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年輕:不老族的快樂哲學》 

Travels with EpicurusA Journey to a Greek Island in Search of a Fulfilled Life 

作者:丹尼爾克萊恩 

原文作者:Daniel Klein 

譯者:廖婉如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 

出版日期:2014/05/01 

--------------------------------------------------------------------

導讀:馬可孛羅文化編輯李雅玲

         

 

*內容簡介

 「令我們富足的不是我們擁有什麼,而是享受什麼。」──伊比鳩魯

 《商業周刊》1379期書摘介紹

 「生命怎麼過才圓滿?」

 「什麼是目前人生階段最好的生活?」

 不論你正值哪個年紀,如何擁有滿足的人生是一輩子的追問,一旦意識到「活著的意義」就不得不面對

 第一本寫給熟齡者的心靈處方,帶著哲學家的生命智慧:伊比鳩魯、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海德格、尼采、康德、蒙田、齊克果......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在旅途中叩問生命的熟年書寫

 希臘伊德拉島上的老人知足常樂。

 73歲的作者,想找一個最舒服的方式來渡過人生這個階段。置身在滿佈岩石但豔陽高照的景致裡,讀著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的作品。他的終極問題是:「人該如何充分利用這一生?」伊比鳩魯的回答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快樂的生活,充滿愉悅的生活。

 「安穩地停泊在港灣中。」──伊比鳩魯相信老年是人生的頂峰。人漸老了之後因為「無須擔憂未來」,所以心智上會得到一種獨特的自由,品嘗時間的質而非量,去選擇經驗生命的方式,過著安住當下、不慌不忙,自己想過的生活。

 熟年階段提供了饒富意義的契機,這契機是年輕歲月不可能有的。別錯失純粹當個真誠而知足的人會有的永恆感,懷有哲思地悅納自己,享受單純的快樂吧。單純的快樂不但比較便宜,而且也比較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作者旁徵博引古今哲學,令人會心的雋語俯拾即是,就像一位一起探險的友伴,以幽默獨到的筆觸提出熟年優雅心境的透徹見解。選擇伊比鳩魯式的圓滿生活:當我們體會睿智哲人的真知灼見,就可以做出真誠的選擇,護衛真正的幸福,過我們想過的黃金歲月。

本書特色

 無論你是「初老」、「漸老」、「已老」,如何迎接滿足的老來生活?

 熟年心靈的快樂處方,伊比鳩魯如是說:

自在

 「不知足的人給再多都不夠」伊比鳩魯式的生活是嚮往個人的怡然自得

 陪伴

 「老去時同病相憐的慰藉」無所求的友誼是愉悅生活的第一要件

 看開

 「戰勝覺得生活無目標的老年憂鬱」練習對無法操之在己的事放手

 慢活

 「『無聊』代表有時間充分體驗」充分品嘗人生需要大把時間來細嚼慢嚥

 遊戲

 「所有生命都在嬉戲」珍重生命的同時,終歸又不是正經八百看待它

 回憶

 「隨心所欲地想任何事」以成熟睿智的方式來緬懷過往

 婚姻

 「你能夠跟這個人無話不談直到終老嗎?」隨著邁入熟齡老伴越顯重要

 勇氣

 「別等到後悔,趁當下享樂吧」適可而止的中庸之道讓生活變好

 怕老

 「超越生命固有的荒謬」不如好好想想熟年階段怎麼利用最好

 宗教

 「準備好面對嚴肅的靈性層面」能夠單純快樂地活著就是莫大榮幸

名人推薦

 陶傳正(奇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小野(作家)

 戴勝通(《跟著董事長遊台灣》作者)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孫越(終身義工)

 譚艾珍(資深藝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尼爾克萊恩Daniel Klein

      丹尼爾克萊恩1939年生於美國德拉瓦州,哈佛大學哲學系畢業,曾為電視節目撰寫腳本,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柏拉圖與鴨嘴獸一塊上酒吧?》(時報出版)的作者之一。其他著作或合著作品30本,包括驚悚小說、幽默哲學類。目前定居麻薩諸塞州。

  譯者簡介

           廖婉如

  專事翻譯,近年譯作有:《巴黎藍帶廚藝學校日記》、《義大利麵幾何學》、《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巴黎異想》、《吃,為什麼重要》、《命運之惡》等。

目錄

前言狄米崔小館的一桌

尋找老年哲學

第一章古希臘的橄欖樹:伊比鳩魯的圓滿哲學

老年乃人生的頂峰

別讓日常雜務給絆住了

伊比鳩魯學說作為當今一種生活哲學

哲學觀念的涓滴效應

在老年選擇伊比鳩魯式的生活

老年的友誼之樂

年老時同病相憐的慰藉

第二章無人的陽台:時間與忘憂珠

老年的無聊

老年的玩樂

玩樂的老人

無需多言,我走出了課堂!

