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步驟出行不脫序的孩子》

作者:廖笙光

出版社:新手父母

出版日期:2015-06-11

-----------------------

導讀:作者廖笙光│光光老師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內容簡介

 3步驟家寶貝的脫序行

 孩子

 老是堅持主見唱反調,生氣就暴走大吼大叫!

 兒童發展專家教您有效3步驟,

 破解孩子行背後的秘密,快速定惱人的小惡魔。

 孩子這樣做?分析語言及行原因。

 傳授立即處理方式&日常行改善小訣竅。

 兒童行學專家教您了解孩子這樣想(做)?

 並傳授安撫技巧,穩定孩子的情及行

 本書作者光光老師集15年以上職能治療經驗的精華,以及身兩個孩子爸爸的雙重經驗,面對父母們總是煩惱的問題:如是否該辭職當全職媽?要離開時小孩大哭大鬧、和弟弟妹妹爭搶玩具甚至是爸媽、抱怨不公平、架罵人、被欺負、不願意道歉、一直要人幫忙、故意唱反調、罵話……時,爸媽該用什態度來養家中的寶貝?如何調整自己的情?如何調整孩子的行

 在書中,光光老師會先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先說明「孩子會這樣?」,接著進一步分享作父母可以進行的三階段養方式。這其中除了透過職能治療專業知識以及發展里程碑的念,仔細解說養上適合的方式,以及父母應該如何拿捏分寸的藝術,並將兒童發展的動作、認知、心理社會、道德以及活動參與的念,娓娓述在這三階段中可以採取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中,相信對父母有很大的幫助!

 在此同時,光光老師也分享了一個他自身的經驗故事給父母們:

 「爸爸」和「專家」是截然不協調的角色。我永遠記得,老大出生五週時,還是一個愛哭的小寶寶,由於「專家」上身的緣故,所以我立刻想要著手訓練寶寶,希望被抱起來的同時,應當要停止哭泣。其實,訓練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當小寶貝不哭泣時,立即抱起孩子,如果半分鐘後還在哭,就立即將小寶貝放回嬰兒床上。

 老大算是很聽話,大約堅持半小時之後,便很認命地只要一被抱起來,馬上就忍住不哭鬧,之後,也的確不哭了,讓我很得意;但是之後每次抱起小寶寶要逗玩的時候,卻將臉撇到另一邊不想看到我,那時的感覺得是讓人心碎。「專家」可以很有效的改變孩子,但是孩子可能不會喜歡;讓寶貝變得非常聽話、超級乖巧,但卻可能把當陌生人。嗯!這真的是最好的育兒方式嗎?(摘自本書自序)

 本書就是光光老師希望能幫助更多的父母與照顧者,透過書中的對問題的分析與解釋,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了解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變得更好。

 當孩子說:「我就是不要。」

  藉由和爸媽做相反的決定,從中確定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養成獨立特質。

  〔技巧〕給孩子「二擇一」的選擇,並將想讓孩子選擇的放在後面。

 當孩子說:「同學都不理我。」

  其實孩子想表達的是,我想要同學玩我想要玩的遊戲。

  〔技巧〕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玩,讓孩子透過模仿來練習在同儕中安排與領導他人。

 當孩子說:「一直輸,我不要玩了。」

  孩子需要多一點經驗的累積才能學習控制情緒、壓抑自己的慾望發展挫折忍受度。

  〔技巧〕讓孩子確知自己是受重視的,再透過遊戲來接受成功與失敗、練習挫折忍受度。

 當孩子說:「大便、尿尿、放屁。」

  並非是學壞了,只是孩子善於模仿,但卻不善於判斷。

  〔技巧〕最好採忽略法,一再叮嚀不可以反而會加深孩子的印象。

 〔兒童發展專家的教養秘訣〕

 孩子爭吵時減少大人的介入,孩子很快就會知道,該怎麼和平相處。

 豐富孩子的情緒語言,常和孩子談論心情,訓練孩子表達自我情緒。

 讓孩子從「拜拜」開始練習,成功之後再開始打招呼會比較容易成功。

 跟孩子解釋說「對不起」是一種禮貌,乖孩子都會,不一定真的做錯事。

 當孩子要人幫忙時,應請孩子先完成部分再過去,鼓勵孩子積極完成指定的事。

◎作者介紹

 廖笙光(光光老師)

