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顧失去老伴的爸媽?:最重要的6件事:居住看護心理日常危機醫療保險「那一天」的準備》

70を過ぎた親がひとりになったら

作者:河合千惠子/監修

譯者:張秀慧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5-07-31

----------------------------

導讀: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老年究所陳靜敏

          

◎內容簡介

 若偶爾放慢步,讓自己落在後面好好看看父母的背影,會看見,現在父母已不像養育時那硬朗,總有一天,逐漸衰老的雙親終會需要子女照顧。

 尤其,當父母兩人當中有一位被留下來時,失去老伴,只剩下自己的父母,面對著往後人生的不安和寂寞,這時候,身子女,要如何照顧他們而不影響目前的生活呢?

 父母年過70歲,就要開始思考的課題

 現代社會因醫療進步,營養充足,年過65歲還活力十足,生活獨立自主的人比比皆是,這也讓許多做子女的明明知道自己的父母年紀大了,但多不願意面對現實,用「身體還很硬朗」,「還能四處趴趴走」,「有爸爸/媽媽作伴」…安慰自己。

 如果父母已經70歲了,子女們就不能太放心了。因雙親就算現在很硬朗,但必然會有一位先離開。那個時候,失去老伴的爸媽需要面對的,不只有高齡的健康照顧問題、有不再工作後的經濟問題、有失去另一半的心理問題和人際問題,還有因老化而許多日常生活不再方便(例如開車、修家電、打掃等)等等問題,都需要子女陪伴、守護他們。然而,身子女,知道怎麼照顧好自己的爸媽

 身子女的我們,可能不放心讓他們獨居,可能健康問題需要天天看護照料、帶他們看醫生,也可能落單父母經濟無法自給自足,又或者失去老伴的傷心和失落讓他悶悶不樂、什事情都不願做了……。

 《如何照顧失去老伴的爸媽?》具體介紹了,與70歲以上落單父母有關的各種支援。書中不光是從被照顧落單父母角度來看,同時也站在需要伸出援手的孩子女立場來設想,不論遇到一種問題,本書詳細提供了解決方法和可用資源:

 父母「落單」時該怎麼辦?──孩子應該留心的事!

 誰來照顧?該怎麼照顧?──決定同住或分開住的關鍵

 試著理解失去配偶的父母心情──讓父母從喪失感中振作起來

 保護落單父母免於深陷危險──困擾的事以及疾病

 落單父母的居住要如何安排?──如何找到終老的棲身之所

 如何跟落單父母談「萬一」呢?──不想留下悔恨可以這

 如何與落單父母親相處的指導手冊

 直到今年4月底止,台灣2345萬人口中,年滿65歲的老人有285萬9千人,比例佔12%。社會人口的老化情形確實相當嚴重,我們應該要正視的,是70歲以上,失去伴侶的落單父母似乎越來越多了。高齡者隨著年紀的增加,身心會感到不適,如果再加上失去相依命的伴侶,那就更需要別人的關心與幫助了。

 但是父母不會開口請孩子幫忙,有些會覺得有失自尊、有些則怕子女難。即使有些父母想對子女發出SOS的訊號,也會因個性或環境,有的變得不講道理、有的哭哭啼啼,身子女,行動前充分思考或充分溝通變得很重要。

 本書監修河合千惠子是經驗富的臨床心理究員,參與多項老人心理諮商輔導計畫,並出版過許多老人心理相關書籍。在本書提供富的情境狀況與案例故事深入探討,並提出因應的對策導身子女如何與父母親相處:

 父母的性格七種類型

 頑固、任性的父母/不做家事的父母/依賴心很重的父母/感情很好的父母/獨立心太過旺盛的父母/沒有經濟基礎的父母/藉由孩子來提升自我評價的父母

 判斷同住或分開住的7個重點

 (1) 落單父母的個性:的「不想同住」

 (2) 落單父母的健康狀態:分開住需具備的條件

 (3) 經濟狀況:不要太過在意父母留下的財

 (4) 父母和孩子、家人合不合:相互有無共識

 (5) 孩子們的狀況:同住最好趁孫子還小的時候

 (6) 父母希望的「居住」條件:對他們來說是否是良好的環境

 (7) 離開熟悉的環境:父母是否希望生活起變化

 和落單父母同住的八種同住規則

 (1) 盡量在父母身體健康時就同住

 (2) 生活費盡可能要分開分擔

 (3) 先預想可能發生的婆媳問題

 (4) 不要讓落單父母感到孤獨

 (5) 生活方面幫落單父母規定所有細節

 (6) 了解父母的心情

 (7) 重視房子的隔間

 父母落單後的六類轉變

 (1) 心的變化:變得做什都提不起勁;想起過世老友的事,注意力渙散;生活步調容易打亂……。

 (2) 行模式的變化:失去好奇心、害怕跟人見面、變得十分謹……。

 (3) 健康狀態的變化:睡眠障礙、疲勞感、憂鬱症……。

 (4) 日常生活的變化:落單的一人需要作原本兩人分擔的事情,例如打掃、修電器、洗衣服、跑銀行或區公所等等……。

 (5) 人際關係的變化:夫妻一同往來的朋友聚會不再參加、可能朋友也會刻意迴避……。

 (6) 經濟基礎的變化:只靠一個人的年金可能日子就變不好過、沒有做過家事的落單父親可能需要請人幫忙做家事、可能需要申請看護服務……。

 本書特色

 ★完整整理父母的「居住」問題和解決方案:

  父母的個性不同,子女的條件不同,也不一定和父母同住就一定對他比較好,作者從父母性格、經濟、看護等不同情況,告訴讀者同住或分住要考慮的問題:

  同住避免兩代衝突最好先說好同住的規則。包含要不要幫忙照顧小孩、要不要幫忙家務。

  住宅改建兩代同居,或者繼續住在老家要注意的安全、設備、空間安排、防範犯罪問題。

  高齡者居住的住家或設施有那些選擇和費用:如果子女不和落單父母同住,那們可以有那些選擇?除了老家改建、租屋之外,目前也有許多提供給高齡者居住的專屬公寓或設施,本書告訴你:獨立自主的父母適合的;喜歡有同伴同住的;需要看護的;患有失智症的父母,有哪些需求和選擇。

 ★富案例說明照顧父母的「經濟」問題和解決方案:

  即使是同住,也必須思考可能會出現醫療、看護等等支出,長期都是一筆可觀的費用,作者以許多案例說明身子女可能要思考的問題,如何和其他兄弟妹討論「由誰負責照顧父母(同住)」、「費用如何分攤或支付」、如何和父母商討是否有能力幫忙、父母財想如何支配。除此之外,也可以思考保險和政府的各項補助等方式來解決。

 ★提醒子女各種小貼心,讓落單父母過得快樂:

  失去一位父母不是只有子女傷心,落單的一方失落感和不安更深,身子女可以多多和落單的父母吃飯、帶他去旅行、一起看相片、甚至帶他參加諮商團體,讓他振作。同時鼓勵父母參加志工活動、交朋友、發展興趣、活用他們的智慧,甚至無所事事,找到生存價

 ★教你和父母手足溝通,避免煩人的家族爭議:

  父母由誰照顧、如何照顧,以及父母的財支配問題,時常是家族裡引發爭議與不快的來源。要照顧到父母的心情,有些需要讓自己和手足充分表達想法,才能討論、得到共識,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開口,作者又許多案例故事告訴大家可以怎麼做!

 ★台灣銀髮族資源:

  本書特別附錄,針對台灣銀髮族的健檢、看護等資源,彙整提供讀者參考。

 名人推薦

 華天灝  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導演

 林依瑩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劉  芳  臺北醫學大學助理

 陳靜敏  成功大學護理學系老年究所

◎作者介紹

 河合千惠子/監修

 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究所究員

 1950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千葉大學人文學部(心理學專攻)、日本大學究所文學究科博士前期課程心理學專攻。

 目前是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究所的協助究員,以及櫻美林大學增齡發達究所的客座究員。主要以老人心理學、臨床發達心理學為研究主題。而其究成果以實際的活動造福了喪失伴侶,以及面對人生最後一個階段的人。另外也成立了「微笑網站悲傷輔導」,協助失去伴侶的人從悲傷中站起來。著作有《伴侶先離開》(合著,春秋社)、《失去伴侶時》(廣濟堂出版)、《伴侶先離世》(海龍社)、《從夫、妻過世的悲傷中站起來》(編著,三省堂)、《支持度過悲傷,要如何幫助面對死別悲傷的人》(合著,學習究社)等。

◎目錄

推薦序 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  陳靜敏

前 言 家有七十歲父母落單時

第1章 父母「落單」時該怎麼辦?

──孩子應該留心的事!

1 父母親總有一天會「落單」

──父親或母親過世時,就是做出抉擇的時候了

其實也很擔心「那一天」的到來

無法置之不理,卻又沒信心能好好照顧

2 父母落單前,孩子們要先做好準備

──了能做出最佳選擇,平時就要好好思考

必須面對的幾個問題

對生活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

最重要的是「了解父母親」

有些事情只有孩子才能辦得到

第2章  誰來照顧?該怎麼照顧?

──決定同住或分開住的關鍵

1 不要忽視父母的個性及生活習慣

──不尊重落單父母的意見及考慮其個性,是沒法談是否要同住的

父母不一定會說心話

了解父母的個性

○1頑固、任性的父母

○2不做家事的父母

○3依賴心很重的父母

○4感情很好的父母

○5獨立心太過旺盛的父母

○6沒有經濟基礎的父母

○7藉由孩子來提升自我評價的父母

落單後可能會變身「麻煩父母」

2一個兄弟妹來照顧呢?

