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3.03.24

【蘭陽有約】

《成為文化知識家》

保存文化資產是為了更瞭解自己

清大環文系副教授榮芳杰 X 彭瀞儀

《成為文化知識家》是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合聘副教授榮芳杰,帶著 10 幾位國中小教師組成的志工團隊,前前後後用了 5、6 年的時間,大家付出自己的週末和暑假,一一走訪並紀錄全臺各個文化資產場所,然後又用了 2 年多的時間,開了無數次的討論會議,最終一一拍版定案,完成了一套以書和精心設計的學習單呈現的五間教室。榮芳杰希望擁有這套書的人都能在書的引導下完成豐富的文資教育之旅,進而為自己、孩子或學生設計下一趟的學習課程:

一、考古遺址

  【第一間教室】

  寫下卑南文化人的「石」代故事

二、防禦工事與軍事遺產

  【第二間教室-1】

  熱蘭遮城的前世今生(附故事卡)

  【第二間教室-2】

  大漢據點之消失的謎圖(附任務卡)

三、西洋歷史式樣建築

  【第三間教室】立面立面在哪裡?(附線索卡)

四、宗教信仰場所

  【第四間教室】新竹的守護神──城隍爺

五、產業文化資產

  【第五間教室-1】戀煉甜蜜回憶

  【第五間教室-2】文資專員實習生

放下建築興趣轉向文化資產保存

大學、研究所時專攻建築的榮芳杰說起自己一步步走向文化資產傳教士的生命轉折,「碩士班時跟著指導教授傅朝卿老師第一次出國看建築史上的名作,看著看著我發現那個就是別人家的古蹟,然後別人家的古蹟為什麼就是經營管理的比我們臺灣任何一個古蹟都好?就是不管在教育導覽或是紀念品的販售,就是整件事情讓我開始覺得管理這件事情很有趣,後來我的碩論跟博論都寫跟文化資產有關,所以就從建築切到了文化資產這個領域。」

從教育著手深化文資保存

意識到文資保存要從文資教育做起,2012 年任教於新竹教育大學的榮芳杰開始慢慢培養並尋找志同道合的學生組成文資教育團隊,榮芳杰分享,「2012 年,我最早任教的學校是新竹教育大學,是以前的新竹師專,後來被清華大學合併,因為我進到教育大學,系上聘我的原因也是要我開一些跟文化資產有關的課,因為在教育學院裡面,我就想說不談教育也很怪,所以我從 13、14 年開始,就在個人的研究領域上花了很多時間做文化資產教育相關,看國外怎麼做的這些研究,一路到後來文資法修法,在文資法裡規定文資教育要進到中小學的課程,所以文化部開始跟我們合作,才會有這一本書的誕生。」

為什麼古蹟會和無聊劃上等號?

為何多數人對古蹟興趣缺缺?一直在教學現場致力普及與傳承的榮芳杰發現,癥結出在我們沒有給出孩子要的東西,「為什麼我們跟文化資產的距離這麼遠?是因為長久下來我們進到古蹟的現場,它只給你一種內容,那種內容就叫做古蹟導覽解說員介紹的內容,這個內容其實是沒有跟我們的生命經驗連結的,因為通常解說員介紹的是建築的特色、人物的歷史,那些都不是一般民眾可以理解的事情。也因為這件事情,我在大學教書十幾年,每次大一新生上我的課我都會先問,最近半年或一年去過古蹟的請舉手?你會發現,人很少,人很少裡面如果你再追問,參觀古蹟的經驗或感想是什麼?有非常非常高的比例,我不太好意思講,那個比例高到我會怕,幾乎超過八成對古蹟的印象是負面的,然後那個負面居然就是他在小學國中第一次進古蹟,然後有一個解說員在前面解說,他們覺得那是一個非常無聊的經驗,因為他們聽著小蜜蜂在前面嘰嘰喳喳的,後面玩成一團,然後就這樣了。那個非正式的調查讓我發現:我們給的這個東西,不是孩子要的。」

創造文化資產與個人生命經驗的連結

不認識文化資產、不認識自己的過去,如同無根浮萍只能漂浮。努力成為一位「文資傳教士」拉近文化資產場所與民眾距離的榮芳杰建議,「請先放下以前(認為)進到古蹟要認識古蹟這件事情,我們應該想辦法讓學生喜歡在場所裡活動,所以喜歡這件事情變成我讓他在場所裡做什麼開心的事情。我常舉一個例子,我們臺灣的古蹟因為面積都不太大,大型基地很大的比較少,大部分的古蹟都小巧玲瓏,所以你在古蹟裡面眼睛可以看到的東西其實除了建築物之外,你可能會有草地,會有樹木,樹木上面可能會有小鳥,然後樹下可能會有松鼠、老鼠、貓、狗跑來跑去,所有你眼睛可以看到的東西坦白講都是可以被學習的事情,所以做為家長、做為課程的設計者,你都可以在這些現場裡面去找各種體材,甚至在裡面玩老鷹捉小雞這種無聊的遊戲都好,因為你就是要讓他在那個場所裡面有多次生命經驗的累積,等到他長大了我才有機會跟他說你以前小時候最常去的那個場所叫做文化資產,它有什麼樣的重要,他如果連去都沒有去,是沒有任何人想要去保護它的,因為他跟它沒有任何生命經驗的連結。」

