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2.10.27

【生科新知。冬陽時間】Ep.59

《昨日世界》(OTHERLANDS)

古生物學家的16個滅絕生態系之旅

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冬陽 X 彭瀞儀

十月份冬陽在【生科新知。冬陽時間】Ep.59 選的是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博士湯瑪士.哈利迪(Thomas Halliday)的著作《昨日世界》。這位年輕的古生物學家,2015年才以哺乳類動物在大滅絕之後的演化的相關研究取得博士學位,這份博士論文被評選為全英生物科學最佳論文,獲頒林奈學會獎章。

“OTHERLANS”是《昨日世界》的英文書名,以中文副書名「古生物學家帶你逆行遊獵五億年前的世界,16個滅絕生態系之旅」,為作者訴說的精彩故事精準定位時空背景:

 

「2萬年前—更新世,美國阿拉斯加州北部平原|猛瑪象

400萬年前—上新世,肯亞卡納波伊|孕育人類的河流

533萬年前—中新世,義大利加爾加諾|乾涸的海

3200萬年前—漸新世,智利延吉里里卡|火山草原

4100萬年前—始新世,南極洲西摩島|極地雨林

6600萬年前—古新世,美國蒙大拿州地獄溪|滅絕荒原

1.25億年前—白堊紀,中國遼寧省義縣|噴發之湖

1.55億年前—侏儸紀,德國施瓦本|大玻璃礁

2.25億年前—三疊紀,吉爾吉斯邁迪根地層|翼爬蟲峽谷

2.53億年前—二疊紀,尼日莫哈提|雨季沙漠

3.9億年前—石炭紀,美國伊利諾州馬榮溪|石松沼澤

4,07億年前—泥盆紀,蘇格蘭萊尼|熱水沼澤

4.35億年前—志留紀,俄羅斯亞曼卡西|光禿禿的地球

4.44億年前—奧陶紀,南非蘇姆|海冰

5.2億年前—寒武紀,中國雲南省澄江|蠕蟲世界

5.3億年前—埃狄卡拉紀,澳洲埃狄卡拉丘陵|微生物地衣」

 

鑑古知今的意義與價值

 

《昨日世界。前言》

「地球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45億年前。生命在這個星球上已經存在了大約40億年,而比單細胞生物更大的生命,則可能已經存在了20億年。古生物學紀錄向我們揭露,地質年代(geological time)來看,地球的景觀是多樣化的,有時還與今日世界完全不同。蘇格蘭地質學家兼作家米勒(Hugh Miller)在思考地質年代的時間長短時,指出人類歷史的所有歲月『都延伸不到地球的昨日,更無法觸及到更久遠的無數年代』。這個昨日當然很長。如果將地球45億年的歷史濃縮為一天播放出來,那麼每一秒的鏡頭有超過300萬年的歷史。我們將看到生態系統隨著構成其生命部份的物種出現和滅絕,而迅速興衰。我們將看到大陸漂移、氣候條件瞬息萬變,突發的戲劇性事件顛覆了長期存在的群落並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從開始到結束,使翼龍、蛇頸龍和所有非鳥類恐龍滅絕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只花了21秒。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在這天的最後千分之二秒才開始。

許多我們今日認為理所當然的大自然世界,其實都是相對新生成的環境。草是當今地球上最大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它是在不到7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才出現的,在印度和南美洲的森林中十分罕見。而以草地為主的生態系統,甚至是到距今約4千萬年前才出現。當時根本就沒有恐龍草原,而在北半球,草根本不存在。我們必須揚棄對景觀先入為主的觀念,不管是我們對過去留下了現代物種的印記,還是我們把那些已經滅絕、但相隔了數百萬年的生物混為一談。最後一隻梁龍死亡和第一隻霸王龍出現相隔的時間,比最後一隻霸王龍王死亡和你出生之間的相隔時間更長。像梁龍這種侏儸紀時期的生物,不僅沒見過草,甚至從沒見過花,因為開花植物在白堊紀中期才開始多樣化。