──等「那一天」到了再商量就太

照顧父母是長男長女的責任?

無法避免的「經濟」和「繼承」問題

手足間最好能先訂定協議

3同住還是分開住?

──只要父母幸福就好了!

同住不一定就會幸福

和過去相比,高齡者的居住選項變多了

【住宅類型】

○1提供服務的高齡者住宅

○2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家高齡者住宅

○3適合高齡者的高級分租住宅

【設施類型】

○1平價老人之家(照護住宅)

○2共同居住老人之家

○3付費老人之家

○4特別看護老人之家

同住、分開住的優缺點

判斷同住或分開住的七個重點

判斷重點1落單父母的個性:的「不想同住」

判斷重點2 落單父母的健康狀態:分開住需具備的條件

判斷重點3 經濟狀況:不要太過在意父母留下的財

判斷重點 4 父母和孩子、家人合不合:相互有無共識

判斷重點 5 孩子們的狀況:同住最好是趁孫子還小的時候

判斷重點 6 父母希望的「居住」條件:對他們來說是否是良好的居住環境

判斷重點 7離開熟悉的環境:父母是否希望生活起變化

事先訂下對同住的共識規則

同住規則 1 可能的話,在父母身體健康時就同住

同住規則 2 生活費盡可能要分開負擔

同住規則 3 先預想可能發生的婆媳問題

同住規則 4 不要讓落單父母感到孤獨

同住規則 5 在生活方面,幫落單父母規定所有細節

同住規則 6 了解父母的心情

同住規則 7 重視房子的隔間

同住規則 8 利用二代住宅的優惠

第3章  試著理解失去配偶的父母心情

──讓父母從失落感中振作起來

1理解落單父母的不安與失落感

──即使是見面就架的夫婦,伴侶過世也會帶來很大的打擊

不可以這說!

落單父母面對的六種變化

心的變化/行模式的變化/健康狀態的變化/日常生活的變化/人際關係的變化/經濟基礎的變化

如何克服伴侶過世的悲傷

第一階段:驚嚇/第二階段:承認喪失/第三階段:逃避/第四階段:恢復/第五階段:重生

2 孩子要如何幫助落單父母從失落感振作起來

──就算無法不再悲傷,但是卻能克服悲傷

振作的關鍵在於「子女和孫子的鼓勵」

一起吃飯

帶他去旅行

一起看以前的相本

傾聽

參加諮商團體

3 希望他每天都過得快樂

──讓落單父母過著充實的老後生活,子女可以這做!

有關父母的生存價

參加志工活動

交朋友的方法

尊重父母的興趣和意願

活用落單父母的智慧

無所事事也是有意義的

第4章  保護落單父母免於深陷危險

──困擾的事以及疾病

1 威脅著落單父母的三種危險

──疾病、犯罪以及老化

疾病、事故的危險

捲入犯罪的危險

日常生活的危險

2 孩子能如何協助父母免於陷入「疾病、事故」危險中

──比起事後後悔,事前預堤防最重要

定期帶落單父母去做健康檢

身體狀況突然惡化的因應

懷疑有失智症時

懷疑患有憂鬱症

懷疑罹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預防高溫症候群

避免成癮症發生

避免發生臥病不起

避免發生火災

3 不讓父母與犯罪有所牽

──提供落單父母有關詐欺、犯罪案件的資訊

以高齡者對象的惡質推銷,以及拜訪推銷手法

以年邁父母對象的熟識詐騙手法

以年邁父母對象的推銷手法

以年邁父母對象的再婚詐騙手法

4 別讓落單父母面臨「日常生活」的危險

──對年邁的父母來說,處辦理一些日常小事也是負擔

幫忙辦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手續

活用經濟補助和長期生活補助金制度

庭院樹木的照顧和需要力量的工作支援

修理電燈等雜事

預防健忘

開車可以開到幾歲呢

第5章  落單父母的居住要如何安排?

──如何找到終老的棲身之所

1 同住或繼續住在老家

──了解改建的重點

改建房屋需要注意的四個重點

○1防範犯罪

○2安全

○3設備

○4空間安排

需要看護時

改建費用

挑選業者的重點

2 搬到新租的房子時

──也要考慮萬一需要看護的話

需要特別注意的三個重點

○1「租金」最好是用父母的收入(年金)就可支付

○2「地點」要以前往醫院及兄弟妹探望的方便性來考量

○3選擇租屋處也要考慮「看護可能性」

3 住進適合高齡者居住的處所和設施

──找適合父母居住的處所

適合父母的住家或設施及費用

○1獨立心的父母

○2不需要看護,但一個人住會感到不安

○3需要看護的父母

○4患有失智症的落單父母

第6章 如何跟落單父母談「萬一」呢?

