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oy。劉秀枝的投圓人生

Episode 4:歸隱自我自知自足

播出日期:2019-05-03

-------------------------------

   人: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作家

     《康健雜誌》專欄作家

================

以下文章引用自劉秀枝醫師的BLOG【Joy筆記】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這是好宅2018年新北市文學獎作品集 2019.04.11 06:26

這是好宅是第八屆(2018年)新北市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分為黃金組、成人組、青春組和繪本故事組,成人組和青春組又分為散文類與新詩類,內容豐富多元,讀來津津有味。

讀了之後,才知道本書取名這是好宅,是因為成人組新詩類的首獎是「這是好宅」,果然如評審評語「整首詩作語法優美、意象清新、節奏舒緩,有著濃濃的詩情......」。

我特別喜歡黃金組的「那一夜,月光流過」,不僅文筆好,而且內容感人,得首獎當之無愧。

黃金組的優等「雞腿阿嫲」也很令人感動,正如評審評語的「阿嫲的形象很鮮明......完整描寫故事,呈現了家庭景象,且文字簡鍊,敘述節奏勻稱,相當有功力。」

我之所以會收到這本書,是因為拙作「我得了『庫賈氏病』?」很幸運的也得了優等獎(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318495)。一直想嘗試寫小說,很高興第一篇刊登的短篇小說就是得獎作品,非常感謝臺北市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與會員們的相互切磋與激勵,更感謝評審委員們的鼓勵。

以筆名「楊雲三」發表,是因為自認是小說文體,但怕被誤認為是現身說法的自白。

本書很特別的是有詳盡的「評審會議紀錄」,還包括每篇得獎文章的得票數。評審委員們對拙作的評語讓我飄飄然,例如「本文的趣味就在於後面的淡定翻轉了前文緊張的質疑,加上作者所學背景,讓知性順暢地流入文章,讀來不晦澀。」好感恩。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309694

我得了「庫賈氏病」? 作者:楊雲三 2019.04.12 07:50

電子郵件傳來學校年度考核通知,看著要自行填寫的評估表格,心裡一陣煩躁。

「堂堂」大學教授竟然要自評教課的時數夠不夠、這一年拿了幾個研究計畫、發表了幾篇論文、有沒有創新,每年還會收到學生打的教學分數;唉,也許人生到了這個階段,該改走行政路線,比如當系主任、院長或校長?只是我向來沒有興趣,也缺乏管理長才,更沒有人脈背景,還是安安分分當個陽春教授好。

但我還帶了兩個碩士班研究生,實驗做得不是很順利,沒有數據可以寫論文,不知能否在兩年內順利畢業?如畢不了業,當指導教授的我也挺沒面子。

越想越煩,難以入睡,吞顆鎮靜劑吧!鎮靜劑是最近看高血壓時,醫師幫忙開的,說可以幫助睡眠,現在剛好派上用場。視力有點模糊,眼科醫師說我有白內障,但還不到需要開刀的程度;眼壓也有點高,醫師先讓我點眼藥水。過了60大關,體力、腦力和能承受的壓力,樣樣大不如前了。

躺在床上,想到兒子,更睡不著。前幾天他打電話來,說和太太協議離婚了,兩歲的兒子歸他帶。這麼重大的事,兩個年輕人就自個兒決定,事先完全沒與我商量,根本就不顧我的感受,這真叫人難過啊!年輕夫婦都是上班族,收入不高,吵吵架就算了,怎麼說離就離?那小孫兒怎辦?兒子哪有時間帶?

如果先生還在,兒子會這樣嗎?當年同在大學教書的他,正當40歲壯年,被診斷罹患肝癌時,兒子只有7歲,卻很懂事。在爸爸住院時,下了課會自己搭公車去病房,跟爸爸講學校發生的事,唸課本給爸爸聽;爸爸小睡時,就在病床旁邊的活動小餐桌上做功課,讓醫師、護理師和鄰床病人讚不絕口,直誇他乖巧。一家三口同心協力對抗病魔,努力了兩年,雖然先生還是走了,但畢竟齊心奮鬥過,那麼貼心的兒子如今哪裡去了?

