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的烘焙練習曲:給2-6歲孩子的生活五育書》

作者:曾雅盈, 羅元助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7-08-17

------------------------------

導讀:諾瓦中小學暨幼兒園執行總監曾雅盈|漂咪

◎內容簡介

 

~ 透過專業幼教互動引導,讓飲食及生活教育自然在家庭中萌芽、扎根、茁壯 ~

 

玩麵粉,驚豔幼兒的學習超能力;生活中,玩出孩子的五感好能力

以烘焙用具取代玩具,小小孩有太多太多可以學習的事了!!

 

「和孩子一起玩烘焙,是一個完美的親子活動。在量、拌、揉、烤、等待、品嘗的過程中,學習自然發生。本書兩位作者結合烘焙與幼兒教育專業,條理分明的設計一場場烘焙練習曲,提醒讀者過程中引導孩子的技巧與原則,把烘焙變成一場真、善、美的饗宴。」──邱淑惠(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 * *

麵包是怎麼做出來的?

只要用麵粉就可以做出麵包嗎?

為什麼剛烤好的麵包那麼香呢?

為什麼麵糰那麼小,麵包會變那麼大一個?

為什麼一樣是麵粉做的,餅乾是脆的,麵包卻QQ軟軟的?

 

如果家裡的小小孩吃著麵包這麼問,你會怎麼回答?

來到「漂亮廚房」,一邊做好吃又健康的點心(麵包、餅乾、蛋糕等),漂亮媽咪與小助老師會教你和孩子怎麼運用手跟眼睛做麵粉實驗,摸摸看,比較顏色,高筋、中筋、低筋麵粉立刻現形!在這個和樂溫馨、充滿歡笑的廚房,有麵包和糕點的香味、有酵母呼吸的聲音,有童稚的你問我答,好玩的攪拌、分割、塑型、包餡遊戲,一起來把廚房變成最棒的親子遊樂園!

 

【暖心推薦】

周慧婷、邱淑惠、凃翠珊(北歐四季)、薛荷玉、蘇偉馨(按姓氏筆畫序)

 

【本書特色】

★規劃「發現美好的味道」、「尋找散落的酵母」、「野地烘焙趣」三部曲,設計12個親子互動單元,搭配26道烘焙食譜(加碼集結電子食譜&提供QR Code觀看示範影片)

★專業幼兒園教師參與撰寫,從實境教作及小孩的自然交談中,提出幼兒發展論述,在敘事中帶入教養觀念,協助爸媽處理小小孩在烘焙現場各種可能的狀況,是最貼心實用的專家保育Memo

★結合精采豐富的圖片、趣味生動的故事、容易操作的實驗及精心拍攝的示範影片,不僅有助於循序引導孩子的學習,連大人都能深切感受體驗親子烘焙的樂趣

 

~ 能和孩子玩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曾雅盈

    出生地:台北市

星 座:雙魚座

學 歷: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

      輔仁大學家政系餐飲管理組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現 任:財團法人諾瓦小學暨幼兒園營運長

曾 任:秘書、營養師、媒體行銷、國小及幼兒園創辦人

興 趣:空間佈置、建築規劃、旅行、攝影、烹飪、烘焙、培養動植物

著 作:Fissler菲仕樂低壓快鍋美味食譜

 幼兒體能教學THE JOY OF MOVEMENT IN THE CHILDHOOD(台灣譯本專任攝影)

      預約。幸福溫度:小小孩的12堂生活廚房課(商周出版)

  個人紀錄:

      1982 第一屆雲門舞集舞蹈夏令營團員

           1987 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美西團團員

           1997 諾瓦幼稚園協同創辦人

           2002 世界學前教育組織(OMEP)中國委員會「今日之兒童藝術教育(音樂、美術、文學)」國際研討會發表

           2003 籌辦諾瓦小學

           2006 諾瓦小學協同創辦人

           2010 開辦成人烘焙坊

      2011 開辦兒童烘焙坊夏令營

 2012 兒童烘焙坊第二季夏令營

 2014 著作《預約。幸福溫度:小小孩的12堂生活廚房課》出版

 2016 簡體版《小小孩的生活廚房課》出版

 2016 開辦「諾瓦。幸福」麵包課

           相關著作:《預約。幸福溫度:小小孩的12堂生活廚房課》

 ○羅元助

  學 歷:首府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現 任:財團法人諾瓦小學附設幼兒園教師

  經 歷:2014 擔任《預約。幸福溫度:小小孩的12堂生活廚房課》攝影

  2015 擔任宜蘭縣教保研習講師

  2015 擔任彰化縣教保研習講師

  2016 擔任花蓮縣教保研習講師

◎目錄

目錄 / Contents

推薦序│快樂學習的印記 蘇偉馨

推薦序│真。善。美。的饗宴 邱淑惠

推薦序│食育,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薛荷玉

推薦序│廚房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途徑 周慧婷

自 序│烘焙,在轉角的麵包房萌芽 曾雅盈

前 言│關於烘焙,小小孩有太多可以學習的事 羅元助

Part 1 發現 美好的味道

【餅乾&麵糊】

Set1. 一個香氣的起點

延壓餅乾│3歲──綜合小西餅。椰香餅乾

{Column} 從採買開始的烘焙課/認識食譜裡的材料

--------------------------------------------------------------------------------------

Set2. 化在口裡的酥鬆圓球

用手塑型│3歲 ──希臘雪球。黑糖榛果球。乳酪胡椒球

{Column} 分辨大小,有均分概念/增進手部肌肉發展

--------------------------------------------------------------------------------------

Set3. 一抹成脆片

用湯匙塑型│4歲──杏仁瓦片。檸檬椰子薄片

{Column} 增進手眼協調能力/培養有始有終的工作態度

--------------------------------------------------------------------------------------

Set4. 包進酥皮裡的四季蔬果

3&4歲──燕麥蘋果派。蔬菜培根鹹派

{Column} 知道酥皮與餅乾的相似性/知道水果內餡的處理過程

--------------------------------------------------------------------------------------

Set5. 把香緹捲進鬆軟裡

糊狀│4歲 ──南瓜戚風蛋糕。戚風蛋糕生乳捲

{Column} 容器與成品/學習秤與量

--------------------------------------------------------------------------------------

Set6. 為蛋糕淋上美麗外衣

4歲──巧克力甘納許蛋糕。老奶奶檸檬蛋糕

{Column} 建構多與少、快與慢/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Set7. 在蛋糕與麵包之間

4歲──原味司康。南瓜司康。鮮奶酵母比司吉

{Column} 分辨不同筋性的麵粉/增進口感分辨能力/認識發酵作用

 

Part 2 尋找 散落的酵母

【發酵&酵母在哪裡】

Set8. 完美的快速麵糰

快速酵母直接法│3歲──雞蛋牛奶吐司。奶酥葡萄乾小餐包

{Column} 理解麵糰膨脹的原因/能夠完成麵糰分割滾圓,有等分概念

--------------------------------------------------------------------------------------

Set9. 為麵包多加一點風味

中種法│4歲──超Q彈吐司。芋泥吐司捲

{Column} 知道溫度與發酵的關係/學會不同的麵糰整型方法

--------------------------------------------------------------------------------------

Set10. 來自天然的所有

自製天然酵母│3&4歲──巧克力豆豆麵包。桂圓核桃麵包

{Column} 培養時間概念/知道如何使用酵母液製作酵種

 

Part 3 野地 烘焙趣

【野餐&露營】

Set11. 烘焙無疆界

用瓦斯爐玩烘焙│3&4歲──水煎包。野菜披薩(平底鍋)

{Column} 增進團體合作能力/培養臨機應變的能力

--------------------------------------------------------------------------------------

Set12. 野地裡的從容優雅

多一點美麗氛圍│3&4歲──舒芙蕾鬆餅。法式吐司(平底鍋)

{Column} 增進生活美感知覺/培養主動服務的精神

◎序

 ○推薦序:〈快樂學習的印記〉―文/蘇偉馨 (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創辦人、董事長)