今日,隨著棲息地破壞和破碎化帶來的生物多樣性危機,再加上氣候變遷的持續影響,我們已經很熟悉有越來越多的生物正走向滅絕的想法。人們經常說,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過程中。我們現在很習慣聽到珊瑚礁普遍白化、北極冰層融化,或印尼和亞馬遜河流域的森林被砍伐等消息。比較沒有那廣泛討論但同樣重要的,還有濕地的土地失水,以及永久凍土暖化等效應。我們居住的世界正在景觀上發生變化,其規模和後果往往很難理解。說到像大堡礁這樣的龐然大物,以及期間生機勃勃的多樣性生物,可能很快就會消失,很多人可能不以為然。但化石紀錄告訴我們,這種大規模的變化不僅可能,而且在整個地球史中不斷發生。」

除了帶領讀者看見16個已經滅絕的生態系,證明毀天滅地的災難史有前例斑斑可考,《昨日世界》更提供如何思考面對第六次生態滅絕事件的選擇!哈利迪(Halliday)在結語〈一個叫希望的小鎮〉中說到

「1978年,在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有人類在南極洲生產,她就是席薇亞.莫雷拉.德.帕馬(Silvia Morella de Palma)。在那以後,至少有十個孩子在南極洲誕生。

……地球是一顆人類星球。但過去並非一直如此,未來也未必一直如此。但就現在來說,我們這物種的影響力幾乎與任何其他動物的生物性力量截然不同。這個世界的今日面貌是過去事件的直接結果,不是結論、不是結局,而是結果。過去大部分的生活都處在緩慢變化的穩定狀態,但有時又會顛覆一切。來自太空、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全球冰河作用等等,都是無可避免的衝擊,這些轉變遍及各方面,迫使生命的結構重新自我改造。如果這些事件中的任何一件以另一種方式發生,或是根本沒有發生,那麼當時還未成形的未來,可能就會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出現。藉著檢視過去,古生物學家、生態學家和氣象學家才能引導我們看見我們星球短期與長期未來的不確定性,而且向後投射以預測可能的未來。

在過去,單一物種或一群物種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生物圈,例如海洋的氧化作用、延展開來的煤炭沼澤等,但我們現在與過去的情況不同。在控制結果方面,我們人類這物種站在非常特殊的位置。我們知道改變正在發生、我們知道我們有責任、我們知道如果繼續下去會發生什麼狀況、我們知道我們可以阻止它繼續下去,也知道如何做。問題是,我們是否會嘗試。」

近幾個月來,我們在【生科新知。冬陽時間】單元中,冬陽從《恐龍一億五千萬年》到《誰讓恐龍有了羽毛》,用最新的科學文獻為聽眾解說證明—「鳥類就是恐龍,恐龍並沒有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大滅絕中『被完全消失』」—而當人們在2020年2月9日,於南極洲西摩島監測站測到創紀錄高溫的20.75℃時,恐龍為什麼能夠經歷小行星撞地球引發火山爆發的生態浩劫、活過大滅絕,成為現代的鳥類?或許也正是處於第六次大滅絕事件中的人類可以進一步思考的。

請聽【生科新知。冬陽時間】Ep.59:《昨日世界—古生物學家帶你逆行遊獵五億年前的世界,16個滅絕生態系之旅》_冬陽 X 彭瀞儀

 

聽書|客座總編

冬陽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現任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正職為文學小說、科普出版品編輯,工作資歷16年。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讀書共和國集團讀癮出版副總編輯、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

2021年1月展開另一個斜槓人生,在央廣主持「名偵探科普男」節目https://reurl.cc/2DZ27E

2022年1月起,在復興廣播主持「偵探推理俱樂部」節目 https://reurl.cc/eOgK0L

昨日世界__橫.jpg

立體書封.jpg

照片提供、

遠足文化鷹出版

冬陽

 

撰稿 & 製作、

 

收聽{聽書}

粉     專|https://reurl.cc/MX1pLW

聽     書|https://reurl.cc/gQkVzL

Podcasthttps://reurl.cc/ym1dM2

 

飛碟聯播網線上聽APP

iOS系統|https://reurl.cc/Y98ZNX

Android系統|https://reurl.cc/Y98ZNX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