我理解到的老人嬉戲的極致

玩味時間

第三章塔索被雨濺濕的照片:論獨思

悠思逸想

心靈愉悅的優勢

寫回憶錄的欲望

自傳和真誠老年

緬懷過往的迫切需要

有所取捨的回憶

《野草莓》的智慧

第四章青春之美的西洛可風:存在的真誠

性慾VS.緬懷性事

存在的真誠

存在的拒斥

法蘭克.辛納屈和緬懷往昔的老年

老年獨有的浪漫情趣

白頭偕老的滿足

第五章綿羊項上鈴鐺叮咚響:通透練達到進入形而上

抗拒老年樂趣的愚蠢

對所有事適可而止

老年冒的哲學風險

勇於在老年不合邏輯地思考

老年的意識轉換

第六章伊菲珍妮雅的客人:斯多葛哲學和老年

老年憂鬱的主因

憤怒和斯多葛主義

在變得無用之前結束生命?

在老朽的老年結束生命的可行性

預期性的老年憂鬱

浪漫潛藏的危險

第七章卡米尼灣的火燒船:進入靈性層面正是時候

老人和上帝的幻象

進入靈性層次正是時候

老人對靈性的疑問

日常的神聖

尾聲歸鄉:安住當下的老年

專心變老

◎內容連載

尋找老年哲學

我已經是個73歲的老人,想找一個最舒服的方式來渡過人生這個階段。以我多年來在希臘長住好幾回的經驗,我想我可以在此地老人身上找到一些線索。伊德拉島上的老人知足常樂,我一直印象深刻。打從50多年前我還是個大學生開始,我就對這些偉大哲學家們關於如何活得快樂又有價值的看法,一直很感興趣。只是當時年輕氣盛(就別提那用不完的精力和茂密的頭髮了!),一些關於老年如何過得圓滿的見解雖然有印象,但不特別吸引我。置身在滿佈岩石但艷陽高照的景致裡,讀著古希臘哲學家的作品,而他們的思想最初也是在這同樣的風景裡開枝散葉,這想像感覺起來實在對極了。

‧老年乃人生的頂峰

伊比鳩魯相信老年是人生的頂峰,黃金歲月。在《梵諦岡語錄》,他的言說被記載道:「年輕人不應該被視為幸運兒,幸運兒應該是生活過得好的老年人。因為正值青春的年輕人大多因著機緣飄泊,在個人信念上搖擺不定,老年人則是停靠在港灣中,護衛著真正的幸福。」

當我坐在狄米崔小館的涼蓬下,思索著什麼是我目前人生階段最好的生活方式時,「安穩地停泊在港灣中」的想法讓我豁然開朗。信念不再搖擺不定這一點打進我心坎裡。根據伊比鳩魯的其他教誨,他也曾提到年輕人舉棋不定的追尋,而這是因為他們的信念變來變去。伊比鳩魯指出禪宗裡所謂「奮鬥」的虛妄,在我們的文化裡,奮鬥是正值青春的年輕人的標記。

奮鬥不懈的人是停不下來的!每完成一項這輩子一定要達成的「願望」,下一個就會出現。當然啦,與此同時,時鐘也不停地滴答響而且還響得很大聲。歲月不饒人,結果我們硬是把自己搞得氣喘吁吁,再也沒時間安安穩穩享受暮年,回顧這一生,也無法跟朋友暢快地一整個下午閒聊,或者聽聽音樂,或者回味陳年往事。我們將不會有另一次機會可以那麼做。

‧別讓日常雜務給絆住了

伊比鳩魯對於真正優質生活的透徹見解,讓我真切地看清一個好的老年生活應該怎麼過。他列出了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的原因,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我們把自己綁縛在「商業世界」裡。伊比鳩魯比麥迪遜大道早出現幾千年,但他已經看穿商業世界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讓我們以為自己需要一些其實並不需要的東西,而且隨著商業世界持續軋軋運轉,我們不停汰新換舊。一旦追逐最新潮的事物通常是我們壓根兒不需要的東西伊比鳩魯最看重的寧靜與快樂就不見了。他的格言中我很喜歡的一句是:「不知足的人給再多都不夠。」