 我必須承認,「爸爸」和「專家」是截然不協調的角色。

 當了爸爸後,很多想法改變了,變得更理解「家」的感受,也瞭解「家」的衝突。

 「專家」不是在螢幕裡,也不在文章中,而是每位用心的爸媽,有爸媽用心的陪伴,孩子才能快快樂樂的長大!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什麼大道理,爸媽需要做的,

  就是多一點耐心陪伴,陪著孩子一起長大。

 現職與經歷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中華兒童發展教育公益協進會 理事

  國際感覺統合協會(SII) 認證治療師

  薇閣國小教師訓練 講師

  康橋幼兒園教師訓練 講師

  妙兒褲專家合作案 主講人

  2012桃園縣婦幼展 顧問

  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 講師

  「康軒親子學習雜誌TOP549」固定專欄專家

 部落格:www.attention104.com/

 萬人粉絲團:www.facebook.com/attention104

◎目錄

〔自序〕孩子謝謝你,讓我變得更好

PART1:學習自主

辭職當全職媽媽好嗎?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我要自己做:面對孩子的自主

媽媽我要你陪:孩子的分離焦慮

孩子上學好嗎:幼兒園的選擇

長大了不要吃手手:戒掉壞習慣

可以戒尿布了嗎?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我不要,我不要: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髒髒的,我不敢摸:孩子的觸覺防禦

PART2:手足關係

我不喜歡妹妹:老大的失落感(認識老大情節)

