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低能我們損失什麼?日本電視也是從低能走出》
作者:陳弘美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4-07
-------------------------
導讀:日本資深媒體人陳弘美
◎內容簡介
多年來台灣旅行夯日本,國人不能只當觀光客,這本書談的是電視,但是從日本電視,我們反而能更全面了解深層的日本。
這是一本從未有人寫作關於台灣電視節目該如何改造,日本電視節目內部又是如何製作而成的書。
作家陳弘美以罕見有趣又犀利的寫作法完成本書。
首先,作者帶領讀者實際進入日本電視公司TBS,觀看高收視率節目的進行現場、幕後的節目製作過程,以及當天突發新聞全體人員如何對處的實錄。由此看到日本的企業文化深處和工作精神。
哈日、仇日都是偏見。日本先進是有理由的。可以學到什麼?
陳弘美也親訪創世界金氏紀錄主持人談「高收視率的秘訣」—「互動」、「誠實」
世界上電視水準和國民知性差距最大的是台灣。國民損失什麼?如何改?書內詳述日本電視的作法實例,台灣做不做只在心態上。
脫離綠盲藍盲,台灣進入無色的公民社會。公正監政的第一步,是整肅我們的電視、第四權。
手中的電視遙控器改變未來!
本書對象
‧ 一般人本書有觀看日本電視的臨場感,並且透過電視可以看到日本真正的社會百態,不是那些社會邊緣的報導,會有許多輕鬆娛樂性的例子。
‧ 電視圈、學生(日文系和大眾傳播學系)這是最活、最新的電視圈內部教科書。
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深入日本電視核心的書。(日本電視公司從不讓外人進入現場拍照。本書作者親歷,並經過日本電視台主管八、九人批准)
電視低能,我們損失什麼?
—日本電視也是從低能走出
◎作者介紹
陳弘美
國際顧問,現居東京。外祖父許丙氏曾為日本貴族院議員,因而與日本淵源深厚。生於台北市,國中畢業後就讀台北美國學校、日本上智大學國際學部。在大學時即擔任各種國際會議(包括聯合國大學世界會議)中、英語口譯,展開其國際性人脈。曾任職於富士電視公司國際部,期間曾與歐洲傳統知名、位於維也納的禮儀學校Elmayer策畫東京分校,並編輯社交禮儀教學課程。之後獨立為電視製作人,專攻國際議題,包括台灣民主化運動紀錄片等。透過家庭背景、國際性工作和私人交遊、與世界各國各階級人士交流,以及本身愛好世界旅遊的經驗,著作國際修養和禮儀書暢銷於海內外。
現為國際顧問,參與跨國事業,包括台灣高鐵建設工程高峰會議等。著有《名媛養成班》、《現代社會人的國際禮儀》、《餐桌禮儀:西餐篇——用刀叉吃出高雅》、《餐桌禮儀:日式、中式篇——用筷子夾出美味》、《日本311默示:瓦礫堆裡最寶貝的紀念》。
◎目錄
第一章 使日本成為雜學王國的電視節目—也有不可告人的低能過去 3
一、秀才不起床.能知天下事 4
二、八卦雜聞秀變了,NHK也瘋狂 7
三、雜聞秀不同於新聞節目 21
四、來看日本電視公司高收視率的節目進行現場 27
五、從北韓飛彈突襲到中午播出的兩小時幕後奮戰 40
六、專訪世界金氏記錄名主持人Mino Monta 60
七、「是觀眾改變了電視水準」 68
第二章 電視被塗鴨,國民損失什麼? 73
一、不看電視,誰最高興? 74
二、台灣電視的躁鬱症 87
三、促使電視躁鬱症的廣告機制→NCC任國民的第四權「秤斤賣」 93
四、電視新聞低能原因之一→不習慣「以民為主」,威權心態猶存 97
五、低能原因之二 新聞台經營者沒有「士」的使命感,賤賣國民的第四權 102
第三章 收視率的穴道—攻人的第四的本能「求知慾」。三個方法刺激腦汁分泌快感
電視不被網路取代,要別於網路的存活之路 108
一、原始的小道具最易懂:視覺化、幼稚化、戲劇化說明 109
二、再難的題目,用甜圈圈餅細嚼慢嚥 129
三、實物實秀臨場感—稀土、油頁岩,不遠在天邊 133
四、用小話劇解釋科學題目—諾貝爾獎iPS細胞原理 136
第四章 有不有趣不在難不難→起、承、轉、結,步步深入難題 141
一、脈絡通,什麼都有趣 142
二、五個例〈鴻海、夏普案。日本是這樣報〉,〈新形百貨公司不在「形」〉,〈上海蟹是德國籍〉,〈敘利亞的虐殺武器〉,〈藝人病了〉 142
第五章 高收視率的有趣題材就在身邊→ 朝深挖,深就是新 155
一、有趣題材都在身邊,朝深挖,深就是新 156
二、五個例〈天氣預報,永遠上不完的自然課〉,〈電腦傷眼的原因〉,〈生活法律小百科〉,〈最新蛀牙療法〉,〈料理不只是料理〉 156
第六章 「商業置入」文字獄?—觀眾、電視台、企業、經濟四贏的資訊傳播 165
一、軍紀管文化 166
二、國民有閱聽力不比政府笨耶!我們要更多資訊 169
