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oy。劉秀枝的投圓人生

Ep.13:樂觀心態有益健康

樂觀心態,健康從容地「從65歲邁向84歲」!

面對疾病也要樂觀以待,自己的健康更需要自己的努力。

樂觀心態的基石,我幸福充實的生活滋養方。

--------------------------

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主講

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作家、《康健雜誌》專欄作家

 

快樂食堂隨筆:海鮮米粉湯,與好友大快朵頤  Joy筆記|餐廳美食|中式、日式料理、自助餐及其他   2020-01-13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8821195

20201月上旬的「快樂食堂」(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8612186),有我最喜愛的海鮮米粉湯,忍不住要與大家分享。

10:30am抵達時,幾位好友已在廚房忙碌,白帶魚炸得金黃,先擺一邊。

小陳在大鍋裡把蒜苗炒得香味四溢,再倒入炸過的芋頭大塊。

一旁還有準備好的旗魚塊與大蝦。

亮晶晶的小捲,好大隻,等待入鍋。

大廚小陳雙手一揮,豐富營養的作料(蝦、旗魚、白帶魚、小捲、芋頭...)一一加入,登時出現好大一鍋熱騰騰、香噴噴的海鮮米粉湯。大家閃一邊,看小許小心翼翼地把這一大鍋海鮮米粉端到餐桌上。

一瓢下去,撈出來的作料比米粉多,營養又好吃。

洗得乾淨的翠嫩豆苗。

大火一炒,立刻上桌。

中間這咖啡色的蔬菜可沒見過。

小葉介紹是「㸆」菜!是芥菜的菜心與葉片,經過特別烹飪,軟、微甜、口感好,齒頰留香。

還有一道精心醃漬、拌了香菜的大頭菜薄片。

清脆、晶亮、爽口、味佳,也是功夫菜。

餐後除了水果,還有可口的「小熊」小餅乾。

壓軸是小陳的媳婦送她的「Lady M」千層蛋糕,配黑咖啡剛剛好。

曾看過年輕人在晶華飯店排隊買此蛋糕,沒想到今天有福吃到了,一層層的品嚐,好幸福,真謝謝小陳的慷慨分享,以及小楊的美拍。

 

樂觀心態有益健康  Joy筆記|醫療|醫療邊緣  2020-01-16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8827070

近日在一個社團演講「有一天你若老」,提及自身多年前罹患乳癌的治療經過,演講結束後有位女士提問:「為何得了癌症,還能如此樂觀?請問當年是如何克服心裡的不平?」

樂觀是預期好的事會發生,凡事往好的方面看,就好像看到的是還有半杯水,而不是杯子半空或只剩下半杯水。具樂觀心態,不僅會正向看待事情,且進而積極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20年來,樂觀逐漸受到醫界重視。不少歐美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分別顯示樂觀者不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低、整體死亡率下降、多高壽、易有健康的老年,而且即使罹患癌症,生活品質較佳且存活率也較高。

以發表於20193美國流行病學期刊的「健康與退休研究」(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為例,5698位(女3492,男220650歲以上的美國健康成年人,接受面談與問卷調查,並以「生活導向測驗修訂版」(Life Orientation Test-Revised)測其樂觀程度。此測驗共有6個題目,正面和負面各3題,正面題目如「事情不確定時,我通常預期最好的情況」,負面題目如「我極少指望好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根據每題答案的同意程度,得到一個平均值,分數愈高表示愈樂觀。

之後每2年追蹤其健康狀況。健康狀況包括:體能(如走路、爬樓梯等)、認知功能(以電話測試)和是否罹患慢性病。經過68年後,2774位(49%)仍然健康。雖然樂觀者的教育程度較高,較少抽菸,也較少有憂鬱症,但把經由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的統計分析,顯示在起始點的樂觀分數落在最高的四分之一的人,比樂觀分數落在最低四分之一的人,維持健康老年的機率多了24%

樂觀為何有益健康?其作用機轉尚不明確,有學者推測可能與身體的免疫和神經內分泌系統有關,但很可能是因為樂觀者通常會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運動、不抽菸、注重飲食等,凡事看到事情的光明面,也較能承受壓力,縱使罹病也會擁抱希望、心理調適、積極地尋求資源和治療之故。

有些人天生樂觀, 也有人是因後天順遂的境遇使然,但樂觀具感染力,且可後天培養。除了多與樂觀的人相處,還可嘗試以下方法。

遇到病痛或問題時,在白紙上寫下:

最糟和最好的情況是什麼?

