是對他人、對所有的人,你都會要去整理你自己的情緒表達模式,我們不要再去使用那種累積的方式,而是我們懂得適度去分心,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發洩情緒的方式,去建立自己情緒的習慣。這個帶來的好處,不會只針對親密關係啊!」張家齊繼續解釋情緒控制感在所有關係中的重要性;而這也是現在歐美中高階主管視「職場教練」為必備品的關鍵因素。
「等到那個對的時間,等到我們願意探索自己,等到我們找回失控的心,我們將走上離開虐愛的路,為曾經的傷痛,漸漸譜上休止符。」【蘭陽有約|幸福有約】請聽:《失控的愛》—覺察六種虐愛類型、學會好好生氣,解除情緒勒索_臨床心理師張家齊 X 彭瀞儀
《失控的愛》摘錄、
.再堅強的孩子,心裡都會有很多傷痕。這些傷痕不會因為長大了、時間過了就自動痊癒。這些傷痕,必須被看見、被撫慰,也會是讓自己能逐漸成長的重要階段。
.說穿了,在進入感情之前,我們可能其實還搞不定自己。把經營關係的時間,撥一些給自己,重新看見自己的「值得」,找回「心裡控制感」。
.錯的不會是我們的情緒,而是心中那些一次一次把情緒硬是綁住的繩結。讓罪惡感走對方向,讓現在的自己,好好去補償過去受傷的自己。
.你的伴侶不是你的,讓對話中的「我們」中場休息,放下「為你好」,對我們更好。
.一段關係的品質再好,伴侶都不可能替對方處理與面對所有辛苦,好的關係也不需要幫伴侶抹滅掉所有的負面感受。適度降低對於伴侶的全面照顧,適度地學習在親密關係中,兩人都可能偶而滿足不了對方,反而能讓彼此更接近真實與自己的親密關係。
.我們真的需要的,也許不是另一半不停地告訴我們,多多照顧自己就好、不要想太多,而是輕輕給一個吻,對我們說:「親愛的你知道嗎?光是你在我身邊存在,就已經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刻了。」
受訪者簡介、
張家齊
臨床心理師。台大心理系臨床心理碩士,次領域為成人精神與健康心理,擅長主題包括親密關係、親子衝突與職場關係。
管理學博士,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管理學研究所。學術研究聚焦員工關係心理學。
組織心理學助理教授。教學內容為領導心理、績效管理以及企業經理人情商領到力課程。
獨立評論「心理與管理的十字路」專欄作家。文章累計點閱逾120萬人次,心中遠大理想是提升大眾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鼓勵公司關注員工心理健康,讓大家開心工作、開心生活。
IG:家齊博士陪你多管心事——張家齊
照片&圖文、
天下雜誌
張家齊
撰稿&製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Podcast|https://reurl.cc/VRgAly
{飛碟聯播網}線上隨時聽
Android|https://reurl.cc/Y98ZNX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