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盔甲的貓:成功亞斯育家教你如何打造孩子的生存力》

作者:蘇偉馨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5-05-07

------------------------------

導讀:作者蘇偉馨

   諾瓦小學幼兒園創辦人

        

◎內容簡介

 看著鏡子裡穿盔甲的自己,我開始懷念我自己。

 我脫下盔甲,愛我的人流著淚說不能接受這樣的我,但我知道這才是實的我。

 當他們拿起我脫掉的盔甲,發現那沉重難以負擔,於是他們說我可以不必再穿上盔甲,因為真實的我才是最美好的。

 我脫下盔甲,不再試圖跟別人一樣。

 盔甲,讓我終於。找到自己。

 

 每個孩子的本質都不一樣,也有各自不同的能力。

 重要的是,如何發他,讓他適性發展,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或許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未來成功的要素!

 地球村瞬息萬變,孩子如何能在社會生存,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父母無法一輩子讓孩子依靠,要如何避免孩子成社會大眾眼中的媽寶或靠爸一族?一旦沒有父母長輩的扶持,便在人生的路途上簸。

 慢學成功育家、諾瓦創意小學和幼兒園的創辦人蘇偉馨,用30多年的育經驗,加上自己身亞斯伯格人,一路「沉默的搖晃」而最終成功的人生歷練,告訴父母師長如何能引領孩子認識自我、擁有正確的態度,如何讓孩子發揮潛能、打造明天的能力,成社會上永不被淘汰的「適者」,別人眼中的「者」。

  最重要的是,人父母師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先天氣質,陪著他走上適合本性的道路,善用他的能力,掌握機會和社會生存法則,便能成就一輩子的競爭力,讓孩子的天賦與能力,成成就他幸福的工具!

◎作者介紹

 蘇偉馨

 FB: 蘇破。諾瓦 www.facebook.com/su.wei.shin

 現職:

  諾瓦小學幼兒園創辦人、董事長

  國立台中育大學幼學系兼任講師

  世界學前育交流協會創會會長

 學歷: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究所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育學系

 經歷:

  榮獲2014年第二屆星雲──典範

  2014年「第15屆太平洋區幼兒究學會PECERA」發表諾瓦課程模式

  榮獲2013年育部學卓越──幼兒園組銀質

  榮獲2011年桃園縣推展家庭育績優個人

  榮獲2011年國立台北育大學傑出校友

  2002年「OMEP世界學前育組織中國委員會──南京2002國際討會」發表諾瓦創新敎學

  大學幼兒育學系兼任講師

  曾任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國小教師與高職幼保科教師。

 著有:《不會游泳的魚》。

◎目錄

〈推薦專文〉

1. 遇見脫下盔甲的亞斯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兼系主任 邱淑惠

2. 相反國裡的朋友 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執行長 曾雅盈

3. 脫下盔甲,看見陽光 蘇偉蓉 

〈自序〉從「沉默的搖晃」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前言〉穿上盔甲的貓

一、本質

1、兩億個為什麼

2、迷戀。收集

3、沉迷

4、細節

5、單純的思維

6、亞斯的勇氣

7、意志力

二、能力

1、零件盒子

2、觀察力

3、精準

4、創意

5、句號思考法

6、創新思維

7、驚聲尖叫

8、想要。該要。能要。

三、態度

1、興趣

2、不會做事。不會懂事

3、研究精神

4、換一個高度。看待一切

5、重新來過

6、嘗試

7、情緒內心

8、動物保育區

9、愛護地球。珍惜資源

10、光陰似箭

11、領導者

四、總結

1、凡事由真

2、慈悲

3、圓滿

〈結語〉脫掉盔甲的貓

◎序

 ‧推薦專文:〈遇見脫下盔甲的亞斯〉──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兼系主任 邱淑惠

  第1次與本書作者交談是透過電話,沉著的聲音自稱是諾瓦小學暨幼兒園的校長媽咪,很有禮貌的跟我解釋她為什麼要號召幼教界齊聚凱道。當時我正和一小群幼教界的專業人在辛苦的抗爭,不滿政府為了少數人的利益,想修法讓幼兒園不需聘用有證照的幼教老師。我沒想到竟然會有一位私立幼兒園的創辦人願意仗義直言,集結眾人的力量要政府慎思。這位校長媽咪的俠義風範令人刮目相看。在持續抗議修法的過程中,我與這位大家口中暱稱的大俠建立了革命情誼,才有機會了解這位大俠的亞斯伯格特質。

