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歸來:松林年的奇幻之旅

作者:李後山鹿, 山鹿自然工作室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出版日期:2014/05/28

--------------------------------------

導讀:追蹤師、大地翻譯者 李後(山鹿)

              

 

內容簡介

 一個放射師脫下白袍,走進山林的人生故事。

都市人逐漸轉變自然人的旅程。

 

 深入松林追蹤師學校,以美洲原住民文化師,學習老祖宗的生活智慧,運用覺察在山林裡優遊,在曠野裡享受自然;在阿拉斯加深入荒野35天,依賴大地母親生活,重尋人與自然的連結。

 三年前,後是一位只得攻頂的登山客,雖然走在山裡卻對自然裡發生的種種奇蹟彷若無視,在偶然的機遇下得知美國有一所專門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追蹤師學校」(Tracker School)

 因嚮往美洲原住民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命哲學,後花了一年時間準備,錢存錢、學英文,申請各種補助與贊助,最終獲得客委會「築夢計畫」的贊助,飛往美國紐澤西學習。橫越了高山和海洋,踏進沒有網路與水電、力求原始的追蹤師學校,成草原狼導師的傳人。從學校中習得的徒手生火、隱身潛行與狩獵解剖等等,開發了捕捉自然之聲的感官觸角,由裡至外地改變了整個人的身心狀態,讓他了解:一名追蹤師,不只追蹤的是野獸足跡,更重要的是,深刻體認如何追尋與大地互依的共生和諧!

 修業完成後,還有什比立刻以實境體驗「驗收成果」更棒的呢?──於是他著超越體重的裝備跋涉渡河、深入方圓四十公里杳無人煙的曠野裡,尋訪《阿拉斯加之死》中的傳奇巴士,每日在荒原中流浪,夜宿親手蓋成的庇護所、飢餓時生火煮飯、佐以野莓、閒時啜松針茶、觀察糜鹿、棕熊與狼的足印方向……在不易求生卻也充滿生命力的極北大地,以最原始的方式踏實「生活」,學習感受每個片刻自然中富細微的生命變化,並與野生動物們有時驚險有時和睦地相處在大地之母懷抱裡。

 「每到一個新場域,我都會傾聽那塊土地訴說的話語,

 聽到越多,越了解土地是多支持、保護著我們

 即使一株萌發的綠芽、一顆美的野莓,也用自己的語言訴說生命,

 麋鹿、棕熊、狼群、渡鴉、黑莓、松木、石塊、小溪……

 全都是宇宙網路的一環,提供著重要的陪伴。

 如果我們背過頭去,忘記生養自己的根源,那最終我們又該回到裡呢?」

 

 流浪的終點是家──從阿拉斯加回歸台灣山林大地,他跟隨原住民獵人遊走學習,繼續體驗自然的呼吸與心跳,將追蹤師學校與多處野地生活獲得的經歷反饋母土。這是一都市人逐漸轉變自然人的旅程。更是一個以雙手、笑聲、疲累與生命體驗寫下的故事。

 當第一次親手觸摸到野生動物,才是正認識們的開始,當心不再被想像與感官的幻相所束縛,那就是自由的起點,透過基因裡的古老記憶,喚醒對土地的依存與敬仰之心,當你懂得讀取足跡裡大地隱藏的祕密,就握有了與天地造物平衡共存的鑰匙,打開這本書,也如同打開一扇新的門、點燃一簇小小的火苗,將重新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無比和諧又無比珍貴的共生力量!