解決的方法是什麼?是就醫、尋求第二意見、請求朋友協助或尋找社會資源?

如果非個人能力所及,則放寬心接受,專注於目前所擁有的能力而加以發揮。

每天睡前,回味當天值得感恩或愉悅的好事。

於是我回答這位女士:「年紀漸長,各種退化性疾病與癌症都可能上身,我很幸運得的是乳癌,乳癌是女性常見的癌症,醫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且新的治療不斷研發出來。我從來沒有心生不平,因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不得癌症也可能會得其他的病,要不然前人都哪裡去了?不過,發現癌症尤其是治療過後,讓我更珍惜生命。」

(本文刊登於2019.12.22聯合報 元氣周報 劉秀枝專欄,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392/4241189

 

健康快樂,不是隨口說說  Joy筆記|醫療|醫療邊緣  2019-07-01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846862

逢年過節,在電子郵件與社群網站上問候親友,每次結尾時很想用個別出心裁的祝賀語,不要總是老掉牙的「健康快樂」這4個字,但常常還是沿用了,因為除了不會出錯,它還有醫學的背後意涵。

健康與快樂這兩件事有關聯嗎?是互補還是因果關係?想當然耳,有健康的身體,自然心情愉悅,至少不會不快樂;而且不少慢性疾病如癌症、中風或巴金森氏症常合併憂鬱症狀,就是個反證。

幸福感愈高愈長壽

但心情快樂就會身體健康?甚至降低死亡風險嗎?

快樂是主觀的感受,它的廣義「幸福感」則比較具體。學者認為幸福感有3個層面:1.快樂(hedonic well-being):即高興、欣喜,是一種當下或短時間內情緒上的欣悅,而且會隨著時間波動。2.滿足感(life evaluation):對自我與生活品質的滿足感。3.幸福感(eudemonic well-being):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滿意。

十多年來,許多有關快樂與健康的論文陸續發表,大都是大型流行病學的觀察性研究,多數認為兩者有密切相關,尤其對老年族群更為顯著,而且快樂的人較為健康,甚至死亡率較低;但也有可能是健康的人較快樂,加上研究方法與對快樂的定義不一,因此很難完全確立其因果關係。不過,以「英國長期老年追蹤研究」這篇論文而言,很可能幸福感愈高,則愈健康。

9050位平均年齡65歲的英國居民,接受15道題的問卷以評估其幸福感,例如自主權、自我成長、接受自己和覺得人生有意義等,分數從045分,分數愈高代表幸福指數愈高。追蹤8.5年後,1542人去世。發現分數處於最低四分之一者,其死亡率為29.3%; 而分數處於最高四分之一者,只有9.3%。因為幸福感還受到年齡、性別、教育、財富、抽菸、喝酒以及慢性病等因素的影響,經由統計分析,發現分數處於最高四分之一者的死亡率,在把這些因素加以控制後,還是比最低四分之一者降低了30%。這個研究顯示,幸福感這種心理狀態對健康與存活具有保護作用。

由此可見快樂與健康不僅互補,而且有幸福感的人可能較長壽。那麼,促進健康除了從良好的生活型態如運動、飲食和睡眠,還可以從快樂和幸福感著手。

有些人天生快樂、非常樂觀,不管多麼不如意或壓力多大,都能輕易化解;但有些人卻多愁煩憂,常持負面看法。幸好,快樂是可以學習的:

1.常和快樂或正面思考的人相處:快樂是會感染的,跟快樂的人在一起會放鬆愉快,與愛抱怨的人相處久了也會跟著抱怨、不快樂。

2.養成正面思考的習慣: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對人往好的方面看,遇困難則轉念,自然會覺得幸福。

3.心存感恩:珍惜目前所擁有的親情、友情、工作、興趣等等,不要與人比較。

4.多接觸愉快的事物:如看喜劇片,讀幽默小品,並時常在心中回味。

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快樂的撇步,養成習慣,會更快樂健康,健康快樂。

(本文刊登於20196月康健雜誌的劉秀枝專欄)

 

多講一句話,病家會更感謝你的專業  Joy筆記|醫療|醫療邊緣|康健雜誌  2020-01-01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8790130

一位83歲的女性好友疑似肺栓塞住院,由她的小妹和看護陪伴去接受胸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好友的小妹事後感慨地對我描述那段經歷:

偌大的電腦斷層檢查等候區到處都是人、輪椅和病床交錯,好友的病床被推到等候區一角,等叫號進檢查室。忽然一位忙碌的醫療人員匆匆過來,手裡拿著針筒,翻了一下她腳上的姓名標籤驗明正身後,二話不說,快速用力地把針筒裡的透明液打入左腳上的點滴管後,迅速離去。

事前告知勝過事後溝通

打進點滴的液體是什麼?小妹和看護並不清楚。醫療人員很快回來,在另一隻腳上找尋血管,顯然是要另打一條點滴管。

小妹捨不得姊姊皮肉痛,何況姊姊的血管又細又脆弱,她忍不住問:「左腳的點滴管是病房的護理師昨晚才打上的,流得順暢,是針頭太小號嗎?」

醫療人員終於說話了:「是一樣大小的20號針頭。」

「那為什麼要重新打一個?」

「因為等會兒要注射顯影劑,注射的速度要快,片子才能看清楚,我剛剛試了一下,沒法很快地注射。」

看到家屬臉上的猶豫,醫療人員繼續解釋:「而且萬一顯影劑從血管漏出來,那附近的皮膚可能會爛掉。」

好友的小妹一聽,那還得了,趕緊請他立刻重打,眼見他技術高超,一針見血,新的點滴管好好地安置在右腳上。

原來他剛剛看似「魯莽」打入病人左腳點滴管的是生理食鹽水,這是為了測試點滴管是否暢通、能否承受得住快速注射而不滲漏,完全是為了病人安全和好的檢查品質著想。小妹告訴我:「可惜我們當初感受不到他的好意。」

如果可以重來,當醫療人員拿著針筒來注射時先說:「我來試試點滴管通不通?能否承受注射顯影劑的壓力而不漏出?」那麼家屬一定很感激醫療人員如此謹慎小心。當他回來重新安裝新的點滴管時,也一定會覺得醫療人員很負責、有擔當;當他一針見血,漂亮地安置新的點滴管時,更會感受到醫療人員的專業,而安下心來。

當然,大部分的人能理解醫療人員因為病人多,一個檢查接一個檢查,而且都是有點風險,為了爭取時間,採一貫作業,可能無暇向家屬解釋,但家屬不免心存疑惑,還是會發問,結果仍然要花時間解釋。其實,所花的時間不過一、兩分鐘,但之前說明相對於之後解釋,雙方的感受與立場卻大不同。

事前告知,不僅讓人心裡有準備,也覺得被尊重;事後解釋,縱使說得再清楚明白,難免讓人心有疙瘩,而且花的時間可能更多。好友的小妹說,後來檢查室呼叫姊姊名字,兩位醫療人員出來迅速把姊姊的床推入接受檢查,家屬不用也不能跟進。檢查室的電動門要關閉的剎那,她趕緊告知醫護人員:「病人是重度失智,無法溝通,手腳僵硬,也沒法配合喔。」此刻,只希望姊姊平安,不要因不懂也不能配合而影響檢查或出現意外傷害等。