  因為柯文哲的爆紅,大家對亞斯伯格特質的第一印象就是直言到近乎白目。我們的大俠也是。她也是用這種直率的亞斯作風,領導著她的學校,堅持說實話,做對的事,讓諾瓦的教育模式成為台灣的一股清流。她的風範值得我們重新思考一個成功者所需具備的特質。過去我們以為要成功必須能察言觀色,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這樣的思維,重新審視,是不是太過於注重做人,而非做事?我們的大俠,在幼教亂世中直言,如童話國王新衣中的小男孩,擁有相當多的粉絲。這是不是反映社會已經在變,我們渴望有敢說實話的人,領導我們做對的事。

  除了直言外,維基百科中記載亞斯伯格症最大的困難是無法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或是玄外之音。但有不少學者和我一樣,不認為亞斯伯格特質是一種「症狀」或「疾病」,而是擁有另一種認知方式的人種。誠如Simon Baron-Cohen 所言,亞斯伯格特質所具有的各種能力,在歷史上經常帶來卓越的貢獻。米開朗基羅、牛頓、愛因斯坦、比爾蓋茲都被懷疑具有亞斯伯格基因。亞斯伯格的特質雖然不利於社交,但其他的許多特質卻可能引領他們踏上成功之途。

  但在台灣僵化的教育環境中,擁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學童,很容易被誤解,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籤,從此一蹶不振。亞斯學童在台灣教育體制下如何掙扎,大俠在《不會游泳的魚》一書中已經略有著墨。我們接下來好奇的是,不會游泳的魚如何蛻變成今日的大俠。穿上盔甲的亞斯又如何善用自己的特質,創辦出獨特的諾瓦,讓許多家庭能認識教育的本質,還給幼兒單純,真實的生活。

  可能是因著亞斯的慈悲特質,穿上盔甲的大俠在2015年開始採用亞斯摩西的稱號,定義的本質以及從今而後的使命。在帶領幼界走出新契機的同時,願意暫時卸下盔甲,剖析自己,將自己的特質分本質、態度、能力三方面,用生活中的實例娓娓道出。閱讀此書,可以看到亞斯的認知思考方式如何與我們相異,卻又與許多成功者相似。

  在我與亞斯的互動中,我發現科書對亞斯的描述並不確實。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不擅長人際互動,雖然會直接說穿的衣服像浴室中的磁磚,讓人尷尬。但也是這種說實話的特質,讓能直指問題的核心,戳破國王新衣的假象。一次只能思考一個重點,所以會把「回收資源玩創意」拆開單點思考「回收。資源。玩。創意。」其實這種單點思考後的連結,反而能讓事情更楚。做事不太容易轉彎,這種態度讓展現異於常人的堅持,是我們一般人所欠缺的。

  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一般人所稱的「缺陷」,是不是只因不符眾人期待。但不講場面話,單點思考,不轉彎妥協等特質,的是一種缺陷?或者只是不同?善用這些特質,是不是更容易引導一個人邁向成功。閱讀此書會發現,亞斯伯格「症」,這些在我們一般人眼中視「缺陷」的特質,卻也是成就亞斯的特質。而本書珍貴之處,在於以亞斯的觀點看有助於適應社會的生存力。這種觀點有助於我們破除偏見,重新審視不同特質的優勢。我相信這些特質,也是我們這些沒有亞斯伯格基因的人,需要練習擁有的生存力。

  透過閱讀亞斯大俠的文章以及與的互動對談,我發覺自己也漸漸改變最明顯的是在溝通時,對訊息的判斷更精準,對模糊的回答會確實追問,例如「我想要……」到底是「想」或「要」已經不能混一談。其他潛移默化的改變,是對「」的追求,希望孩子的學習更實,更貼近生活,讓我再也無法容忍虛應故事、走馬看花的學習方式我可以確定的是,我會以這種新的態度面對未來的每一個課題。

