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十週年再版)
作者:蔡智恆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11-03
-------------------------
導讀:作者蔡智恆(痞子蔡)
前天深夜
有位年輕朋友LINE我說
阿姨我覺得我好受傷啊
我回著回著寫成了短信
......
*
親愛的○○啊
阿姨一直認為
戀愛是認識自我的過程
相愛的倆人照鏡子一般
目不轉睛地凝望著彼此
看著看著漸漸忘了初衷
忘了鏡子會映照出自我
忘了會從彼此眼中口中
識得他者描繪出的自我
當愛人繪製出來的形象
不同於我們的自我認知
愛裡便出現了疑惑不安
這愛的路上的顛簸受傷
往往來自我們愛著愛著
漸漸從情人眼裡出西施
漸漸只剩下愛人的缺點
漸漸更遺忘了自我映像
所以別怪那女孩
她說的其實沒錯
你們倆認識不久
她不過實話實說
打心底願意相信
但還不到信任你
......
就想成是坦率吧
兩個獨立個體攜手相伴
漫漫長路難免艱難險阻
日後回首或許猛然發現
這一次次的掙扎與突破
正一次次滋養愛情進化
隨著愛情進化
我們終能看著相同方向
彼此全然信任攜手前行
一起冒險犯難
一起披荊斬棘
一起往前邁進
一起相視而笑
從目不轉睛到
看著相同方向
憑藉的
是一次又一次
贏得對方信賴
這是我認為的
「相愛的過程」
所以
別懊惱、別氣餒
一切一切的努力
都是相愛的過程
而得到全然信賴與愛的同時
自我探索與追尋也漸次完成
=========================
以下::::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內容簡介
媲美《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愛情旋風;
感人純熟的兩岸異地之戀,
蔡智恆2007年再創高峰的精采暖心癡情之作!
/
「嘿,我叫暖暖。你呢?」
在一個海峽兩岸研究生夏令營活動中,台灣的痞子「涼涼」遇到了北京的美女「暖暖」,在二次短暫的相處時光中,這對異地男女,將如何碰撞出繽紛的愛情火花?……
『暖暖。』我提高語調。
「嗯?」
『暖暖。』我降低語調。
「說唄。」
『這是聲音高亢的暖暖和聲音低沉的暖暖。』
「說啥呀。」
『嘿嘿,暖暖。』
「你到底想說啥?」
『這是加了嘿嘿的暖暖。』
暖暖並不知道,只要能單純地開口叫著暖暖,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我隨處亂走,到處都充滿和暖暖曾駐足的回憶。
二位戀人最後走到御花園,連理樹因積雪而白了頭,但始終緊緊擁抱在一起。連理樹依然是純真愛情的象徵,無論夏冬、無論青絲或白頭,努力提醒人們純真的愛情是多麼可貴,值得人們歌頌。
如果有一天,世上的男女都能以純真的心對待彼此,
又何需連理樹來提醒我們愛情的純真?
到那時連理樹就可以含笑而枯了。
所以連理樹現在還活著,因為人們還需要被提醒。
女主角「暖暖」有著和《第一次親密接觸》中「輕舞飛揚」一樣的美麗與聰明,男主角同樣有著標準痞子蔡風格的機智與幽默;不同的是,這次的愛情發生在充滿古都文化的北京與有著異國風情的哈爾濱。
簡短八天的北京之旅,皇家御苑北海,恭王府,長城,天壇,北大三景,圓明園,頤和園,紀曉嵐故居……每一處都留下了二人相處的難忘回憶,每一次對話,都將二人的情感帶到沸騰……
然而短暫的相遇,因為兩岸異地的隔閡,因為二人的性格使然,這段戀曲能否留下完美的結局?!
這是一段曖昧又甜蜜的異地之戀,也是一段成熟又風趣的兩岸姻緣;有男女主角精采的對話,更有充滿趣味的北京古蹟文化小掌故。它標示了蔡智恆另一次再創高峰的精采出擊!