【追蹤師學校簡介】

 《追蹤師》是許多入探尋阿帕契文化、與自然共生共存的蒙讀物。1978年起,美國最著名的野外求生專家,也是《追蹤師》的作者Tom Brown Jr.在美國紐澤西州創建了追蹤師學校,授傳承自阿帕契印第安族的追蹤、自然和求生等信念和智慧,將「追蹤師」的古老智慧與技能,運用於現代社會中,並以學方式推廣傳承下去。

 Tom Brown Jr.說:「這是一所不同於一般授野外求生技能的學校,而是必須準備好以不同視野來觀看生活與周遭事物……我相信,假使希望能與大地『合而一』,所需要的就不只是良好的求生技能,還需要在更完整的生命哲學與技能結合下努力發展。因此,這裡的每堂課都包含了三個主要課題:追蹤、自然觀察、知覺。假使要的是專注於挑戰性的求生與自我肯定的學校,那麼,世界上有許多重視『向極限推進』的求生學校,建議你加入那些學校。但你如果是希望能與大地更加親近,想要追尋能夠與天地造物和諧平衡地一起生活的技術與哲學,那麼,請來加入我們。」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

  亞榮隆.撒可努(作家)

  徐仁修(荒野基金會董事長)

  連志展(台灣野地教育基地/歐都納八千米攀登計畫統籌執行 )

  海聲華德福學校

  辜雅穗(《孤獨星球》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

名家迴響

  ‧有許多朋友在聽聞「追蹤師」的事蹟時,總認為只是一則遙遠的傳說或是虛構的神話,但是從「阿拉斯加歸來」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追蹤師」不僅真實的存在,而且人人可以是那追蹤師,只要我們願意傾聽自己內心的召喚,也願意柔軟地謙卑地回應來自世界萬物細微的呼喚。這本書可以帶領我們探索我們視而不見的世界。─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

我們從這本書的作者身上看到:追尋自己人生的理想,實踐人生的夢,永遠不會太遲。人生之旅是在追尋精彩,如果這個不敢,那個也害怕,怎麼可能精彩?記住:人生沒有甚麼可以損失。作者李後璁用他的經歷與故事證明了這句話。─徐仁修(荒野基金會董事長)

  ‧「看著後璁鑽木起火,你似乎也就跟著他一起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是的,一個被遺忘的「舊」世界,一個人類離不開自然的世界。火星並不會輕易的就點著了,就好像這個被遺忘的舊世界也無法輕易就回得去一般。當白煙逐漸從後璁快速旋轉的樹枝間冒出,一顆小小的紅色火星,珍貴的引燃了細心構築的枯葉火種,一股來自那舊世界的、經常被遺忘的情緒也被引燃了,那是一種單純的感動、感恩與滿足,滿足於我不再只是一個孤單的生命,感動的再度看見,我也依然還是這個整體的其中一份子。誠摯的推薦後璁的新書,讓大家有機會再接起那條早已遺忘的、與舊世界的生命連結。」─連志展(台灣野地教育基地/歐都納八千米攀登計畫統籌執行 )

  ‧後璁追求的,不是能攻下多少座山頭,也不是荒野求生的極限。他從古老智慧中學習運用最原始的五感,與自然共存。─辜雅穗(《孤獨星球》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

作者介紹

李後璁

 重尋人與自然連結的大地生活家。

  一位在醫院工作的放射師,一趟追尋玄奘取經路的單車旅行,體悟「回歸自然」的人生哲學。2012年脫下白袍,前往美國紐澤西州追蹤師學校,學習傳承自美國阿帕契印第安族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智慧。經過荒野的淬鍊,完成重生與回歸的追尋後,立願回到家鄉,將所學回饋給孕育自己的土地,引導人們感受自然裡陪伴與支持的力量。著有《白馬換鐵馬──重返西遊記》(大塊文化出版)。

 經歷│

  《張老師月刊》專欄作者

  山野樂活初級登山嚮導

  台灣生態登山學校輔導員

  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

  美國追蹤師學校研習、志工參與

  2012年環遊美國、加拿大與阿拉斯加荒野生活體驗

  山鹿自然工作室創辨人

 山鹿自然工作室

  「透過分享、幸福快樂才會真實。」

  我相信分享與自然一起生活的美好,幸福與快樂會更加真實,因此與一群在大地裡遊走的夥伴,組成了山鹿自然工作室。

  山鹿自然,深入自然,由山路走向自然,希望以山鹿般的輕盈腳步,引導人們,學習依賴土地的供給,了解與自然連結的和諧與寧靜,不再是過客而是住民,不僅是到自然裡生活,而是與祂一起生活,那裡是我們每個人的原鄉,大地供給著我們最沉穩的平靜。