 推薦專文:〈相反國裡的朋友〉──諾瓦小學幼兒園執行長 曾雅盈

  亞斯朋友每天總有一千個問題,

  

  平凡朋友心裡總是想,

  事情就是這樣的。

  亞斯朋友總是看著事情的點,

  從這個點再到另一個點,

  平凡朋友看到一條線,

  失控的線纏成理不的球。

  亞斯朋友總是忍不住說出

  說答案就在實裡,

  平凡朋友担心說出相,

  話讓人看到藏的不完美。

  時間過去了,

  亞斯朋友的堅持改變了慣例

  平凡朋友學會加上問號的思考

  亞斯朋友用精準堅持完美

  實現平凡朋友的浪漫想像

  不同國度的人用接受、信任、支持相互包容

  不同國度的人一起創造了實自然的理想學校

  在這裡,欣賞國度裡不同的美好

  在這裡,發現生命裡蘊藏的無限能量

  偉馨是個特別的人,想法特別、反應特別、勇氣特別、固執的特別、也可愛的特別,多年來不知如何這個特別下個註解,今年初,偉馨自己取了AS.MOXI亞斯。摩西這個新稱號,稱亞斯是自己一直的與眾不同找到答案,取摩西是20年來帶著創校伴們在育的領域裡披荊斬棘,這過程,像極了《舊約》裡摩西出埃及的故事。自古以來的開創者在當時都是思維方式迥異的族群,看見被隱藏的相後,用義無反顧的勇氣改變世界的人,我這位特別的亞斯朋友──偉馨就像個帶領大家走向改變之路的現代摩西。

  偉馨和我是二個思考邏輯完全不同的人,我是一般人的快思,是仔細推敲的慢想,的腦子裡總不停的在思考,眼睛總在觀察,天地萬象變化月暈何而風?礎潤何而雨?蜘蛛結網到底先用那隻?永動機是怎麼永遠會動?樣自製風力發電然後將電力儲存下來?七情六慾是那七情那六慾?多年來,亞斯朋友每天的一千個問題,讓我這個習慣以火箭速度處理事情的平凡人,不得不緩下步去想想,練習在總是認的結論上加一個問號,迫自己對習以常的事反向思考仔究,才能跟上亞斯朋友的求知步。

  偉馨這樣的究特質,讓周圍的人都生了質與量的變化,在的鞭策下大家不自覺的加速累積新的能力,經歷的事廣泛究的事物深入,知識自然會轉換成能量,對孩子的育也是如此,學校裡的小孩時常看著老師們究新的興趣,搜集鐵罐改造成隨手野炊酒精爐、組合回收零件成太陽能煮食器、究魚和菜如何共生各取所需,一次全校醉心究多肉植物,這股迷戀不知不覺也感染了2歲孩子。那天,我們買了各式小盆栽當做兒童節的禮物,看小小孩開心的捧著自己選的小苗,陽光灑在滿足的小上,美!原來,喜歡究對所有事物好奇的種子,是可以埋在任何年紀的心裡,然後在生命事件中慢慢發芽、開花、結果。原來,只要稍具些好奇和究的精神,生活就會變得不一樣,大家因偉馨的帶動開始享受動手創作帶來的成就感,體悟藏於生活中的智慧。

  亞斯朋友對精準的要求常是平凡人的震撼育,偉馨從不說客套話,對答要求精準,對話中發現回答不精準,會要求回答對點止,久而久之,周圍的人也習得回答前先思考過再反應,談話間少了模糊的地帶,那天,閒談中我說「大家認這是一件『應該』發生的事」,偉馨立刻糾正說「不能用『應該』,而是『總是』發生」,事件用了不精準的詞語,連結出的意思就會天差地別,用詞精準是我在亞斯朋友身上學到的,精準代表思考的縝密,思路晰後所下的判斷才會正確無誤,若這些年我偶遇困境時可以迎刃而解,都得歸功每天1千個問題的考驗。

  偉馨直接表達,直指問題核心的行事風格,除了影響了學校的工作夥伴外,也擴及到所住社區、任的大學、甚至住宿過的旅店,大家都因有了一個直言不諱的老師而有了進步的驅動力,我想,如果我們都能變成說話精準,勇於說出相改進舊有積習的人,應該可以社會創造更多些幸福感,每當我還有鼓起指正別人的勇氣時,就會想起亞斯朋友對精準的堅持,頓時就會勇氣倍增呢!

