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第二卷):無邊落木蕭蕭下》

作者:俞平伯、施蟄存、蕭滌非、錢仲聯、周振甫、程千帆、馬茂元、周汝昌、霍松林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04

------------------------------

導讀:啟動文化總編輯趙啟麟

內容簡介

唐詩最佳入門,三十餘年經典,

名家導讀,傾囊相授,

最全面、最專業的詩詞素養,

每日十分鐘讀首唐詩,輕鬆掌握全唐詩精華。

 

  第二卷【無邊落木蕭蕭下】,收錄盛唐至中唐詩人

  包括:杜甫、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孟郊、柳宗元、元稹、韋應物等57位詩人、近四百首詩。

 

  國家不幸詩家幸,百花齊放的盛唐晚期到中唐──

  一場安史之亂,使唐朝繁華落盡,也摧殘了艱難苦恨繁霜鬢的詩聖杜甫,

  雖則時代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但杜甫「富貴於我如浮雲」「自笑狂夫老更狂」,

  大量揭露社會的不公不義,「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其後的韓愈、柳宗元、孟郊等人,繼承杜甫在語言文字上的大膽創新精神,

  白居易、元稹、張籍等人,則發揚了杜甫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有別於第一卷【雲想衣裳花想容】孟浩然、王維、李白等盛唐詩人的高不可及,

  此時的唐朝「驚破霓裳羽衣曲」,詩人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於是我們讀到了──

  杜甫「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的悲辛,

  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沉痛,劉禹錫「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振奮,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元稹「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閒人不夢君」與白居易的悽苦知交……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提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李白回答:「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杜甫則說:「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萬里悲秋,百年多病,都因為有情,才有了這一時期的詩。

 

  第一卷【雲想衣裳花想容】,初唐至盛唐詩人(2018111日上市)

  包括──

  李白、陳子昂、王維、賀知章、孟浩然、王昌齡、高適、張九齡等50位詩人。

 

  第二卷【無邊落木蕭蕭下】,盛唐至中唐詩人(2018124日上市)

  包括──

  杜甫、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孟郊、柳宗元、元稹、韋應物等57位詩人。

 

  第三卷【此情可待成追憶】,中唐至晚唐詩人(20192月上市)

  包括──

  李商隱、杜牧、賈島、李賀、溫庭筠、韋莊、羅隱、韓偓、陸龜蒙等82位詩人。

 

  【這套書最適合這樣的你──

  文學愛好者:我們終究要讀唐詩的,只要這套就夠了。

  創作者及行銷文案:體會唐詩用字遣詞之精闢,欣賞篇章布局之巧妙。

  大學生及高中生:快速掌握每首詩的重點及典故,寫出精確的評論。

 

本書特色

  最全面的唐詩選集。讀唐詩,這一套就夠了。

   全套三卷共收錄一百八十九位詩人、約一千一百首詩作。

  俞平伯、程千帆、蕭滌非等一百三十三位學者專家共襄盛舉。

  每首詩皆有詳盡的鑑賞解析文章,並廣採歷代詩評家的精闢見解。

  全新校訂增修。唐代詩人最愛引用的各種典故,皆列出詳細出處。

  全套書依詩人年代編排。每位詩人附有小傳,下列一首至百餘首的詩。

   不僅方便讀者檢索,也讓讀者更能掌握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不同時期的風格。

  第三卷的超強附錄,包含唐代詩人與史事的對照年表、唐詩名句索引、參考書目。

 

詩心推薦

  32位臺灣作家 X 高中老師 X 大學教授

  張曼娟(教授/作家)

  陳安儀(閱讀寫作老師/親職教育作家)

  敏鎬(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曹淑娟(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謝佩芬(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徐國能(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潘麗珠(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李嘉瑜(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張韶祁(世新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蘇怡如(世新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連文萍(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銘浩(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王力堅(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許銘全(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彭雅玲(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

  陳茂仁(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蔡振念(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鍾志偉(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宏銘(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鄭婷尹(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吳儀鳳(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吳玉如(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區桂芝(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鄭元傑(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陳幼君(蘭陽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曜裕(蘭陽女中國文科教師)

  張馨云(臺南女中國文科教師)

  王依文(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秋燕(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雋弘(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楊子霈(高雄女中國文教師/作家)

作者介紹

  .俞平伯(19001990):於北京大學就學時投入新文化運動,並與同學傅斯年、羅家倫等人成立新潮社,後任教於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與胡適同為新紅學專家。

  .施蟄存(19052003):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新感覺派」的重要作家。

  .蕭滌非(19061991):曾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專長中國文學史、杜詩。

  .錢仲聯(19082003):蘇州大學終身教授,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著有《人境廬詩草箋注》《韓昌黎詩系年集釋》等,主編《清詩紀事》。

  .周振甫(19112000):學者、資深編審。隨學者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學習。曾校注、全譯《文心雕龍》並編審《管錐編》《李太白全集》《樂府詩集》等重要作品。