◎作者介紹
蔡智恆
BBS的ID為jht,網路上的暱稱是痞子蔡。
1969年生於台灣嘉義縣,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博士。
1998年於BBS發表第一部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造成全球華文地區的痞子蔡熱潮。
自此以後,左腦創作小說,右腦書寫學術論文,獨樹一格。
Blog:jht.pixnet.net
相關著作:《不換》《阿尼瑪》《蝙蝠》《鯨魚女孩‧池塘男孩》《回眸》
◎內容連載
1.
認識暖暖是在2004年某次海峽兩岸的學生夏令營活動中。
這夏令營的詳細名稱我忘了,只記得有類似「文化尋根」的關鍵字。
那時我剛通過碩士論文口試,辦離校手續時在學校網頁看到這活動。
由於我打算休息一個月後才要投入職場,索性報了名。
跟本校學弟妹和其他三所學校的大學生或研究生,一同飛往北京。
北京有四所學校的大學生正等著我們。
這個活動為期八天七夜,活動範圍都在北京附近。
四個老師(台灣北京各兩個)領隊,帶領這群五十人左右的學生。
老師們的年紀比我們大不了多少,而且我們也算是大人了,
所以他們只是象徵性負責行程安排等雜務,不怎麼管理我們。
雖然萬一出了事他們得負責,但緊張的反而是我們。
初見面時,正是準備用晚餐的時分。
老師們彼此說些一路上辛苦了、還好還好、您請坐、不不不您先請、
千萬別客氣之類的客套話;但所有學生的臉皮都是緊繃著。
如果你曾睡過很沉的覺,你應該知道剛睡醒時臉皮幾乎沒有彈性。
沒錯,就是那種缺乏彈性的緊繃感瀰漫在所有學生的臉上。
全部的人坐成六桌,上了第一道菜後兩分鐘內,沒人動筷子。
老師們殷勤勸大家舉筷,學生們則很安靜。
我坐的桌子沒有老師,同桌的學生不僅安靜,恐怕已達肅靜的境界。
就在隔壁桌的北京老師勸了第三次「大家開動啊別客氣」的時候,
坐在我左手邊的女孩開了口,順便問我的名字。
「嘿,我叫暖暖。你呢?」
『我叫涼涼。』
我一定是緊張過了頭,脫口說出這名字。
如果你是我父母或朋友或同學或認識我,你就知道這不是我名字。
「你說真格的嗎?」她的語氣很興奮,「我叫暖暖,你叫涼涼。真巧。」
暖暖笑了笑,成為最早恢復臉部肌肉彈性的學生。
「同志們,咱們開動吧。」
說完後暖暖的右手便拿起筷子,反轉筷頭朝下,輕輕在桌上敲兩聲;
再反轉筷頭朝上,指頭整理好握筷的姿勢,然後右手往盤子伸直。
暖暖的動作輕,而且把時間拉長,似乎有意讓其他人跟上。
就像龜縮在戰壕裡的士兵看到指揮官直起身慷慨激昂高喊:衝啊!
於是紛紛爬出戰壕,拿起筷子。
暖暖夾起菜到自己的碗上空時停頓一下,再右轉90度放進我碗裡。
「這菜做得挺地道的,嚐嚐。」她說。
『這是?』我問。
「湖北菜。」
其實我只想問這看起來紅紅軟軟的是什麼東西,但她既然這麼回答,
我只好又問:『妳怎麼知道是湖北菜?』
「你問的問題挺深奧的。」她回答,「外頭餐廳的招牌上有寫。」
看來我問了個蠢問題,如果要再開口,得問些真正深奧的問題。
我知道「地道」的台灣說法是「道地」,台灣有很多美食節目說過。
所以我不問地道這說法,是否因為對日抗戰時為躲避日機轟炸,煮菜
只得在地道內,於是菜裡有一股堅毅不撓的香味象徵民族刻苦耐勞、
奮戰不屈的精神,演變到後來稱讚菜做得很實在便用「地道」形容?