將心比心,醫病更能互信戶諒

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她注意到等候區裡有幾排椅子,坐著的是行動自如的病患或陪同的人,神情都很凝重,雖然不交談,但大家好像在同一條船上感同身受,會自動挪位子給別人坐下休息。

檢查室的門終於打開,姊姊的床被推了出來,「我看她臉色平和,醫療人員想必很有經驗、很專業地把二姊從床上移到檢查床,做完檢查再移回來。」

接著,小妹看看姊姊腳上新打的點滴,沒腫脹、沒漏掉,趕緊抬頭想向醫療人員道謝,卻發現他們已經趕去推下一個病床,只能對著他們的背影默默致謝。

身體有恙,不僅病人受苦、家屬憂心,醫療人員也一刻不得喘息,醫病雙方都得隨時將心比心,互相體諒啊。

(本文刊登於201912月康健雜誌的劉秀枝專欄)        

 

你偏見了嗎?  Joy筆記|小白球|生活感懷  2019-05-27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st=c&p=1&w=6202664

和朋友從電影院出來,熱烈地討論劇情,迎面來了一位不修邊幅、衣帽老舊的「老先生」,朋友隨口對他說:「我沒錢啦!」他楞了一下,舉起的手指著朋友身後,說:「妳的圍巾掉了。」朋友滿臉通紅地向老先生連聲道謝,我也很不好意思,因為我覺得自己是個共犯。

想起曾在市區一家燈飾店看到一個可愛的燈罩,我脫口而出:「這mushroom(蘑菇)的造型好可愛。」店員小姐一臉驚訝地看著我:「哇,妳還會說mushroom,懂英文哩!」雖是讚嘆,卻是建立在對滿頭銀髮、外貌不揚的「老太太」的偏見,但她沒有惡意,我笑笑不以為意。

偏見無所不在,常是過去經驗的累積、個人偏好以及家庭的潛移默化,如以衣鑑人、以貌取人、以職業定高低;有些則是根深蒂固,如種族、宗教、性別、黨派和省籍等,無法講理,愈辯愈糟,且往往造成歧視,甚至朋友絕裂、夫妻反目。因此朋友相聚、網路社群,最好約法三章,不談政治與宗教,免得傷了和氣。

銀髮族的我,逐漸領悟到,對於不可理喻的偏見,不要動怒,不要回應,不要想發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如果是多年好友或還想繼續來往的朋友,儘量看他的優點;如果是初識,少接觸就是了。人生苦短,讓我們把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用在該用的地方和珍愛的人身上。

(本文刊登於2018.12.5聯合報的繽紛版,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C0005/334455/web/index.html

************

頸椎教我的事  投圓筆記|醫療邊緣|元氣週報  2013-08-01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twblog1/123205257

四個多月前,我兩側肩胛骨間的上背部開始疼痛,逐漸加劇,並蔓延到後頸、雙肩和下顎,本以為是筋肌膜炎,可能是常打電腦姿勢不對,或使用智慧型手機所引起的低頭族症候群的關係吧!

但服用止痛藥和局部按摩的效果短暫,有時連開口講話和走路都會痛。因為曾有乳癌的病史,擔心是否癌症復發轉移到胸和頸椎。神經科醫師幫我安排照X光,發現並無轉移,於是放心的帶著止痛藥出國旅遊8天。

三個月前,右手第345手指以及兩腳出現間歇性麻木。醫師安排頸椎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第五和六節以及第六和七節頸椎的椎間盤突出,並明顯壓迫到脊髓。我心想,能不開刀就不開刀,說不定能像醫學文獻報導的少數病例,嚴重突出的椎間盤會自行縮回去,或經脫水、分解而吸收,於是開始復健治療。

然而,兩個月後,疼痛緩解,但麻木沒有改善,而且左腿有時會使不上力,像踏在棉花田上似的。第二次的頸椎磁振造影顯示除了原本的問題,第三和第四以及第四和第五頸椎的椎間盤也有輕微突出,於是在了解手術內容和風險後,接受神經外科醫師的建議,三個星前接受頸椎手術,手術順利,逐漸復原中。

