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劉秀枝的投圓人生

EP.3:銀髮族的餘裕自在

播出日期:2019-04-05

--------------------------------------

分享:臺灣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

     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作家

     《康健雜誌》專欄作家

====================

.〈海口觀瀾湖高爾夫(Mission Hills Resort Haikou)54場球(1/4): 2號球場〉2019-03-24 13:54(本文引用自Joy筆記_海外)

.〈永春陂濕地公園初探:一片翠綠,春天氣息〉2019-03-23 09:53(本文引用自Joy筆記_北北基)

.〈等得,等不得?2019-03-18 08:50(本文發表於2019.3.3 聯合報繽紛版,https://udn.com/news/story/11325/3668901

.〈做高階影像健檢,最好先有心理準備〉2019-03-16 09:13(本文刊登於2018.12.16聯合報元氣周報劉秀枝專欄,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392/3539326

.〈感恩的力量,超出你的想像〉2019-03-09 06:49(本文刊登於2019.1.12聯合報的繽紛版,https://udn.com/news/story/12663/3586279

.〈要品味,不要「老人味」〉2019-03-08 06:30(本文刊登於2019.1.12聯合報的繽紛版,https://udn.com/news/story/12663/3586279

====================

海口觀瀾湖高爾夫 (Mission Hills Resort Haikou)54場球(1/4): 2號球場

20193月中旬參加一個非常友善且有效率的球隊的高爾夫球5天行,在海南島的海口市郊區的觀瀾湖打4場球(http://www3.missionhillschina.com/zh-HK/haikou/golf),純打球與休閒,沒安排旅遊活動。一共有35位團友,其中一位不打球。

球隊會長與夫人、總顧問和隊友們紛紛慷慨提共獎金,總幹事與夫人精心設計各種比賽方式與獎項;有些獎項要靠球技精湛,有的靠頭腦算計,更有的要靠運氣眷顧,還有獎項表明是照顧球技殿後的弱勢,讓球隊每天都氣氛高昂,歡樂融融,最後不管得獎多寡,每人都現金入袋,非常愉快。

觀瀾湖共有12個球場,我們4天依序打2號、5號、1號與3號球場,打球每天,球隊發給每位球友100元人民幣的中餐費。球場桿弟都很年輕,約十七、八歲,小費人民幣100元。球車兩人一部,有基本設備。

導遊說,剛好遇到150位的韓國團來此打球,而且他們每天打3場球,讓球場時間排得很擠,因此我們四天每組都分別從不同的球洞同時發球,而且前兩天球車都可以開入球道內,以節省時間,但後兩天球車只能停在球道邊。

行程:

第一天:15:20在桃園機場搭CI 523,於17:55抵達海口機場,先搭大巴士到新城吃晚餐,再入宿觀瀾湖酒店。

第二天:酒店自助早餐,打觀瀾湖2號球場(Sandbelt Trails Course),在會館中餐廳晚餐。

第三天:打觀瀾湖5號球場(Lava Fields Course),在新城晚餐。

第四天:打觀瀾湖1PGA球場(Blackstone Course),在會館中餐廳吃蒸氣鍋晚餐。

第五天:打觀瀾湖3號球場(The Vintage Course),15:00退房,17:00搭巴士到機場,搭CI 524,原訂19:45起飛,22:00抵達桃園;因機場停電,延後起飛,抵達桃園機場已2310

第一天:

新城的愛晚亭餐廳的晚餐:

新城離球場約5分鐘車程,餐廳外貌。

......

(精彩圖文請見:::Joy筆記:::)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166881

永春陂濕地公園初探:一片翠綠,春天氣息 2019-03-23 09:53

20193月初,小業帶我們訪「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https://blog.xuite.net/eco6450/hinet/542386813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218263),在淡水捷運線的象山站第一出口集合,一路朝松山路前進,漸入佳境,車少安靜。

左邊有個小山,山腳下就是我們的目的地。

到了永春高中前面,往左下方的斜坡走。

......

(精彩圖文請見:::Joy筆記:::)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061099

等得,等不得? 2019-03-18 08:50

在社群網站上看到一個剛推出的優質旅遊行程,問朋友要不要一起參加?她說等等吧,她要想一想;幾天後我們決定報名,卻已額滿了。

在現今秒殺的社會,「等」好像沒有容身之處,等一會兒讓我們錯失很多機會;但是,等,常是治療中的一環,例如動過手術就「等」傷口復原,肺炎打了抗生素就「等」療效。有時,等,不做什麼事也是一種治療,這叫做觀察。