這個是我的:所有權的建立

媽媽比較愛妹妹:手足間的競爭

我也要吃嘴嘴:孩子的退化行為

媽媽那是什麼?孩子的好奇心

妹妹也沒有收:孩子對公平性的堅持

一生氣就咬人:孩子的攻擊行為

我不是小孩,是大人:孩子的自我概念

PART3:培養社會化

爸媽下課記得來接我:孩子的時間概愕念

沒有人要跟我玩:兒童人際困擾

同學打我,可以打回來嗎?談自我保護

我不想上學:孩子的上學焦慮

我不想和他當朋友:孩子間的爭執

同學都有,我也要:兒童的慾望

我才不要排隊:團體中的衝突

媽媽陪我玩扮家家酒:假想遊戲的意義

PART4:穩定情緒

我不想打招呼:孩子的陌生人焦慮

孩子生氣就大鬧:孩子的情緒發展

我不會,媽媽幫我:過度依賴的孩子

我就是要穿這件:孩子的權力概念

大人可以打小孩嗎?孩子的不服從與自我控制

孩子都叫不動:孩子的自主性

不好玩!我不要玩了!孩子的挫折忍受度

我就是要說不好聽的話:孩子的模仿與判斷

〔專欄目錄〕情緒先修班

我不能自己照顧小寶貝時……

當孩子不小心打翻飯菜時……

要離開時孩子大哭大鬧……

孩子不睡午覺時……

人多時孩子就會不停吃手指……

孩子不小心尿褲子時……

孩子躺在地板上哭鬧時……

當孩子怕髒而丟掉東西時……

當孩子要打弟弟妹妹時……

當老大搶弟弟妹妹的玩具時……

當孩子說,你都不愛我時……

當孩子又要吃奶嘴時……

當孩子一直問不停時……

當孩子抱怨不公平時……

當孩子咬別家的小孩時……

堅持不是小弟弟小妹妹而哭鬧時……

當孩子不願意等一下時……

當孩子不願意進入活動時

當孩子說被欺負時

當孩子被欺負,爸媽如何才能問清楚

當要離開時,孩子大哭大鬧……

當孩子吵架罵人笨蛋時……

當孩子哭鬧著說,「阿嬤都會買給我。」

當孩子說,「我的錢,就是要買糖果。」

當孩子插隊時……

當孩子太愛幻想時……

當孩子不肯打招呼時……

當孩子不願意道歉時……

當孩子一直要人幫忙時……

冷的要命還是要穿短袖時……

當孩子故意唱反調時……

當孩子躲在房間不理人……

當輸了就大哭大鬧……

當孩子生地地罵髒話時……

◎推薦序:〈用對方法帶孩子,超輕鬆〉──黃謙瑄 臺安醫院小兒復健科醫師

  在這個忙碌又少子化的社會,孩子除了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父母對孩子的未來總是充滿無限的希望,孩子的一舉一動,更是牽動爸媽的心跟整個家庭的喜怒哀樂!

  現在大多數的爸媽都要忙於工作,然而,工作環境樣貌的多元化,家庭成員之間的生活型態不同,不同照顧者之間態度不一致等,無疑都增加了照顧孩子的困難度。身家長的我們其實經常忙碌於工作之中,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給予品質良好的親子相處、如何才不會過度保護或過度要求孩子,是身家長我們的重要課題。相信藉由專業給予的建議,家長能更有原則與方向的協助孩子。

  這些年在醫院的門診,注意到許多求診的孩子,是因父母們不了解孩子發展的歷程,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做出不適當的要求,除了造成孩子行不適切,親子關係更是日趨緊張!什才是正確的養方向和態度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長一個重要的課題,用對方法帶孩子可以很輕鬆,使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更是能避免孩子日後有信心不足、行偏差等問題的困擾。相信所有的爸爸媽媽都願意正確的養孩子,但常常到問題時,卻苦惱不知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

  很高興看到廖技術長家長們寫出這實用的一本書來引導爸爸媽媽用正確的態度和方向來養家裡的寶貝!笙光老師平常在工作上總是細心的評估每一個孩子,認傾聽每一個家長的困擾,用心輔導家長針對各個不同孩子的特性找出最適切的養方法,這本書裡的字字句句更是廖技術長在這15年職能治療經驗的精華,書中除了條列出家長們經常詢問的困擾,提供了實用性的小叮嚀,廖技術長也不忘與家長分享每一個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用非醫療專業人員也能輕易了解的用語解釋家長必需知道的兒童發展相關生理及心理知識,幫助爸媽知道不同年紀的孩子究竟想的是什、需要的是什、父母可以要求孩子的又是什!讓爸媽學會用對的方法態度對待孩子,除了養更輕鬆,孩子可以更貼心,良性循環更是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融洽。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親的寶貝,在養孩子這條路上,我們父母總是會遇到疑惑、需要調整的時候,有時是父母親雙方想法不同,有時是與長輩的想法不同,但是這些不同想法其背後的共同點,都是希望孩子能變得更好,希望透過廖技術長這本書,能讓更多父母與照顧者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如何引導我們的孩子,透過這些問題的分析與解釋,我想許多父母心中的疑惑應當可以迎刃而解,讓每個父母享受養孩子的喜悅與信心,也帶領家裡的寶貝順利走向美好的未來!

◎內容連載

要不要,我不要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案例】

小瑜一直都是很聽話的小孩,相對姊姊而言,幾乎是安靜的孩子。只要媽媽說要做什,他就會乖乖的配合。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會說話開始,小瑜也漸漸不願意配合媽媽的指令,不論問他什,一律都是回答,「不要」。洗澡,不要;吃飯,不要;吃麵,不要;反正就是一股腦地唱反調,就像是跳針一樣的反覆著說,「不要……不要……」。不只是媽媽快要發脾氣,就連最疼小瑜的外婆也快受不了,小瑜究竟開始變小惡魔了,到底發生什事?

孩子會這樣?