想了一下後,我開口問的深奧問題是:
『妳是湖北人嗎?』
「不是。」暖暖搖搖頭,「我是黑龍江人,來北京念大學。」
『果然。』我點點頭。
「咋了?」
『妳說妳是黑龍江人,對吧?』
「嗯。」
『這裡是北京,應該在河北境內。沒錯吧?』
「沒錯。」
『妳沒到過湖北吧?』
「沒去過。」
『那妳怎麼會知道這裡的湖北菜很道地—不,很地道呢?』
「這個問題也挺深奧的。」暖暖停住筷子,遲疑了一會,再開口說:
「我是聽人說的。」
『啊?』
「畢竟你們是從台灣來的,我算是地主,總得硬充一下內行。」
暖暖說完後笑了笑。
我的緊張感頓時消失了不少。
學生們的臉皮似乎已恢復彈性,夾菜舀湯間也會互相點頭微笑。
「對了,我姓秦。」暖暖又開口說,「你呢?」
『我姓蔡。』
「蔡涼涼?」暖暖笑出聲,「涼涼挺好聽,但跟蔡連在一起就⋯⋯」
『再怎麼閃亮的名字,跟蔡連在一起都會失去光芒。』
「不見得唷。」
『是嗎?』
「菜涼了就不好吃了,要趁熱吃。你的名字挺有哲理的。」她笑說,
「你父親大概是希望你做人要把握時機、努力向上。」
『那妳叫暖暖有特別的涵義嗎?』我問。
「我父親覺得天冷時,暖暖、暖暖這麼叫著,興許就不冷了。」
『妳的名字比較好,不深奧又有意境。』
「謝謝。」暖暖笑了。
我開始感到不安。因為我叫涼涼可不是說真格的,而是說假格的。
沒想到剛剛脫口而出的「涼涼」,會有這麼多的後續發展。
幾度想告訴暖暖我不叫涼涼,但始終抓不住良心發現的好時機。
「咋停下筷子呢?」暖暖轉頭對著我說,「快吃唄。」
這頓飯已經吃了一半,很多人開始聊天與談笑。
跟剛入座時的氣氛相比,真是恍如隔世。
暖暖和我也閒聊起黑龍江很冷吧台灣很熱吧之類的話題。
聊著聊著便聊到地名,我說在我家鄉有蒜頭、太保、水上等地名。
『我老家叫布袋。』我說。
「就是那個用來裝東西的布袋?」暖暖問。
『沒錯。』
「這地名挺有趣的。」
『台灣也有個地方叫暖暖喔。』我用突然想起某件事般的口吻說。
「你說真格的嗎?」
『這次絕對真格,不是假格。』
「這次?假格?」
『沒事。』我假裝沒看見她狐疑的眼光,趕緊接著說:
『暖暖應該在基隆,有山有水,是個很寧靜很美的地方。』
「你去過嗎?」
『我也沒去過暖暖。』我笑了笑,『這次該輪到我硬充內行了。』
「怎麼會有地方取這麼個溫雅賢淑的名字呢?」
『說得好。暖暖確實是個溫雅賢淑的名字。』
「多謝誇獎。」暖暖笑了笑。
『不客氣。我只是實話實說。』
「可以再多告訴我一些關於暖暖這地方的事嗎?」
『就我所知,清法戰爭時,清軍和民兵曾在暖暖隔著基隆河與法軍
對峙,阻止法軍渡河南下攻進台北城。』我想了一會後,說。
「後來呢?」
『法軍始終過不了基隆河。後來清法議和,法軍撤出台灣。』
「還有這段歷史呀。」
『嗯。』我點點頭,『滿清末年難得沒打敗仗,這算其中之一。』
暖暖也點點頭,然後陷入沉思。
「真想去看看那個有著溫馨名字的地方。」過了幾分鐘,她又開口。
『很好啊。』