有位96歲的老太太在家中跌倒,沒有外傷,但跌下時頭部撞到牆壁。家屬送她到急診室檢查,腦部電腦斷層發現左側有個1.7公分厚度的硬腦膜下腔出血,判斷出血應有一段時間,不是當天發生的。神經外科醫師認為應該手術,把血水引流出來,以免壓迫到大腦。然而家屬認為母親年事已高,又有許多慢性病,手術還需全身麻醉,而且目前人清醒,手腳都正常,於是選擇等等看,在門診繼續追蹤;兩個月後,經電腦斷層發現血水都已消失。原來,老人家大腦萎縮,在腦殼下多出的空間,剛好可以容納血水,不會因壓迫大腦而產生腦水腫,而且血水會慢慢自行吸收。當然,在等的期間不能掉以輕心,有任何變化就要立即就醫。

等,更是診斷的重要幫手,當病情尚未明朗時需要觀察。例如有些巴金森氏症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是走路變慢,而走路變慢有許多原因如年紀大、關節或脊椎疾病,等到其他症狀陸續出現如手抖和肢體僵硬,才能確診。當然,還是有許多急症如癲癇、腦中風、休克等突發性症狀,不能等,需緊急就醫。

等,也是一種伺機,空中盤旋的老鷹倏忽衝下,抓起地面上的小雞騰空而去,之前的上空徘徊是在等待好獵物、好時機。就好像有人在網路上密切觀察股票或機票,在最優惠的價格時立刻按鍵成交。

等常讓我們心焦,如音樂會即將開演,手中有票的那人卻遲遲不來,讓等在門口的人引頸期盼、徘徊跺腳。再看看坐在開刀房外等候區,眼睛直盯著顯示病人動態螢幕的家屬,就知道等待有多難熬。又如癡癡地等一個人開竅或回心轉意,恐怕一輩子也等不到。

不過,我覺得可以優雅地等,在銀行和郵局等機構抽號碼牌後,找個地方坐下,不怕別人插隊,可以滑手機、看書、閱報,或好整以暇地環顧四周等待叫號。

我也覺得等待有時是一種希望、一種甜蜜的期待,如等候與心愛的人見面、等孩子長大、等外鄉的遊子回家過年、等回家吃母親的拿手菜、等加薪、等中獎、等壓歲錢、等寫作靈感降臨,甚至排長隊等買好吃的包子......雖然要等,但都讓人心情愉悅。

我們能做到在該等的時候平心靜氣地等,不能等的時候立刻採取行動嗎?恐怕很難,因為很多情境都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但可以做到的是,不管選擇等或不等,都不要責己怪人,而是從經驗中學習,告訴自己「等下次機會來臨時,要好好把握」。

(本文發表於2019.3.3 聯合報 繽紛版,https://udn.com/news/story/11325/3668901

本文引用自:::Joy筆記:::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111548

做高階影像健檢,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2019-03-16 09:13

70歲男士,10年前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肺有個0.5公分的結節,每年追蹤檢查,3年後結節增大至0.7公分,於是接受右中葉切除術,病理診斷是肺腺癌,不需後續治療。

62歲女士,1年前接受腦部磁振造影振掃描,顯示有個0.9公分的顱內動脈瘤。動脈瘤破裂的機率雖然不大,但一旦破裂,可能危及生命。如要處理,是開顱手術把動脈瘤夾閉,或經由顱內血管攝影進行動脈瘤的栓塞?兩者均有風險。最後選擇開顱手術,動脈瘤順利夾閉,讓她不用為此憂心害怕。

73歲女士,一年半前做腹部磁振造影,發現胰臟頭部有個2.5公分的囊腫,進一步的內視鏡超音波檢查顯示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囊腫(IPMN),有致癌的可能,一旦轉變為胰臟癌就很難治療。於是選擇經由腹腔鏡作「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病理報告並無癌細胞,但她術後卻常覺得倦怠、肚脹,且腹瀉,體重減輕8公斤,並出現糖尿病。

3個案例都是健康者自費接受高階影像健診(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意外地發現沒有症狀的病變,稱為偶發事件(incidental findings)。

1和第2個例子明顯從高階健檢受益,且手術成功。第3個例子因為擔心致癌,接受重大手術,卻沒發現癌症。然而,當初若決定長期追蹤,也可能導致焦躁不安,甚至憂鬱,可見抉擇並不容易。

根據文獻,偶發事件的發生率隨年齡、儀器、檢查部位以及研究方式而異,例如胸部電腦斷層達31.1%、腦部磁振造影9.5%,而身體磁振造影12.8%,可見並不少見,但大都是良性,不需處理或只要定期追蹤,只有少部分可能有生命危險或是惡性,需及早處理或密切追蹤。但密切追蹤常造成醫病雙方的焦慮、另作更多檢查、增加醫療費用,因此2003年出現一個名詞「現代影像技術的受害者」(VOMITvictims of modern image technology)。

一般人接受健檢主要是針對癌症,希望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雖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抽菸、多運動)是預防癌症最好的方法,但還是有5成的癌症目前還找不到原因,因此需要靠篩檢,如健保提供的糞便潛血和乳房攝影檢查,但考量醫療資源有限,檢查項目無法完全符合每個人的需求。