  .程千帆(19132000):曾任武漢大學中文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

  馬茂元(19181989):曾任上海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顧問。

  周汝昌(19182012):曾任教於四川大學外文系,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作《紅樓夢新證》為胡適之後最重要的紅學研究。

  霍松林(19212017):學者、詩人及書法家。曾任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及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

目錄

杜甫/飲中八仙歌/春日憶李白/麗人行/貧交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贈衛八處士/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佳人/夢李白二首/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戲為六絕句/絕句四首(其三.兩箇黃鸝鳴翠柳)/旅夜書懷/八陣圖/白帝/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搖落深知宋玉悲)/詠懷古跡五首(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江南逢李龜年……

李華/春行即興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劉方平/採蓮曲/月夜/春怨

民謠/神雞童謠

裴迪/輞川集:華子崗

元結/舂陵行并序/賊退示官吏并序/欸乃曲五首(其二.湘江二月春水平)

孟雲卿/寒食

張繼/楓橋夜泊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贈闕下裴舍人/暮春歸故山草堂/歸雁

賈至/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黃)/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楓岸紛紛落葉多……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聽鄰家吹笙

韓翃/寒食/宿石邑山中

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金陵懷古/江村即事/喜外弟盧綸見宿

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李端/胡騰兒/拜新月/鳴箏/閨情

胡令能/詠繡障/小兒垂釣

嚴維/丹陽送韋參軍

顧況/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囝/公子行/過山農家

宣宗宮人/題紅葉

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

嚴武/軍城早秋

張潮/江南行

于良史/春山夜月

柳中庸/聽箏/征人怨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三閭廟

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盧綸/逢病軍人/塞下曲六首(其二.林暗草驚風)/塞下曲六首(其三.月黑雁飛高)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喜見外弟又言別/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于鵠/江南曲/巴女謠

孟郊/遊子吟/怨詩/巫山曲/古別離/古怨別/登科後……

李約/觀祈雨

陳羽/從軍行

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城東早春

武元衡/春興/贈道者

竇牟/奉誠園聞笛

無名氏/囉嗊曲六首(其一.不喜秦淮水、其三.莫作商人婦、其四.那年離別日)

劉商/畫石

崔護/題都城南莊

權德輿/嶺上逢久別者又別/玉臺體十二首(其十一.昨夜裙帶解)

張籍/野老歌/猛虎行/牧童詞/節婦吟/湘江曲/成都曲……

王建/江館/望夫石/水夫謠/羽林行/新嫁娘詞三首(其三.三日入廚下)……

薛濤/牡丹/送友人/籌邊樓

韓愈/山石/雉帶箭/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張仲素/春閨思/秋夜曲/秋閨思二首/燕子樓

王涯/秋思贈遠二首

呂溫/劉郎浦口號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堤上行三首(其一.酒旗相望大堤頭、其二.江南江北望煙波)/金陵五題:烏衣巷/和樂天〈春詞〉……

白居易/新樂府:上陽白髮人/新樂府:杜陵叟/長恨歌/琵琶行/花非花/賦得古原草送別/藍橋驛見元九詩/舟中讀元九詩/……

李紳/憫農二首

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重別夢得/江雪/漁翁……

李涉/潤州聽暮角/再宿武關/井欄砂宿遇夜客

施肩吾/幼女詞/望夫詞

崔郊/贈婢

無名氏/裴給事宅白牡丹

元稹/遣悲懷三首/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五.伴客銷愁長日飲)/菊花/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得樂天書/酬樂天頻夢微之/連昌宮詞/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

楊敬之/贈項斯

內容連載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註〕 成都別稱「錦官城」、「蓉城」。

題曰「蜀相」,而不曰「諸葛祠」,可知老杜此詩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詩又分明自祠寫起。何也?蓋人物千古,莫可親承;廟貌數楹,臨風結想。因武侯祠廟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學詩者,虛實賓主之間,詩筆文情之妙,人則祠乎?祠豈人耶?看他如何著墨,於此玩索,宜有會心。

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錦官城外,數里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蔥蔥鬱鬱,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了。這首一聯,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寫到映階草碧,隔葉禽鳴。

有人說:「那首聯是起,此頷聯是承,章法井然。」不錯。又有人說:「從城外森森,到階前碧色,迤迤邐邐,自遠望而及近觀,由尋途遂至入廟,筆路最清。」也不錯。──不過,倘若僅僅如此,誰個不能?老杜又在何處呢?

有人說:既然你說詩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為何八句中為碧草黃鸝、映階隔葉就費去了兩句?此豈不是正寫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說法不確。

又有人說:杜意在人在祠,無須多論,只是律詩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題下,竟然設此二句,既無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寫「走」了,豈不是老杜的一處敗筆?