這並非是孩子學壞了,也不是爸媽養出問題,而是孩子開始長大變聰明了,從凡事依賴的嬰兒,轉變有獨立人格的小小孩的過渡階段。以兒童認知發展的觀點來看,2-3歲的幼兒無法了解自己的慾望與母親慾望之間的差別,因此會出現「唱反調」的情形。藉由故意選擇和媽媽相反的決定,從中確定自己是獨立的個體,稱「第一反抗期」,這時期,爸媽要運用一些小技巧,才能陪孩子渡過這個屬於小小孩的「叛逆期」。

變心了

幾個月前,寶寶還是一個嬌嫩的嬰兒,無論想要什,媽媽都會盡可能地滿足他。餓了,媽媽會他吃奶;濕了,媽媽會他換尿布;倦了,媽媽會哄他睡覺。在寶寶的世界裡,他的慾望和媽媽總是如此一致,像戀人般的契合。然而,當孩子到2歲左右,隨著動作發展與探索環境的增長,他突然發現媽媽開始「變」了,變得不配合他的想法,開始要他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這時他才開始察覺到自己的慾望與媽媽似乎有所差異,所以就開始進行他偉大的小實驗,「媽媽和我想的一樣?」

不是小霸王,是小科學家

這時候的小小孩,不是小霸王,而是「小科學家」,他正在進行一項嚴肅的科學實驗,了解「媽媽的慾望」與「自己的慾望」是否一致,過程中總是充滿驚喜與陣痛。當他有慾望時會烈表達,並觀察媽媽是否同意,藉由反覆不斷的實驗來了解自己與媽媽間的差異。但有時他也會感到失望,自己的意願總受到忽略而感到挫折不已;透過多次的實驗,他會逐漸了解在不同情境下,自己與媽媽決定上的差異,進而發展出良好的「自我念」,這正是孩子走向獨立人格特質的關鍵。

不要亂孩子的實驗?

小小孩對於世界充滿好奇,對於所有的新事物都想要嘗試,但還不能分辨些是有危險的。當他學會玩形狀盒、圖、投硬幣等遊戲時就會努力地移動小手嘗試將不同的形狀放進正確的位置裡;這時,他可能對於同樣是將物品放入小洞中的生興趣;當一再告誡:「不可以玩座,不然要打打喔!」他就會故意一邊叫:「媽媽,看。」一邊握著頭來吸引的注意,一旦說不可以時,他就會故意將頭拔下來,而且會挑戰數次,直到他確定每次結果都一致才會感到滿意而停止他的實驗。這時,須確認所有大人的處理態度都「一致」,不然孩子只好不停的實驗下去,最後不只是大人生氣,連小孩子也被到有情

沒有反抗期好不好?

「反抗期」是孩子發展「自我念」的過程,即了解自己和媽媽有不同想法、喜好、決定的時期,是每一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階段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在2歲左右開始展現出來,只是大部分是想說的多,但能說楚的卻很少,所以大人也很難聽寶貝到底想要什;但也因想表達自己的意見,便會誘發孩子更努力的表達,而使語言能力日趨成熟。相反地,如果大人凡事都順著孩子、不堅持,孩子當然也不會出現反抗的情況,但易使孩子日後變得倔、鴨霸,導致日後與同儕互動時的人際困擾,畢竟同學不是爸媽,沒有必要順著孩子,不是

專家爸爸這樣

當孩子開始說不要時,是孩子正式進入「自我念」發展的象徵,所以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孩子變聰明了,而且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中間剛好出現了一個副作用,孩子開始不會百分之百配合我們的指示,並會開始出現唱反調的情況。這段時期,大約在2歲至3歲間,爸媽要秉持「溫和而堅定」的養,陪孩子一起渡過

第一階段 願意配合優先目標

這個時期的孩子常常會將「不要」掛在嘴邊,就像是口頭禪一樣,所以聽聽就好了;請不要和孩子鬧脾氣或是堅持不可以說「不要」,像兩頭牛一樣僵持在那邊。

很多時候,會發現孩子嘴巴上說「不要」,但是實際上還是會配合去做;這時候請停止的責備,只要孩子願意配合做就可以了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聽話、願意配合,而不是不能表達意見,不是?當孩子知道這樣會得到讚美後,漸漸地他就會減少說「不要」的頻率了。

