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人之際─《史記》裡的天心與人意】(上)

 

授課講師:作家薛仁明

 

開課地點:臺北書院

 

-----------------------------------------------------------------------

 

導讀人:作家薛仁明

         

 

記載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元狩元年,一共三千多年歷史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對於《史記》,您還記得多少?隱身文字背後的隱微之義,您又看出多少?《論語隨喜》、《萬象歷然》的作者薛仁明老師,即將於九月十四日,在臺北書院開講,以不同於我們刻板印象中的劉邦、項羽、張良、韓信、蕭何、曹參、陳平為本,帶領大家走進【天人之際─《史記》裡的天心與人意】。

 

※※※※※※ 

 

先附上六月廿七日刊登於聯合報的〈一棒打響歷史〉讓大家先睹為快。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989832.shtml

〈一棒打響歷史〉【聯合報╱薛仁明】2013.06.27 04:03am

因黃石公,張良這一生,於是翻轉。翻轉的關鍵,不在於黃石公授以太公兵法,而在於黃石公狠狠賞了他一棒……

圖/林崇漢張良的故事,大家都熟。但是,當我讀到〈留侯世家〉裡的三個字,眼睛仍為之一亮。

「欲毆之」。

作為王者師,張良運籌於帷幄間,一派氣定神閑;助劉邦得天下後,又功成身退,從赤松子游,學辟榖、習導引術;那進退間的從容,令人遙想不盡呀!除了迴身轉圜那優雅的身影,司馬遷在〈留侯世家〉的文末,還特別提到張良長得秀氣,「狀貌如婦人好女」。凡此種種,張良似乎都該是個清雅淡定、沒啥火氣的才是。

孰知,年輕時的張良,卻實實地不然。他不僅不淡定,壓根就血氣洶湧。當年,秦才滅韓,儘管家中有僮僕三百,張良在心激氣切之際,甚至「弟死不葬」;為了國仇家恨,他散盡千金,「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最後,覓得了力士,遂在博浪沙一地,以沉沉鐵椎,奮力一擲,狙擊秦王。這一擊,雖說誤中副車,功虧一簣,但兩千多年來,為之震動的,又豈止當年秦皇?

事敗後,血氣洶洶的張良驚魂未定,急急亡命,遂改名易姓,避居於下邳。亡命之後,這五世相韓的世家子弟,脾氣依然改變無多;於是,那日閑步,遇一老者,因其無禮太過,一時愕然,頗覺忿怒,便動念出手,「欲毆之」。張良「欲毆」的這老者,大家都清楚,正是黃石公。

因黃石公,張良這一生,於是翻轉。翻轉的關鍵,不在於黃石公授以太公兵法,而在於黃石公狠狠賞了他一棒。從故意丟鞋,再輕蔑地讓張良去撿,再倨傲地喚他穿鞋,這一個個動作,等於是一棒棒落下,就端看「孺子」張良接不接得起。若接得了,那是張良的造化;若接不了,那也只能拉倒。張良本是個心激氣切甚至是心高氣傲的公子哥兒,見黃石公如此行狀,一開始,難免就心生不滿、為之愕然,遂本能地「欲毆之」。但是,也算天幸吧!就在這恰恰一機裡,張良忽地心念一轉,暫且隱忍,勉強地「長跪履之」。就在這「孺子」張良「長跪履之」後,黃石公只一臉恬然,「以足受,笑而去」。張良望著那含笑的身影,半晌,忽地一怔,像是開了天眼,頓覺可異,不由地心頭一驚。這一驚,不僅驚開了聰明,更驚破了原有的執念,於是,接下來連續三次的五日一約,不管黃石公再如何蠻橫發怒,再如何「蓄意刁難」,聰明如張良,肯定,都要虛心受此一棒了。

黃石公這一棒,是扶強不扶弱。施棒,是強者;受棒,更是強者。施棒不易,受棒難。張良的心激氣切,張良的世家包袱,他種種的習氣與執著,若能受此一棒,進而一棒打殺,那麼,才可能從此徹底翻轉,讀太公兵法也才庶幾有益。若是無此一轉,兵法讀得再多、再認真,其實,也都枉然。

黃石公與張良,兩人高手過招,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遂一棒打響了歷史。歷史上,如此地鏗然有響,更早前,還有老子賞孔子一棒。

孔子幼年喪父,身世也遠遠不及張良,「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一般世家子弟的包袱,他身上是沒有的。但是,孔子的問題在於,他天資太好,過於早慧,素來又以「年少好禮」聞名。於是,孔子年紀輕輕,便多有徒眾;年紀輕輕,也就以師位自居。後儒標舉孔子,總將他說成是天縱之聖,像是個天生無瑕、從不犯錯之人。殊不知,如此年少成名,就難免有異化之虞;太早備受尊崇,更難免會有不自知的「我慢」。年輕時代的孔子,意氣風發,的確就頗有些貢高我慢的。正因有此「我慢」,才會有後來老子這一棒!