我說:哪裡,哪裡。莫拿八股時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題」,或是寫成「不啻一篇孔明傳」,諒他又有何難。如今他並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須看他,上句一個「自」字,下句一個「空」字。此二字適為拗格,即「自」本應平聲,今故作仄;「空」本應仄聲,今故作平。彼此互易,聲調上有一種變換美。吾輩學詩之人,斷不能於此等處失去心眼。

且說老杜風塵澒洞,流落西南,在錦城定居之後,大約頭一件事就是走謁武侯祠廟。「丞相祠堂何處尋」?從寫法說,是開門見山,更不紆曲;從心情說,祠堂何處,嚮往久矣!當日這位老詩人,懷著一腔崇仰欽慕之情,問路尋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後,一不觀賞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凜凜,他「首先」注意的卻是階前的碧草,葉外的黃鸝!這是什麼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遊」,入祠以後,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凜凜,他和普通人一樣,自然也是看過了。不過到他寫詩之時(不一定即是初謁祠堂的當時),他感情上要寫的絕不是這些形跡的外觀。他要寫的是內心的感受。寫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參;更何況他本未真寫祠堂之景?

換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凜凜,使得他百感中來,萬端交集,然後才越發覺察到滿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難言;才越發感受到數聲嚦嚦黃鸝,荒涼之境無限。

在這裡,你才看到一位老詩人,獨自一個,滿懷心事,徘徊瞻眺於武侯祠廟之間。

沒有這一聯兩句,詩人何往?詩心安在?只因有了這一聯兩句,才讀得出下面的腹聯所說的「三顧頻煩」(即屢屢、幾次,不是頻頻煩請),「兩朝開濟」(啟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始終不渝;一方面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圖報之誠:這一切,老杜不知想過了幾千百回,只是到面對著古廟荒庭,這才寫出了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鈞之重。莫說古人只講一個「士為知己者死」,難道詩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計,果真是指「劉氏子孫萬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豈不也懷著華夏河山,蒼生水火?一生志業,六出祁山,五丈原頭,秋風瑟瑟,大星遽隕,百姓失聲……想到此間,那階前林下徘徊的詩人老杜,不禁汍瀾被面,老淚縱橫了。

庭草自春,何關人事;新鶯空囀,只益傷情。老杜一片詩心,全在此處凝結,如何卻說他是「敗筆」?就是「過渡」云云(意思是說,杜詩此處頷聯所以如此寫,不過是為自然無跡地過渡到下一聯正文),我看也還是只知正筆是文的錯覺。

有人問:長使英雄淚滿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躍馬橫槍」、「拿刀動斧」之類的簡單解釋。老杜一生,許身稷契,志在匡國,亦英雄之人也。說此句實包詩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實。

然而,老杜又絕不是單指個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於當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懷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後世,凡讀他此篇的,無不流涕,豈偶然哉!(周汝昌)

〈聽舊宮人穆氏唱歌〉    劉禹錫

曾隨織女渡天河,記得雲間第一歌。

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已無多。

唐德宗於貞元二十一年(八五)去世,順宗即位,改元永貞,但這位新皇帝卻已因中風不能理事。這時,在宰相韋執誼主持下,發動了一個政治革新運動。韋執誼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對政治進行改革,很得人心。柳宗元、劉禹錫等都參加了這場政治改革。但順宗只做了八個月的皇帝,便因病傳位給憲宗。接著這場革新運動就被扼殺了。柳、劉等八人,都被貶謫到南方的荒遠各州,降為司馬,因此被稱為八司馬。十年以後,他們才被提升。劉禹錫因在召還長安後作了一篇玄都觀看桃花的詩,諷刺當局,再度被貶。又過了十四年,他才被再度召還,先後在長安及洛陽任職。這首詩即作於飄零宦海、久歷風波之後,反映了他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動,傷嘆自己到老無成的感情。這不只是個人的遭遇,而更主要的是國家的治亂問題。所以,滲透於此詩中的感情,主要是政治性的。

前兩句寫昔寫盛。天河、雲間,喻帝王宮禁。織女相傳是天帝的孫女,詩中以喻郡主(唐時,太子的女兒稱郡主)。這位舊宮人,或許原係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後,還曾跟著她多次出入宮禁,所以記得宮中一些最扣人心弦的歌曲。而這些歌曲,則是當時唱來供奉德宗的。詩句並不直接讚賞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動聽,而只說所唱之歌,來之不易,只有多次隨郡主入宮,才有機會學到;而所學到的,又是「第一歌」,不是一般的,則其好聽自然可知。這和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說李龜年的歌,只有在崔九堂前、岐王宅裡才能聽到,則其人之身價,其歌之名貴,無須再加形容,在藝術處理上,完全相同。

後兩句寫今寫衰。從德宗以後,已經換了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或者還要加上武宗)等好幾位皇帝,朝廷政局,變化很大。當時參加那一場短命的政治革新運動的貞元朝士,還活著的,已經「無多」了。現在,聽到這位舊宮人唱著當時用來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回想起在貞元二十一年那一場充滿著美妙的希望但旋即幻滅的政治鬥爭,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真是感慨萬端,所以,無論她唱得怎麼好,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一般人聽到美妙的歌聲,總希望歌手繼續唱下去,而詩人卻要她「休唱」。由此就可以察覺到,他的心情激動到什麼程度了。(沈祖棻)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7077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