  不同特質的人相互包容、欣賞及接受,這多年下來,當我和偉馨看法不同時,我已學會靜靜的觀察亞斯特質的好友又有什新點子,有例外,永遠都會讓人耳目一新、驚喜連連!這本書中字字珠璣,書中許多耐人尋味充滿思考及智慧的小故事,都是偉馨生活中的體悟,細細體會後會發現,原來,改變很容易,幸福很容易,擁有智慧自在的人生很容易。

 推薦專文:〈脫下盔甲,看見陽光〉──作者大蘇偉蓉

  偉馨幾歲,我就認識幾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我默默的看著的蛻變,直至今日卸下盔甲,除去外在一切不需要的矯飾,回歸到我初識的那個單純的小胖胖,也回到生命的原點,這條路,堅持、堅定、勇往直前,在此書問世之前,有幸提筆序,點點往事如潮水般湧至,時光回到那年的夏天。

  偉馨從小皮膚白,肉肉的,乖巧可愛,不說話也不唱歌,常常獨自把玩一個玩具,久久沒有聲響,能吃能睡,特別乖巧,大人常說這樣的孩子多生幾個也無妨。那時候我常牽著嘟嘟的小手,去雜貨店買大人交待的日常用品,路途中常常會撿到錢,當時覺得有偏財運,運氣好,後來才發現是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經常成就一些別人辦不到的事情

  偉馨年歲稍長,喜歡探索好奇的個性,日趨明顯,不是爬上5、6層樓高的水塔,向遠處眺望,就是在深及胸部、黑黑泥沼的大水溝中玩。大人不解乖乖的小胖胖怎麼變了?殊不知的本性即是如此,往後的幾十年,有更多令人不解的驚訝,在的生命中出現,精彩的人生正要開始。

  偉馨有兩個姐妹移民加拿大,在凡事都得DIY的國外,兩個嬌滴滴的女生一致認偉馨才是適合移民的人,因凡修電燈、修馬桶、木工、油漆等等,沒有一件事難得倒,很少下廚的,竟有過人的烹飪天,隨手揮揮,色香味俱全的料理上,讓大夥大塊朵頤,吮指回味

  偉馨原是幼稚園師,經常了小孩食、點心、品質不佳、量不與老爭執,直到自己創辦了諾瓦,餐點成了辦學最重視的項目之一,學校請了最優秀的廚師,每天準備營養可口的小孩食,順便老師也開心的在學校搭,像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同吃飯,談天說地,溫暖的向心力由此開始。

  偉馨在育界浮浮沉沉,直至遇見事業的夥伴──雅盈,創辦了諾瓦,生命的所有累積能量,得以盡情釋放發揮,辦學風格的獨樹一幟,與眾不同,台灣幼兒育界立下了許多新的典範。諾瓦從初期的創業維艱,到今天的樹立典範,其間許多考驗,非一般常人所能承受與應變,偉馨從風雨中走來,終於看到耀眼的陽光。

  偉馨的第1本書《不會游泳的魚》出版未及1年,頗受好評,本書又將與讀者見面,書中的精闢見解與獨到觀察,都是生命歷練的足跡,每一篇都讓我愛不釋手,無論在人生的什位置,相信都能找到深得我心的了解。

 自序:〈從「沉默的搖晃」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人生過了半百,才確認了自己「亞斯伯格症」的特質非常典型。堅持、專注、注意細節、無法接受突然改變的固定模式、無法理解其他人的弦外之音、不能理解笑話、說話直接……許多「亞斯」特質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跌跌撞撞,卻也造就了現在的我。

  我從年輕時就不斷地思考著,生命的意義何?努力是因必須存在?存在的目的是什?成功是因符合期待?成功的定義又是什?在邁向人生的未知時,許多的困惑、許多的無解,在人生的轉彎處,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運氣。

