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低碳生活雙城記─港台綠色生活紀實》

作者:張楊乾, 何建宗

出版社:一方青出版國際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6-22

-------------------------------

導讀: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

◎內容簡介

  一位是在綠色企業基金會擔任副執行長,推廣環境教育超過10年以上、生活上身體力行、著書、寫部落格的台灣阿乾,一位是科技學院院長、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香港學者,分別從個人在食、衣、住、行減碳、節能上的實踐,談到綠色節慶的各自主張,產業和環境共好的趨勢和政策,讓讀者看到台灣和香港在平衡環境和自然間各自面臨的共同宿命和差異問題。

  生活篇中: 省電-台灣阿乾說勤看電表、關上備用電器、選用LED燈泡、節電產品,是他省電的王道。香港學者則說淘汰超吃電的舊電器、改穿質料較薄的衣服、多吹電扇、關掉家裡冷氣、走進商場,是他的省電主張。

  省水-台灣阿乾參與設計洗衣機回收系統沖馬桶、回收雨水、減少馬桶用水、洗低碳熱水澡、多利用灰水,減少水足跡、倡導建築物納入『水資源回收』設計,為下一代健康飲水的基本人權奮鬥。

  香港學者則為長期處於供水緊張的香港,努力做到洗手、洗衣或洗菜時,使用水盆代替長開水龍頭; 使用花灑淋浴,代替在浴缸浸浴、呼籲公部門讓海水沖廁的成本清單透明化,讓大眾了解汙水處理的成本高,共同努力避免浪費水資源。

  減碳節能篇:飲食-台灣阿乾說選擇低碳生產、本地栽種的食物、建立『少吃肉類,多吃蔬果』的飲食習慣,不吃美國穀物牛肉,除了健康風險考量外﹑對減緩地球暖化有貢獻。

  香港學者關注過多的廚餘處理問題,減少廚餘、有效的回收、再生利用、推廣回收廚餘教育,提升廚餘回收率。

  住宅-台灣阿乾說減碳18%仰賴建物節能,也在企業中參與全球最綠、節能的綠建築工程,如『成大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那瑪夏民權國小。頂樓加蓋既然是台灣存在已久的庶民文化,南臺灣的政府以推行鼓勵並補助,頂加搖身一變成可合法生財的太陽能棚。

  香港學者認為綠建築是環保時代的象徵,香港政府更推出多項計畫鼓勵實踐可持續發展的承建商,香港的環保建築,如: 鑽石山火葬場、羅湖懲教所及油麻地戲院等; 天台垂直綠化又稱綠牆,是香港的環保創意,有助減低環境汙染。

  綠色節慶篇: 台灣阿乾分享趁每年大掃除,趁機做居家綠改造

◎作者介紹

   ○張楊乾

  認識他的人都叫他阿乾(甘),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2007年創設《低碳生活部落格》,除書寫自身在生活中的減碳嘗試,並與眾多環境寫手共營網路社群,分享減碳新知,至今點閱已超過300萬人次。曾代表基金會七度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及附屬會議,並擔任過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經濟部『智慧節電計畫』諮詢委員、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審議委員等職務,個人曾獲《遠見雜誌》頒發『台灣環境英雄獎』、水利署頒發『節水達人獎』;相關出版品則榮獲『華文部落格大賞公益類首獎』、『開卷好書獎』、『廣播金鐘獎—企劃編撰獎』等肯定,現持續與團隊在台灣推動能源教育與普及綠建築等相關計畫。

○何建宗教授

  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教授。專注水質及赤潮研究,曾七訪北極,三赴南極進行科研。主著及主編書籍三十多本、發表論文約三百篇。 2004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勳章、2009年獲頒『全國人物環保成就獎』、2011年獲評為『2010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志願服務包括: 『綠色力量會長』、『環保促進會執行委員』、『碧海行動召集人』、『澳門綠色環境保護協會會長』、『澳門培正及培道中學校董』等。是

『九龍城浸信會和培正道浸信會的執事』、『2013-2014年度香港浸信會聯會副會長』。在大專界桃李滿門,也是多所綠色中、小學的倡始人,推動生態神學和環境倫理不遺餘力。

◎目錄

《低碳生活雙城記─港台綠色生活紀實》

作者序    張楊乾

推薦序一  小改變大貢獻/李應平

推薦序二 共創綠色的生活環境/齊柏林

推薦序三 黎名川

推薦序四 李家仁

【目錄】

環保生活篇

-台灣

不看電表 五成電費白繳

省水可以不用等到沒水那天

水庫不是蓋來沖馬桶的

愈節能會用愈多?