那回,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說是問禮,其實就是問道。既是問道,老子當然要實話實說;而且,這回孔子主動求問,等於是自投羅網,嘿嘿,老子就不必客氣了。於是,對著眼前這人,他便結結實實,一棒打去,「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從老子這話看來,年輕的孔子,肯定好學深思、才華洋溢;但是,也正因才情太多,遂為才情所累。孔子聰明外露,好發議論;孔子博聞強記,言詞鋒利;言詞議論所及,鮮少有人能擋。正因有此能耐,且又自居師位,難免就我執甚深,稍不小心,就會以訐為直;年輕的他,看似一臉正氣,實則心中多有傲慢,更不乏爭強好勝之心。於是,老子挑明著對他言道,「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所有的習氣與執著,當去則去;所有的才情與聰明,也當藏則藏;鋒芒畢露,並非好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好自為之吧!

寥寥數言,卻句句直指核心;老子這一棒,出手極重,打得孔子幾乎步伐踉蹌;後來,《莊子‧天運》篇便說,「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整整三天,五臟六腑,都還震動著,完全說不出話呢!莊子這段記載,真假不論;但能將孔子寫得如此實誠,就比那些成日歌誦孔子的後儒,都更像是孔子的知心之人。

我喜歡這樣的孔子,有弱點、會犯錯,有時,還可能步伐踉蹌。一如晚年的他,偶爾還動念「乘桴浮於海」、「欲居九夷」;如此孔子,不時都可能動搖的。然而,雖說會動搖、會喪氣,但才隔半晌,定一定神,重整旗鼓,又比早先更有精神、更有氣力,這就非常的好。我相信孔子年輕時的確「驕氣與多欲」,但我更心儀他後來的層層翻轉。聖人之偉大,不在於絕無過錯,而在於「過則勿憚改」;孔子之了不起,也不因他是「天縱之聖」,而在於他翻轉的誠意與能耐。

我總覺得,孔子問道於老子,是他一生至大的轉折點,其關鍵、其緊要,幾乎就等同於張良遇見了黃石老人。《史記》的〈孔子世家〉,於此著墨甚深,這是司馬遷的大見識;反倒後世儒者,多半避而不談,這就可惜了。畢竟,施棒不易、受棒難。施棒之人,固然強者;虛心受棒者,才更是狠角色。老子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歷史上,從來不缺乏「勝人」的有力者,但真能「自勝」的強者,卻實實不多見。孔子也好,張良也罷,正因能夠「自勝」,生命才從此強大;當年,他們受得起這一棒,來日,便能將歷史打得錚錚有響。

 

:::招生資訊:::

臺北書院課程報名招生中)

師資:薛仁明老師

http://tplecturehall.wordpress.com/

台大歷史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畢業。台南一中二年級開始,長期困惑於安身立命之道,十八歲時且因之休學半年。十九歲開始,有心於儒釋道三家。一九九三年,長居台東池上鄉下。關心的焦點,是文化之重建與生命之修行。著有正體中文書《胡蘭成‧天地之始》(台北如果出版社)、《萬象歷然》(台北爾雅出版社)、《論語隨喜》(台北爾雅出版社)、以及簡體中文書《孔子隨喜》(北京新星出版社)、《人間隨喜》(北京同心出版社)

課程介紹:

中國夙稱「歷史的民族」,這不單單是因留下了最多的歷史資料,也不僅僅是因極重視歷史的傳承,關鍵更在於中國人特別有辦法跳脫一時的是非成敗,以立於「天人之際」的高度,來觀照古今。

這樣「天人之際」的高度,正是史記的戛戛獨造處。本課程以楚漢之際幾位關鍵人物契入史記一書標示出來的天心與人意。莊子曾說,「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至矣」,換句話說,明白這樣的天人之際,既是學問的極致,也是我們畢生最緊要的一門功課。

第一堂  「大丈夫當如此也」──《史記‧高祖本紀》上

第二堂  「沛公天授」──《史記‧高祖本紀》下

第三堂  「彼可取而代也」──《史記‧項羽本紀》上

第四堂  「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史記‧項羽本紀》下

第五堂  「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史記‧留侯世家》

第六堂  韓信之死──《史記‧淮陰侯列傳》

第七堂  蕭規曹隨──《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曹相國世家》

第八堂  「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史記‧陳丞相世家》

 

上課時間:2013/9/14起|每週六下午14:00~16:00

報名方式:洽電02-231123480939-763655,傳真02-23121219或註明姓名、電話,Emailtzhtlh@gmail.co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2013-06-25 作家薛仁明導讀
    全站熱搜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