「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我真想看。」
『非常好。』
「我是說真格的。」
『我知道。』
「這是約定。」
『啊?我答應了什麼嗎?』
「總之,」暖暖的臉上帶著古怪的笑容,「我一定要去暖暖瞧瞧。」
我看了看她,沒有答話,試著體會她想去暖暖的心情。
我知道她應該不是那種你不帶我去,我就死給你看的任性女孩;
更不是那種你不帶我去,你就死給我看的凶殘女孩。
也許她口中的約定,只是跟她自己約定而已。
飯局結束後,我們來到一所大學的宿舍,往後的七個晚上都在這裡。
因為這頓飯比預期多吃了一個鐘頭,又考慮到台灣學生剛下飛機,
所以取消預定的自我介紹,將所有學生分成六組後就各自回房歇息。
取消自我介紹讓我鬆了口氣,因為我可不能跟大家說我叫蔡涼涼。
四個人一間房,男女分開(這是無可奈何的當然)。
不過在分房時,還是引起一陣小騷動。
台灣學生的姓名,清一色是三個字。
以我來說,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
沒碰過兩個字的同學。
但北京學生的姓名,竟然多數是兩個字。
男的名字還算好辨認,有些女孩的名字就很中性甚至偏陽性了。
有位台灣女孩發現同寢的室友叫岳峰和王克,吃了一驚才引起騷動。
「你能想像一個溫柔端莊的姑娘叫岳峰嗎?」
叫岳峰的女孩帶著悲憤的語氣說。
至於王克,則是個身材嬌小的清秀女孩。
岳峰和王克,都是令人猜不透的深奧名字。
學生們開始研究起彼此的姓名,有人說三個字好聽、兩個字好記;
也有人說兩個字如果碰到大姓,就太容易撞名了。
聊著聊著便忘了回房,老師們催說早點歇息明天要早起之類的話。
回房的路上剛好跟暖暖擦身,「涼涼,明天見囉。」她拎個袋子說。
旁人用狐疑的眼光看我,我心想叫涼涼的事早晚會穿幫。
同寢室友一個是我學校的學弟,另兩個是北京學生,叫徐馳和高亮。
徐馳和高亮這種名字就不深奧了。
由於我比他們大兩歲左右,他們便叫我老蔡,學弟也跟著叫。
我們四人在房裡打屁閒聊,北京的用語叫砍大山。
我掛心涼涼會穿幫的事,又覺得累,因此砍一下休息兩下,
有一搭沒一搭地砍。
閉上眼,告訴自己這裡是北京、我在北京的天空下、我來到北京了。
為了給北京留下初次見面的好印象,我可千萬別失眠。
不過我好像多慮了,因為沒多久我便迷迷糊糊睡著了。
2.
第二天一早,用過早飯後,大夥出發前往紫禁城。
同行的北京學生都是外地來北京念書的學生,他們到北京的一件事,
幾乎都是逛紫禁城,因此他們對紫禁城熟得很。
老師們只說集合時間和地點,便撒手讓北京學生帶著台灣學生閒逛。
剛走進午門,所有學生的第一反應,都是學起戲劇裡皇帝勃然大怒:
推出午門斬首!
雖然也有人解釋推出午門只是不想污染紫禁城,實際刑場在別處。
但不可否認午門給人的印象似乎就只是斬首而已。
如果是我,我的第一反應是:
咦?怎麼沒經過早門,就到午門了呢?那下個門是否就是晚門?
