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

作者:許文龍/口述;林佳龍、廖錦桂/編著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0-12-29

-------------------

導讀:中華經濟究院究員吳惠林

           

內容簡介

 耗時12年,許文龍唯一口述回憶錄

 看見三百六十度的許文龍

 

 每個人都能從許文龍的幸福學中,找到一條令人喜愛的成功之路。

 在零與無限大之間,將會看到許文龍的自由、彈性與極限思考。

 

 本書耗時12年,由許文龍口述,林佳龍、廖錦桂共同編著,完整呈現許文龍橫跨日據時代至今80載的生命歲月,更立體展現許文龍360度人生的各種面向與人生價觀,是目前唯一一部也是最完整、最貼近許文龍的傳記回憶錄。

 許文龍的領袖風範與經營事業的卓越成就無庸置疑,這是社會大眾所認識的許文龍。對他來說,這只是人生中的1/4,他對藝術、自然、社會環境的熱愛與投入,更證明了許文龍幸福學的獨到之處。

 本書以4個部分帶領讀者一窺許文龍的人生智慧。從運河旁貧民窟,營養不良的童年到台灣壓克力之父,許文龍從釣魚中,孕育出自成一格的釣魚哲學,他說:「我最大的資,就是我很自由,不會讓人被事物住。」2部幸福經濟,回顧50年來創辦奇美的艱辛路程,而許文龍怎麼運用零與無限大的思維,突破困境,帶領奇美走向年營業額突破5千億的ABS王國,但這樣的成就不是許文龍的終極目標,他說:「錢只是我的手段,不是目的,追求幸福,才是我的目的。」

 書中完整呈現許文龍歷經日劇時期、威權時代到如今的民主社會,他對政府機器的看法與建言,透過許文龍的眼,將會看到許文龍心目中的理想國,他說:「人都不喜歡被管,政府卻喜歡違反人性。」最後,許文龍暢談對藝術的看法,從莫札特到林布倫,從交響樂到寫實主義,這部許文龍幸福學,帶來快樂的不是財富,而是藝術。他說:「錢若要換成快樂,就要去買藝術品。」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不只一窺許文龍的成功之路,跟隨許文龍的步,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一條令人喜愛的成功之路。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許文龍

  雙魚座,奇美集團創辦人。1928年生於台南運河邊貧民窟,從小半工半讀,31歲創辦奇美實業,成台灣壓克力之父,63歲把ABS做到世界第1,70歲成立奇美電子,成全球面板第4大廠。事業有成便將盈餘用來興建醫院與博物館,照顧故人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自己物質欲望極低,平日釣魚、讀書、拉琴作畫自娛,是台灣備受敬重的幸福企業家。

 ○編著者簡介

  林佳龍

  水男,1964年生於萬華裁縫之家,廖婉如的先生,AJ和涵涵的爹。就讀台大時發起「自由之愛」,參與三月學運、獨台案救援與廢除刑法一百條行動,促進台灣民主化與言論自由。取得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後,赴聯合國機構工作,返國任中正大學並創辦台灣智庫。歷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政府發言人、新聞局長、國大代表、總統府副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深知從政之路不能幸福,但關心民主之志無法或忘。

  廖錦桂

  雙魚女。一直很想悠閒度日、卻總不斷被價動員的人。高中念商校,卻去當柏楊的文學助理;大學讀法律,卻成《新新聞》創刊記者;博士班就讀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社會學,返國又當起紀錄片導演。歷任小妹、女工、作家助理、新聞記者、NGO義工與董事、媒體主管、智庫主管等。最新身分是王建民與許文龍粉絲。

目錄

導讀/走一條令人喜愛的成功之路    林佳龍

序/價觀,是我一生做事的原動力

第一部 釣魚哲學

1 五十五歲以前,我算是個病人。

2 大多數早晨,我都在海裡,如果天氣不好,我就在溪裡。

3 接受自然的偉大,人的要謙卑。

4 花會開會香,也會謝會落,這就是無常。

5 事業失敗了有什關係,了不起去菜市場賣魚。

6 找答案,不要找責任。

7 兩個餌,只釣一條魚就好。

8 別人釣很多,但我釣最多,這是最快樂的結果。

9 事業,是我人生三六○度裡的九十度而已。

10 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錢,那整天著「銀行簿仔」就好了。

11 企業沒有永遠這回事。永遠存在的,是我的博物館和醫院。

12 的幸福,要如何定義?