***

跟學校請了一星期假,一個人窩在家裡什麼事也不做。整天昏天黑地橫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曉得電視在放映什麼;提不起勁來煮飯也不想外食,隨便吃點家中的存糧、餅乾,打發肚子。

住在中部的護理師妹妹趕來台北看我,一見面就嚷著:「姊,妳怎麼都不看LINE!才一個多月不見,妳怎變成這樣?就算獨居,也不能這麼邋遢啊!妳看妳,身上的衣服皺巴巴的,顏色樣式都不搭配,家裡亂糟糟,多久沒打掃了?」

妹妹一面動手幫我整理,一面劈哩啪啦繼續數落:「妳是怎麼回事啊?從我進來的不到半個小時內,妳光是找眼鏡就找了三次,記性一定有問題,而且精神恍惚,家裡也沒東西吃,我們去附近的小吃店吧,我請客。」

看我走起路來輕飄飄的,妹妹過來攙我,一碰到我的胳膊,像觸電似的驚呼:「妳怎麼這麼瘦!」聲音之大讓我也嚇了一跳,雙手跟著抖動了幾下。

隔天,妹妹幫我掛到神經內科門診,那位看來年輕的陳醫師也覺得我有問題,先安排我去做神經心理測驗。

神經心理檢查室的心理師,問了我一些簡單問題:這裡是哪裡?今天是星期幾?我心裡嘀咕著,廢話,我哪管今夕是何夕!

他請我跟著他重複三個不相關的名詞,幾分鐘後再問我,我只記得其中一項。還要我從1007,一直往下減。我心算向來不好,而且不專心,減到86就減不下去了。心理師拿出兩個五角形交叉的圖案,讓我照著畫,我心煩,把其中一個五角形畫成了六角形。

做完測驗,回到門診看陳醫師。陳醫師面色凝重地說:「妳的簡短智能測驗是20分,滿分是30分。一般而言,只要24分就認為是及格,但及格分數與教育程度有關,妳是大學教授,按理要遠大於24分,」他眉頭緊蹙,一個字一個字接著說:「你應該是輕度失智,而且在一個月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是屬於『快速失智症』的一種。」

陳醫師接著安慰我:「妳先不要想太多,住院後,我們會替妳抽血檢驗、儘快安排腦波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必要時還要做腰椎穿刺,抽腦脊髓液,看是否有腦炎或腦膜炎,如果是,是有藥物治療的。」

失智?而且是快速失智?我腦海一片空白,我怎會得這種病?醫師是不是弄錯了?雖然高教育者,如雷根總統和柴契爾夫人,也曾罹患失智症,但他們都是年紀大了才得到,我才61歲啊!而且,「快速」是什麼意思?表示我會很快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像個植物人?還是很快就會死亡?那麼,學校的課程、我帶的研究生、兒子和孫兒怎麼辦?我還有許多事要做、很多地方要去旅遊,我還沒活夠,我不甘心!

大概是怕我想不開,妹妹在醫院陪了我一個晚上。第二天,兒子請假來陪我,等陳醫師查房。陳醫師把兒子帶到門外,但我還是可以聽到他們的對話,也許是故意讓我也聽到吧。

陳醫師說:「很多疾病都會造成快速失智,你母親除了輕度失智,還有走路不穩,和手指動作的間距有時對不準。而且,聲音大時容易受到驚嚇,手會抖一下,稱為『肌躍症』,這些現象讓我們擔心會不會是『庫賈氏病』的早期症狀。不過現在還言之過早。」

兒子問:「請問庫賈氏病是什麼病?」

「那是一種具感染性的普利昂蛋白所引起的腦病變,病人會快速失智,全身出現肌躍症現象,有時會有動作遲緩、平衡失調或視覺辨識困難等神經症狀。我們目前只是懷疑有這種可能性而已,還要考慮是否有其他疾病,因此需等腦波和核磁共振等檢查結果出來後,才能確定。」