  在雅盈出書的過程中,我最期待觀察到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因為在雅盈第一本書《預約。幸福溫度》的出版過程中,我看見兩歲孩子驚人的學習印記。事隔三年,這群曾經參與第一本書的小主角,在生活當中,對於食物氣味的分辨能力出乎我意料之外,他們在一個麵糰前,立刻說那是低筋麵粉的味道,這是未經過熟練原則而達到的學習結果,也足以證明一個情緒愉悅的學習,能深刻的印記、也將會是未來人生中,一種幸福的味道,一種永存的記憶。

  第二本書開始進行時,小孩專注的聆聽、熟練地揉起麵糰,三歲的辰在餅乾麵糰揉圓的時候,還能精準的判斷出麵糰太大或太小,其中細微的差異,是將麵糰放上電子秤,才發覺真的有誤。這樣的精準並非來自不斷的練習,而是在學習中養成的觀察力。每參與新書拍攝過程,小孩的表現,對我來說,每一次都改寫了我腦海中對幼兒發展的認知,每一次都令我震撼。小孩對課程的期待度,也是學習效果的關鍵點。在校園內,常聽見書中小小主角問著:「我們什麼時候還要做烘焙?我下次要做餅乾。」

  小孩的烘焙課。在過程中,小孩一邊忙著烘焙,一邊聊著,談話內容都是關於烘焙的專業用語,沒有嬉鬧或不耐,所表現出來專注的學習態度,在這個年紀的孩子是令人驚訝的。除此之外,更令我吃驚的是,他們居然能自己培養酵母。萱跟我說:「我培養的酵母失敗了!」我這烘焙的門外漢問說:「酵母是什麼?」萱說:「酵母就是能幫助麵包長大的東西。」我問失敗的原因是什麼?一個小女孩認真的分析著溫度等因素,我一句也搭不上,看著她炯炯有神的眼睛、聽著她對自己培養酵母失敗的專業分析,我知道,這才稱之為「快樂的學習」。

  烘焙過程中所有整理清潔的工作,小孩都參與了。當孩子上完烘焙課,我試圖從媽媽的角度去看課程對孩子的影響,姍姍媽說,小孩回家後,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凡事都會要求精準,連摺衣服都會努力地對齊。我想,這應該是課程中,在對麵糰秤重、後續整理過程習得的,他們將習得的精準融入了生活事務裡。萱和辰媽媽說:兩姐弟經常毛遂自薦,說自己可以幫忙做事,態度主動而積極。

  學習經驗是養成學習態度的重要關鍵,小孩期待的烘焙課,啟發了他們一連串的想知道,麵粉的辨別、酵母的差異、烤箱溫度、時間等,小孩不斷地提出疑問,不斷地嘗試,在烤箱打開,香氣四溢的當下,小孩眼神發亮的看著自己的傑作,那一刻的美好,是將學習過程內化的最後關鍵。

  我與雅盈認識二十年了,我們共創了諾瓦學校,她對於美感的要求甚高,出自她手的食物,都色香味俱全,我稱之為「神廚」。她對於烘焙的執著和專注的熱情,讓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吃到各種風味的麵包,尤其是在這本《小小孩的烘焙練習曲》開始策劃時,雅盈利用所有可能的時間,反覆製作書裡介紹的烘焙作品,若說她為了這本書「廢寢忘食」或許還不足以形容,該說她是對烘焙有一種宗教狂熱的激情。

  我一直本著教育的「真」來看待此書編寫過程,所有拍攝作業都是側拍,並非我所唾棄安排好的一場戲,這是最令我折服的一點。無論如何,在一切要求完美的烘焙課程裡,孩子的學習效果令人驚豔、參與拍攝的團隊也因此獲益良多、其他閒雜人等就等著麵包出爐的那一刻,沖泡一杯咖啡,享受雅盈在千錘百鍊之後,精湛的烘焙手藝。我相信翻開書本,記憶中的香氣,自然會如真實般存在。

