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愛勒索》

作者:趙梅如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8-01-17

------------------------------

導讀: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趙梅如

◎內容簡介

 

  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趙梅如最擅長的事就是,教人「把愛找回來

 

  只有曾經愛過,才會被討愛勒索。

  本書教您拆解討愛勒索,讓勒索消停,讓討愛成為一種有價值的力量。

 

  討愛是人類生存配備的本能,如果兩人間有人覺得被勒索了,那表示討愛沒有得到回應的滿足。這並不表示這段關係不要繼續,恰恰說明兩人有愛,只是兩人愛的交流,進了死胡同。所以請勇敢退回原來愛的開端,重新來過,好好討愛。

  面對討愛勒索,不需要害怕,你得先學會如何愛自己,本書會教你幾個愛自己的步驟,讓愛停駐,叫勒索退散。

 

  討愛勒索專用粉絲頁

  @loveseekingblackmail  討愛勒索-趙梅如的故事球

◎作者介紹

趙梅如

  1.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專任副教授。

  2.研究學術專長在親情、友情與愛情。

  3.曾與鐘思嘉教授(浙師大心理系主任)出版暢銷書「成功的單親父母」(臺灣心理出版社出版)與「單親父母成功教子方案」(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

  4.有無數演講經驗,幽默、風趣又感性的口碑,很受到大眾青睞,舉凡學校、文化中心、工商界、社區團體,都喜歡邀請她演講。

  5.是少數能進行「內相故事」療法的人,透過內在心像諮商的心理專家。

◎目錄

自序

閱前篇

溫飽、溫暖、回應、交流、愛

一、在自己心裡給自己留個愛的位置,懂得為自己溫柔愛自己

二、自己覺得自己值得被愛,整理自己,找到生命出口

三、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

四、看得見「討愛」,就認定自己「值得被愛」,輕易就把愛找出來

五、把愛找出來,好好愛自己的步驟

第一篇

討愛在生命裡最初的樣子

1、討愛是天生的

2、小嬰兒依戀大人的疼,是美妙的討愛

3、人們需要可愛的討愛

4、以愛回應討愛最無敵

5、愛很簡單,專注投入而已

6、覺得不值得被愛的「討愛凝滯點」

7、生命會自己定義值不值得被愛

8、發現後立刻處理是最佳時機

9、討愛回應是一種愛的呼應

10、討愛探索需要被理解

11、經歷漫長歲月,依然記住這份愛

12、小嬰兒透過討愛,學習社交技巧

第二篇

討愛的滿足與凝滯

一、處處是討愛,專心認識它

二、用膠帶來達成的討愛滿足點

三、越滾越大的討愛凝滯點

四、討愛凝滯點成為深埋心中的地雷

五、把愛討回來,人才會滿足

六、小凱莉娃娃帶我找回討愛滿足點

第三篇

討愛怎麼會變勒索

一、值不值得被愛的討愛標籤,是自己貼上的

二、不值得被愛的標籤,會使人焦慮與逃避

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最後就變成討愛勒索

第四篇

討愛勒索的名堂

一、討愛勒索是一種文化對話劇本

1、照著文化對話劇本應對

2、比朋友親,不及愛人的對話

3、華人家族主義,稱兄道弟重夫家

4、華人的討愛勒索有一套

5、頂撞被視為大不孝

二、討愛勒索是一種主觀感受

三、討愛勒索是一種無情循環

1、討愛表達是一種繼承來的習慣

2、是宿命循環嗎?為什麼我會走上不歸路?

3、一直重演著生命裡困頓不前的最痛

4、沒說出口的爭辯,一再重現

四、討愛勒索是隱藏動機搞曖昧

第五篇

討愛勒索的把戲

一、討愛勒索的標籤小世界:好人、壞人、無辜的人

二、貼上討愛生命盒子裡的3M標籤貼紙,是討愛的運作

三、不值得被愛,貼著可憐、可惡、可貴的討愛勒索標籤

四、討愛勒索的動機通常很失焦

五、討愛勒索的手段通常很強制

六、討愛勒索的感情通常很無理

第六篇

討愛不勒索,把愛找出來

一、首先,要有美好的聽話與說話距離

二、在說話裡面,要能讓對方知道你看見對方的愛

三、討愛不勒索三步驟

第七篇

討愛不勒索,做些練習題

一、我該聽公婆話辭職在家帶孩子?還是努力工作減輕負擔?

二、老師有錯嗎?應該下跪嗎?

三、嫁給一個人,不是嫁給他的清晨,妳還是妳自己。

四、孩子的心是單純脆弱的,你指引他光明,他就看見天堂。

五、如果媽媽偏心,你該怎麼做?冷處理?大吵大鬧?

六、婆婆我行我素,媳婦勸說不聽,婆婆是在討愛嗎?