第二階段 減少孩子說不要的頻率

改變我們說話的習慣,請不要問孩子:「要不要吃蘋果?」、「那吃梨子好?」孩子一定會說:「不要」,因越多次,媽媽給的選擇就越多,不是?最後,再有耐心的媽媽,也會被惹到有情

正確的做法是,給予孩子「2擇1的選擇」,例如說,「要吃蘋果,還是梨子?」盡量將「想讓孩子選擇的」放在後面,因孩子往往會選擇後者。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孩子說不要的頻率,同時也尊重孩子選擇的權力。養孩子,很多時候只需要換句話說,效果會遠比耐心解釋或是生氣威脅來的有效許多。

第三階段 溫和而肯定的堅持

爸媽要做的就是要有「一致性」的堅持,才能縮短幼兒的叛逆期。千萬不要演變一個「堅持」,另一個「秀秀」,否則會導致孩子不斷地嘗試其他的新招式來測試父母的底線,讓父母頭痛不已。堅定而溫和的與孩子堅持,將決定權拉回到大人身上,將可以減少孩子賴皮的頻率。

孩子賴時,需要的是給予簡短的指令,而不是不厭其煩的說道理。因孩子雖然已經會說話了,但是常常還是半猜半,過長的說明,反而可能會錯重點而更加哭鬧。

盡量不要用打罵或威脅的方式,因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說說,但根本捨不得做,結果反而讓孩子把說的話當作耳邊風,反而更加不聽話。給予孩子溫和、但是堅定的指令,並且落實的執行,才是縮短反抗期的關鍵。

先修班   孩子在地板上哭鬧時⋯⋯

這幾乎是2歲半的小賴皮都會做的事情,特別是當他想要某樣物品,但是爸媽卻不願意給的時候。因此,不用太擔心是否孩子的情有問題,或是故意不給爸媽面子。

請直接抱孩子離開,不要和孩子堅持在當下,更不要大聲罵孩子,以免衍生出其他問題。實際上問題不是孩子乖不乖,而是我們大人感到丟,所以如果需要和孩子說明,也請等到離開他想要的物品之後,而不是在充滿誘惑的環境說理,不然孩子一定一句話也聽不進去。

基本上,處理這個問題應該是預防。例如,在要進入商店之前,就先和小孩子說好規則與約定,如果沒有遵守規定就立刻離開,以預防孩子發生在地板上賴的情況。如果沒先和孩子約定好,那就先讓孩子一次!因那是我們自己沒先講楚,而不是孩子的錯。

一生氣就咬人

孩子的攻擊行

【案例】

小惠越來越會和妹妹玩了,也常常想拿水果給妹妹吃,之前相處都還不錯,算很照顧妹妹。

妹妹也非常喜歡小惠,常常會緊緊的抱著姊姊,連出去街都要牽著姊姊的手才願意走路。但是,最近不知道,小惠和妹妹一起玩扮家家酒時,妹妹居然在小惠的手臂上,狠狠地咬了一大口。小惠第一次被咬的時候還不敢哭,好像有點不敢相信的樣子,結果妹妹又再追上去,想要咬姊姊的肩膀,小惠才被嚇得哭出來。

這樣的狀況在兩個人一起玩遊戲的時候逐漸變多,妹妹想要搶著玩時,就會突然咬小惠一口,媽媽非常擔心,妹妹是不是有暴力傾向,會什會攻擊姊姊?是不是應該處罰?該怎麼和妹妹溝通?

孩子會這樣?

「攻擊行」的定義,兒童打人、罵人、推人、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行是一種兒童因慾望得不到滿足,採取有害他人、壞物品的行

心理學家究發現,兒童在2歲末便開始表現出最早的攻擊性行,而在3-6歲出現第1個高峰,10-11歲出現第2個高峰,一般男孩於女孩攻擊行通常不會平白發生,而是孩子面臨衝突卻沒有能力解決時,才會出現的情況。適時介入避免孩子使用錯誤的方式,就顯得相當重要;對於攻擊行,不可以姑息,但也不必責罵。很多時候,處罰是必要的,但是必須要避免發脾氣式的責罵。