  我是一個翻譯者,轉述大地的話語;也是橋樑,幫助看見人與自然的連結性,一起跟隨著自然的教導,學會尊重、感謝與珍惜,期許我們相遇,一起把對大地的愛放在心裡,以赤足去親吻土地,輕聲分享她的音律,帶著溫柔與堅定,跟著大地母親學習,期待與您的相遇,一起在山路學著山鹿深入自然裡。

  電郵│leoease@gmail.com

  網路搜尋│山鹿自然

目錄

前言:藏在心裡的小小火焰

第一章:草原狼導師的學習:追蹤師學校與松林荒原

1.1 林深不知處的追蹤師學校

1.2 火的教誨

1.3 一繩懸命

1.4 我是一棵樹;一棵奇怪的樹

1.5 與鹿媽媽相遇

1.6 足跡,大地的言語

1.7 松鼠先生對不起,謝謝你.

1.8 我的第一把弓與浣熊大叔

1.9 植物的祕密(噓)

1.10 我在森林裡有個家

1.11 我們都是猴子…的近親

1.12 與森林一起生活的日子.

第二章:夢土的真實與粹鍊:阿拉斯加Into the Wild

2.1 踏上新旅程

2.2 遠古洞穴探秘

2.3 拓荒大西部,拓了誰的原鄉?

2.4 無盡的草原與眾神的花園

2.5 流浪與追尋

2.6 走入曠野中

2.7 追尋克里斯的腳印,尋找神奇巴士

2.8 巴士生活紀實

2.9 荒野人生的相遇

2.10 西雅圖酋長的夢

2.11 返回社會/公園野地

結語:旅途終點的名字──回家

致謝

內容連載

前言:藏在心裡的小小火焰

有些事物,剛接觸時只是心裡的一縷波紋,一顆小小的種子,幾乎沒留下記憶就在生活裡淡去……但時過境遷後的某一天,突然發現它已經在心裡的小角落,默默長成了一片不能忽視的森林。

我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高職的慘綠青春時光裡,我在一本書裡邂逅了另一個年輕生命,他是《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書裡的主角克里斯(Chris),在那段被沉重課業壓得透不進光的黑暗年代,他勇於活出自我的故事,那如同幻想般的生命經歷,像是道溫暖的光,衝撞我對世界的固有想像。雖然隨著日子過去,曾一度在現實裡被忘記,但其實它仍被放置在心裡某個隱祕的櫃子裡,直到機緣巧合的某天,我打開櫃子,發現它不只在那裡,還已然盤據心裡最重要的角落,牽引著我的命運。

高職畢業時,我、妹妹與兩位同學踏上懵懂不清但滿腔浪漫冒險精神的單車環島旅行,一無所知反而讓任何經驗都格外有趣,如果人一生中有幾個改變軌跡的關鍵片刻,我想,那就是其中之一了。

出社會後,在白色巨塔裡工作,生活穩定卻一直難以順從「人生就是如此」的理所當然。在醫院的工作令人漸漸戴上面具,以麻痺對生老病死的感觸,然而這盔甲卻在一個相同年紀的年輕生命的凋零裡崩落,「人生無常」,道理古老卻多麼真切。

我發現自己深深恐懼未曾真正活過就死去,那什麼是真正的活著?自小對玄奘取經與《西遊記》的嚮往,讓我決心踏上一段橫跨中國前往印度的自行車長途旅行。追尋大師足跡的路途上,我在印度一片留給老虎的森林保護區裡,在恐懼與解脫中,首次真正發現了內心最真切的渴望,意識到原來與自然合而為一的生活,能帶來多麼美好的平靜與肯定,這是人生裡第二個重大轉折。