這次病痛讓我有以下的感想。

1. 病情需要追蹤,診斷才會明朗:筋肌膜炎是很常見的毛病,治療效果通常很好,並不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但如果療效不如預期,且出現手腳發麻或無力等神經症狀,則需考慮椎間盤突出或其他可能疾病,需進一步就醫。

2. 致病原因常是多重,並非單一因素,而且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請教主治醫師,我的椎間盤突出除了老化外,還有什麼原因?他回答:「外傷、運動、生活型態、久坐久站、工作性質都有影響」。

我頸椎並沒有直接受到傷害,經回想約一年前,開車在一個下坡路段等紅燈時,被一輛車子從後面猛撞,車身往前彈跳,車後嚴重凹陷。我的後頸和雙肩有點疼痛,過一陣子就好了。但從此以後,在美容院洗頭髮,一躺下頭往後仰,脖子懸空時,雙手立刻發麻疼痛,頭一抬起來,症狀立刻消失,可能就是脊髓暫時受到壓迫的症狀了。

因此我歸納出是車禍使得頸椎椎間盤的纖維外環變得脆弱,加上旅遊、健行、打高爾夫球等過度活動,久坐姿勢不良及退化等因素,終於導致椎間盤突出。所以今後的生活作息需大幅調整,以免復發。

3. 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後起之秀相繼崛起,手術方法不斷推陳出新,頸椎手術的固定和修補方式都有了很大的進展,讓我不僅身受其惠,且擴大眼界,增長見識。

(此文刊登於 2013.7.7 聯合報元氣周報 劉秀枝專欄)

 

頸椎手術我的省思:能動真好  投圓筆記|醫療邊緣|康健雜誌  2013-08-19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twblog1/123205239

20132月底,我開始出現上背疼痛,逐漸加劇,並蔓延到後頸、雙肩,且導致右手及兩腳間歇性麻木,繼之左腿有時使不上勁。4月中旬,經醫師安排做頸椎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第56節以及第67節頸椎的椎間盤突出,並壓迫到脊髓。

我一面希望自己能像醫學文獻報導的少見病例,嚴重突出的椎間盤會縮回去,或自行脫水、分解而吸收,但一方面也擔心病情會變壞。因此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雙手雙腳高高抬起,動一動,確定力量一如往常,接著捏捏身體和四肢,確定還有痛覺後,才高興的踏出第一步,開始一天的活動。

然而,經過兩個月的止痛藥和復健治療,疼痛雖緩解,但其他症狀沒有改善,且第二次的頸椎磁振造影顯示除了原來的問題,第3和第4以及第4和第5頸椎的椎間盤也開始有輕微突出,於是下定決心,聽從神經外科醫師的建議,接受頸椎手術。

四肢癱瘓機率遠高於中樂透

手術本來就有既定的風險,但針對頸椎手術呢?主治醫師把需要動手術的理由、手術方法、可能的併發症以及術後的休養等解說得非常清楚。五個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之一是四肢癱瘓,雖然機率小於千分之一,但遠高於中樂透啊!

一時之間,一向視為理所當然、隨心所欲的活動手腳忽然變得很寶貴。幸好過去幾年來,手腳行動自如讓我能四處旅遊、走訪偏僻山區及隨興健行,豐富了我的生活與心靈。

距離手術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讓我有心理準備,並安排術後的照顧事宜。我開始想如果我不幸癱瘓了,在癱瘓之前想做什麼? 我要好好珍惜、好好感受踏出的每一步。於是我走入早晨的傳統市場,叫賣的吆喝聲此起彼落,水果一堆100元,人群摩肩擦踵,偶而被碰撞一下也仍可站穩。我走進捷運車廂,感受那份穩定的節奏,並觀看坐輪椅的人如何進出車廂。也很自豪能攀上高高的公車,牢牢的抓住車柱站得穩,並注意到低底盤公車,司機先生會停車下來操作,讓坐輪椅的乘客上下。

想像如果真的癱瘓了,相信積極做復健會讓我進步,科技的進展也會讓我生活較方便。雖然不能到處旅遊,但網路上和朋友傳來的美麗圖片,會讓我身歷其境。

如果不能寫字,相信我還能思考,還能講話,也許可以錄音,請人打字。若不能自己吃飯,也許要插鼻胃管或有胃造口,需人幫忙灌食,那麼現在還是趕快嚐嚐喜歡的紅豆冰和蛋炒飯吧!