七、父母離異,母親長年憂鬱症,從小就缺乏自信心,她該如何討愛?

八、夫妻討愛要成功,太太姿態要放低,先生聲音要配合,全家和樂到天明。

◎自序

  扉頁上的100個凱莉娃娃是我的收藏,是我先生買給我的。

  我在當趙老師的歲月裡,學會了認真努力愛自己,並且很輕易就能把愛找出來。

  完成本書的當下,我感動並流下欣喜的眼淚。很感謝編輯秀玫鼓動我寫出這本書,我愛不釋手。當趙老師的漫長歲月裡,漸漸有個心願,我要將自己理解的生命裡緩緩敦厚、緩緩溫暖的愛,寫成一個親切、易懂、有人生智慧,能化解心理情結的理論,其中要訣,能讓人朗朗上口,輕易理解。我做到了,我稱它為「討愛的生命盒子」,這個簡單的盒子裡卻有著生命的奧秘。是爸爸無數次回答我心中的「好人」、「壞人」;與媽媽一起給予我無數次的「討愛滿足」、還有後來很愛我,陪我一起作功課的先生,不僅豐富了我的「趙老師」,也成全了我的夙願。衷心希望這本書也能讓你在閱讀完的同時,懂得愛自己,並且把愛找出來。

  一百年前,佛洛伊德、阿德勒與榮格並列三大心理學家,這三位大師都各自有著一段長長的孤單寂寞時期,這段期間,他們經歷了被排擠,被霸凌的歲月。換個說法,他們在討愛的過程裡,都遭遇了很難堪的挫折,被拒絕,並且傷痕累累。阿德勒小時候的佝僂病,不僅令他痛苦,即使兄弟姊妹願意跟他玩,卻還是會因為他行動不便而覺得麻煩,阿德勒的童年就有很深的自卑感。也因為這樣,他轉而喜歡在圖書裡讀書,後來他勇敢走出人生低潮,提出了超越自卑的理論;榮格的童年更為孤單,他只有一位小他九歲的妹妹,完全無法成為玩伴,媽媽又有精神疾病,他總是在小閣樓裡對著自己刻的木頭人說話。後來榮格就是因為不畏這樣的孤單寂寞,努力寫下所有的心緒與混亂,讓自己從精神危機中走出來;而佛洛伊德提出的性理論,更是讓當時人們訕笑排擠,他也依然能堅持他的學說,並且認真記錄自己的夢與慾望。不僅是這三位心理大師,幾乎每一位心理學者,在提出心理理論的背後,總是有著彷佛複製的故事。被排擠的孤單歲月,都在孤寂中成長,但是都能跳脫出來反觀自己,整理自己,並且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後來他們也都愛自己。他們的偉大在於說出了平凡人的心事,這種很深的孤單,很貼近現代人的心事,而且他們給了平凡人偉大的勇氣。

  當我在人生裡遇到失落難堪的時刻,我都會想起他們走過的人生路。唯有跳脫出來認識自己,並且與自己和解,才能不失去自己,愛自己,找到自己的路,向前努力。而這些孤單寂寞被排擠的現象,我稱為「討愛凝滯點」,個個都彷佛在自己的討愛生命盒子裡給自己貼上了「不值得被愛」的標籤。但是大師們卻因為反觀自己,找到生命的缺憾,整理出生命的出口,進而提出能給困頓生命解答的理論。這樣堅毅的跳脫,使他們突破了自己的討愛凝滯點,反而利用生命力量,給自己最值得被愛的生命標籤。

  本書雖名為《討愛勒索》,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夠「討愛,但「不勒索,那怎麼做到呢?我現在要來說說這沈重的心事。在從事心理諮商數十年的歲月裡,我深刻看見了生命如何受傷,這些人雖然平凡,但是卻因為有著無比生命韌性而偉大。他們來諮商,就透露了他們想要好好為愛活下去的訊息,他們走到今天,也說明了他們使盡能使的力氣。但是,我也同時看見了他們深埋的焦慮與逃避,而這些都來自於生命裡不堪的討愛凝滯點,相對地,他們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些都是深埋心中的情緒地雷,也不知道誰會不小心踩到這顆未爆彈。

