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的 88 與 ∞
Ep.8:最精彩的人生通識課
■ 書名:《工作,只有專業還不夠》
■ 作者:李偉文, 李欣澄(A寶), 李欣恬(B寶)
■ 出版社:天下文化
醫師作家 李偉文 X 彭瀞儀
轉眼之間,李偉文醫師的雙胞胎女兒雙雙從第一志願畢業,A寶李欣澄,政大廣電系畢業,在2020年年底推出自己的第一本書《向世界投履歷:找到未來的自己》;B寶李欣恬,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目前已經是住院醫師了。
回頭來看這一本2015年夏天出版的書,可以看見李偉文醫師引導充滿理想、熱情的女兒「認識人性」、「預見職場」的努力。
所有家有大學生的父母一定都明白,想跟孩子「開講」(而且多達33個主題),得到的回應大概都是興趣缺缺,或是抱怨父母怎麼還把自己當成小孩看待吧!面對醫師爸爸開的「職場通識課」,AB寶不僅不擔心被貼上「媽寶」標籤,還給出高度肯定:A寶認證爸爸的課是「最棒的一堂通識課」、B寶則認證為「浪漫的職場教戰守則」。
我好奇醫師如何讓自己的社經地位和人生智慧順利轉化成孩子的經驗值?
在「社經地位」的延續上,醫師不假思索地回覆:「我們家的孩子,我都希望是用不花錢的方式讓他們成長。如果我們特別讓他們上私立名校、補習,也許學歷很漂亮,但我們基本上是希望在社會推動一些理念的,因此盡量不要讓他們花錢,希望做的都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所以AB寶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是就讀公立的學校。A寶到芬蘭讀書,也是當交換學生;B寶則是沒選擇臺大外文系、放棄中山醫大、臺北醫大,選擇就讀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而在這些過程中,他和太太都謹守原則,只引導、陪伴孩子思考,但不提出答案、也不介入選擇。
至於「人生智慧」的轉移,李偉文認為,重點在於孩子願意與長輩互動溝通,而這應該與荒野保護協會「易子而教」(親子團)的傳統,讓孩子自小培養出「與不同大人溝通」的能力有關!原來,不只父母要提昇與孩子溝通的能力;為人子女者,也有增進自我表達能力的必要,好讓自己在家庭、在職場都能有好的人際互動與關係。
請聽【李偉文的88與∞】Ep.8:最精彩的人生通識課_作家醫師李偉文X彭瀞儀。
聽書|客座總編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所以三十年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並且在近二十多年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喜歡閱讀,所以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並且曾經擔任金鼎獎評審、全國好書及公務員專書閱讀甄選審委等。
相信影像對民眾的影響力,因此曾經擔任公共電視、華視電視公司的董事,並且陪著孩子從電影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學習。
生活勵志類著作有《活得興高采烈》、《迷路原為看花開》、《您撥的電話未開機》、《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只讀好冊》、《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等。
李偉文粉絲團 www.facebook.com.tw/weiwenfans
李偉文部落格 weiwentw.blogspot.com/
荒野保護協會 www.sow.org.tw
收聽{聽書}
Castbox|https://reurl.cc/0DO79A
SoundOn|https://reurl.cc/9ZX2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