──不想留下悔恨可以這

1 需要看護時

──盡早接受看護認定!

樣的情況需要看護?

善加利用看護保險制度

看護保險提供的服務

遠距離看護的訣竅

2 要如何跟落單父母談「萬一那天到來」的事呢?

──子女難以齒的事要如何說出口呢?

難以齒的「萬一那天到來」

3 了面對「萬一那天到來」,要先問落單父母的事

──趁父母還健康時要先確認的事

住院時的醫院選擇以及費用要如何支付?

如何告知病情

希望在裡走完最後一程

是否想要器官捐贈或大體捐贈?

辦什樣的喪禮

希望埋葬在

想要通知誰呢

保險要如何處理

要如何處理

後 記 守護年邁的落單父母是身子女的責任

附 錄 台灣銀髮族醫療、保險及照護資源快速導覽

◎序

 推薦序:〈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老年究所授 陳靜敏

  年近半百後,每每聽到江蕙的「家後」就要和先生爭辯是應該「讓他先走」還是「我該先走」,擔心的無非是留下來的沒人照顧,又會增加子女的負擔。

  我很幸運的出生在6個子女的家庭中,作一個女,在結婚離家多年後成「失去配偶的落單父母的子女」。傳統台灣家庭,自然而然將關於照顧父母親的責任,推給身長男、長女帶頭安排處理、由兒子們接落單的父母一起同住。但隨著公婆年紀漸長,媳婦也需要扮演照顧鰥寡公婆的角色。可惜當時沒有這本《如何照顧失去老伴的爸媽》可參考,一切都在未知中,揣測、摸索、學習。

  本書是由日籍作家河合千惠子就其多年來輔導喪失伴侶,以及面對人生最後一個階段的人的經驗所著。內容詳列如何面對喪偶父母、可能發生的問題,及如何從中做出最佳的決策,更一步步從落單父母的居住安排、照顧規劃、預防意外,到如何幫助落單父母從失落感振作起來,如何跟他/談起「萬一」後的身後事安排。我想,這本書對是本「導我們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能協助失親者從悲傷中站起來,更讓死者無憾,生者無爭。

  我特別喜歡書中解析父母個性、導做子女的要如何應對的那一章節。我的母親就是典型的「藉由孩子來提升自我評價的父母」,多跟說說工作上的成就、多在跟朋友聚會時噓寒問暖,在80大壽時,子女承膝、兒孫滿堂,風光地為她辦場壽宴,就是最大的快樂了!

  本書特別推薦給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子女,更祝福失去配偶的落單父母,單身快樂。

 前言:〈家有70歲父母落單時〉

  自古以來,70歲稱「古稀」,所以只要滿70歲就會慶祝(正確來說應該是滿69歲)。會有古稀的說法,是因古時候活到70歲的人非常稀少。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1956年將年滿65歲的人定義高齡者。而這一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就是65歲。

  過了半世紀之後的2012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女性是86.41歲,男性則是79.94歲(厚生勞省調)。隔了2年,女性的平均壽命則是世界第1,而男性則是從去年的第6名躍升到世界的第5名,日本堪稱是長壽之國。

  的身邊,是否有著還想繼續工作,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的70幾歲的人呢?

  然而,若父母已經70歲了,那就不能太放心。即使現在雙親看起來還很硬朗,但總是會有一位先離開,也總有一位會被留下來。身子女的我們,遲早都要面對要跟落單的父母同住還是分開住等問題。

  假設是個社會新鮮人,或是需養育幼子,我想應該沒有餘力讓生活轉變太大。此時,不但會煩惱要如何安慰落單的父母,而且也會了要是請父母到窄小的家裡同住,他會不會太可憐了等,種種莫名的不安而感到無所適從。

  難道我們能做的,就只有想像萬一父母離開人世自己會有多傷心,而不願意面對現實,假裝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呢?

  請不用擔心。因只要在發生這些事情之前,深入了解父母的狀態,就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不安感也會減輕。

  本書了幫各位解決「家有70歲父母落單時」這個問題,會從各方面做深入的探討,並且想出因應的對策。或許讀過這本書之後,有人會覺得「這是導我們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

  現在父母應該不像養育時那硬朗。而且總有一天,逐漸衰老的雙親會需要子女照顧。

  失去老伴,只剩下自己的父母,當然會對往後的人生感到不安和寂寞。這時候,身子女,要如何照顧他們而不影響目前的生活呢?

  希望本書能幫助各位讀者和父母親建立良好關係,而且我認這對各位來說一點也不困難。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161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聽書 的頭像
    聽書

    聽書 Reading by listening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