在伊比鳩魯看來,真正的快樂是不花錢的,譬如像水煮扁豆,或優格沾醬。在這安詳的晚年,誰會因為無法享用一頓文火慢烤的雉雞,或是像我來希臘之前跟我老婆一起吃的鮭魚佐松露,而感到欠缺呢?享受單純的快樂吧,伊比鳩魯如是說。單純的快樂不但比較便宜,而且也比較不會對年老的身體造成負擔。

但是當伊比鳩魯寫道:「我們必須從日常雜務跟公眾事務中解脫」時,他所想的其實還不單只是別讓自己無止盡地追逐無謂的事物。他勸我們別去做的事,就是不要獻身於工作,就從擺脫有個隨時告訴你要做什麼、怎麼做才對、目前的做法那裡不對的老闆開始。即使你自己是老闆,也一樣必須與其他人打交道而受羈絆。他還是要指示下屬該做什麼,跟他們協商或激勵他們,結果還是一樣被囚困住。而自由,也就是伊比鳩魯標榜的激進的存在性自由,是快樂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伊比鳩魯學說作為當今一種生活哲學

伊比鳩魯這種自在悠閒的精神遺產,在希臘的農村比在都市要來得普遍,這一點都不足為奇。愛琴海的島上居民很愛講一個有錢的希臘裔美國佬到島上渡假的笑話。這個有錢的美國人有天出外閒逛,看到一個希臘老人坐在岩石上,邊喝著茴香酒邊看夕陽沉入海中。美國人注意到老人身後的山丘上有一片橄欖樹林,但顯然缺乏照料,橄欖東掉一個西掉一個,地上到處都是。他問老人這些橄欖樹是誰的。

「我的。」老人說。

「滿地橄欖你都不撿嗎?」美國人問。

「當我想要一個的時候就會撿一個。」老人答

「難道你不知道,如果好好修剪,在產季採收的話,可以拿來賣錢?賣到很好的價錢。在美國,人人迷上了這種初榨橄欖油,再怎麼貴都願意掏錢買。」

「我要那麼多錢做什麼?」希臘老人問。

「你可以蓋個大房子,請一堆僕人來替你做事呀!」

「然後我要做什麼?」

「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你是說,像這樣坐在這裡喝茴香酒看日落?

老年的友誼之樂

對朋友無所求,這基本上跟一個人還在縱橫職場時的生活導向大不相同。在生意場上,不管是哪一種生意,都會有一個目標,而這目標幾乎跟真正友誼毫不相干。老闆要你做事是因為他要一個結果,員工聽命行事也一樣,而員工要的結果之一是薪水。不管有多少管理手冊建議要把員工和同事當成真正的個體看待,意在言外的事實是,商場始終還是有它固有的政治性格。在工作上,同事不論如何都是達成目的最重要工具,我們也一樣,這自古皆然。當伊比鳩魯要我們提防商業和政治上的危險時,他對這一點其實是了然於胸的。

把別人當成目的而非手段來對待,結果對我們自己,以及與我們有關係的人,都變成了樂事一樁。除了陪伴,塔索對他的漁夫朋友一無所求。他不會像以前在當法官時要求律師那樣,要他在法庭上簡明地陳述某個案件。塔索沒有必要去操縱、剝削,或用任何手段差使他的漁夫朋友做任何事。沒必要!塔索只希望他的朋友單純地在他身邊。他可以和他聊天,笑談天下事,玩一手牌,或許最重要的是,當他們一同凝望著大海時,可以共享那份寧靜。伊比鳩魯認為,無言的交流是真正友情的標記。

在伊比鳩魯的快樂清單中,陪伴位居首位。他寫道:「在智慧所能成就的美滿人生裡,擁有友情顯然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蒙田在一篇散文裡詳細談到老年生活,他主張說,對治老年的病痛,最好的處方是跟朋友訴苦,他說:「如果吐苦水可以讓身體舒服些,那就找個人吐吐苦水。如果全身動一動有效,就隨意打滾吧。如果大聲叫一叫能讓病痛消失或至少分散對病痛的注意力,那就盡情吼一吼。」

蒙田認為,如果我們不能在朋友面前毫不保留吐苦水,就是平白浪費了人老了之後最好的緩解劑,為的只是維持某種愚蠢的得體罷了。今天在某些老人的圈子中,這種輪番吐苦水的奏鳴被叫做「器官演奏會」,天曉得,這確實分散了對病痛的注意力,多少有吧。

