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2.09.26

李鴻源建言。喚醒公民意識 Ep.26

政府面對兵燹、天災的應有作為

當美、臺國家利益衝突時

  歐洲烏克蘭 vs. 亞洲臺灣

918強震  地震活躍期屆?

    總統、部長的應有作為?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 X

直奔核心地說,今天的【李鴻源建言。喚醒公民意識】包括兩大重點:

其一、當美、臺國家利益衝突時歐洲烏克蘭 vs. 亞洲臺灣

當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21日頒布軍事動員令,額外徵召30萬人投入俄烏戰爭,烏克蘭、俄羅斯兵燹連天人民水深火熱;歐盟諸國因為能源危機深陷通膨泥淖;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18日晚間播出的「60分鐘」(60 Minutes)節目專訪中又說,如果臺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unprecedented attack),將出兵協防臺灣。(這是拜登自2021年1月上任以來第4度公開表態協防臺灣。)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22日表示,臺灣是世界先進半導體晶片的唯一來源,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從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8月2日至8月3日訪臺至今,中共軍機持續飛越中線,臺灣失去臺海中線,中共軍艦長駐蘇澳外海。時隔一個半月,美國再出手,拜登加碼喊話!

拜登之言,隨即牽動韓國熱議,輿論普遍認為「如果動用駐韓美軍,南韓不同意」。南韓最大報之一的《東亞日報》以社論更指出,第一、如果台海有事,抽調駐韓美軍支援,誰來防衛北韓?第二、如果南韓直接或間接介入,誰來承擔中國報復?

韓國在 Chip 4 之後再次不選邊站,不選擇以美國馬首是瞻,而以「韓國國家利益」為出發的考量與立場明確!而當臺灣捲入 G2 對抗的戰場,甚至被設定為兩強相爭的籌碼時,國人如何自處?總統、閣揆如何帶領臺灣安度風暴?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提醒,「美國設了一個局把俄羅斯拖住、拖垮,烏克蘭被打爛;幾乎同樣的局,他設在亞洲,用臺灣把習近平拖住,萬一中國真的就出兵了,臺灣被打爛,中國恐怕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從後川普時代到拜登時代,這是他們的一貫戰略。」臺灣焉能不慎?焉能不懼?

其二、918強震地震活躍期屆?總統、部長的應有作為?

總統蔡英文日前出席「0918 臺東地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結束發言後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內政部長徐國勇聯袂離席,引發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處長余明勳在臉書砲轟「今晚參與了一場有生以來最冷血、無意義的防災會議」……。

地震、颱風,向來是臺灣無法迴避的自然災害,一旦發生,總統與相關部會首長如何勘災、減災?能否防患於未然,在災難發生之前就先做好避災、防災的萬全準備?

曾在莫拉克風災後,應資深媒體人李濤邀請,不顧自己剛動完 20 公分大刀,在術後第三天無人知情的情況下,帶傷陪同TVBS深入災區勘災的李鴻源(當年並無官職在身)說起當下的選擇,「我是學防災的,而且人脈是在的,我在水利防災還算一號人物,我相信自己對政府的呼籲是有一點作用的,更重要的是,當天有募款,我對募款能有幫忙,我是很樂意的!」

部長任內因為無法推動防災型都更而請辭的李鴻源說,儘管幕僚勸阻,「颱風過後,我一定搭第一班直昇機到災區勘災,我的同事飛我就能飛。……你敢坐直昇機嗎?颱風天你敢坐飛機嗎?你敢不敢?當你的弟兄在飛的時候你說你不敢,就沒有資格坐在那個位子,你飛上去萬一掉下來,你就認了,因為那是你的工作!」有著從省府到天下第一部的歷練,「我們離開省府時,宋先生和我們開出的每一張支票,有97%兌現,這才是一個政務官、這才是一個國家領導、這才是一個部長、一個院長該有的格局、眼光跟擔當,還有guts。」

【李鴻源建言。喚醒公民意識】Ep.26:政府面對兵燹天災的應有作為_內政部長李鴻源 彭瀞儀

 

聽書|客座總編

李鴻源教授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水利工程組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土木暨環境工程系博士。

曾任內政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縣副縣長、台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

2002年參與荷蘭起草面對氣候變遷計畫,催生成立「三角洲委員會」。荷蘭並同步成立跨國的「三角洲聯盟」(delta alliance),輸出「荷蘭經驗」。

政府面對兵燹天災的應有作為__橫.jpg

照片提供、

李鴻源

 

撰稿&製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專|https://reurl.cc/pMjgVa

 書|https://reurl.cc/ERMnzm

Podcast|https://reurl.cc/AOekzY

 

飛碟聯播網線上聽APP

iOS系統|https://reurl.cc/Y98ZNX

Android系統|https://reurl.cc/Y98ZNX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