結果手術順利。當麻醉醫師把我叫醒,我動了一動,手腳仍聽使喚,之前擔心的四肢癱瘓只是臆測,並沒有發生,心中頓時充滿了感激。人生常常是失掉才知其可貴,而我只是面臨可能失去而有機會重新審思及感恩,何其幸運。

(此文已刊登於20138月康健雜誌的劉秀枝專欄)

************

人鼠之間(Of Man and Mice  Joy筆記|小白球|閒閒看書  2020-01-10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8812939

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John Ernst Steinbeck, Jr.),是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幾年前讀他厚重的憤怒的葡萄就非常震撼(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233287445),這次讀他1937年的人鼠之間則有股淡淡的哀傷和無奈感。

人鼠之間是本薄薄小書,只有159頁,對人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很深刻、動人的描繪。

書裡的兩位主角是在美國蕭條年代,四處在農場 打零工的工人,兩人相依為伴。喬治聰明,眼神銳利,打理一切,並照顧藍尼,是兩人的發聲者;藍尼腦筋簡單,完全聽喬治的話,長得高大魁梧,力大無比又不會控制力道,喜歡玩老鼠和小狗,但常常摸著摸著就把動物捏死了,也因為力大,所以是喬治的保護者。

他們兩人身上才共10塊錢,但在惡劣的環境下能堅強的生存,是因為他們有前途,有未來,藍尼最喜歡聽喬治一再地述說他們的未來:「總有一天,等我們存夠了錢,我們就可以買棟小房子,買幾畝地,買一頭牛,幾頭豬...會有一大片菜園...冬天下雨的時候,我們會在火爐裡生一堆火,然後圍著火爐聽雨水從屋簷上滴下來...」(p. 22-23)這是多麼具體又卑微的夢想啊。但,人生有時是身不由己,是別無選擇的。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優美文辭(譯筆應該有功勞),例如書一開頭第一段的敘述就很引人入勝:「薩琳娜和靜靜奔流,流到獨孤鎮南邊幾公里處,河道突然逼近山腳,河水陡然變深,水色陡然變綠,河面波光粼粼,流經陽光遍照的黃沙丘......樹蔭下的沙岸上累積了一層厚厚的落葉,葉片已然枯乾變脆,就算是蜥蜴從上面竄過去,恐怕也會滑滑個四腳朝天...」(p. 3

這是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

 

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抽象畫個展  Joy筆記|臺灣行蹤|北北基  2020-01-21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8839288

20201月中旬,我們10位親友相約一起去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02-23968198, 臺北市徐州路46號,http://www.mayorsalon.tw/),參觀賴靜緣博士的個人抽象畫展(http://www.mayorsalon.tw/Exhibitions/Details?id=5b234c69-415c-4418-ae60-d071a5cdf285),展覽期間2020.1.162.3

從捷運台大捷運站走約10分鐘就到了,走在徐州路靜謐的人行道,心境也跟著沈澱下來。

大門入口。

入內,右邊就是展出的「生活藝術廳」,先來個全景。

左邊已擺好餐具,是我們中午聚餐的地方。

踏入展覽廳,中間是珠寶展示,壁上油畫鮮豔明亮,充滿活力。

雖是抽象畫,門外漢的我卻不難體會,如「荷塘」。

「多子多孫」。

「細胞能量」。

「狂喜」。

「黑魔女」。

「森林」。

「阿貝爾星族」。

參觀之餘,感受能量,心情大好。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