不過我本來就不是正常的人,所以不要理我沒關係。
「涼涼,原來你在這兒。」暖暖跑近我,「快!我看到你家了!」
『什麼?』雖然我很驚訝,但還是跟著她後面跑。
跑了三十幾步,暖暖停下腳步,喘口氣右手往前指:「你家到了。」
順著她的手勢,我看到一個中年男子正拿著灰白色的布袋裝東西。
轉過頭看暖暖,她右手撫著肚子,一副笑到肚子疼的樣子。
『非常好笑。』我說。
「等等。」她笑岔了氣,努力恢復平靜,但平靜幾秒後,又開始笑。
「再等等⋯⋯」
看來暖暖似乎也不太正常。
雖然暖暖漸漸停止笑聲,但眼中的笑意短時間內大概很難散去。
我想她現在的心情很好,應該是我良心發現的好時機。
穿過金水橋,我們像古代上朝的官員一樣,筆直往太和殿的方向走。
走著走著,我清了清喉嚨說:『跟妳說一件事。』
「有話就直說唄。」
『其實我不叫涼涼。』
「啥?」
『說真的,我不叫涼涼。』
暖暖眼中的笑意慢慢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疑惑不解,然後是埋怨。
「連名字都拿來開玩笑,你有毛病。」
『Sorry。』
「幹嘛講英文?」
『台灣的用語在這時候通常是說對不起,我不知道北京是否也這麼
說,只好說英文了。』
「你病傻了嗎?」暖暖差點笑出聲,「當然是一樣!」
我也覺得有點傻,傻笑兩聲。
「喂,你還沒告訴我,為什麼你要說你叫涼涼?」
『一聽到暖暖,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涼涼。』
「嗯?」
『因為冬暖夏涼。』
「同志。」暖暖的眼神很疑惑,「你的想法挺深奧的。」
『如果妳問我AB的弟弟是誰?』我試著解釋我的深奧想法,
『我會回答CD。』
「啥?」暖暖的眼神更疑惑了。
『就像我一聽到陳水扁這名字,直覺想到他家一定有五個兄弟。』
「五兄弟?」
『金木水火土。陳金扁、陳木扁、陳水扁、陳火扁、陳土扁。他們家
照五行排行,陳水扁排行老三。』
「照這麼說,達芬奇排行老大而且還有個弟弟叫達芬怪囉。」
『達芬奇是誰?』
「你不知道?」暖暖眼睛睜得好大,「就畫蒙娜麗莎那個。」
『喔。』我恍然大悟,『台灣翻譯成達文西,他不是老大而是老二,
因為達文東、達文西、達文南、達文北。』
「所以翻譯名字不同,兄弟就少了好幾個?」
『看來是這樣。』
暖暖不再回話,緩緩往前走。我跟在後頭,心裡頗為忐忑。
過了一會,暖暖回頭說:「別悶了。我說個笑話給你聽。」
『嗯。』
「公交車上擠滿了人,有個靚女不留神踩了個漢子一腳,靚女轉頭
慢慢地說:先生,我Sorry你。結果你猜那漢子咋說?」
『他說什麼?』
「他眼睛瞪得老大說:啥?你Sorry我?我還Sorry你全家咧!」
說完她便笑了起來,我也陪著笑兩聲。
暖暖先學靚女嗲聲嗲氣,後學漢子扯開粗啞嗓子的表演很生動有趣。
「你讓我說一句,我就原諒你。」暖暖停止笑聲後,說。
『沒問題。』
「你剛說Sorry⋯⋯」暖暖似乎憋住笑,「我Sorry你全家。」
『非常榮幸。』
「梁子算揭過了,」她笑著說,「但我以後還是偏要叫你涼涼。」
『好啊。』
「那就這麼著,以後你的小名就叫涼涼。」
我點了點頭,笑了笑。跟上她,一起往前走。
到了太和殿前的寬闊平台,有學生朝我們招手,喊:「來合個影!」
我和暖暖快步跑去,在太和殿下已有十幾個學生排成兩列。
準備拍照時,我伸出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各比個V,暖暖很好奇。
『台灣學生的習慣要嘛比V耍帥;要嘛攤開拇指和食指托住下巴,
或用指頭抵著臉頰,哪一個指頭都行,這叫裝可愛。』
我話剛說完,拍照的同學喊「茄子」,在一片茄子聲中,閃了個光。
問了暖暖為什麼要說茄子?