回台灣後,我飢渴的吸收有關自然與人的一切:參與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登山嚮導的培訓,與原住民一起在山上生活……都是為了知道究竟怎麼做才能跟自然相處。那年雖然身處自然的日子漸增,已經「在自然裡生活」了好一段時間,卻仍然觸不到天人和諧時的平靜,令我不禁想問:「天人合一的境界究竟如何尋求?」

人走在山裡,卻帶著畏懼,害怕飢餓害怕迷路,非得要食衣住行裝備隨身,才能感到安心?一群人走入山裡,以音樂驅走鳥鳴,好像聽不見人的聲音就會被山所噬;看著地圖,只在心裡描畫著山頂,卻留意不到每一寸土地所潛藏的美麗;行程、距離與時間壓力,讓我們在山裡匆匆來去,只留下數位螢幕上的身影當作來過的證據;即使走上無數個山頂,卻不曾停下步傾聽,我們到山裡,卻又諷刺地迫不及待離去,思念著山下熟悉的文明……在這樣的山行裡,我找不到曾經感受過的那種與大地自然和諧一的平靜。

這樣的疑問引導著我,踏上了一條尋找天人合一的追尋之路,決心前往美東一所傳承自阿帕拉契印第安人生活智慧的學校進修學習;在美國、加拿大與阿拉斯加,流浪於各種不同面貌的荒野裡,探索並嘗試著印證,究竟人們能不能與自然一起生活?我要以大腦、心靈與雙手在其中不斷深化,面對著自然元素的考驗與供給,應用所學的一切,實地體驗人需要在大自然的淬鍊下,學習謙卑與成熟,去發覺人──只是在大自然裡的一點點。

旅程途中,從心的角落櫃子裡跳出了一個年輕生命,那是Chris,原來當年在心裡點燃的火焰未曾止息,甚至悄悄挪動著我的步,走上了他當年的追尋。於是我決定前去那帶走他生命的荒野,去那裡生活與學習,重新帶著住在心裡那春時代的自己,儘管當年的課業痛苦早已遠離,但心中留下的火光仍然讓現在的自己感到無比珍惜。

生命像是一項項被註寫好的巧合,這一年在美國的學習,就像是尋找一塊在人生完整圖上遺落已久的小碎片,在一次次的修正與確認之間,逐漸看難以想像的畫面,這是本關於衝撞、體悟與學習的書,記錄一位在都市誕生,童年缺少大地連結的孩子,重新牽起與生養自己的土地連結的足跡。

一個都市人逐漸轉變自然人的旅程。一種渴望依靠自然生活的追尋。

期許這本用雙手、時光、笑聲、疲累與生命體驗譜寫出的故事,能帶給一點點的想法與刺激,就如同點燃小小的火苗一般。那將是我莫大的榮幸。

1.林深不知處的追蹤師學校

從翻開《追蹤師》(The Tracker)系列書籍的第一天,到坐上前往美國飛機的此刻,幾乎一年過去了。心想著,那成立三十二年,傳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追蹤師學校,究竟是什樣子?如何學?如書上所說:「與大地更加親近,追尋能與天地造物和諧平衡地一起生活的技術與哲學……」?

三月的紐澤西仍帶著初春的寒意,我蹩腳的開車技術,讓維吉尼亞到紐澤西這段近四百公里的路程,像是旅程展開之前的課前試煉──想像一個在台灣連上路次數都屈指可數的新手駕駛,光是開上高速公路都像是場考驗,更別提如何通過華盛頓特區與紐約的重重車陣……記得那天一早六點多便出門,的是在中午前抵達紐澤西某小上的集合地點,跟著時靈時不靈(在開車初期深度依賴)的GPS,總算在沒嚇死的情況下抵達:一處小型商店集合區的停車場……實在看不出來,這座聲名遠播,三十二年來育化多少人親近自然的追蹤師學校,會在一處……荒涼的停車場?