  他們是如何埋下這顆未爆彈?只是因為討愛過程中,沒有得到相應的愛,於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種感覺很傷、很痛,自己不懂,也只能依著外在看見的方法討愛,除了討好,就是勒索,激烈一點甚至綁架。強制來的感情怎麼可能美好?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那潛意識當然就想藏起來,當然很怕被發現,焦慮伴著想逃避這樣的自己,於是深埋起來,變成了未引爆的心中地雷,一旦引爆,就會傷人傷己。而之所以埋下了地雷,是因為他們連自己都不愛,也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最近發生的台大兇殺案,張姓男子雖然預藏了電擊棒和強酸,卻也有可能並不需要拿出來,這看起來真像討愛勒索。而且報導說謝姓台大生講了一句「他不是台大的,趕他出去」,要求女保全趕人,張男這才突然失控,拿出強酸傷人。發展心理學家觀察小朋友的遊戲,其中最讓大家害怕的是這句話:「他不是我們這一國的,我們不要跟他玩」。為什麼這句話這麼具有強烈殺傷力,在這場兇殺案中,謝男有人陪同,保全也是謝男學校的人,而張男卻非常孤單,他「被排擠」的情緒地雷被踩爆了。

  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早看見了世間情感的種種傷害,往往無從理解,卻又一直無情循環,不懂為何不斷的進入討愛勒索、情感綁架裡。其實,都是只因為我們在討愛之前,沒有好好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

  有一天晚上女兒要出門買東西,先生就說女兒穿太少,天太晚,不准她出門。女兒聽了不是很高興,堅持想要出門,先生怪女兒不聽話。爸爸跟女兒討愛,囉唆是想表達愛,但是女兒沒看懂。女兒覺得爸爸只會擔心她,爸爸不懂她已經會保護自己,爸爸也沒看懂。我於是在父女對話邊旁白,把他們之間的愛找出來。我在女兒面前跟先生說:「女兒想要你陪她出門」。先生果真轉身穿戴整齊要陪女兒出門;女兒也穿上外套遮住雙臂;女兒訝異於爸爸這愛的行動,歡喜出門去,還買回來一盒蛋糕。隔天,我談起這件事,先生說他沒想到女兒竟會說要他陪,他很喜歡這種感覺,先生覺得很多孩子可能不高興只會回答「算了,那就不要出門了」。其實女兒沒說要爸爸陪,但是在先生的下意識裡有著當時的畫面,以為是女兒說的。而女兒更高興爸爸原來不是只會囉唆,還會願意陪她。

  我這個旁觀者只是看懂了「討愛」,凡是討愛背面,就是因為「值得被愛」。女兒值得被爸爸愛,所以爸爸不光是囉唆數落,而是想爭取在女兒心中有個愛的位置,因此爸爸討愛;爸爸值得被愛,女兒不是不聽爸爸管,而是想爭取爸爸心中有個愛的位置。所以「討愛」背面就是「值得被愛」,如果看得見討愛,一定也就認定自己的「值得被愛」,如此輕鬆地就把愛找了出來。所以,讓我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吧,我想慢慢說,我們一起做練習,然後一起把愛找出來。希望閱讀這本書,我們大家都能討愛不勒索,讓討愛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相愛力量。

◎內容連載

閱前篇

溫飽、溫暖、回應、交流、愛

自1930年代開始,心理學界大致相信生理需求是人類行為的動機,所以嬰兒是因為飢餓、口渴的生理需求,才需要依賴母親,而且所有的心理需求,都需要在生理需求滿足的基礎之上。但是二次大戰以後,1940年代開始,參與戰爭的國家產生了許多殘缺的家庭,有很多收容孤兒的機構。這些機構開始被研究者造訪,而其中心理學家最想研究這些被社會剝奪家庭的孩子,他們的生存與生活現象。國家社會正待重建,物質資源貧乏,那時候的機構大部分都很貧窮,一個人照顧8至12個孩子,照顧者跟孩子之間也無法有什麼互動。一般6個月大的嬰兒,身體有更大的活動自由,可以開始許多肢體活動,開始與人交流。結果這些在孤兒院的6個月大一點的嬰兒,他們很少哭、很少發出喃喃聲音、身體姿勢僵硬,有人抱時,無法有順應的姿勢,感覺對於環境裡的人沒有太大興趣。並且住越久的孩子,越有情感創傷,很沒有安全的情感連結,因為他們的討愛是挫折的,他們已經有了絕對的絕望。這樣的二次大戰後背景,已經喚起心理學家重新思維,互動與交流對生命來說,是個重要而不可忽視的關鍵。到了1950年代,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動物心理學教授哈洛(Harlow)則認為小孩對母親的依戀,不只是因為母親的餵養,因此從1957年到1963年間,承接1940年代的思維,作了一系列的實驗,他以將近300隻的恆河猴為實驗對象,因為恆河猴比起以往常常用來作為實驗對象的老鼠或者鴿子,是更接近人類的靈長類。哈洛將恆河猴分成好多組的研究,他想瞭解生物需求與生存原則的真實狀況。