醫療儀器的快速進展與精進,加上不少健康管理中心的推動,高階健檢已是一種擋不住的趨勢。有癌症或某些疾病的家族史,或經濟能力允許的中老年族群,高階健檢有其優勢。只是當結果出現沒有症狀的偶然發現時,對醫師與受檢查者都是挑戰。要定期、長期追蹤?尋求其他進一步的診查?還是立即處理?又如何處理?醫師固然要對各種可能性加以分析並建議,但終是得受檢者自己下決定。換言之,有了更多的醫療自主權,更要為自己的選擇擔當。

(本文刊登於2018.12.16聯合報 元氣周報 劉秀枝專欄,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392/3539326

本文引用自:::Joy筆記:::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093665

感恩的力量,超出你的想像 2019-03-09 06:49

打開電腦的日誌檔案,在每天必做的六個項目中記上一兩句,完成我的睡前作業,才心懷感恩地安然入睡。

這六個項目是運動、心智、愛己、利他、應做和感恩。運動(至少走路四時分鐘)和心智(如看書)可強身健腦;愛己(美食)和利他(稱讚他人)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應做(開會)不僅盡責且覺得自己有用;感恩(被讓位、出新書)則提醒我有多幸福。如此,身心、人際都顧到,大腦、腸胃都滿足,相信失智遠離我。

退休只是從職場退休,並非從生活退休,更不是天天睡到自然醒,散漫無章,而是安排一個符合自己節奏的健康生活,因此我列出這個每日清單,除了出國旅遊,十一年不曾間斷。

其中,「感恩」這項最讓我感恩。人生總有不如意事或看不順眼的人,誘發的情緒反應常被放大,反而看不到或忽略人世間的其他美好;比如逆風而上的自行車騎士,常常只記得雙腳用力往上踩的辛苦,卻忘了之後順風而下,涼風拂背的舒暢。

如果經常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或養成正面思考的習慣,感恩自會油然而生;而且大腦額葉的神經細胞活躍起來,腦幹也釋放出多巴胺和血清素,讓我們覺得幸福快樂。這股正能量會帶來好人緣,活得更有動力,凡事樂觀,即使生病,也會積極治療,形成一個有益身、心、靈的良性循環。

感恩可以是小確幸,如搭朋友車子,也可以大到是除夕圍爐或手術成功。例如有位朋友因主動脈剝離接受緊急手術後,雙腿仍然無力,無法下床;但她滿懷感恩,因為不但命保住,且沒傷到喉嚨與大腦,讓她仍保有引以為傲的歌喉,且可繼續授課,之後她努力復健,行走自如。

另一位朋友和先生騎自行車到家具中心,才下車,忽然一陣頭暈,昏倒在地,醒來後家具店讓她躺在一張床上休息。之後就醫,發現是心律不整,接受電燒灼術,並長期服藥控制。她很感恩,因為先生剛好同行,且昏倒時不是正在騎車、開車或過馬路,否則更危險。

回顧舊的一年,感恩滿滿。在新的一年發個願,繼續在每日生活中注入感恩的元素,發揮感恩的力量,不管外面世界如何紛擾,仍然身心安頓,幸福滿足。

(本文刊登於2019.1.26聯合報的繽紛版,https://udn.com/news/story/11325/3614920

本文引用自:::Joy筆記:::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025087

要品味,不要「老人味」 2019-03-08 06:30

和同是銀髮族的朋友搭公車,剛好只剩兩個博愛座空位,我很高興地坐下,朋友卻堅持站著。下車後,問她為何不坐?她說:「我聞到座位上有點尿騷味。」

咦,我怎麼沒聞到?但一想,每個人嗅覺的靈敏度不同,鼻黏膜的嗅覺細胞經由嗅覺神經,連接到大腦控制情緒的杏仁核與司管記憶的海馬迴,立刻誘發喜樂厭惡等情感,並留下或勾起記憶;朋友幾年前動過婦科手術,加上以前生產過,如果遇到大笑、用力咳嗽,甚至車子太顛簸時,小便容易滲出,經驗讓她嗅覺特別敏感。

她說,起初勤換內褲,但內褲薄,尿液會滲到衣褲或座椅,散發出味道;後來改墊衛生棉,即便漏尿也可常保持清爽。她笑道:「本來以為停經後就和衛生棉絕緣了,沒想到還是離不開它。」

不為漏尿困擾的銀髮族是很幸福的,如果再把身體照顧得乾乾淨淨,自己必定更加舒服。像我母親生前90歲高齡時,每天洗完澡都會在腋下、脖子和腳趾間灑點爽身粉,搭配乾淨、合宜的衣服,看起來很有品味,但不是「老人味」。

(本文刊登於2019.1.12聯合報的繽紛版,https://udn.com/news/story/12663/3586279

本文引用自:::Joy筆記:::

https://blog.xuite.net/hcliujoy/blog/587010579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