  我從不喝番茄蛋花湯,因番茄是媽媽口中的水果,水果和吃飯是不同類別的。我曾經用3天的時間,計算同一個解不開的數學題目。我可以整天蹲在地上,觀察螞蟻如何搬家,而忘卻了自己應該去上學。我常常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著周邊的人說笑時的嘴形和動作,那像是一場無聲的電影,在腦海裡呈現的只有他們的動作

  「亞斯」的特質,在年輕時,深深地困擾著我,因,我和大家格格不入。我以自己是「國王新衣」裡的小男孩,總是直率地說出大家不敢說的相。這樣的直率,在踏進社會後,更顯得突兀和令人訝異。每當被責難後,沮喪的情讓自己感覺到烈的痛苦,在收集了許多沮喪的痛苦後,自己開始練習忍住疑惑、忍住發現的相、學習沉默是金的道理。漸漸地,我在與他人團聚聊天時,也總是沉默地聽著,即便是不能理解或是感到憤怒、開心、難受……,也不輕易開口。

  當發現自己和大家不一樣的時候,有一種孤單的感覺。在不被理解或是被要求一樣時,我總會前後搖晃著。搖晃,讓自己能回到平靜的思考狀態,專注的分析著眼前情景,也能控制住所有烈地感受。「沉默的搖晃」是我踏進社會後,第1個自我控制的模式。啓動這模式候,可以減少後續會發生的可怕場面或隔更多如千軍萬馬的刺傷利箭。我終於學會了保護自己的第1

  自己未加修飾的言辭和直指核心,在進入職場後更加衝突。往往在對方的短暫緘默後,就失去了工作。在35歲以前,我幾乎1年換1個工作,在生存環境不斷的變動之下,我細心觀察、縝密思考的特質,也讓自己奠下了現在的基礎。雖然,在年輕的當時,這樣的變動是令我惴慄不安、痛苦焦慮的。

  我曾經寫下一個小故事。有一隻大野狼出沒在草原,小子驚恐萬分,於是子奮力一搏,消滅了大野狼。這故事說明了我的生存法則裡,總是奮不顧身的去消滅令我不安和焦慮的來。一隻子選擇的不是逃走、不是遷移,而是冒生命危險的採取行動,這足以說明了「亞斯」的感受度,遠遠超過了一般人。就像母親常常跟我說:「呀!你怎麼學不會轉個彎呢?前面的一道牆,總要撞倒了才願意繼續,轉個彎不是容易得多?」「亞斯」的特質,確實讓我無法得轉彎的道理,我總要確認令我焦慮或無法掌控的情況不會再發生,而且是「確定永遠不會發生」。

  特質,每個人都生而不同。如何明白?如何定義?如何善用?當我因為強烈的焦慮和不安而奮力一搏後,那屬於運氣的成功便成了大家口中的「勇氣和堅。縝密的思考、邏輯的運作模式,讓自己能精準的判斷。所以,在許多事情中,增加了能掌控的條件,減少了期待「幸運」的成分。了消滅烈的焦慮不安,也讓自己被迫學會當機立斷、立刻採取必要的行動。擁有這樣的天生特質,加上經驗不斷的累積,終於,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在時間的河流上不斷地前進,生命究竟該用什方式完成?在養成必須擁有的生存能力前,應該先瞭解自己的特質,是要非常楚的、確定的瞭解,才能發揮、善用這些特質。人生過了半百,「機運」對我來說,是一個天衣無縫的接軌。原來,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機會總是不斷地出現、不斷地讓我們有機會重新來過。專注努力的特質,讓我在累積的歲月裡,終於學會社會的生存法則。「特質」和「社會的生存法則」站在機運的地圖上,成就了《穿上盔甲的貓》這本書

  生命的旅行,目的地是回到最初的原點,成就一生的是一個圓。我將自己的過去分成3個18歲。在第1個18歲時,我找到了人生第1工作。36歲,我開始有了自己的育事業。如今我站在3/4的時間河流上,第3個18歲即將屆滿,接下來,我將以台灣的志業而努力。父親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感謝這一切,讓我有能力還之於社會。