「攻擊」是一種本能

當面臨危險時,了要維持生存,人會出現「逃」與「攻擊」的反應。因此,「攻擊」可以算是維持生存的一種本能,用以保護自己免於受到生存的威脅。

所以,當孩子覺得受到侵犯、感受到威脅時,就會出現「攻擊」的,但這並非是指孩子有暴力傾向,而是受到情波動的干擾所引發出來的行。這時,最重要的不是處罰,而是應設法減少孩子情的波動,並且引導正確的處理方式。請千萬不要將孩子貼上「個性不好」的標籤。

「說」沒用就動「口」

兩歲至三歲的孩子,雖然已經會說話了,但畢竟還沒有辦法百分之百地傳達自己的感受,特別是情。孩子會出現「攻擊行」,最常見的原因是「說不楚」,無法將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出來,但是自己的東西眼看就要被拿走了,情急之下就「咬」下去或「推」下去。

當然,很多時候對錯很難說,但是只要動手傷害到別人,就會導致孩子被責罵或處罰。特別是2-3歲的孩子,對於物品的所有權特別重視,因此特別容易出現「攻擊行

「氣話」比打還要痛

很兇地責罵孩子,不打孩子,的會比較好?事實上,氣話對孩子的傷害更大,會傷了他的自尊心。建議在處理上要特別小心,可以處罰孩子,但是請不要在氣頭上,否則容易衍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特別是當孩子承受到「負面情」時,常會將「怒氣」轉移到較弱小的人身上,藉由發洩來平衡自己情。就像是開會被老責罵,因不能回嘴,了一肚子氣,回到自己的單位責罵下屬是相同的道理。這種心理調適的機轉,就是「轉移作用」(Displacement)

只是孩子並沒有「下屬」可以出氣,所以理所當然的倒楣的就是弟弟(妹妹)。結果大發脾氣的處罰方式,不但無法減少孩子的攻擊行,反而會使孩子承受許多的「怒氣」,使老大與老二間的衝突日益加重。

孩子靠模仿來學習

模仿是上天賜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當孩子還是嬰兒時,就喜歡著爸媽的面容,仔細地端詳與模仿表情;也正因喜歡模仿,嬰兒從中學習到如何控制自己的嘴型,而漸漸地學會說話,從一個只會喃喃發音的嬰兒,轉眼間變成滔滔不的小大人。

同樣的,當我們經常露出很生氣的表情時,孩子也會百分之百模仿,結果,不單是沒有透過表情來提醒孩子停止不適當的行,還讓孩子學習過於烈的表情

孩子就像海綿一般,努力學習身邊的所有事物,但是卻不會分辨是否恰當,因此,建議帶孩子時,不要給予孩子過的「情」,不然孩子會模仿憤怒的「表情」,但實際上卻沒有那樣烈的「情」,最後導致惡性循環,使孩子的攻擊性變得更為強

當孩子有「攻擊行」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制止」,而不是對孩子「生氣」用實際的動作,讓孩子了解應該做的事情,但不是情的反應,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

專家爸爸這樣

2歲左右的孩子,在思考的特質上以「自我中心」,所以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動作反應是非常直覺的,想要的就會去搶。孩子並非是惡意的想要打人,讓別人身體受傷;而是用打人來當作「工具」,讓自己可以獲得想要的玩具。3-4歲時,隨著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加,漸漸地學會如何溝通與協調後,攻擊行也就會漸漸地降低

「攻擊行」可以視一個成長的過渡階段,不用過度擔心孩子學壞了或是在養上出了什問題,更不可以過度處罰。在協助孩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爸媽之間必須要有「一致性」,千萬不要一個覺得還可以,另一個卻覺得要嚴格處罰,以免孩子楚到底應該要如何做。

不要將孩子貼上「個性不好」的標籤,而是找出孩子在種情況下容易出現「攻擊行」,然後幫孩子避開這些衝突,才是比較好的方式;畢竟孩子還沒辦法自己決定活動,也還不會跟同伴討論,所以此時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預防」。