得到的答案就像在台灣要說C一樣,都是要人露齒微笑而已。
我和暖暖走進太和殿,這是皇帝登基的地方,得仔細看看。
殿內金磚鋪地,有六根直徑一米的巨柱,表面是瀝粉貼金的雲龍圖。
龍椅和屏風即在六根盤龍金柱之間,安置在兩米高的金色台基之上。
看著那張金色龍椅,數龍椅上是否真有九條龍,數著數著竟出了神。
「想起了前世嗎?」暖暖開玩笑問。
『不。』我回過神,說:『我的前世在午門。』
「你這人挺怪。」暖暖笑著說。
走出太和殿後,我還是跟著暖暖閒晃。
暖暖的方向感似乎不好,又不愛看沿路的指標,常常繞來繞去。
別人從乾清宮走到養心殿,我們卻從養心殿走到乾清宮。
「唉呀,不會走丟的,你放心。」她總是這麼說。
一路上暖暖問起台灣的種種,也問起我家裡狀況。
我說我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姊,下有一妹。
「有兄弟姊妹應該挺熱鬧的。不像我,家裡就一個小孩。」暖暖說。
『可是我老挨打耶。』
「咋說呢?」
『當孩子們爭吵,父親有時說大的該讓小的,我就是被打的大的;但有時卻說小的要聽大的,我卻變成被打的小的。所以老挨打。』
「會這樣嗎?」
我嘿嘿兩聲,接著說:
『人家說當老大可以培養領導風格,老么比較任性,但也因任性所以適合成為創作者。至於排行中間的,由於老是挨打,久而久之面對棍子就會說打吧打吧,打死我吧,因此便學會豁達。』
「豁達?」暖暖不以為然,「那叫自暴自棄。」
『但也有一些排行中間的人很滑溜,打哥哥時,他變成弟弟;打弟弟時,他卻變成哥哥。這些人長大以後會成為厲害角色。』
「是嗎?」
『例如五兄弟排行老三的陳水扁,就是這種變來變去的厲害角色。』
「淨瞎說。」過了一會,暖暖吐出這句話。
『不知道妳還要帶我繞多久才可以離開紫禁城,不瞎說會很無聊。』
「喏,御花園到了。」她指著前方,「穿過御花園就到神武門,
出了神武門就離開紫禁城了。」
從踏入紫禁城到現在,覺得世界的形狀盡是直、寬、廣、方,
沒想到御花園是如此小巧玲瓏、幽雅秀麗。
園內滿是疊山石峰、參天古木、奇花異草和典雅樓閣,
腳底下還有彎彎曲曲的花石子路。
我和暖暖在御花園的花木、樓閣、假山間悠遊,還看到連理樹。
這是由兩棵柏樹主幹連結在一起,彷彿一對戀人含情脈脈緊緊擁抱。
一堆人在連理樹下照相,而且通常是一男一女。
暖暖說這連理樹有四百多歲了,是純真愛情的象徵。
「挺美的。」凝視連理樹一會後,暖暖說:「不是嗎?」
『美是美,但應該很寂寞。』
「寂寞?」
『因為在宮廷內見證不到純真愛情,所以只好一直活著。』
「呀?」
『如果有天,世上的男女都能以純真的心對待彼此,又何需連理樹
來提醒我們愛情的純真?到那時連理樹就可以含笑而枯了。』
「你熱暈了嗎?」暖暖仔細地打量我,「待會我買根冰棍請你吃。」
呼,確實好熱。
七月的北京就像台灣一樣酷熱,更何況還走了一上午。
穿過神武門後,我又一個勁往前走,暖暖在背後叫我:
「涼涼!你要去哪?想學崇禎皇帝嗎?」
『崇禎?』我停下腳步,回頭發現暖暖出神武門後便往右轉。
「李自成攻入北京時,崇禎便像你那樣直走到對面景山自縊身亡。」
暖暖笑了笑,朝我招招手:「快過來這兒,別想不開了。」
『好險。』我走回暖暖身旁說。
這裡有超過五十米寬的護城河,我們在護城河邊綠樹蔭下歇息。
暖暖買了兩根冰棍,遞了一根給我。
學生大多走出來了,三三兩兩地閒聊、拍照或是喝冷飲。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