「如果是庫賈氏病,有藥可以治療嗎?」

「可惜目前沒有藥物可治,但如果手腳抽搐症狀明顯,可以用藥控制。」

學商的兒子不懂庫賈氏病,但我的本行是生物,我懂。普利昂蛋白所引起的腦病變,發生在人身上是庫賈氏病;發生在牛身上是牛海綿樣腦病變(俗稱狂牛病)。庫賈氏病患者很少活過一年,而且很快就會認不得家人。

罷了,罷了!既然人生即將走到盡頭,教授還是要有個教授的樣兒,我得好好安排,漂漂亮亮地收攤。打起精神,把腦子像電腦般的關機再重新開機:先把惱人的自我評估表丟在腦後,這些對我已沒有意義;對兩位研究生還是有責任,也許可以安排他們到同事王教授的實驗室。王教授教學、研究、做人都好,手上有好幾個研究計畫,相信他不會拒絕,可以讓我的兩位研究生順利拿到學位。

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子、媳婦要離婚就離吧,那是他們兩人之間的事,而且敢離婚,想必對兩歲小孩的照顧也安排好了。也許他們會各自找到更合適的對象,我操什麼心!趁著我人還清楚,要多與兒子和孫兒相處,如果媳婦來看我,仍會把她當媳婦看待。

其他好像沒什麼牽掛了,房貸已繳清,早就買了生前契約,不會給兒子添麻煩,存款雖不多,但加上撫卹金,還是有筆小錢可留給兒子。

我自己有什麼遺憾呢?想去的旅遊地點太多了,就算活到一百歲也玩不完,那就更不必掛心了。倒是想趕快出院,到住家附近的公園、傳統市場走走,好好享受溫馨悠閒的慢活氣氛;找親朋好友去喜愛的小館子,不管卡路里多少都放膽的吃,而且飯後還要一杯咖啡搭配高熱量甜點;再看幾場好電影,在電影院裡盡情的哭、放縱的笑,那就很滿足了。

心裡這麼盤算著,頓覺海闊天空,全身輕鬆起來,胃口變佳,醫院的伙食也不那麼平淡無味了。體力漸增,停止服用鎮靜劑後,走路穩定,連看人也開始順眼,有興致與鄰床的病人和家屬聊天,話家常、談病情。

陳醫師建議做腰椎穿刺,抽取腦脊髓液看看有沒有發炎,並且自費兩萬元檢測是否有自體免疫腦炎的抗體,我全部同意,能讓醫師收集更多資料、增長知識,並了解病情,正確診斷,對醫病雙方都好。

在醫院住了一星期,所有檢查結果都出來了,兒子陪在病床邊等著宣判。

陳醫師腳步輕快地踏入病房,面帶微笑走到床邊說:「好消息,所有檢查都正常。妳的腦脊髓液沒有發炎,也沒有自體免疫腦炎的抗體,腦波和腦部核磁共振掃描都正常,並沒有庫賈氏病的變化,而且第二次的簡短智能測驗從20分變為30滿分。妳並沒有失智!」

停了一下,看著我,他接著說:「最重要的是妳進步很多,胃口好,有精神,與人比較有互動,而且也不再出現類似肌躍症的現象。」

我如釋重負,和兒子相視而笑,哈哈哈,我暫時死不了啦!但,什麼是肌躍症?

陳醫師說:「肌躍症是手腳不由自主的短暫抽動或抖動,尤其是受到大聲驚嚇時容易發生,很多疾病都會出現肌躍症,庫賈氏病是其中之一。妳以前有過手抖的問題嗎?」

忽然靈光一閃,我本來就有從母親遺傳來的動作性手抖,平常手不抖,但有時拿東西或夾菜時會輕微顫抖,因不嚴重,我根本不當回事,周圍的人更不會注意到。但如果飢餓、緊張或太過勞累時,手抖會比較明顯,或許就因為這樣被醫師當作是肌躍症?那為什麼一開始醫師不先問我?