過了集合時間卻連人影都沒有,通過電話之後才很糗地發現,原來我提前了一天抵達……是很心急的學生!也好,多了點時間,讓自己準備面對未來數個月在這地區的學習。記得初抵美國大陸,周圍一切都是新鮮且未知,即使是一路邊的行道樹,都展現著令人好奇的姿態。初春時刻的東岸,仍帶著冷的氣息,以這個緯度推算,大約是在台灣一千五百多公尺海拔的高山區域,這裡的花草樹木與動物朋友們,許多都是未曾親近與體驗過的一切,可以想像過往所謂「發現新大陸」的探險隊員,在踏上這塊首度到訪的土地時,那心中滿溢的好奇與微微的緊張,因這一切與自己習慣的故土實在太不相同了!

找了個可以看到海的地方停車,意識到眼前這片廣大的水域即是大西洋,要跨過再穿越歐亞大陸才會抵達台灣,的來到一個遙遠的地方了……帶著這樣的思,我在海浪聲中沉沉睡去。隔天,再度回到停車場的集合處等待,慢慢地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三兩到來,大家簡單閒聊,交換不同的背景與期待:有人是增進打獵技巧或是經朋友推薦而來;有人被學校創辦人Tom所描述的境界所感召,或單純覺得「很酷」;更有人專程前來「挑戰」學校。九人座小貨車拖著行李車廂,載著一車德國、日本、加拿大、美國與台灣人,前往位在松林荒原深處,那座沒有水電,力求原始的營地。

滿布白沙的小徑上,車行簸,不見任何建築物或電線桿,一路往離開文明庇護的森林深處開去。車身搖晃間瞥見了一群野生的白尾鹿,人與鹿四目交接的瞬間後,們靈巧地躍進森林深處,我感覺這是一個充滿能量的好預兆。未知的距離讓路程彷彿沒有終點,但終於還是抵達了營地。數層樓高的松林群裡,幾乎看不見掩藏其中的人工建築:一座簡單的大棚架是主室,幾間堅實的木棚是廚房、儲藏室與醫務室,白色大帳篷則是Tom平時授課後休息的所在。這裡是「追蹤師學校」(Tracker School),當年Tom Brown Jr. 與他稱「祖父」的印第安人學習哲學與技術的地方。

簡單報到後,校方讓我們自行在松林裡尋覓自己的營地,背著來自台灣的大背包與裝備,深深吸一口氣(哇!這裡就是書裡描述的那個世界?)開始尋找中意的角落。時冬末初春,只有常綠的針葉森林妝點綠意,灌木叢與花草們仍冬眠著,乾硬的樹枝還殘留著冬雪的冷意。

這裡沒有便利商店、電線桿與種種現代文明的物,連最近的水泥建築也被留在兩小時車程之外。在滿鋪松針的小徑裡穿梭,只有呼吸和衣服與樹枝摩擦的聲音,耳接收不到車水馬龍,只留下蟲鳴鳥叫,我找到一處由幾松木與橡樹圍繞的小空間,靠著一株老橡樹緩緩坐下,呼口氣,白霧繚繞,松樹汁液的香與沼澤特有的味道滿盈鼻腔……!終於,到了這裡。

在松林荒原的第一個夜 來自世界各地共八十幾人的基礎課程(Standard)同學齊聚一堂,在火光中正前方的白板忽明忽暗,空氣裡飄盪著緊張、期待與興奮的種種情,儘早抵達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先選坐位(第一排正對白板的搖滾區)!很難描述第一在追蹤師學校的感受,那是混合冰冷氣溫與興奮情的顫抖,周圍飛來飛去的各式腔調英語令人昏頭轉向,用了一年準備的英文聽力備受嚴酷考驗,正在擔心間,Tom慢慢走上了講台(腦裡吶喊著……是人耶!),滿頭白髮但身形挺拔,用他穩定且充滿力量的聲音開了一連串的課程。即使當時要用盡所有的注意力才能勉跟上(第一次面對全英文環境),但忘不了那一夜Tom一直調的三件事:

Forget yourself: 如果沒有將心裡的杯子倒空,那如何注入新的水源?學習保持一張白紙的心態。

Relax: 緊繃只會限視野,放輕鬆──自然與放鬆的狀態才能帶來正的專注。

Dirt time: 如果全然地相信別人所說的一切,而不去懷疑與驗證,那麼你是個不折不扣的瓜,去懷疑!但別忘了去驗證、實驗我所說的方法,用你真實的體驗來說話,用時間跟土地對話、驗證所有學到的一切。

即使是結束了松林荒原的課程後,這三件事仍然一直在心裡茁壯:面對各種新知識的謙卑;保持放鬆的姿態來學習;無論是什道理,都想辦法去驗證、感受與實作──事實上,老師只能引導與開可能性,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教,我們是唯一能決定是否要學習的人。

追蹤師學校的第一個夜,來自亞熱帶的身體在低溫下發抖,也能坐在此地的瞬間,想起所付出的一切與眾人的幫助而情不自禁地顫抖。在月光下回到橡樹下的帳篷裡,睡袋慢慢帶來溫暖,一放鬆下來,注意到不知名的鳴唱聲在森林裡迴盪,,是什野生動物呢?鳥?獸?蛙?還是飛翔無聲的貓頭鷹?這是一個彌漫著未知的新世界,那多的好奇心等待著被滿,矇入睡前,彷彿夢到了一個騎著自行車,迷失在未知叢林而惶惑不安的年輕人,一次在大河邊的相遇,以及像是河流般連續不,延伸到今夜不知名處的生命流動,慢慢的沉浸其中……究竟,會帶著我到什地方呢?帶著一絲疑惑與期待的興奮,我終於隨著陌生的鳴唱沉入夢裡

2.與鹿媽媽相遇

……冰冷的刀鋒劃過毛皮的表層,像是要確認似的,將外層的毛用手指撥開,看見了軟的白色腹部皮膚,觸摸下仍能感覺到一絲殘留的溫度,「呼~」地,幾乎是能聽到似的,一股帶著微熱氣味的腥氣從切口竄出,像是數刻鐘前逸散掉的靈魂。

我在松林荒野,我正在解剖一隻鹿。

那是個冷但明亮的早上,四周環繞的鳥兒唱頌著好天氣,動物們都忙著尋找早餐讓一天正式開始。鋪滿松針的地面,只要放慢節奏將步輕盈,順著森林的歌聲,走在陰影裡足安靜,再配合一點好運氣,就能在不經意間,在某個轉角到一些驚喜的相遇。喜歡晨的水潭,冰冷的水能幫助我喚醒全身的知覺,像隻遊魚,靜靜潛入水裡,從頭到尾的冰冷刺激神智,驅走一夜後混沌未的夢境,也許動物們也喜歡這樣,晨間時刻,水潭邊總是能遇見許多有志一同的森林朋友。

今早我又看見了們,曾在追蹤時相遇的野鹿一家,後來隨著經歷增加,開始能找到們喜歡行進的路線,包含喜歡在喝水?又總是在幾個地方午睡?足跡透露著們一整天的行程安排,而那頭毛皮上閃著金色光澤的領頭公鹿,總是在鹿群的邊緣守護著團體,默默啜幾口泉水,不忘時時抬起頭抖抖靈巧的大耳,機警地左右張望後,再進入自己的早晨時光,每每都讓在樹葉後隱藏的我,好想找個話題和聊聊:「早上好哇?比昨天早上又溫暖一點了呢!」、「藍莓開始抽芽了喔,新春的綠嫩不錯,對?」

記得就是那天早上,帶著晨洗浴後的充盈能量,看到了們。兩頭成年的鹿,在晨過馬路時,慘遭疾駛的車輛撞死,學校老師在森林外的道路發現後,不希望們被視路邊「遺棄物」,被當圾焚化(美國各州作法不同,但大部分因擔心狂犬病等傳染因素,會回收焚化),決定帶回到松林荒原裡,希望能善用們所留下的一切,讓生命留下一點價,而不要只是悲傷又無意義地逝去。至少,讓的身軀能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中,進入下一個生命的循環。

