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科新知。冬陽時間

Ep. 32:《我,為什麼會這樣?:喜歡這些,討厭那些,從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解釋我們的喜好、情緒、行為與想法,重啟一趟人類的認識之旅》

作者:比爾.蘇利文(Bill Sullivan)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0-06-02

■ 選書導讀: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許鈺祥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這首偈語出自清代順治皇帝的〈讚僧詩〉。快結束訪問時,我的腦海一直浮現這首偈語。

原本是在昨天陳琴富老師談「諦觀生死。因病自在」時想說的,結果忘了;沒想到,合該在今天介紹生命科學新知的單元,派上用場。

從小到大,大家或多或少演過內心戲,追問自己「我為什麼會這樣?」真沒想到,竟然有一本書的書名就叫做《我,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您沒問過,那麼本書作者,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教授比爾・蘇利文拋出來的問題是:「是誰在操控你的行為?」至於解答,教授說:「答案不是你,是你體內的科學。」

這「體內的科學」,生科人冬陽用白話文翻譯為「化學工廠」:

「世間萬物都由原子所構成,當人拆分到最細小的單位就是原子。這些原子碰撞出來的化學反應,其實人體就是是一整座化學工廠。這個化學工廠產出什麼、製作什麼、對什麼有任何的反應,都來自裡面的化學分子。

這些化學分子包括:有從父母親的精子、卵子結合之後,內部各自的23條染色體,組成的23對染色體所型塑出來的人類,所型塑出來的個體,他擁有的21000個基因去調控了我們原本被遺傳物質所控制的部份。

之外,當嬰兒從母親產道出來,嬰兒從那一刻開始接觸到了微生物,接觸到媽媽的微生物,然後吸吮母乳從媽媽的皮膚上接觸到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可能在我們的體表皮膚上,也可能進到我們的腸胃,進到我們的體內,而且全身微生物的細胞數量加總起來其實比人類細胞更多。

所以你要描述一個人,到底這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也進入到整個化學工廠的運作。

化學工廠的運作除了原本我們帶的基因、在體內或體表的微生物之外,別忘了,我們生活當中一直接觸到的,比如呼吸的空氣、環境賀爾蒙......這些環境中的化學物質也會進到這個化學工廠裡來。」

說到這兒,連「想」吃什麼?有時候都不是「人」做得了主,「我,為什麼會這樣?」實在有進一步探索重新認識自己的必要。

在書末感謝弓蟲「讓我知道有人類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在控制人類的行為」的比爾・蘇利文教授說:「人類從很久以前就認為自己是自由行動的,但是現在我們瞭解到幾乎所有的行為都不是出於本身的決斷,而是受到了木偶線的引導與限制。其中一條是DNA,另外的線包括了表觀遺傳、微生物和下意識。我們還正在發現有其他以前未知的線也影響了我們的行為……。」

請聽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生科新知。冬陽時間】Ep.32:《我,為什麼會這樣?》

本書簡介請見:::城邦讀書花園

https://reurl.cc/D90yze

《我,為什麼會這樣?》書腰_正面.jpg

20200704_2_岡山講堂_「談推理閱讀熱潮」講座.jpg

聽書|客座總編

冬陽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現任社團法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正職為文學小說、科普出版品編輯,工作資歷十六年。曾任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文化副總編輯、讀書共和國集團讀癮出版副總編輯、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

 

收聽{聽書}

FB|https://reurl.cc/QdMbZb

Blog|https://reurl.cc/kd6EdL

Castbox|https://reurl.cc/QdMb65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