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說法4】一種儒家多元解讀(廣播版)

主題:恕道 (三)—如得其情

   激戰—答非所問

製播:大愛電視

------------------------

主講人:薛仁明老師

製作人:高正平

主持人:陳伊麗

==============

【一種說法】廣播版大綱

#11 主題:如得其情

▲Part 1

陳:一種儒家,多元解讀,歡迎收聽一種說法,大家好,我是陳伊麗

高:我是<一種說法>的製作人高正平~

       <一種說法>是個網路視頻節目,邀請三位老師,從現代觀點,解讀儒家思想。

陳:今天我們要談的主題是什麼呢?

高:哀矜勿喜,如得其情!

陳:什麼意思

高:這段內容不是孔子所說,是曾子

        1.論語裡說話的有人—孔子/有子/曾子/子夏

        2.曾子:孔子的弟子,少孔子四十六歲,孔子孫—子思曾是他的門人,孟子又是子思的學生,世稱「曾子」為宗聖。

  3.復聖—顏淵,宗聖-堅守宗統,曾子,述聖—子思,繼承者,亞聖—孟子

  4.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都是他的話,不是孔子。相傳著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

陳:今天的內容出自—論語子張篇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高:訪問當天我們在池上大陂池,荷花開了,可以從視頻看見,所以訪問聲音中有蟬鳴聲,請大家一起身歷其境,

陳:一起來聽聽薛老師對於曾子和陽膚這段對話,如何解說

音檔(一)#11-1  4'12"

▲Part 2

陳:(感想)

高:(補充)儒家式的慈悲

陳:如何培養這份"恕心"或者說如何體會別人的情,薛老師也從生活體驗,提出他的說法

音檔(二)#10-2  5'43"

▲Part 3

高:(感想)格物/致知 左腦/右腦平衡開發

陳:(結語)一種儒家,多元解讀,<一種說法>下周見了。

 

【一種說法】廣播版大綱

#13 主題:激戰—孔門師生對話(一)

▲PART 1

陳:大家好,我是陳伊麗

高:我是高正平,歡迎收聽<一種說法>,這是一個從現代觀點,重新認識孔子,解讀論語的節目

陳:每周六、周日在大愛台,下午1點20分可以收看到一種說法的影像版

高:我和伊麗的聲音版,跟影像版可是完全不一樣喔~

陳:正平,今天我們又要跟孔子聊些什麼呢?

高:今天的主題是~(音樂)激戰—孔門師生的對話,第一章

陳:前幾周我們談了孔子對於恕道的體會,人與人之間那份"如得其情"的體諒與包容。怎麼孔子說一套,做一套,他跟學生的對話竟然是—激戰呢?

高:激戰是我說的啦,論語裡面主要記錄了孔子學生提出問題,然後老師回答的過程,所以學生會不會問,老師如何回答,這中間的學問很有意思。

陳:今天是誰向孔子提問呢?

高:今天的發問者是子路和子貢,他們和孔子討論一個歷史問題

陳:喔…二千五百年前的人討論二千六百年前的問題就對啦~

高:這個問題的引爆人叫做管仲,他是齊國的大夫,在輔佐春秋五霸齊桓公之前,他原本是齊桓公王位競爭者—公子的謀士,落敗,被齊桓公殺了之後,管仲卻投靠了齊桓公,並且成就了他的霸業。

陳:認賊做父

高:大部份人都是這個反應,可是孔子卻公開讚揚管仲,所以引發了師生激烈的討論。

陳:這一章出自於論語憲問篇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高:我們現在一起來聽聽薛仁明老師是如何解讀子路和孔子間的對話

音檔1  #13-1 答非所問  2’24”

▲PART 2

陳: (回應)

高:其實孔子雖然沒有針對子路的疑問回答,卻已經告訴大家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因為他的著眼點,不在於個人的道德瑕疵,這點跟大家誤解孔子滿口仁義道德,不太一樣。

音檔2  #13-2 國際秩序  2’24”

▲PART 3

陳:(回應)

高:我之所以說這是一場師生激戰,是因為子路問了這個問題之後,向來通達事理的子貢,也問了一樣的問題

陳:同樣出自憲問篇,子貢接著問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音檔3  #13-3 維護文化

高:我覺得老師在解說這一章時,非常立體,有畫面感~讓我體會到幾件事

  1. 這是一場孔門對於堅守個人節操與著眼維護文明的爭辯,師生看法顯然不同,子路問後,子貢還問,可見不完全同意孔子的意見,因為不同,因為學生會追問才讓我們看見孔子看事的高度與深遠。
  2. 答非所問,不失為一種尊重與包容,孔子不直接否定學生意見,保留了各自表述的空間,讓學生思考,也讓後世讀書人思考,這是孔子對人的寬容與自信。

陳:(結語)今天時間接近尾聲,謝謝製作團隊—憶慈,一種說法,下次再見囉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