我之所以選擇哈洛的實驗研究發現,是因為我覺得回頭檢視這一段科學文明,雖然他的研究實驗不符合人道精神令人詬病,然而他的發現卻有著超越時代的深刻意義,喚醒我們重新檢視我們對於「愛」的認知與體悟。現在人類進入21世紀,科技帶來的方便,絕對不是以往人類所能想像的;然而,也有一些弊病,例如人類原來最需要擔心,名列第1名的竟然是跟自己攻擊自己有關,令醫學上束手無策的憂鬱症,這表示人類在「愛自己」這件事情上生病了;並且,世界各地也此起彼落的發生了許多恐怖攻擊,兇殺攻擊事件,這表示人類在「愛別人」這件事情上也生病了。

可見心靈之恐懼,應該也非以往人類所能企及。這些心靈受傷的事件,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深度探索內在的心靈認知旅程。我們都很想理解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素,在科技進步的時代,富裕的日常生活裡,為何卻有著貧乏的愛,以及可能令人不安恐懼的情感生活。我想試著從研究發現與日常生活發生的社會事情交織觀看,探討出屬於人類在這個時代裡,能安心自在愛自己,也愛別人的方法。

溫暖的懷抱比吃飽重要

在哈洛許多實驗研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是這個實驗。他將一群剛出生1天的恆河猴從媽媽身邊帶走,與母親分離,此後的165天中放在有2隻人造母猴的空間裡生活。他對這2隻人造母猴做了一些巧思安排,1隻是鐵絲網做的媽媽,胸部上面綁著奶瓶,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溫飽;另一隻則是上面覆蓋絨布的媽媽,體內有一個電燈泡用來加熱以提供溫暖。他想觀察小猴子和哪個媽媽接觸的時間更長。

如果生理需求的生存原則高過其他一切的生存原則,那麼小猴子應該會比較喜歡和鐵絲網媽媽在一起。實驗結果1天24小時中有將近18小時,小恆河猴都在絨布媽媽懷裡;而其中3個小時是小恆河猴餓了時,才趴在提供奶水的鐵絲網媽媽懷裡吸奶;其他時間則在兩邊跑來跑去。這讓他很欣喜,因為他發現生命的生存確實如他的假設,除了吃喝飽足的需求,溫暖與撫慰更重要。

即使面臨危險,溫暖的懷抱還是最重要

後來,哈洛想知道面臨生存危機時,會有不同的選擇嗎?於是他將小恆河猴再分出1組,讓他們只能在鐵絲網媽媽那個籠子裡生活。並且故意製造危急情境,例如突然丟一些木製東西進籠裡,或者用個巨大的敲著鼓的熊玩具出現。每當這些狀況發生,只要有選擇機會,小恆河猴一定是緊緊趴在絨布媽媽身上,慢慢地安靜下來,因為絨布媽媽能夠提供心理安全的溫暖。而那些無法選擇絨布媽媽的小恆河猴,卻立刻癱了下來,躺在地上不斷地大聲尖叫、撞擊自己等。這讓哈洛更相信,小恆河猴會對母親依賴,並不因為從母親那裡得到的食物,而是母親的溫暖和撫摸。

面臨危急時,小猴子全都會奔向絨布媽媽,那如果這個危急來自絨布媽媽本身,小恆河猴會有什麼反應與抉擇?哈洛進一步在絨布媽媽身上安置機關,會突然噴出強勁的氣流,或射出冰冷的水柱,甚至會伸出鐵釘刺傷小恆河猴。然而,被嚇開的小恆河猴只要狀況停止,他們依然會投入絨布媽媽的懷抱,因為他們一直都有經驗絨布媽媽的溫暖撫慰。當然,這種對媽媽愛的依戀,是生物生存的最重要需求。

回應交流比溫暖懷抱重要

165天過後,哈洛讓成長的恆河猴回到猴子群中,不再關在實驗籠子裡。結果他們成長極不順利,看起來是孤僻的,不但不能正常融入到猴群生活之中,甚至無法完成正常的交配,有攻擊同伴或自殘的行為。當強制讓他們生產下一代,大部分仍無法當個稱職的母親,有些置之不理,嚴重的還傷害幼猴。哈洛更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這些小恆河猴這樣,所以哈洛繼續進行實驗研究。

他將原本的絨布媽媽,加裝了一個按鈕,當啟動按鈕,絨布媽媽會有搖動的動作,就像有所反應。而且每天讓小猴跟真正的猴群玩耍半小時,然後再返回籠子裡。結果,這些猴子在長大以後,和真的媽媽帶大的小恆河猴沒有什麼明顯的差別。於是哈洛得出最終結論,他認為溫暖觸摸、搖動回應和互動玩耍這3種行為組成了愛的交流,可以滿足一個靈長類動物成長的全部需要。而這3種行為,都包含著一項特質,就是當有一方討愛時,另一方都能有同步性的回應。