「請問陳醫師,我得的到底是什麼病?我需要一份診斷書,以便向學校請假。」

陳醫師慢慢地、小心翼翼唯恐我不能承受似地說:「我們認為妳得的是憂鬱症,憂鬱症會以假性失智來表現。這可能與妳多年的慢性壓力,以及妳最近擔心兒子要離婚所造成的情緒困擾有關。本來要照會精神科醫師,但妳自我調適得不錯,明顯進步,目前並不需要服用抗憂鬱症藥物,所以先讓妳出院。」

不是失智,更不是庫賈氏病!只是精神壓力大的關係?害我以為自己沒救了。

陳醫師看出我的驚喜與疑惑,耐心地為我解釋:「醫師是根據病人的症狀,以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來推斷各種可能性,再一一排除後,留下最可能的疾病,有時難免會聚焦不對、跟錯線索或先入為主,把所有症狀都往這個疾病上堆。幸好,疾病還需實驗室檢查,如腦波和核磁共振等來驗證,而且追蹤病情是最好的把關,例如妳的明顯進步就排除了庫賈氏病的診斷。」

雖然鬆了一口氣,但原來的煩惱仍在,有點懷念幾天前準備要安排後事、漂亮收攤的雀躍心情。何不乾脆就把自己想像成已罹患了庫賈氏病,保持這樣的心態,下半生的日子應該會更好過吧!

(本文獲得2018新北市文學獎黃金組的優等獎,並收錄於這是好宅,第八屆新北市文學獎得獎作品集,遠景出版社 2018.12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309694

一位評審委員的評語:

很有幽默感的一篇作品。起初以為自己得病了,篇幅充滿了嘮叨感的恐懼,後來得知沒有得病,豁然開朗,轉出了新的人生觀,一切順暢自然,也讓文章讀來頗為有趣。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318495

中風又失語,恐懼將加重病情 2019.04.01 18:29(本文刊登於20191月康健雜誌劉秀枝專欄)

清晨醒來,打開收音機,想聽氣象報告,卻只聽到播音員發出一堆雜音。是頻率不對?還是播音員有問題?

攤開報紙,怎麼標題一點意義也沒有?難道是火星文?還是我的青光眼突然變壞?翻翻其他版面,只見白紙黑字,但根本看不懂。這世界怎麼啦!莫非是昨晚太累了?

昨天家人為我過86歲生日,女兒特地開車載我到波士頓市區吃牛排大餐,一趟車程就得花2小時,回到家已是晚上11點。對了,該給女兒打個電話,謝謝她。

我向女兒道謝,但她好像顯得不高興,還提高聲調,嘰哩呱啦不曉得在說什麼,真是雞同鴨講,我乾脆掛掉電話。2個多小時後,女兒出現在家門口自言自語,拉著我上車一路開到波士頓的大醫院急診。

急診室裡每個人的嘴巴都在動,但發出的都是雜音,我的話也沒人理會。抽血、照X光、做心電圖,還有腦部電腦斷層掃描,我只能乖乖接受擺佈,女兒應該不會害我吧?

被送進病房,不知從哪裡冒出一位長得怪怪,矮小黑髮、扁鼻小眼、黃皮膚的女孩,還穿著白外套,口袋裡有聽診器。她對我說話,可我一句也聽不懂,看來她不會講英語。啊?竟然敢來解開我上衣,把冰涼的聽診器放在我胸前,還拉扯我的手腳,用搥子敲我的膝蓋、腳踝與胳膊。豈有此理!我一定要反抗,救命呀……為什麼抓著我?在我手上插什麼東西?