文資教育從《成為文化知識家》做起

榮芳杰分析,「我們的社會氛圍有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就是看到社會的問題我們都希望透過教育來解決,大家可能沒有想果我們的老師其實很可憐,中小學老師非常可憐,他們承載了社會各界對於各種議題希望透過學校教育來解決的壓力,包含文化資產這件事也是,所以我也曾經想說教育部是不是應該用點力,讓我們的東西變成學校的老師可以去執行,後來整件事情我們操作之後發現,第一線的老師真的有太多太多的 loading,沒有辦法負荷這麼多,所以後來我們跟文化部才會去處理,也許我們可以幫他們設計課程。回頭來問,為什麼現行的學校制度沒有這門課?我覺得很現實啦,考試不考,它就不會是課表上的一門課,所以它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就是當我們的聯考制度不可能窮究我們所有需要給學生的知識時,就會有些東西被丟在考試範圍外不去碰觸它。像認識地方、認識文化這件事情,大家嘴巴講都會說很重要,可是我也必須跟聽眾朋友尤其是家長們,這件事情真的是要花時間,那個時間是代表你要把孩子放進那個現場,而不是想要在教室裡面讓學生認識地方,那個其實是沒有辦法身歷其境有五感體驗的。所以你要讓孩子對於地方認識夠清楚你必須要讓他走出教室,走出教室外面才會有你去了那個現場要做哪些事情的問題出現,最後你就會發現我們這本書就是希望幫大家解決那個你帶出去之後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情的那件事我們就先幫你做了,這本書其實比較像是開第一槍,讓所有對這件事關心的老師可以一起進入這個世界。」

保存文化資產是為了更瞭解自己

榮芳杰認為,「保存文化資產的目的不是為了保存文化資產,保存文化資產的目的是為了讓你自己更瞭解你自己,因為在過去我們的歷史教育裡面,比較著重在文字歷史的介紹,而忽略了實體空間它是作為文字歷史的證據,它是一個佐證,所以今天在臺灣歷史時期就有四百年,明年 1624 就是荷蘭人來臺灣四百年的時間點,我們真的可以理解荷蘭人對於臺灣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嗎?我們現在可以很清楚講得出來日本對我們的影響、戰後對我們的影響、清朝人對我們的影響,荷蘭人在臺灣、在臺南至少也有 30 幾年的時間,我們真的有辦法講得出來嗎?這個都是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去理解一個地方深層的歷史,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跟什麼事情影響了我們,我覺得那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這本書終極目標還是希望大家要珍惜這個土地過去這麼多先民留下來給我們的東西,我說文資保存很像大隊接力,我們都是時間的過客,那就是一棒接著一棒,我們必須把過去祖先給我們的東西再繼續傳給下一個世代。那個傳承的概念你必須從發自內心去做起,不然其實是沒有辦法達到那個好的目標的。」

【蘭陽有約】請聽:《成為文化知識家》—保存文化資產為了更瞭解自己_清大環文系副教授榮芳杰 X 彭瀞儀

 

附錄、

☆方寸之地.阿杰老師的文資角落

https://reurl.cc/WD8na9

☆文化資產現地教學課程學習教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方網站

  (書裡面相關的學習單電子檔連結)

 https://reurl.cc/n7lKV6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文資學堂-學習吧- 臺南文化資產系列課程

 (書裡面沒有談到的其他教案學習單)

 https://reurl.cc/KMOG6q

 

聽書|來賓

榮芳杰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合聘副教授,身兼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常務董事、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監事、臺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臺灣建築史學會常務理事、臺灣周益記文化遺產永續發展協會常務理事等民間團體職務,並擔任文化部「藝文教育扎根」計畫訪視暨評鑑委員,以及各地方縣市政府的文化資產審議委員。

學術研究領域是文化資產教育與詮釋、文化資產管理,積極推廣文化資產應融入當代生活的保存觀念,努力成為一位拉近民眾與文化資產場所之間距離的傳教士。

 

圖說、

01_研究團隊帶領孩子進行課前操作說明

02_2019年帶領台灣與離島學生在馬祖進行為期一周的文化資產教育夏令營

03_研究團隊夥伴前往霧峰林家宮保第進行場地現勘

04_研究團隊前往淡水南北軒了解北管戲曲的發展始末

05_邀請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在霧峰林家進行文化資產現地教學

成為文化知識家__橫.jpg

書封 1.png

書封 2.png

套書 1.jpg

套書 2.jpg

套書全套 3.jpg

a 清華環文系副教授榮芳杰.jpg

b 清華環文系副教授榮芳杰.jpg

01_研究團隊帶領孩子進行課前操作說明.jpg

02_2019年帶領台灣與離島學生在馬祖進行為期一周的文化資產教育夏令營.jpg

03_研究團隊夥伴前往霧峰林家宮保第進行場地現勘.jpg

04_研究團隊前往淡水南北軒了解北管戲曲的發展始末.jpg

05_邀請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在霧峰林家進行文化資產現地教學.jpg

照片&圖說、

方寸文創

榮芳杰

 

撰稿&制作、

彭瀞儀

 

{聽書}隨時聽

粉 專|https://reurl.cc/klpNQG

聽 書|https://reurl.cc/lva3r9

castbox|https://reurl.cc/GeaZL3

 

{飛碟聯播網}隨時聽

ios|https://reurl.cc/gzYKOz

android|https://reurl.cc/aNx2OY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