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间随喜:躁郁时代下一部安稳人心的书》

作者:薛仁明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導讀:作家 薛仁明

      

附註、 

原始檔案散佚
手邊僅存音檔
幾經轉檔折損
品質實在......

 

原意不上傳
然導讀精采
實不忍藏私
遂上傳之 

-----------------------------------------------------------------------------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在两岸报刊发表的专栏文章,这些文章因目光犀利或直中心怀,逐渐引起热议,影响不俗。文章分为六辑:“躁郁时代”、“台湾现场”、“志士修行”、“礼乐文明”、“文化兴邦”、“教育之道”,令人叹服地指出当今知识分子受困于理论牢笼、整个社会困顿于产业膨胀的现实及其深层成因,并指出这些问题如何造成精英阶层与民间大众的脱节,如何又殃及教育疾重疴沉;同时,作者又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命实感,给出走脱困境的可行之路,他的文字以士者情怀,允诺了一个安稳的现世,喜气的人间。

 本书尤为难得之处在于,作者无论观察社会,针砭时弊,还是描摹世情,兼说文艺,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出发。他寄身中国传统文化二十余载,终能与之相感相亲;于是他谈传统文化,能真切,能动情,能与生命相激荡,与现实相对应。他还原出中国文化最为光明且亲和的一面,如日出山谷,气象一新;如乡音悦耳,安稳人心。

 台湾的文坛巨擘隐地先生曾赞誉作者文章“绝对大气”,本书同样延续了这个品质,无论对当下物化的时代,还是荒失的人心,皆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本书附赠《对话与问答》别册,收录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讨论,所涉及的皆是今人感同身受的现实问题。而作者游刃有余、娓娓道来的对答,令人感叹:唯能解答人们的现实困惑,才见学问之真实不虚。

 

:::本書簡介:::引用自【搜狐網】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25371.html

 

 

〈人間隨喜──溥心畬是「畫家」嗎?〉 2013/7/23  作者:薛仁明

民國二十年代中期,張大千與溥心畬分峙中國南北畫壇,時人稱「南張北溥」。國共內戰之後,二人相繼渡海,又多年,先後病逝於台北。溥心畬逝世至今,五十年矣,為此,歷史博物館特別舉辦了紀念書畫展。我看了其中一段介紹文字,頗生感慨。

  溥儒字心畬,恭親王奕訢之孫,末代皇帝溥儀之堂兄。自幼成長於恭王府,接受嚴格的滿族皇室教育,不僅文武兼修,更全面地繼承傳統素養。正因如此,溥心畬一生堅持傳統價值,儘管以繪畫名聞天下,卻自認在經學方面成就最高,其次是詩,第三是書法,最後,才是「雕蟲末技」的繪畫。

  溥心畬這樣的排序,今天看來,當然有些怪異。畢竟,以溥心畬畫作之精,若活在眼下繪畫市場火爆、拍賣價格屢創新高的時代裡,單憑其畫作,不僅財利豐饒,更能輕易享有大名。至於經學,除了滿腔經世致用的懷抱之外,相較於繪畫,顯然是乏人問津了。但即便如此,溥心畬若生在當代,真再問他,恐怕,他仍是要不改其志,還會將繪畫繼續排在最後的。

  事實上,若當溥心畬面前,直接冠以「畫家」頭銜,老先生大概就不太樂意的。

  自古以來,中國對於陶工、雕匠、優伶等只視為一件活計,所謂做生活。「專業畫家」、「專業藝術家」的身分,其實與雕匠、優伶幾無二致。如果安於「畫家」這樣的身分,又執著所謂繪畫的成就,格局便小、心量也就窄隘了。正因如此,即使讀書人最在意的文章,當年漢朝的揚雄都要說,「文章,小道也」。

  中國古人,向來自覺於此。因此,李白的詩,固然名傳千古,但他真正掛懷的,卻從來不是詩;他一生好任俠,最大的抱負,其實是《長短經》講的「王霸之學」。至於蘇軾,不僅詩文驚動天下,即使書法,也都在歷史上熠熠生輝;然而,當時有人求字,追隨年餘,得一筐而去;對蘇軾而言,書法本來就只是這樣地餘事風流,原本,他就另有懷抱的呀!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對溥心畬而言,身為皇族之後,受過中華文化最精粹教養的他,必然比任何人都清楚,孔子為何要說「君子不器」。作為一個君子,當然可以有種種的才能,但是,卻萬萬不可執於這各種才能。一旦執著於此,他就離了戰場、忘了本務。昔日,南唐後主深湛於詩詞,北宋徽宗精妙於書畫,可中國人素來不以之為貴,畢竟,他們都離開了戰場,也忘掉了本務。

  孔子說,「士志於道」,對讀書人而言,經書裡所標舉的內聖外王之道,才是真正的本務。當然,今天是個專業主義盛行的時代,讀書之人,多半已孜孜於所謂的專業成就;於是,「大學者」、「大作家」、「大畫家」,個個聲勢烜赫,人人光鮮亮麗。但是,如果仔細看他們的作品,卻常會發現,裡頭似乎總缺了極關鍵的啥東西。

  這時,我讀著溥心畬的介紹,看著他對繪畫「成就」的不以為意,忽地恍然明白,溥心畬其實不只是個滿清遺族,更是一位中華文化的遺老。這樣的遺老,雖不光鮮,也不亮麗,可他知本務,更別有懷抱。如此懷抱,看似不合時宜,但對某些明白之人,卻會有著一番召喚吧!

 

:::[人間隨喜]:::引用自【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13715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