***

當年28歲的我,從台灣到美國一家教學醫院接受住院醫師的訓練才1個月,就遇到史密斯太太這個特殊病例。獨居的她被女兒送到急診室時,情緒激動、胡言亂語、無法溝通,但手腳行動自如。急診室醫師一開始以為她是精神疾病如躁鬱症發作,但腦部斷層掃描發現,是左側大腦顳葉的缺血性中風,並沒有傷害到大腦的運動區,因而沒有出現中風常見的偏癱。

缺血性中風引發失語症

顳葉受損造成史密斯太太的失語症,無法理解他人所說的話,也看不懂文字;她雖然可以說話,但辭不達意,有時還會自己創造新的字眼,讓人更無法理解。因為聽不懂別人的話,會感到焦慮,甚至疑心別人在講她壞話或算計她。

史密斯太太雖然有高血壓,但按時服藥,控制得很好。這次住院還發現有心律不整,心電圖顯示心房顫動,很可能是心房顫動把血栓打到大腦而造成中風。一般會開處方給病人服用抗凝血劑,預防再次中風。至於她的失語症,等情況穩定後做語言治療,應該會逐漸進步,再來就是安排後續的照顧了。

幸好史密斯太太的中風面積不大,沒有造成腦水腫,因此人清醒,只是沒辦法溝通,尤其每次見到我時,都特別激動,眼神甚至露出兇光和恐懼。

為穩定病人情緒而換醫師

有一天,例行查房之前,總醫師把我叫到一旁,很慎重地說:「你知道,史密斯太太住在波士頓附近的一個保守鄉間,生活圈都是白人,可能一輩子沒出過國,更沒看過亞洲人,現在一下子得了失語症,和外界斷了聯繫,已經很焦躁,看到不知從哪裡來的你更加不安,血壓跟著飆高,這其實對病情不利。」

總醫師停頓了一下,繼續說:「為了病人著想,我思考了兩三天,想換另一位住院醫師來照顧她,但每天查房時你還是可以在旁邊觀察,從中學習,好嗎?希望你能了解。」

我當然了解,這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好,並不是總醫師對我有種族或性別歧視。透過窗戶,我看到坐在床上吃早餐的史密斯太太,她也許本來就有種族歧視,但這是她的年代以及生活圈的影響,現在生病了,我沒有理由再增加她的不安,使她血壓飊高,讓病情變壞。

被更換,當然不是醫術不好、醫德缺失或醫療錯誤,我心裡十分坦然。果然,自從換了一位男性白人醫師,史密斯太太安靜多了,比較合作,甚至還會露出笑容,即使看到我站在一旁,好像也不再覺得受到威脅。

這真的讓我上了一堂課。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227470

瘦身的聰明吃法 2019.04.16 17:47 本文刊登於2019.2.3聯合報 元氣周報 劉秀枝專欄

最近見到雙和醫院的劉文德醫師,發現50歲的他明顯瘦身,且精神奕奕,充滿活力,原來7年中,他的體重從90公斤逐漸降到64公斤(BMI 20.9),足足減了26公斤。

問他為什麼減重?他說不全是為了形象,而是因為他的許多病人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是此病的危險因子,既然勸病人要減重,當然要以身作則;而且減重還可以降低罹患三高和癌症等風險,間接替健保節省預算。

減重不就是少吃多動嗎?劉文德醫師說這種靠意志力來少吃的方法很難,縱使成功,也不易持久。因此要聰明地吃,騙騙自己的大腦,使大腦得到飽足感,自然就會少吃,而達到減重目的。

他舉出許多撇步,其中兩項我認為比較容易做到。第一是在飯前30分鐘先吃點東西,如水果、餅乾等。因為進食30分鐘後,血糖上升,讓人不覺得餓,這時再用餐就不會過量,體內胰島素濃度也比較穩定。此法簡單,只要把飯後水果或甜點挪到飯前30分鐘就好了。但這與我們從小聽大人說的「就快要吃飯了,不要吃零嘴,要不然飯會吃不下。」完全相反,那是因為小孩要長高長肉,而成年後身材只會往橫的發展。

第二是細細慢嚼,讓食物留在口腔的時間長一點,放大食物的感覺,讓大腦感到飽足,就不會多吃。現代人忙碌,一個便當可能10分鐘就解決,快得像一陣風吹過,留下的卻是體重。但要細嚼多久呢?一個三角飯糰至少要吃上10分鐘。聽起來有理,卻是要想辦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專注在食物上,體驗食物在舌尖的感覺和滋味,想想它的佐料有哪些,咀嚼多次後才吞下。