一、在自己心裡給自己留個愛的位置,懂得為自己溫柔愛自己。

理安很認真交女朋友,並且每次都會想辦法先打聽女孩喜歡什麼活動,然後他就去研究準備。第1位女友喜歡看星星,他就研讀所有天文知識,還認真觀看夜晚星空,學習操作精密儀器,只為了帶女友看星星;第2位女友喜歡看劇場表演,他就研究劇場,瞭解劇場生態,閱讀所有相關知識,並且上網找出所有值得帶女友去看的劇場演出,只為了討她歡心;第3位女友喜歡爬山,他就投入登山,買齊裝備,研究相關知識,學習求生技術,並且規劃登山活動。後來他規劃了登玉山活動,高興地前往女友住處,卻在她家門外看見她挽著別的男人,他說當他登上最高峰時,他的世界卻從高峰跌落了谷底。

雖然練了十八般武藝,他卻每次都落空,每次都留不住女友。我聽了也動容,真希望自己還年輕,也能遇到這樣的男朋友。當然,我知道他的傷心,所有付出的情感都像付諸流水般地一去不回頭。我也看到這其中的危機,因為在理安的情感世界裡,只有女友,沒有自己的位置,可悲到讓人心疼。

理安在跟歷任女友相處的過程中,我並沒有看見有勒索的情事,但是這裡面卻有濃濃的討好,理安討好每一位女友,許多女孩們都很想要這樣的男友,為何這麼多付出,卻得不到任何青睞。我問了我的女學生們,得到的答案都說,她們會擔心,不可能有人一輩子都這麼好,如果結婚後露出他的本性,那很可怕,自己也會無法接受。還有學生直接說,她還不起這樣的討好,甚至擔心將來變成討愛勒索,她不想欠下這樣的人情債。聽起來很有智慧,但是也可能是因為人類生存早就有了這樣的本能識破。這讓我想起我先生的一位同事,他擁有極佳的條件,博士學位、長相英俊、禮貌穩重、在公立大學教書。然而,很多人幫他介紹,他一定要將女方惹到生氣不可,當然也就讓這些介紹人很沒面子。一直到有一天,他終於結婚了,才揭曉答案,他說他一定要看到那個女生最生氣的樣子,才能決定他往後能不能承受,如果可以,他才會一起相伴終老。

其實,我清楚理安背後的故事。在他10歲時,父親忽然發生一場致命的車禍,理安還小,在還無法理解的當下,他對父親說:「你不要懶惰,要起來賺錢。」父親知道即將離開人世,情急之下,出手重打了他一巴掌。父親說他擔心的就是他口沒遮欄,將來的人生會有很多挫折與難堪,要他閉嘴少說話。不幸,父親卻忽然過世,這成了他永遠的痛。那麼小小年紀,那樣的生離死別,很傷、很痛,有的是遺憾、悔恨與不解,這樣的討愛凝滯點很沈重。他在心裡有個聲音無數次跟他說:「我不應該跟爸爸講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我是個很糟糕的人,我沒能讓爸爸安心。」他在討愛生命盒子裡牢牢貼上一張「我不值得被愛」的標籤。所以,他有嚴重的口吃,在重要關頭,他無法順暢的表達。

雖然經過語言治療,他能做得好,但是這個討愛凝滯點,使他一點不愛自己。既然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那麼情感裡的自卑,就都只好討好別人了。以不愛自己的情感與人連結相愛,是會讓人不自在與負擔的,假設又來計較付出,那就很容易變成了討愛勒索。

我們在愛裡,千種百樣,百轉千迴。有些人能自在的愛自己,並與別人以愛連結,但是有些人卻不惜忘了自己,只為了想讓別人感到愛而活。我覺得將「不失去愛自己」的愛與別人連結,才能真正擁有長久的愛,因為這樣才能感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並帶給別人也覺得是值得被愛的。而如此有「愛自己」的愛,也才不會落入討愛勒索,被愛勒索的人生痛苦陷阱裡面。我們如果會被討愛勒索,或者也在討愛勒索,那麼,我們可能在自己心裡沒給自己留個愛的位置,彷彿我們失去了自己,常常不准自己脆弱,其實是不懂得為自己溫柔愛自己。