 ○推薦序:〈真。善。美。的饗宴〉―文/邱淑惠(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和孩子一起玩烘焙,是一個完美的親子活動。在量、拌、揉、烤、等待、品嘗的過程中,學習自然發生。而這樣的活動是否能做為火種,點燃孩子的興趣,大人的引導與適時放手是關鍵。雅盈和元助,這本書的兩位作者,結合烘焙與幼兒教育專業,條理分明的設計一場場烘焙練習曲,並提醒讀者在烘焙過程中,引導孩子的技巧與原則。透過本書,讀者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把烘焙變成一場真、善、美的饗宴,與孩子一起享受烘焙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

  烘焙的真。小孩模仿大人是天性。小小孩的想像力豐富,可以透過想像扮演遊戲,把樹葉當盤子,石頭當點心。但在成長過程中,小孩渴望和大人一樣,做大人能做的事。大人和孩子一起烘焙,用的是真材實料,可以有具體的成果。透過這樣的活動,孩子體會行動做為「因」,可以帶來「果」,由因果連結,體會行動的力量,享受做事的成就。而孩子的學習興趣、對自己的肯定,就是來自於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小小成就。

  烘焙的善。善,亦指好。大人可以帶著孩子,為烘焙挑選好的材料,陪著孩子認識何謂天然、有機,何謂化學添加。由這個過程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歡食物的原味。善,也代表善用工具。烘焙需要用到各式各樣的工具,在練習過程,孩子可以慢慢體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還有善於求變的含義。烘焙裡溫度、濕度、時間、菌種等等,任一環節有所改變,成果隨之而變。透過本書設計的烘焙練習曲,孩子經驗一個麵糰可以做成餅乾、麵包或派,差別就在於小小的改變。這樣的經驗,有助創意的培養。

  烘焙的美。真、善,是美的基礎,但未必一定有美的結果。翻開此書,美是第一印象。美來自於對細節的堅持,常為人所忽略。而作者對烘焙的用具、擺盤、佈置等等細節,都很講究。本書的編排,也顯現作者對美的要求與品味。書中的文字、照片、圖片,精心安排,介紹給讀者的,不只是如何以烘焙拓展孩子的感官體驗,也是美的一種示範。美可以為烘焙加分,讓烘焙的成果更加動人。當烘焙的作品完成後,在美好的氛圍下從容享用,是美學生活。孩子的美感,可以透過這樣的實踐經驗,一點一滴累積。

  本書提供的是真實、適合親子一起進行的活動。真實與扮演遊戲的差別,在於行為是否能產生具體的結果。即使烘焙的結果不如理想,能記取教訓,學習應變,就是彌足珍貴的能力。書中的配方,讀者可以試著調整,觀察有何改變。這樣的嘗試,就是實驗精神。真正的美,是過程中愉悅的合作。這是本書無法幫讀者完成的。請讀者應用本書時,不急於要求孩子達到特定目標,並學習欣賞孩子勇於嘗試的精神。適時放手,享受烘焙帶來的驚喜吧!

 ○推薦序:〈食育,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文/薛荷玉 (清華大學公共事務組執行長,曾任聯合報教育版召集人、好讀周報總監)

  《小小孩的烘焙練習曲》作者曾雅盈與我相識於少年,說來奇妙,我們友誼的開端也與食物有關。雅盈十幾歲時,就能做沙琪瑪這樣複雜的點心,先和麵、擀麵糰,搓成小條入鍋油炸,再拌上麥芽糖熬成的糖漿,我能幫忙的就是把它壓進餅乾鐵盒裡成型,等著冷卻後再切塊。

  我和雅盈在她家廚房裡製作甜點的時光,是我倆之後長長數十年友誼最單純的美好,迄今還閃閃發光的一段。

  今年生日我也收到了雅盈製作的蛋糕。「妳想吃什麼口味?都可以點哦。」接著,巧克力及南瓜戚風蛋糕就神奇地出現了。

  我常覺得,心與胃是相通的。美好食物的記憶,也最難讓人忘懷。一起準備材料的點滴、烤蛋糕的香味、美麗的裝飾擺盤、吃進嘴裡的幸福滋味,哪怕改日只聞到一點相似的氣味,就能喚醒全部的記憶。

  因之,父母與孩子建立的最棒回憶,應該也在廚房吧?比起玩積木、拼圖、畫畫,若能把完成的作品吃下肚,不是更棒一百倍嗎?