◎內容連載

〈迷戀。收集〉

常常,我腦海裡會浮現一個影像:父親坐在客廳,幫5個孩子削鉛筆。他專注地一刀一刀劃過鉛筆。一片一片的鉛筆屑落下,彎彎的,很像一葉扁舟。我安靜地站在旁邊看著,看著筆心變尖、看著鉛筆變短。父親在削完鉛筆後,總會讓我摸一摸被處理過的筆尖,有一種渾圓的、澀澀的觸感。

在每天的削鉛筆過程中,我總專注地看著鉛筆變短的過程。直到鉛筆短到無法握在手裡的那一刻,我會堅持要留下們。因守候在們一天又一天的變短過程中,我對那些鉛筆生了無法言的深刻情感。雖然不愛寫作業,但我很愛鉛筆,每收集一枝,都令我雀躍。

短短的鉛筆隨著時間而越來越多,我會用橡皮筋把在一起。一把又一把的短鉛筆,讓我有一種擁有的滿足感。我常常住整把的鉛筆在紙上畫圈圈,隨著圈圈的環繞,去想像鉛筆的暈眩。在紙上一次就可以顯現的許多圈圈,總讓我驚嘆且著迷。那是生命當中第1個收集的美好記憶。

漸漸長大後,喜歡收集的興趣未曾稍減,無論是碎紙屑、養樂多罐子、橡皮筋、碎木屑、小彈簧、短短的線、繩子、口香糖的箔紙……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都在我的收藏範圍裡,我喜歡「物盡其用」的念。所有的收集都變成了我的零件,這些零件,讓我的生活變得不一樣。

有一次,一台裝電池的小機器壞了,我發現是接觸不良,拿出口香糖的包裝紙,撕下箔塞進機器裡,問題就解決了。木的缺損,拿白膠混合木屑補起,完整無缺。當我收集的零件項目越來越多,在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小難題幾乎都能迎刃而解。這樣順暢地解決問題,讓我越來越愛收集、收集所有

了我的收集品,我開始有了許多的零件盒子,從小小的格子變成放大版的工具箱,裡面有待拆的家電用品、美麗的玻璃、電線、電路板、馬達……越來越多的零件,讓我在拆解湊中,得到許多創作的靈感。

我用音響喇叭、連接熱水器的管、罐、電線、燈泡組成了美麗的小燈;用力橡皮筋和車用雨刷做成了十字弓;還有牛奶桶加銅管做成露營用的火箭爐熱水器,以同時解決在野地露營時要生火野炊和洗熱水澡的問題。在我的零件倉庫裡,什都有,什都不稀奇。

在收集了各式的零件後,我發現自己許多背景知識不足以善加利用所有零件,我開始大量閱讀關於機械、電路、能源……的書籍、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影片,然後努力的做筆記。就像齒輪、電阻、電能、馬達、光譜……。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可以幫助我解決許多小麻煩。當明白更多的原理,就更容易看見問題的癥結點,也更能創造出自己所需的一切。

朋友送來報廢的舊式投影機,我開心的拆解著,裡面的每一顆螺絲、每一個零件都被安置妥當。其中的菲聶耳片(有圓弧刻痕的壓克力板),讓我如獲至寶的開心了好久,陽光透過菲聶耳片的聚焦,木板會瞬間起火。我將整台機器改造後,變成我最想要的夢幻太陽能煮食器。能用太陽煮食,讓我興奮莫名。

迷戀收集。收集迷戀。我在生活當中不斷地收集零件,也不斷地累積自己頭腦中的零件。了我迷戀的零件,我也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學習所有技能。在零件組合中、當頭腦的零件撞時,那就是創造發明的時刻。我喜歡這樣的生活,喜歡自己成了別人口中的「圾發明家」。

圾發明家,坐擁一屋子的零件,這對於亞斯來說,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我常常把玩著這些零件,感覺著們脫離複雜後成單一元素的簡單。一個小小的彈簧、一團麻繩、一塊上好的小木料……,我用可樂寶特變身零件盒子,裝起零碎的收集,想著們未來的出路,在毫無限制的想像空間裡,這些讓我迷戀的收集,有了無限可能。

