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蘭陽有約

生科新知。冬陽時間 Ep.46

▓ 書名:《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

▓ 作者:尼爾.蘇賓 Neil Shubin

▓ 譯者:鄧子衿

▓ 出版:鷹出版 2021-07-28

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冬陽 X 彭瀞儀

承接上一集節目所說,「基因是可以改變的」,冬陽今天為我們選書導讀《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讓我們明瞭基因長達40億年的神奇變化—原來,「打造出果蠅、小鼠和人類身體的遺傳結構,是一個身體主題的各種功能變奏。演化從什麼都有的共通材料箱中,製造出生命樹上不同分支的多樣化物種!」

這一部關於器官、組織、細胞、DNA長達40億年的故事,以19世紀對生物的觀察和發現,加上當代的基因組生物學,揭露了構成動物身體的大秘密。行筆至此,天外飛來一筆,腦子飄過趙孟頫之妻管道升的《我儂詞》:「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超級暢銷書《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的作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蘇賓指出:「我的職業生涯幾乎都在研究手和腳是怎樣從魚鰭轉變而來的。……由於法國團隊找到了形成手部和足部的必要基因,你可能會想這些基因是擁有肢體的動物所特有的,但是錯了,魚類也有這些基因。……對人類和小鼠而言產生手部的重要基因,魚類不只也有,而且還製造出魚鰭骨架末端的骨骼—魚鰭的扇狀結構就長在這些骨骼上。這些基因在魚類身上是用來打造魚鰭末端的骨骼,而在果蠅等其他動物身上則是打造成身體末梢。生命中的重大改革並不需要發明整組全新的基因、器官或是生活方式。只要以新的方式利用舊的特徵,就能開啟後代全新的可能性。……把古代的基因加以改造、重新使用或是新選來用,帶來了大量的演化改變。身體中心的器官,並不需要全新的遺傳指令才能打造出來。將現存的基因以及這些基因的互動模式,拿出來加以修改,就能產生出新特徵。」(請見4、〈美麗的怪物〉,頁153,圖說:製造手部需要的基因活性,在魚鰭末端也出現了。)

除了頁153這張曾經登上《紐約時報》刊頭的照片必看,冬陽還為我們解說了史前最大生物之一的恐龍與鳥類的關係(請見1、〈五字箴言〉,頁49,圖說:帶羽毛的恐龍證明了歐斯壯和其他人認為恐龍是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物種的說法。)

以及與人類基因組高達95%以上相似的黑猩猩,為何在年幼時期與人類嬰兒類似,但長大之後卻截然不同。(請見2、〈來自胚胎的概念〉,頁77,圖說:尼夫深具影響力的圖片:年幼黑猩猩與成年黑猩猩。年幼黑猩猩可能是撥治標本,強調出類似人類的身體比例和姿勢。)

在上一集介紹的《病者生存》中,作者沙隆.莫艾倫(Sharon Moalem)指出,「多數科學家現在都認為,粒腺體曾經是獨立的細菌,與我們在哺乳動物前的祖先發展出互利共生的關係。這些可能曾是細菌的東西不只住在你幾乎所有的細胞當中,甚至有自己的遺傳DNA,稱為粒腺體DNA或mtDNA。……研究人員現在認為,你的DNA有高達1/3是來自病毒。換句話說,人類的演化不只受我們要適應的病毒和細菌所影響,大概也受病毒和細菌的嵌入所影響。」

在人類身上展現的「基因融合與增添」,尼爾.蘇賓(Neil Shubin)則以「行李箱的發明」比喻其過程和結果:「輪子在地球上已存在六千年了,行李箱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不過,有輪子的行李箱是這幾十年才有的發明,它改變了許多人旅行的方式。每次我到機場,都讚嘆這種新組合帶來的革命性發明。」

生命與演化vs.行李箱與輪子!演化是如何從共通材料箱裡打造出生命樹上的多樣化物種?請聽【生科新知。冬陽時間】Ep.46:《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_【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冬陽 X 彭瀞儀

 

聽書|客座總編

冬陽(許鈺祥)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現任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正職為文學小說、科普出版品編輯,工作資歷十六年。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讀書共和國集團讀癮出版副總編輯、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

2021年1月展開另一個斜槓人生,在央廣主持「名偵探科普男」節目。

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_橫.jpg

大書封.jpg

圖說:帶羽毛的恐龍證明了歐斯壯和其他人認為恐龍是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物種的說法。

圖說:尼夫深具影響力的圖片:年幼黑猩猩與成年黑猩猩。年幼黑猩猩可能是撥治標本,強調出類似人類的身體比例和姿勢。

照片提供、

鷹出版

冬陽

 

撰稿&製作、

彭瀞儀

 

收聽{聽書}

粉      專|https://reurl.cc/gzzMkb

聽      書|https://reurl.cc/emm31M

Podcast|https://reurl.cc/5225Qz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