  可惜「食育」似乎是現今教育最缺失的一部分。我們的祖父母及他們的祖父母都教孩子煮食,甚至親自種植所需的食米、蔬果,飼養逢年過節加菜的雞鴨。但這些在我們對下一代的家庭教育中似乎都佚失了。

  前年我曾為一套食育報導赴美國採訪,發現許多人正試圖從學校教育出發,恢復教育中所缺失這重要的一塊,包括在校園裡建立可食花園,並聘請專業教師加強烹飪教育,在校內舉辦料理鐵人比賽等。但在缺乏家庭教育的配合下,食育的推廣卻是困難重重。

  台灣的孩子在這方面同等缺乏,晚餐的來源常是小吃店及超商,家政課每組要端出一道菜,但許多孩子卻連鍋鏟都沒機會拿到。

  朋友給我講了個笑話。小女孩說想吃點魚,媽媽立刻上市場買了鯧魚、秋刀魚、肉魚。小女孩都說:「不是這種魚。」媽媽問:「妳到底想吃什麼魚呀?」小女孩才答:「四方形的,像漢堡裡面夾的那種。」

  如果孩子從小就吃那些粉味很重的甜不辣、關東煮,想也知道不可能有蝦的炸蝦捲,說不出摻了什麼的漢堡肉、香腸,不含牛奶成分、茶葉不知從何來的奶茶,從小就被重口味綁架,就難再欣賞食物的真正滋味了。

  美國名廚安。古柏(Ann Cooper)是掀起全美校園飲食革命的風雲人物,我曾有幸數度採訪她。有一回我陪她與台灣的小朋友對談,有孩子提問:「營養的食物通常很難吃,好吃的食物又不健康。您會如何解決小孩挑食的問題?」

  這位永遠帶著樸實、甚至有點害羞微笑的名廚答道:「其實健康的食物也可以非常美味!只是大家常常誤解了。」

  食育理應從小、從家庭做起。它涵蓋的面向是很廣的,包括對土地生態環境的關懷,採買食物的知識,品嘗美味食物的好品味,動手烹調的樂趣,用餐的態度與禮儀等。

  所以食育也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如果孩子有機會從小學到這些,你就可以預見她或他長大以後,心情低落時能為自己烤幾片餅乾,在寒冷的冬夜能燉一盅藥膳,也能為心愛之人準備愛心午餐。當然,在他們下廚時,也會回想起曾教給他這道食譜的父母。

  跟著《小小孩的烘焙練習曲》一起做,或許是營造這美好故事的最佳開端。就算餅乾烤焦了,甜點有苦味,回憶仍然一樣甜滋滋!

 ○推薦序:〈廚房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途徑〉―文/周慧婷(前知名電視新聞主播、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顧問)

  初識雅盈時,她還是個大學生,我們一同參加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海外演出的舞蹈集訓。舞台上的雅盈亮麗討喜、活力四射,但印象中,下了舞台的她話並不多,在團體中總喜歡把自己隱藏起來,訓練再苦再累,臉上永遠一抹淡定笑容。

  離開學校後,大家各奔前程,在各自的人生軌道上努力,我和雅盈的交集不多,只聽說她投身教育,在桃園地區經營一所學校,辦得有聲有色。直到多年後,我主持的廣播節目訪問諾瓦小學創辦人,介紹這所不用課本、沒有上下課鐘聲的特別學校,沒想到前來受訪的,正是雅盈!數年不見,含蓄優雅的笑容依舊,但談起教育,雅盈展現十足浪漫自信的企圖心與堅定獨到的見解,讓我驚豔。

  這幾年,我因從事的工作與推動台灣創新教育相關,和雅盈開始有較頻繁的接觸,才發現這女子真像座寶庫,教育專業外,雅盈也擅長烹飪、設計,喜歡深度旅遊,攝影的技術更是一流!這本書,就是她匯集了自己的生活旅行觀察、烘焙專長以及教育心法的結晶。

  我始終相信,廚房是小孩學習的最佳場所之一,一道料理從無到有的過程,每個步驟、測量、食材認識,都是一堂堂豐富的生活體驗課。如何分工?如何掌握關鍵細節?美感的融入、等待的樂趣、失敗的體悟、成就的喜悅……,對小小孩來說,都是探索世界最棒的途徑!而在親子共享的時光裡,孩子所能感受到大人傳遞的愛與關注、生活態度,更會是他們永久珍藏的童年記憶!