二、自己覺得自己值得被愛,整理自己,找到生命出口

如果你會感覺被勒索,讓你非常不舒服,甚至也確實有了罪惡感,那其實就說明了一件事,對方向你討愛勒索,是因為他曾經與你有愛的交流,他曾經在這些交流裡跟你一樣有付出,只是你此刻不想認帳,因為心裡覺得沈重與難受。所以他來討愛,你也愛他,但是,勒索的感覺讓你覺得你被強制了,所以心裡好想拒絕。因為我們認為愛的付出要出於心甘情願,何來討這感情債。可是這也沒有什麼好煩惱,因為你如果覺得這樣並不妥當,那就拒絕就好,直接斷、捨、離就好。旁人說得容易,都覺得是你自己又傻又笨,專家說畫出一條分明的線就可以了。但是為什麼你做不到呢?因為你還記得這份人情,而且通常感情還要繼續,那怎麼辦呢?當然是把愛找出來,讓討愛不勒索。即使這一次專家幫了你,畫出一條分明的線,但是下次呢?下一次再遇到來討愛勒索你的人呢?你沒有好好往內感受愛,整理自己,就沒有自己的力量,何來抵擋與化解,這樣只會讓你束手無策而討愛勒索,或者被討愛勒索。

我就曾經遇到過一位陌生人,沒有整理自己,沒有自己的力量,然後只能討愛勒索。某天,研究室外來了一位粉絲,他在台北誠品夜講堂聽了我的《心書》發表會,就開始跟我透過網路書信往來,說要請我在書上簽名。我們約了好幾次在我剛下課後的教室,卻都沒見到他。可是這一天沒約,他直接敲我研究室的門,我請他進來。他禮貌地請我簽名,離上課還有半小時,他說他想與我聊聊。

他的父親家暴,媽媽和他們三兄弟都被家暴,警察與社福機構介入,父親才消失。後來媽媽改嫁,無奈繼父繼續家暴,此時他已是青春少年,最小的弟弟在他面前被繼父打成殘廢。他說政府機構只來探過,沒有任何幫助。一個強壯的年輕人,已畢業工作數年,擁有經理頭銜,卻眼裡噙著淚水,他很想我能幫他諮商。我告訴他他很有勇氣,是應該治癒自己,不然極有可能將來自己也會成為施暴者。但是這需要長期的諮商,不是一次諮商便能解決,我提供他可能的機構。由於我告訴他我要上課了,他禮貌地詢問我可以握手嗎?我走過去並伸出我的手。他拉住後,就狠狠地打了我一拳,落點正中肚子。太痛了。我也驚嚇到,趕快打開研究室的門大喊,同事出現。他阻止同事靠近,他說他忍不住就是想打人。我忍痛問他,我能怎樣幫他,我說報警好嗎?讓政府強制他治療好嗎?他說好,但說他會尷尬,就拿著背包急急走開。

對我來說,這是恐怖的,我同事也被嚇到。我才剛預言他會成為施暴者,言猶在耳,就當場發生了。很可能我踩到了他討愛勒索裡的情緒地雷,因為他說即使他弟弟被打成殘廢,政府也未能伸出援手。這個行為的背後正是他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人,誰都不愛他,當然連他自己也都不愛自己。不愛自己,當然無法使出愛的力量,束手無策,以為只能坐以待斃,或者討愛勒索了。所以怪罪政府機構,連政府機構都覺得他不值得被愛,而我婉拒對他的諮商,沒有伸出援手,就跟政府機構是一樣的,是我們害他和弟弟遭此厄運的,也就是他心中的地雷,最後用了生命裡最不堪的暴力相向。

在他心中,他沒有料想到我會拒絕,因為我是有愛心的《心書》作者,我一定不會拒絕!我的婉拒,在他的現實世界裡,馬上從好人變成壞人。在我心中,我很願意在書上簽名,也願坐下來傾聽,但我被打了一拳,他在我的現實世界裡也從好人變成壞人。本來不知情,所以無從拒絕被勒索,事後我才深深感覺我被他討愛勒索了。可是我知道我在他心中是可惡的壞人,而他在我心中卻是可悲的壞人。

當生命在「討愛」的過程,只有對方回應,願意出手相助,才是愛。所有的婉拒與推託,都是地雷,會讓個體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並且開始充滿敵意,到處投射,於是無端傷害著別人,或者傷害著自己,只為了抗議、逃避這份別人無從體會的痛苦。其實最根柢是他一點都不愛自己,連自己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他沒有整理自己,找不到生命出口