第一階段 預防衝突的發生

如果孩子的「攻擊行」一直出現在特定的事件或人物上時,不應是在孩子違規後,突然跳出來處罰,而是應該幫孩子避免問題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孩子在玩玩具時,特別容易出現攻擊他人的行,這時就必須暫時有爸媽在旁邊陪伴,居中擔任「協調者」以減少不適當行可能發生的機會。基本上,當孩子持續兩週沒有攻擊行,很快的孩子就會忘記這樣的不適當行了。

此外,孩子無法了解自己的體力極限,常常會玩得太開心,如果爸媽沒有幫忙控制,孩子就會出現「過度放電」,導致體力透支而使情控制能力變弱的情況,結果往往是高高興興的出門,哭哭鬧鬧的回家。請幫孩子控制活動的時間,特別是應該以弟弟或妹妹的體力基準,不要讓孩子過於疲勞以減少孩子的情起伏。

第二階段 營造良好的氣氛

在高度壓力的情境下容易誘發孩子的情波動,更容易導致攻擊行,所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對是重要的。暫時減少對孩子的「責備」,並觀察是否有其他導致孩子壓力的情況發生,例如,戒尿布、上學等,以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對孩子而言,最大的壓力莫過於爸媽之間的爭,當然在夫妻溝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各自的堅持,但請記得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

對孩子來說,只要可以黏在爸媽身上就可以獲得安全與安慰。不妨透過睡前的故事時間,使用繪本來引導孩子認識不同的「情」與自己的「感覺」,例如,「當生氣時我的胸口都會熱熱的,嘴巴好像會噴火,大聲說出一些不好聽的話……」。透過繪本生動的圖畫與故事,引導孩子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及爸媽對他的期許,那下次孩子陷入「情」時,會更明瞭自己應該要做些事情,才會被被爸媽讚美,那就會更願意配合了。

第三階段 使用「暫時隔離法」

如果孩子依然有明顯的「攻擊行」時,該要如何處理?處罰是必須的但並非是使用打罵的方式,相反的,應採「隔離」的方式剝奪孩子參與活動的機會,直到他的情平靜下來止。透過讓孩子「坐冷板凳」的過程,不僅可以防止孩子繼續犯錯,也可以緩和大人的情

在選擇「暫停區」時,浴室(廁所)是最不適合的地方,因裡面有太多可以玩的東西。所謂的「隔離」並非是要將孩子關在房間裡,而是在家中選擇一個安全的區域,放上一個小椅子,讓孩子坐在上面等待。最初,孩子通常不會願意配合,爸媽可以先在椅子旁邊陪著,透過行動讓孩子了解──當犯錯後,必須要在「暫停區」等待,直到不哭不鬧之後才可以離開。當孩子被暫停時,請不要急著和孩子解釋原因,不然就沒有「坐冷板凳」的效果。

讓孩子在安全的地方等待,透過一段時間不理不的冷靜處理,才能正「懲罰」他的攻擊行,等他冷靜後再解釋原因,如此,孩子才能正聽得進去大人說的道理。幫助孩子察覺自己所犯的錯誤,才是我們要孩子學習的事情。

先修班   當孩子咬別家的小孩時⋯⋯

當遊戲時,孩子咬了別人的小孩,問題就變得更加複雜。這時爸媽必須要面對對方家長的指責,所以備感壓力。這時,不要比孩子還要緊張,或是急著向對方道歉,而是當作機會育,先將兩個小孩分開來,讓彼此冷靜一下。

第一步,並不是指責孩子咬人,而是先幫孩子把他的慾望說出來,並且認同他的想法。接著,再說明應該做的方式,才會是正確的;透過先「理解」,「講理」的方式,孩子很快就會平靜下來。

當孩子情平復後,牽著孩子的手說:「媽媽陪著,去跟小朋友的媽媽說:『對不起』。」請不要迫孩子一定要大聲地說出來,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犯錯時,反而會緊張到說不出話來,所以,可以請孩子點點頭,表示道歉就可以了。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7410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