  我女兒從小對烘焙就有高度興趣,對各種甜點製作,總是抱持強烈的實驗精神和愈挫愈勇的堅持力,可惜做為一個廚藝不精的媽媽,我能給予她的實在不多。最近,我陪女兒添購了許多烘焙材料與工具,她的年齡,早已過了由我擺布的階段,我在廚房裡能做的,就是依著她的指示,備料、攪拌、聆聽,當一個最佳助手。當年那個站上椅子才能搆到廚檯的小娃兒,現在儼然一副主廚架勢,讓為娘的我心中百味雜陳。雅盈書中一道道充滿教育巧思的烘焙食譜、一個個溫馨動人的故事,若早幾年整理出版,一定能讓我這粗心笨拙的媽媽大大受惠。

  孩子成長只有一次,如果你也認同生活學習的重要,也不想錯過這親子共創的寶貴經驗,這本《小小孩的烘焙練習曲》,絕對是你與孩子營造美好記憶的最佳指南。

 ○自序:〈烘焙,在轉角的麵包房萌芽〉—文/曾雅盈

  廚房一直是我喜歡待的空間,尤其是有烤箱的廚房。

  小學四年級時家裡買了一台烤箱,那是可以烤一隻全雞的大烤箱,記得還在興頭上的那陣子,每隔幾日就會買隻小土雞,洗淨後抹鹽,串起入烤箱,烤到外皮金黃焦脆,香氣竄出,就可以出爐了。預熱、洗淨、抹鹽、入烤箱,簡單四個步驟就可以換得美味,頓時對烤箱產生了莫名好感,心想,一定要好好研究這好用的透明箱子。

  我收集從報章雜誌上看到的烤箱食譜,也知道蔬果、肉類、香料、南北貨要到哪裡採購,而一旦食譜出現奶油、酥油、白油這些材料時便難倒了我,在那個超級市場、烘焙材料店還不普及的年代,這還真是個難題。

  苦思了幾天,靈光一現,小巷轉角的麵包房一定有這些東西。喜歡是勇氣的動力,沒有試試就不會知道結果,十歲的我鼓起勇氣走進麵包店,向老闆詢問是否可以賣一些原料給我?或許那時年紀小,老闆沒有拒絕我,大方邀請我進入忙碌的廚房自行分裝。從此麵包房變成我的原料供應商,廚房裡的小師父是我烘焙點心的家教,總會趁著下回採買材料時進入廚房討教一番。

  於是這烤箱便開始不定期的出產各式中西式點心。從只要將材料攪拌均勻,整型後就可以壓模烘烤的餅乾開始,中秋應景的蛋黃酥、熱門的葡式蛋塔、帶有微辣口感的咖哩餃、有著美麗外型的菊花酥陸續出爐。這些在麵包房販售的各式小點,我都會藉著添購原料時向我的烘焙小師父討教,記下筆記回家自己練功。

  家裡廚房放置烤箱的一角,成了我的小小實驗室,真實的家家酒遊戲區,課餘閒暇便窩進去嘗試製作新的產品。長大一些,熟練了可以在手裡把玩的麵糰之後,便開始挑戰糊狀的蛋糕,每當親朋好友生日時,我都會親手烤一個戚風蛋糕,切出夾層夾入水果餡料,表層再抹上打發鮮奶油裝飾,仔細包裝成美麗的禮物後快遞給壽星,這樣的過程讓我覺得有趣極了,樂此不疲。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十歲時的第一台烤箱,就不會開發我的烘焙興趣;如果轉角麵包房無法提供選購材料的環境,這樣的興趣可能在剛萌芽時就因無米可炊而難以繼續,當然小孩因興趣而產生開口問的勇氣也一起成就了這件事。