三、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

台大兇殺案讓很多人再次想起鄭捷,鄭捷或許在大家心中更殘暴而不可理喻。事發後大家都想知道他到底來自怎樣的家庭,有個怎麼的童年,有些怎樣的朋友。但是他有個和睦家庭,他沒有前科紀錄。而他留下少數的信件中,卻說他是個孤單的人,他還寫下他不相信有人會來關懷像他這樣的一個人。他提起的一個殺人念頭,起因於小學時有2位女同學向老師打小報告,讓老師不喜歡他。雖然他不記得這2位女同學,但是卻記得他想殺掉破壞他在老師心中好感的人,最後激烈到只是想殺人。可能本來老師對他有好的印象,但是他認為被這兩位女同學破壞,使他在老師心中變成了不值得被愛的人。所以他有了討愛凝滯點,不接受這樣的自己,怪罪是別人的破壞,於是在心中深埋了一顆情緒地雷。這裡我們都能恍然大悟,這些人最後會變成殘暴的人,起因於他一點也不愛自己,他覺得自己是不值得愛的人,但因為不能面對,卻總是怪罪是別人造成的。而這可悲又可怕的情緒地雷,不知道被什麼觸動,爆開來傷了無辜的人,當然傷得最重的是心愛的家人與自己。這不就是地雷的特性嗎?埋下去的人,跟引爆的不一定是同一個人,但是引爆威力強大,一旦引爆,往往傷及無辜,自己更是最傷的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我們討愛的過程中,如果不小心有了討愛凝滯點,千萬別忽略了,那樣隨著歲月與經歷的累積,變成了討好、勒索、綁架,甚至不知道哪一天會被踩到爆炸,就像台大兇殺案的主角。這些討愛勒索裡埋下的情緒地雷,都是可怕的未爆彈。起先可能只是討好,沒有自己愛的位置沒關係,心裡的os是反正自己也不值得被愛。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意識,我們會越陷越深,心裡糾結著自己不甘心不值得被愛,於是討愛勒索、於是綁架困情,可能一不小心就走向毀滅,像那位《心書》粉絲,又或者像鄭捷、像台大兇殺案的主角,他們不僅傷及無辜、更傷及家人與自己。其實,都只因為我們在討愛之前,沒有好好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

愛隨腦細胞新生,需求回應永遠不嫌晚

小恆河猴原來的媽媽,自己也在孤立的籠子裡生活,但是每天有機會和其他的猴子以及小猴子進行互動,所以他們是正常的。而那些正常成長的猴子裡,會有一些猴子,特別積極不斷的去接觸那些在孤獨絕望的環境中有心理疾病的猴子,給予他們各種心理的支持和關懷。經過幾個月的不離不棄,那些病猴居然能夠慢慢地從創傷的陰影中走出來,恢復了正常的社交功能。這樣的結果,再次證實了回應交流,才是生命的最關鍵,而這樣的情形給人無限希望。

在以往的心理學理論中,尤其精神分析學派,特別主張小時候的心理經歷是難以改變的。而在發達的科學還未發明一些精細測量腦區活動之前,認知神經學家有超過將近100年的時間,一直都主張腦細胞是一出生就固定不變了。然而,1990年代開始,就認知神經科學的實驗研究結果,例如普林斯敦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人類的腦細胞不停再代謝新生,甚至每天都有大約15%20%的新細胞重新形成,尤其是關於同理心的杏仁核腦區的生長,只要給予很多互動與交流的刺激,就能激活人類的同理心與愛的情感,這給我們生命帶來無限生機,只要我們能再重新給生命回應與愛的交流,生命就能重新擁有滿滿的愛

與人親密,討愛相愛是天生

在上個世紀末,一日千里的科學真的很令人讚嘆,很多儀器的發明讓我們更能一窺生命的奧秘。例如對於可以偵測腦部活動的核磁共振造影(MRI)的出現,我們有機會探討腦的奧秘,揭開認知思維的神秘面紗。馬修•利伯曼(Matthew D. Lieberman)是一位社會神經科學家,他認為人類的群居與社交是天生的,有著重要的生存機制與意義。因為人一旦空閒下來,腦中的思考社交的區域被激活得更頻繁。所以大部分時間人們不是在做邏輯思維的辨別任務等,而是想著別人對我的看法是怎樣,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又怎樣。

他進行一個一起玩「網路球」的實驗,在實驗中,設計了一個情境,本來三人傳球的,卻變成另外兩人互相傳球而已,這讓參與實驗者明顯感覺自己被排斥了,而這位參與實驗者此時大腦的「背側前扣帶皮層」被激活,這是讓人產生「痛苦感覺」的腦區域。相對地,當我們接收到欣賞、認同、讚美時,即使是來自陌生人,我們大腦中的「腹側紋狀體」就會被激活,這是讓人產生「愉悅感覺」的腦區域。他的實驗得到的結論是人類的進化機制,很自然讓我們害怕被排斥,不願被討厭,喜歡與人親近,這樣才能確保人類能隨時都想群居,增加人類的生存與繁殖機率。所以「討愛」對人類而言,是天生所必備的生存能力。