另一個方法反而是要轉移對食物的注意力,以拉長用餐的時間,也許可以比照西方人正式用餐時注意社交,常常說話時間多,久久才吃上一口。即將到來的春節是親朋好友們聚餐的好時光,此時不妨著重於聊天敘舊,若不交談就細嚼慢嚥,慢慢品味,而不是興高采烈地一面講話,同時大快朵頤,不知不覺中吃得過量,甚至吃了什麼都沒注意。

平常如果獨自用餐,可以每吃一口,停下來滑滑手機、翻翻雜誌、報紙或看電視3分鐘,如此拖拖拉拉,雖然有違傳統的用餐方式,卻不失為方法之一。另外,把布丁或豆漿冷凍結冰後再吃,吃的速度變慢,也有放大食物感覺的效果。

我自己還有一個學習「棉花糖實驗」裡小孩延遲享樂的方法,有時會把中餐留一部分作為晚餐或點心,延後享用,並想像因為少吃而瘦身的模樣,也能奏效。

這些經驗分享只供需要減重的成年人參考,也要注意營養均衡,更要搭配運動以增強肌力,像劉文德醫師就每天晚上打1小時的乒乓球;而且,每人身體狀況和生活型態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斟酌與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392/3629535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352942

==========================

宜蘭兩天一夜行:蘭陽別院、幾米主題公園與河濱公園 2019.04.10 06:59

20194月初,應邀到佛光山 蘭陽別院演講,主辦單位熱誠接待,前一天抵達宜蘭市,膳宿蘭陽別院,第二天演講後回臺北,是一個豐富愉快且滿滿感恩之行。

行程:搭普悠瑪號抵達宜蘭市掛單蘭陽別院幾米主題公園宜蘭河濱公園蘭陽別院的的甲子紀念館搭自強號回臺北

未完待續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292357

日本東京千葉高爾夫53場球(1/5):生命之森渡假村 2019.04.27 07:09

20194月下旬參加一個高爾夫球行,團員共27人,54夜,打3場球,其中一天到足利花園賞紫藤。四個晚上都住在千葉長柄町的Resol渡假村的小木屋,可惜沒有溫泉。打球的天氣好,只有第五天早上下小雨,大都陰天,陽光時而露臉,涼爽舒適,氣溫1323度,平均20度。3天所打的球場都屬於渡假村。第四天在足利花園雖然下雨,但不減遊興。

行程:

第一天:在松山機場搭日航,9:10起飛,13:10抵達東京羽田機場。

第二天:打18洞:真名高爾夫俱樂部的樟樹球道與拳頭(又名玉蘭)球道,沒有桿弟,4人一輛球車,不能開入球道,但啟動與停止可遙控,行車路線早已設定好,自動駕駛。

第三天:打18洞:Gary Playerinout 球道,沒有桿弟,球車可以開入球道。

第四天:足利花園。

第五天:打18洞:真名高爾夫俱樂部的杜鵑與樟樹球道。在羽田機場搭日航,18:15起飛,20:55抵達松山機場。

未完待續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456369

台大椰林大道悠閒漫步 2019.04.26 06:26

20194月下旬應邀到台灣大學 的綜合教學館演講,提早30分鐘抵達,從大門進入,慢慢地沿著椰林大道走。天氣好,陽光足,氣溫約28度。路雖寬廣,需留意快速穿梭其間的自行車。

幸好旁邊有人行道,可以悠閒漫步,旁邊的杜鵑花期已過。

回頭看,天澄藍,雲飄飄。

到了圖書館前。

再回頭,一株株高聳的大王椰子,整齊壯觀。

左轉,就是綜合教學館,現代感十足。

時間還早,在教室外稍坐,享受明亮的光影。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38399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聽書 的頭像
    聽書

    聽書 Reading by listening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