三、消費者、電視台、企業、經濟四贏的作法 172
四、觀眾、電視台、企業、經濟四贏的宣傳 175
五、邁向公民社會—分解大政府NCC權力 184
第七章 國民懂透透,社會就會變→ 當第四權覺醒時 189
一、社會知與不知,比較柯P和小池東京知事的命運 190
二、被第四權拉下來的東京知事 194
三、被第四權曝光的「暗算」 197
四、被第四權擋下來的漲電費 198
五、不再綠盲、藍盲—無色「公民社會」解盲 202
第八章 觀眾的力量決定電視的力量 207
一、促使日本民主進步的節目—總統、掌權人有義務常上電視說明 208
二、記者—第四權最前線的戰士 215
三、主播的條件 223
四、日本電視也是從低能開始的 230
五、再次談,觀眾的力量—『觀眾中心』是寶庫 241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8043
附錄、
【讀書好×果籽】電視低能,我們損失甚麼?【蘋果日報副刊-果籽|文化籽:讀書好】2017年04月28日
作者通過分析日本電視台的雜聞秀,指出電視對民主政治的影響。
有線電視終於找到新買家,台前兩位香港商人做keeper,另搭內地商人,表明裁員一成,調動人手做財經資訊,又話要在廣東落地,雖然沒有說出口,但大家對有線新聞台的下場,應該知道會是王征主政亞洲電視時代的翻版。免費電線只剩下一家,收視率大幅下滑,每天仍努力不懈製作低水平電視劇,Viu TV當初好像有創意,但一年下來,又是胡鬧死路。至於收費電視,也經營困難,舉步維艱,有線電視步入「亞視化」。電視觀眾萎縮,很多人認為是新媒體崛起,取而代之,我認為曾幾何時輝煌的香港電視業之步入夕陽工業,四個字:「咎由自取」。
今天我介紹一本關於日本電視工業轉型的書,書名叫《電視低能,我們損失甚麼?》作者是曾任職富士電視台國際部的台灣人陳弘美。我們對日本電視節目的認識,主要是兩大類:以木村拓哉為代表的日劇及藝人綜藝show,但對於另一類主流節目「雜聞秀」(日本稱為wide show),所知甚少,因為這些節目很本地化,即八卦、雜誌式資訊節目,因有文化差異難向亞洲其他地區輸出。作者就是以「雜聞秀」自九九年富士電視台大改革起,分析這類節目的社會、政治影響力。
知識化
香港也有類似的晨早、中午時段節目,那是上班時間,在家看電視的不是家庭主婦,就是退休人士,如果有朋友告訴你會看《都市閒情》,欣賞安德尊,你會想:「係咪有病!」傳統電視台照顧大媽師奶口味,節目多以娛樂、明星八卦、家事常識、煮餸、健康等軟性資訊為主。同樣在日本也不例外,但隨着退休及女性教育水平提高,戰後嬰兒潮所謂「團塊世代」經已退休,他們打開電視,見到《今日睇真D》重複又重複又重複地解剖外星人,或一個你不知是誰的二打六藝人在面前懺悔並宣佈與小三分手,定必會選擇關電視。由於收視率下跌,電視台必須改革,而富士電視台是首先將晨早時段改為硬性雜誌式新聞節目,大幅刪走無聊、浪費時間的娛樂藝人八卦,增加硬性新聞內容。傳統晨早及中午節目,由於時間長,動輒兩小時,為了充塞時間,將藝人狗仔隊新聞片拖長播放,一分鐘片硬撐到半小時,結果被觀眾唾棄。但富士電視台製作人發現晨早新聞清談,長時間成為了優點,可以將政策及政治事件來龍去脈,一次過無間斷交代清楚,又用上大型告示板將重點寫上,觀眾容易理解,最後節目改革成功,大受歡迎。富士電視台帶動了其他商營電視台如TBS、朝日等仿效,就終也令公營NHK作改變。
民主基礎
作者認為這些以退休人士、家庭主婦為對象的「雜聞秀」,帶來了日本社會的改變,由於硬性新聞軟性化、娛樂化及知識化,國民對公共事務的認知及關心程度大大提高,傳媒第四權由此得到壯大。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雜聞秀」將硬性新聞及資訊變成易入口及「入屋」的節目,師奶也能夠明白專家觀點,收視上升後,電視台找來更受歡迎的明星主持,又開闢更多專家專欄,猶如報章副刊。而政客也通過上這些節目爭取民意,小泉純一郎能夠挾民意來掃除黨內利益集團,就是靠「雜聞秀」帶來支持者。反對派民進黨領袖蓮舫當年崛起,也因為「雜聞秀」播出她咄咄逼人的開會實況,人氣旺盛。
此書除了作者觀察外,也有星級主持及製作人訪談,深入介紹節目製作過程,是認識電視與政治互動的好作品。
電視低能,我們損失的其實無法估計!
撰文:劉細良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
:::本文:::引用自【蘋果日報副刊-果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special/art/20170428/20003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