我站在一旁,呆呆地看著老師將一公一母兩頭鹿從車上帶下來,在地上的們嘴角仍滴著血,沒有穿腸剖腹的外傷,但看得見撞擊後已然變形的右前肢,血特有的鐵味在冷的空氣擴散開來,我開始遲疑,這是一個休息日,我大可轉身離開回到營地,將這件事忘記,但卻怎麼也移不開步,心中有個聲音在吶喊:「不要逃避學習!不要害怕看見生命的逝去!」我知道如果我想學習依靠森林生活,有一天必須要面對「活著,就代表其生命的犧牲」,那何不去面對呢?我手裡拿著小獵刀,跟著我未曾沾染過血腥,走近幾步,老師正準備要動手解剖,我喉發出的沙啞聲音像是別人在說話:「Can I help you?」(我可以幫忙?)

老師凝視了我幾秒,輕輕點頭,指著母鹿說,那就交給了,不要忘記感謝,感謝是多美麗的一個存在,感謝曾在森林裡成長與茁壯,告訴將成我們的一分子,記得要溫柔地剝下外皮如同幫忙脫去外衣,感謝那細軟的毛皮成冬日維繫生命的溫暖;的肉,將成我們繼續存活的能量;的骨頭,製作成生活的工具,身體的每一部分都不能被浪費,讓生命的逝去可以成就下一個生命的延續。

抱著這樣的決意,開始解體,略發抖的手持著從未切割過肉的刀,想起了那頭散發金色光芒的鹿,那美麗又深邃的黑眼睛,從未想像有一天,的眼睛也會失去靈魂的光彩,像是一座沉默漆黑的洞穴,令人難以直視。扎的表情,抖顫的雙手逃不過老師的注意,他默默地開口:「吃著食物,有想過們也曾是活生生的個體?」、「草、樹木也是一樣的,難道因不會流血、不出聲,就代表他們沒有生命?」壓抑著想吶喊逃的衝動,輕輕握住不再跳躍的,輕輕地說著:「對不起,謝謝。」

,冰冷刀鋒劃過毛皮表層,手指上還能感覺到溫度,鼻腔裡充斥著鐵色的氣味,小心地切了一道由頸到肛門的切口,不讓刀鋒劃破皮下與肌肉間的肌膜,用手指滑入間隙,輕柔謹地將兩者分開,像是要幫除去外套般小心,輕聲說著:「我們人類多的虛弱,沒法長出像一般溫暖的毛皮,謝謝讓我們的冬天不再那難捱,的每一部分,我們都會好好珍惜。」

低聲地在口中訴說著禱詞一般的言語,將皮取下,小心順著肌肉與骨骼的接縫,將四肢分離,再摸索著胸骨最下方的突出處,仔細地劃下長長的一刀,將腹部的包膜打開,有顆白晰的巨大臟器像是終於找到出口般流洩而出,腹腔裡的氣味溫暖濕黏,正當猜想這是什時,外露的形體己經說出了答案。

這是子宮,這是一頭懷孕的母鹿!

破掉的羊水那溫膩的液體裡,包著兩頭再也見不到陽光的小生命,看著那已然成型的軀體,背上可愛的白色斑點,與幼小細瘦的四肢,緊閉的雙眼上睫毛晰可見……說不出話來,面對這樣聖潔卻又早凋的生命,只剩心中滿溢的歉意,這是多殘忍的事,一個懷孕即將臨盆的母親,是樣面對生命中的最後一刻?是否在臨終前還抱著一定要孩子存續下去的執念?無論是台灣或美國的原住民,都有禁止捕獵懷孕母獸的禁忌,看著在羊水裡逝去的小生命,更加明白了無論是什生物,都有讓下一代繼續存活下去的龐大信念,活著,就是了延續生命。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649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聽書 的頭像
    聽書

    聽書 Reading by listening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