任何事情,都有美好的一面。選擇看見事件的美好面,總能讓生活多了許多開心。被認該丟棄的、被換掉的一切,在自己珍惜的態度裡,「擁有」會變成一種快樂、一個幸福的開始。

〈不會做事。不會事〉

「不會做事。不會事」,我總是如是說。

對於「諄諄訓誨」的育,我總覺得缺少了什,在沒有深刻體會時,多說無益。正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經歷的事件中能增長智慧,是因親身體驗了一切。「知道、做到、悟到、得到」,事情在經歷了這四個階段後,才能有所體悟,才能正的內化成自己的智慧。而「諄諄訓誨」的育讓人僅僅停留在「知道」的階段,讓許多道理終究變成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口號。

了破除諄諄訓誨的育模式,在諾瓦小學裡,常常都有求才的公報出刊,上面刊出許多孩子可以應徵的工作。每一項工作都如出社會應徵工作般設定條件和工作薪資等資訊。孩子在收到公報以後,開始認讀設定條件,開始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是邁向人生最重要的基礎。自己是否笑容可掬?是否認負責?是否有能力完成一切?

歷年來的工作機會非常多,曾經有諾瓦15年回顧活動的解說員,應徵者必需要能詳述學校15年來的發展,還有人、物的介紹。許多想要應徵的孩子開始訪問學校資深的老師,整理訪問記錄、並開始仔細地究這15年累積的一切相關資料和留存的物品。在準備應徵的過程裡,他們已經開始學習,如何增加自己成功的條件了。

在他們備齊了自己的履歷後,開始資料審的階段。學校老師負責評審應徵者的資料審、面談,錄取名額並不會因報名者眾或年紀較小而放寬。在應徵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如何在面談時將對於自我的瞭解,落落大方地侃侃而談,楚詳實地呈現自己的能力,自己爭取到想要的機會。利用這樣的機會育,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特質、認識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想要。

曾經有一個工作項目是針對低年級的孩子設定的,需要條件是笑容可掬、認負責。有一個1年級的孩子回到家洗好澡後,在鏡子前不斷地笑著,媽媽問他說:「晚為何一直笑呢?」孩子問說:「媽媽,覺得我的笑,是笑容可掬?」他拿出諾瓦公報,指著需要笑容可掬的求職欄說:「我想要應徵這工作。」

孩子們終於等到了面試的時間,每個人都穿戴整齊地帶著自己準備面試的資料,他們認、謹、全神貫注的安靜等待輪到自己面談的那一刻。許多孩子在面談前描述著他們緊張的心情,還有他們的事前準備,也期待自己能控制住緊張的情從容面對。在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中,孩子體驗到的是父母當初求職的經過,在家裡和父母討論著「如何增加自己的能力,才能獲得想要的工作機會」。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得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周遭人的寬容。

當公布錄取名單時,幾家歡樂幾家愁,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孩子開心的分享著自己的幸運、自己在準備求職過程的方法。沒有被錄取的孩子認地聽著,思考自己沒被錄取的原因。成功者的經驗讓失敗者再一次檢視自己的不足,等待下一次的機會來臨。孩子們知道經過修正後,將更能掌握時機,這是諄諄訓誨的育裡無法給予孩子的實體驗。

當得到工作的機會後,每一個工讀生也在過程中被考驗著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工作時是否符合服裝儀容的規定?是否遵守工作的時間?是否表現得認負責?是否能滿足工作要求的每一個細節?當孩子有遲到、服裝儀容不整,或其項目未能完成,一樣的會被扣薪資和記錄,這些不良的記錄將隨著下一次的求職而成被考慮的因素。若是表現的可圈可點,將同樣的被記錄,提高了下一次求職的順利機會。

「不會做事。不會事」,一次的求職經驗,讓孩子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在過程中所有心情的起伏,在面對成功或失敗裡,找到自己做事情該有的態度。從準備資料、面試、到工作經驗的累積和完成後的省思和檢討,將是他們踏出社會前最好的練習。在屢次的練習中,他們已經完全能體悟「知道、做到、悟到、得到」四個邁向智慧的階段。在這求職和工作的過程中,已經完美的達成育最終的目的,他們得了待人接物、應對進退和認、負責,所以說「不會做事。不會事」。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3163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