四、看得見「討愛」,就認定自己「值得被愛」,輕易就把愛找出來

我只要是課堂進度允許,就一定安排學生找出自己的討愛凝滯點,很多學生一邊書寫,一邊流淚,最後他們會有溫柔的心愛自己,把愛找出來,並且拆除那惱人的情緒地雷。既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不要輕忽小小的討愛凝滯點的毀滅性,換個角度想,我們也不可輕忽小小的愛的力量。我在跟個案與學生情感交流的歲月裡,成長並且成熟,我懂了怎麼愛自己,於是能輕易把愛找出來,體會生命裡的討愛,即便那只是生活中看起來無關的小事。當我在課堂上分享爸爸陪女兒出門這樣的討愛故事,就引來了很多的把愛找出來的故事。例如,一位理工男生說:「這讓我想到自己也常常因為這種事和女友起爭執,幾乎也都是她可能要幹嘛,但我不准她去,的確就是擔心會怎麼樣,最後常常鬧得雙方不開心;今天老師一講完這件事,我知道如何回應女友的討愛,我也看懂了我是值得被愛的。

若改成我陪她出去或帶她去,事情似乎就會圓滿,而且也可以讓她覺得我很貼心,她也不會感覺被討愛勒索,我們能夠都感覺在對方心中有著愛的位置」;又例如一位理工女生說:「老師,妳先生與女兒的互動,讓我想起每次放假回老家,晚上會跟久違的同學約出去逛逛,爸爸都會一直唸,叫我早點回家,唸到我和他都生氣。起先從來沒想過,只覺得和同學好久不見了,又有什麼不對。現在想起來那應該是爸爸在跟我討愛吧,他心裡一定是很想看看我,很想我留在家跟他和媽媽吃飯說話。我這個女兒原來在爸媽眼中是值得被愛的,他們都留了愛的位置給我,難得回家卻一天到晚往外跑,下次回家就好好在家陪爸媽,讓爸媽也知道,我也有留個愛的位置給他們,讓他們知道在我心中,他們是值得被愛的。」

要停止討愛勒索你得先學會愛自己,因為「討愛」背面就是「值得被愛」,如果看得見討愛,一定也就認定自己的「值得被愛」,如此輕輕地就把愛找出來。

五、把愛找出來,好好愛自己的步驟

本書會教你如何討愛不勒索的步驟,但是,在進入本書之前,要先學習「愛自己的步驟」,讓愛停駐,叫索勒退散。我們要練習著常常關照內在裡的討愛生命盒子,一旦覺察、發現我們不小心貼上了不值得被愛的標籤,那就努力「把愛找出來」。方法就是先愛自己,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第1步為自己定個檢索討愛的時間,例如1天1次、3天1次,或者1星期1次。我建議最好是1天1次,最好在睡覺前的安靜時光;

第2步,閉上眼睛仔細觀想,我們的討愛生命盒子,可以是你喜歡的形狀,可以是個圓型、方形、三角錐形、也可以是天使形狀、鑽石形狀、即使你喜歡馬桶造型也很棒,然後觀想從裡面透出來光;

第3步,想想當光透出最少,最暗的時候,是在一天中的什麼時候,你發生了怎樣的討愛情事,例如今天好朋友語氣明顯不爽,他說:「你沒看到我在忙嗎?」例如媽媽今天說:「你都不關心我。」

第4步:想想當光透出最多,最亮的時候,是在一天中的什麼時候,你發生了怎樣的討愛情事,例如:「我今天看見我喜歡的人,我跟他擦身而過。」「今天有人跟我說看我的書很棒,讓他很平靜。」

第5步:仔細想想,有沒有哪個情形,你的生命盒子貼著「我不值得被愛」。例如剛剛裡面透著比較多的光,「我看見我喜歡的人」,但是我還是不敢過去問候。我想此時我的討愛生命盒子應該貼著「我不值得被愛」標籤。

第6步:那麼認真掃描心中一遍,可曾記得以往任何很類似的感覺,有人讓你認為「你不值得被愛」。如果有答案,那請再將過程對話好好想一遍。如果沒有,那就記錄下來,寫在一張紙條或筆記裡。例如我看見十年前我的指導教授的臉,他說:「你看你這種脾氣,誰要娶你,還好我沒有妳這樣的女兒讓我操心」。

第7步:多做練習,常常自我催眠也可以:「魔鏡魔鏡,這個世界上最值得被愛的人是誰?然後心中的魔鏡就會自己回答,當然是自己啊!」我就這樣做,如果你不想問心中的魔鏡,那就口中唸著幾次這樣的口訣,「我是值得被愛的」。

第8步:就以「自己是值得被愛的」為基底,排練各種可能,把愛找出來。例如:指導教授是愛我的,他一定把我當成他的女兒般疼愛,不然他不會這麼說。我相信我在他心中一定有值得被愛的特點。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把愛及時找出來,不讓討愛凝滯點停留,不讓自己有機會在自己的討愛生命盒子裡貼上「我不值得被愛」的標籤。這很像我們在對生命清理一般,如果我們有機會常常清理,我們就能藉此跟自己和解,愛自己,並且有自己的力量與溫度愛別人。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5870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