美國牛進口 不光是衛生署的事

-香港

風扇比冷氣環保?

省水?其實不難

海水沖廁=環保?

用舊電器不可棄?

地溝油-糧食危機的出路?

減碳節能實踐篇

-台灣

 颱風得等,用水要省

 蝦米?吃蝦碳排比牛高

 減碳18%,仰賴建物節能

 洗場低碳的熱水澡

 當頂樓加蓋 成綠建築符碼

 環保杯的創新營運模式

-香港

一點一滴,都是水足跡

飲食救地球

減碳節能,綠色建築為先

環保要『管』,不是要『轉』

綠色建築,環保與創意並重

我們的廚餘去了哪裡?

綠色節慶篇

-台灣

綠色春節指南

低碳燈會 減碳不減玩興

-香港

循環紅包袋

綠色中秋節

放眼世界,立根本土

-台灣

 質疑暖化 成媒體顯學

 16年未升溫還是以升溫61年?

 拚經濟 不再靠汙染

 川普擋不了《巴黎協定》氣候行動仍將持續

-香港

 推動環境保護 綠化幼稚園教育

 香港需要可持續發展

 環保成因和提示

 極區告急!人類勿淪為企鵝跟北極熊

附錄

綠色生活小提示

◎序:〈共創綠色的生活環境〉—【看見台灣】導演 齊柏林

  台灣與香港,一海之隔,看似孤獨,實際上卻是千絲萬縷,無論是經濟、社會,或自然環境,其實都同處於一個地球,誰也無法獨善其身,每次搭機,撥開雲霧,高樓與山峰同在一個窗戶下聳立,便知道香港到了。香港和台灣非常的相似,人口密度高、經濟發展快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同樣的面臨了相似的環境問題。

  此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推出<<低碳生活雙城記-港台綠色生活紀實>>這本書,用最生活化的案例,告訴我如何察覺自己對環境的影響,並且身體力行,用最簡單的方法保護環境。『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這句話可以適用於破壞環境,更適用於保護環境,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並且把環保意識傳遞給身邊的人,讓環保深植於台、港民眾的心中,成為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世界的共同語言。

  『知道得越多,行動也就越多。』相信透過《低碳生活雙城記》,我們有能力更深入的了解這個環境,使得台灣與香港都可以成為更美好的故鄉。或許破壞在過去經濟與人口大幅度成長時已經造成,但就在我們這一代,盡力彌補,不要在重蹈覆轍。

  2013年11月,《看見台灣》上映,只希望讓人們看見台灣土地的美麗,以及生態環境面臨的各種挑戰;不久後,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各地也順利上映,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支持與愛護,隨著電影接觸人群越來越廣泛,各種環境保護議題也隨之在世界各地孕育、茁壯。

  登上直升機,飛在雲霧之上,鏡頭下美妙無比的大千世界,是讓我們能便利生活的大地之母所創造;同理,打開水龍頭,那道潺潺流動的潔淨源泉,也都是這個世界的點滴努力。透過這本書, 可以了解便利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究竟付出了何種環境代價,不論是沖馬桶、頂樓加蓋、飲食文化....等, 處處都是環境保護的奧妙,也處處都是保護環境的機會,更讓我能徹底地思考自己過去的生活,有多少無形之中對環境造成傷害的行為。

  《低碳生活雙城記》為我們指引了一條讓環境永續的道路,希望這本書帶給所有閱讀它的人感動,一如當年對《看見台灣》的支持,而生活在地球上,在台、港人各自的故土上,我會繼續堅定執行環境保護的強烈使命。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讓我們一起為故鄉打開心房、關緊水龍頭,共創綠色的生活環境。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111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聽書 的頭像
    聽書

    聽書 Reading by listening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