‧緩慢與優雅

上了年紀的人行動緩慢。我們這些老傢伙純粹是被迫放慢腳步伊德拉島的人則基於不同的理由這麼做這豈不是好事一樁?來到這地方,我上了年紀的步伐竟然一步步和周遭的人變得一致,我才發覺到自己習慣性地抗拒悠閒步調;我不想對遲緩讓步。這是我不知不覺一直服膺於「永保青春」精神的另一個表現。而今我倒是清楚看見了緩慢非比尋常的好處。

緩慢有種優雅,我發現自己輕易地融入其中,在緩慢中我覺得行止流暢,甚至帶有一些美感,讓人想到打太極拳那種行雲流水的質感,但完全沒有打太極的一招半式。有時候,我會不慌不忙地從椅子上起身,先是測試一下平衡感,然後小心翼翼地打挺身子站直,接著踱方步走到窗邊,自覺在跳著老人最自然優雅的舞步。念頭和動作一致。沒錯,我正屈服於上了年紀的限制,但一點都不覺得挫折,事實上有時還覺得十足有尊嚴。

伊比鳩魯會要我們盡量去品嘗生活中的每一刻,而充分品嘗這些經驗需要時間。雖然我慢悠悠地嚼著狄米崔的羔羊肉的原因之一,是我顫危危的牙齒,但這樣子細嚼慢嚥,也增添了不少樂趣;緩慢正是它的佐料啊。

老年的無聊

沒有什麼比老來生活無目標、不會有令人興奮的事來臨、沒什麼性慾、沒什麼體力,連去森林裡露營都覺得麻煩而不是娛樂,更讓人覺得無聊。雪上加霜的是,老年人無可避免地會發現儘管在狄米崔小館常有聚會這輩子從來沒有那麼多獨處的時間,有大把的時間,但無事可做。一大片無聊單調的空白。除了生病和死亡之外,無聊是老來最讓人害怕的事。

生活裡沒有什麼是有意義的,也沒有什麼是有趣的,人就此進入無聊狀態。一個無聊的人甚至會渴望自己可以有所渴望,他時間太多,卻沒有什麼事非做不可,他會無聊到死。我們這些多愁善感之輩對這種「存在性的無聊」都再熟悉不過。

因此,照史文森的說法,現代人常會為了殺時間,去編織個人目標,追尋有挑戰性的活動,最重要的,追求新鮮。新經驗和新鮮事不可能會無聊,不是嗎?這個嘛,顯然通常是這樣沒錯,所以當上一家公司的副總裁後,另一個目標隱隱然出現在前方當上資深副總裁,然後是總裁,然後是一家更大公司的總裁,再一家更大公司的總裁。這個過程永無止境,永遠無法滿足你,而在某個節骨眼,你會開始覺得一切索然無味。新鮮事本身會變舊,前往死前必訪的第12個地方,遊歷異國風光這件事可能會變成老梗,因為那種「奇異」的感覺,你已經嘗過11次了。老年人常對新鮮事的半衰期特別有感,我們嘴裡就常會冒出這樣的句子:「萬變不離其宗啊!」或是「活到這把年紀,我是古井無波,沒什麼事會嚇到我了。」

如果一個人無法賦予生活某些意義,或者賦予生活的某部分意義,那麼他的生活便只剩下讓他從無意義感分心的事,雖然很少人承認他們是如此。但我們大概從這兒那兒得到許多暗示,暗示這些讓人分心的事本身也沒有意義。史文森寫道:「最好動的人正是那些最不甘寂寞的人。我們幾乎不得閒,總是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做,因為我們無法面對從中攔截的「空虛」時間。而弔詭的是,這被事情塞得鼓鼓的時間,待事過境遷回想起來,卻往往讓我們覺得空虛得可怕。」

「對新鮮事的熱烈渴盼,注定隱含著失望。用超級忙碌來對抗老來無聊的「永保青春」對策,聽起來無疑就是「老樣子,老樣子」用「意義的替身」來收尾,直到苦澀的終點。

老年無聊的解決之道──玩樂

對許多哲學家來說,「悠閒」實在是老年人最好的禮物,不管這悠閒是被迫的,還是自己選的。它讓我們有時間去從事人類一項奇妙的活動玩樂。二十世紀的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他廣為流傳的一篇政治文章「悠閒頌」中,教訓我們不會利用空閒時間玩樂:「當忙裡偷閒是一種快樂,有人會說,如果一天只要工作四小時,那麼人們將不知道如何填滿那些多出來的時間。現代社會確是如此,在我們所處的文明裡,閒散會遭譴責,在以前的年代從不會這樣。以前的人有能耐活得無憂無慮,有能耐去玩樂,現在這種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被崇尚效率的迷信所遏止了。現代人認為做每件事都要有一個理由,從來不是想去做而去做。」

