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苦苓書房

Ep.34:《征臺始末》

編  著:香風外史(市毛淺太郎)

譯  者:楊承淑、黃雪琴

出 版 社: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18年5月

---------------------------------

選書導讀:作家苦苓

沒想到會有機會在節目裡聊到一本明治三十(1897)年出版的歷史書籍《征臺始末》。日文原書一共四篇,分為〈征臺前之形式概要〉、〈征臺前記〉、〈征臺中記〉、〈征臺後記〉,是日本日進堂書店少東香風外史(市毛淺太郎)編著。根據本書,作者曾參與甲午合戰中的滿州戰役,但不曾前往臺灣、澎湖。

為本書撰寫長達54頁導讀文的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林呈蓉教授更破題直指,「該書可謂是不亞於官方版《日清戰史》,以「乙未之役」為中心,完整敘述1895年日方之於臺島接收經緯的曠世大作。本書譯者之一黃雪琴女士認為,本書「可謂日軍犯臺自白書」。

您是否也好奇,苦苓大哥為何要分享這一本由「日本人」編著的「征臺」始末?苦苓大哥特別為大家寫了一邊摘要導讀,與朋友們分享。請聽苦苓書房 Ep.34:《征臺始末》。

blog聽書:https://reurl.cc/j7pg2p

Casbox:https://castbox.fm/va/2940501

臉書粉專:飛碟聯播網北宜產業電臺FM89.9

========================

《沒事好讀書》(本書引用自苦苓臉書)

這一本「征台始末」是日本人寫的,有關馬關條約之後,日軍攻佔台灣的詳細經過,內容雖然枯燥繁瑣,卻透漏了一些特別的訊息:

1. 日軍侵台,一路秋亳無犯,頗受民眾歡迎,而流竄的清兵和流氓在台北城內燒殺擄掠,所以辜顯榮才和仕紳代表開城門請日軍入內維持秩序。

2. 帶頭組成「台灣民主國」召喚人民反抗的唐景崧,第三天就扮成老婦帶著銀子開溜,總指揮丘逢甲隨後跟著溜走,留下無助的反抗軍面對日軍進攻。

3. 日軍攻台傷亡很輕,但不適應台灣濕熱氣候的「瘴癘之氣」,大多死於霍亂、痢疾和瘧疾(三天攻下澎湖,沒有傷亡,霍亂反而死了980人),連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染病而死。

4. 對日軍抵抗最力的桃竹苗客家人,因位處山邊,長期和原住民對抗而擁有較強武力,又相信反抗軍假造的日軍命令,説要「斷髮辮、禁鴉片、雞豬課稅、夜不閉戶」,為保住生活而強烈反抗。

5. 甲午戰爭不是因為日本侵略中國,是因為清廷不甘心失去琉球、想要併吞朝鮮,而日本支持朝鮮獨立,雙方才起衝突,結果反而讓清廷丟掉台灣。

6. 清廷引以為傲的北洋艦隊,只三天就從23艘被到打到只剩4艘,日軍20萬人長驅直入,因此日方態度強硬不肯講和,後因李鴻章在日被刺才答應議和,可以說馬關條約是李鴻章用「半條命」換來的。

「延申思考」:為什麼曰軍軍紀嚴明、在台灣秋毫無犯、對台人極盡懷柔,在中國卻任令軍人無法無天、殺戮姦淫、和廣大中國人結下了血海深仇?

========================

◎本書簡介

本書出自日人角度記載之「乙末戰爭」,資料蒐集完整詳細,描述戰事猶如身歷其境、鉅細靡遺、脈絡分明,並有獨樹一幟的觀點,不僅對世界及東洋形勢有宏觀描述,且引用各種條約、文書、檄文、書信、日記等,細緻編排征臺過程中之大小事件。在描寫日軍不得不透過出兵、增兵,歷經艱辛始得接收臺灣的背後,滿是臺灣住民守護家鄉,自發奮起、抵死拒日的血淚。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歷經翻譯、查證、增補圖片,提供另一個重新審視歷史的角度,希冀透過探知過去,洞悉現在與未來方向。——{南天書局}

出版序:黃仁安—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眾所周知,甲午戰爭對台灣的歷史命運帶來深切影響,台島民眾對此殊變的象徵性反應,莫過於「台灣民主國」的發想。目前相關史料的記載,除了以日文撰寫的官方戰事檔案或個人出征日記,以及國際媒體的觀察報導之外,亦不乏台島人士的相關記錄,如《台海思慟錄》、《瀛海偕亡記》、《讓台記》、《台灣通史》、《台灣八日記》、《台島劫灰》、《丘逢甲信稿》、《劉永福歷史草》、《台灣戰爭記》、《魂南記》、《東方兵事紀略》等史料。

  而1897年(明治30)以日文撰寫的《征台顛末》,作者香風外史(市毛淺太郎)乃日進堂書店少東。依序言之所述,「余放棄教育之務,甘願投身於此小書肆中」等文句,推之作者曾與教育界有些許淵緣,但為了編撰《征台顛末》,乃放棄原職而閉守於書齋,振筆疾書乙未征台史。理由有三,首先台灣乃近代日本領土外擴的初始之地;其二則是征台之役的慘絕景況乃近代初期所前所未聞的;其三是從日本的外交政略觀之,台灣乃形勝要害之地,能有効擁有此島,著實應該紀念與讚嘆。

  市毛淺太郎鑑於世人多鍾情甲午戰役,卻無視於其後日軍之於蠻荒島嶼澎湖、台灣接收作業的險峻,乃旁徵博引相關資訊,意圖撰文詳述接收戰役的過程與功業。就文脈推知作者雖曾參與甲午合戰中的滿州戰役,但卻沒有機會親赴台、澎體驗接收戰役,以故乃完成大作《征台顛末》,除了滿足作者個人對甲午戰後乙未之役的好奇之外,亦使後輩能藉以緬懷先人篳路藍縷之艱辛。

  《征臺始末》全書共分四篇,內容從接收台灣前的情勢概要開始,到台灣接收戰役的完成、開啟民政之序幕為止,把乙未割台之後,日方如何執行接收工作,鉅細靡遺地記錄成冊。若輔以其他相關史料比對,如《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石光真清の手記》、《軍醫森鷗外:統帥權と文學》、《台灣統治回顧談》、《興味の台灣史話》等,顯見《征台顛末》所記內容的確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憑性;以史料價值而論,相對於其他斷片、零星描述的相關史料,如藏於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的各類部隊戰鬥記錄、抑或是從征人員的日記與家書等,依歷史脈絡的完整性觀之,該書之內容不可不謂是略勝一籌。

  透過《征台始末》之細述,回顧百年以前曾發生於台灣的「乙未之役」,明治日本的積極進取,明顯與清吏的因循苟且,形成對比;而台灣社會「安民局」與「義民局」等兩派相互傾軋,無法建立共識,多數民眾的無奈與因應態度,則可從撰文的字裡行間看出一二;而令日本征台軍最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台灣女性的堅毅勇敢,所謂「女人撐起半邊天」,台灣女性奮勇抗日的行徑,也讓日本征台軍清楚意識到倘若過於亂暴莽為,這場戰役恐難善了,而不敢造次。

:::本書簡介:::引用自

{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https://reurl.cc/O1Q9Y3

{南天書局}https://reurl.cc/62XrYZ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