  當我在構思這本書的架構時,小時候的種種有趣經歷一一浮現,如何引起小小孩的好奇心,進而很想學習做點心?香氣、美味、有趣,過程富有挑戰性又有成就感,缺一不可。本書分成三個部分:

  Part1〈發現美好的味道〉,希望以香氣引誘小小孩想學的慾望,每個單元練習主題都放入了一些烘焙上的技巧,從成功率最高的延壓餅乾,到製作蛋糕,這一部分複製了很多我小時候的自學過程,之後每一個單元小小孩都會重複應用先前的舊經驗。

  Part2〈尋找散落的酵母〉,加入酵母的麵糰需要注意更多細節,溫度、濕度與時間的變化關係會影響成品外觀與口感,書中放入了一些和孩子一起的觀察,希望小小孩在知其然之外,也要知所以然,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方便日後相似經驗的推理連結。

  Part3〈野地烘焙趣〉,提供了幾個親子露營野炊時的烘焙方式,在沒有方便烤箱的環境下,如何才能製作出相似口感的成品,當然這可以在任何情境下複製練習,不一定要在露營的時候,或許是自己家的客廳、陽台、前庭、後院,都是增進親子烘焙樂趣的好點子。

  本書聚焦在親子烘焙的過程,希望把飲食教育和美感薰陶也融入有趣的工作中,當親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烘焙節奏時,你會發現學習的落點俯拾皆是,甚至可在一些基礎上與孩子深入探索其他配方,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意。

 ○前言:〈關於烘焙,小小孩有太多可以學習的事〉―文/羅元助

  教室裡的烤箱飄來陣陣烤麵包的香味,一張張期待盼望的臉龐,眼巴巴望著烤箱,嘴裡吱吱喳喳討論著,這樣的景象,帶我回到我的小時候⋯⋯

  我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孩子,總是在奶奶身邊跟前跟後,奶奶的手藝、奶奶傳承的味道,都依稀在我腦海裡。記得小時候,每到過節,家裡總要應景準備些特別的食物,像是端午節的肉粽、農曆年的蘿蔔糕和碗粿。節日裡大人忙得不可開交,但卻是我最喜歡的日子,因為我可以待在奶奶身邊湊熱鬧,看著她張羅,聽她說著這些傳統的故事和堅持。

  記得做碗粿時,奶奶的手總是來來回回不停的攪拌,桶子上方不斷冒出熱氣,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米香。我等啊盼啊,多希望奶奶可以讓我幫忙,終於在溫度慢慢降低後,奶奶喊了我,我那小小的手握著勺子,學著奶奶,繼續在飄著煙的桶子裡攪拌,小心翼翼地體驗這簡單卻又不能馬虎的動作。耳朵旁傳來奶奶的叮嚀和要求,我聽著,學著,從一開始到最後,奶奶都有自己的堅持,對於每個環節都很要求。我記得她一定要用淡藍色的瓷碗裝,覺得碗粿就是要搭配這樣的碗才好看也才好吃。當時我雖然不懂奶奶的堅持,但在耳濡目染下,我似乎也學著對事物有所堅持,盡其所能呈現最好的成果。

  很幸運地,這學期和4歲的孩子一起認識烘焙,研究烘焙所有知識,從認識麵粉開始,然後揉麵糰、烘烤麵包等。在過程中,孩子得自己學習使用磅秤,精準秤量所需要的食材;在控制數量多與少的體驗裡,建構了數字與單位的概念。當孩子在判斷麵糰是否打好時,必須仔細觀察攪拌缸,評估麵糰表面是否足夠光滑、用手觸摸是否不黏手;在麵糰塑型時,孩子用手進行擀、揉、捏、編等各項動作。生活中處處是學習,做中學,學中做,孩子們在實際操作同時,是享受,也是學習。

  有時候會聽到家長說不知道怎麼跟自己的孩子相處,不曉得怎麼帶孩子。我都建議家長們帶著孩子一起做事,是再好不過的安排。從做事中學著懂事,學會道理,學會生活。這本書是很好用的工具書,它能讓爸爸媽媽知道怎麼帶著孩子一起玩烘焙,也能了解一些要注意的小訣竅,讓爸爸媽媽更能得心應手開心地與孩子互動。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1235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