如果我們這些老傢伙還記得怎麼玩樂的話,那麼可以把我們從無聊中拯救出來的,就是玩樂這件事。羅素說的沒錯:純粹為了玩樂而玩樂已經被貶為浪費時間,結果我們似乎失去了可以讓自己獲得人生最大樂趣的能力,而這種樂趣格外適合我們老年人。

通常在使用「遊戲」這個字眼時,潛藏底層的一個概念是「忘我」。柏拉圖在他的對話錄《尤西德姆斯篇》裡把這概念帶回家鄉,在那觀念裡,蘇格拉底批判詭辯學家,主張一個人在閒暇時「玩味」觀念所學到的,要比坐在課堂裡學的多。而師承柏拉圖的伊比鳩魯,享樂的一代宗師,深信學習和愉悅之間有著一種簡單而優美的連結。我看到的,很簡單,就是舞頌生命舞頌它的磨難,無視雅典的極權政府,說到底就是,無視年老的阻礙。這是嬉戲的最高境界。

當下我完全懂了柏拉圖說「純粹的嬉戲蘊含著神性」是什麼意思,他最常被引述的一段關於嬉戲的文字出自《法律篇》,他寫道:「人類是被造來供上帝玩耍的東西,而這是人最好的特質……因此男男女女應該照著這特質過生活,玩最高尚的遊戲……那麼過生活的最好方式是什麼活得像玩遊戲一樣。」

海德格的疑問對我來說實在太遙遠,我確實從「所有生命都在嬉戲」的概念裡體會到意義深遠的事。這是一種「珍重生命的同時,終歸又不是正經八百看待它」的世界觀。與其說這是一種「生命是個大笑話,所以沒有什麼是重要的」的嘲諷態度,不如說是「我們可以從遊戲人生中超越自己」的一種感覺。

悠思逸想

真正的閒散需要耐心,就某方面來說,耐心是無聊的解藥。真誠的老人是最有耐心的人,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急著讓時間過去。就連老年生活缺乏新鮮事也可以看成是好處。「新鮮事」我們已經做得夠多了,而且發現它往往靠不住。累積的經驗這就是老人擁有最豐富的資產。

伊比鳩魯和柏拉圖都認為,老年人擁有獨特的機會進行無拘無束、海闊天空的思考。伊比鳩魯則比較把老年的這個機會看成是受惠於,老年人已經把必須與人交際和過問政治的生活拋諸腦後;這讓我們把腦力花在其他的事情上,通常是更私密、有哲理的事。

緬懷過往的迫切需要

我個人覺得心理學家和存在主義哲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ckson)更有說服力,他深信,妝點著遺憾和絕望的回憶不是我們唯一的選項。相反的,艾瑞克森說,以成熟而睿智的方式來緬懷過往才是真誠老年所需要的。在老年成熟期,艾瑞克森看到的張力介於他所謂的「自我統整」和悲觀絕望之間,這階段的基本任務是反思個人的一生。

對艾瑞克森來說,順利的解決有賴睿智深思過的自我實現感,一種具有哲思的自我悅納,無論這輩子犯過的嚴重錯誤和一路以來的跌跌撞撞。艾瑞克森相信,能夠在老年懷有哲思地悅納自己的一生,端看是否具有成熟的愛的能耐。

所以就艾瑞克森的哲學來看,為自己的一生找到一個敘述脈絡的老年衝動,不僅僅只是沉溺在悔恨裡或懶散地做白日夢它可是很要緊的事。當史文森寫道,和一個接一個不連貫的孤立經驗所帶來的無聊相反的是「累積的經驗」,而且它很可能是讓人脫離無聊的最好方式,他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專心變老

也許佛家的止觀概念是老年要活得真誠優質的最寶貴方式。也許不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必須專心於我們老了:這是我們尚能十足清醒的人生最後階段,這階段的時間有限而且時時在減少,而且在這階段我們擁有空前絕後的特殊機會。也許如果我們盡可能地留心於目前的人生階段,如何渡過這些年的最圓滿的答案會自行向我們開顯,我們不須嚴格照著睿智哲人的指示去做,而是去體會他們的真知灼見。

單純只是去留意諸如柏拉圖、伊比鳩魯、塞內加、蒙田、沙特和艾瑞克森之流深思明辨後建議的老年選項,我們就可以做出真誠的選擇,過我們想過的黃金歲月。我們可以試試看他們的想法是否合適,看看它們和我們所考慮的價值是否吻合。也許明哲地變老就是這個意思。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3469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