13 錢,不一定要留給後代。

第二部 幸福經濟

第一節 零與無限大

14 如果把一件事情放大,會樣?

15 孫子兵法中最好用的,就是第三十六計。

16 假如的沒辦法,就讓「歸零」,再出發也比較快。

17 失敗的旁邊,都有寶物!

第二節 命運共同體

18 不要第一,要第一幸福。

19 吃藥會中毒,做企業同樣也會中毒。

20 領導者應該是夢的推銷者,和幸福環境的塑造者。

21 大股東要讓小股東占便宜,有力者要讓無力者占便宜。

22 從工資來降低成本的,是無能的經營者。

23 「吃到我的財耗盡止」這句話敢講出來,就是流氓頭子,什人都會要跟

24 下決定時一定要想:萬一失敗,會不會連累到很多人。

25 只要有能力,誰都可以做總經理。

26 再差的屬下,也是別人家裡的好父親;女工回到家,也是千金小姐!

第三節 奇美發展史

27 問問自己,要打大算盤還是小算盤。

28 究出來的是「製品」,市場能接受的才叫「商品」。

29 客戶會倒,是因他覺得不重要。

30 別人是商業資本思想,我是工業思想的販賣。

31 灌香腸,不用自己養豬。

32 我重新制定了生規格,我是「99元吃到飽」。

第四節 企業的社會責任

33 土地是要用的,不是要漲的。

34 炒股票,是全世界最合法的搶劫。

35 台灣已經到了「第三塊麵包」的時代。

36 讓員工全心投入工安,降低危險的發生。

第五節 經營祕訣

37 要尊重生態。先了解自然,再去做加減。

38 會做生意的人,不做老虎讓人怕,要做豬讓人殺。

39 若對一個人好,他就是的情報員。

40 錢可以,不能也沒必要去做魔鬼。

41 目標管理要徹底,不要用手段管理。

42 重點不在於管身,而是管心。

43 經營,就是一種「適應環境的行」。

44 我的工廠就是總公司。

45 奇美可說是一個「無文字的社會」。

46 我欣賞莊子的無而治,所以要「消滅管理」。

47 品如果得拜託客戶買,就已經是失敗了。

第六節 企業轉型

48 只要撐過冬天就好了。

49 本來是想養小狗,結果養成了大象,現在又變成要養恐龍。

50 留意那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會跟別人不一樣。

51 用間接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52 面板業,未來是台韓在

53 情報,就好像小孩子玩的圖。

54 技術,能不買就不買。

第三部  理想國

第一節  政府怎麼了?

55 我最討厭聽到政府說「經濟」。

56 政府到底是在誰發言?

57 我們的政府,身高一六五,體重破百公斤。

58 愛炒股票,我就讓炒!

59 了中世紀古槍,猜政府印章要蓋幾個?

60 我們的政府得了「管理病」,什都管,又什都管不好。

61 被管理,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二節  觀念

62 政府要減肥,第一重要就是觀念改革。

63 人都不喜歡被管,政府卻喜歡違反人性。

64 國家統治要好,一定要了解「老鼠理論」。

65 老鼠要在,是一門技術。

66 管理的最高境界,要達到「感覺不出被管理」。

67 理論:政府要成功改造,必須先歸零。

第三節  小而美

68 政府的好壞,要看人民帶來多大幸福。

69 我心目中的理想國,就是小而美的城市國家。

70 民間能做的,政府不做;地方能做的,中央不做。

第四節  自由與自治

71 中央授權給地方,社會比較正義。

72 好的執政者,一定是尊重在地文化、在地習俗的人。

73 中央的權與錢不下放,就是在吃人家豆腐。

74 直接變成城市國家,或是採取聯邦制。

75 消滅中央集權,人民會比較自由。

76 人力精簡時,一律減少是很可怕的。

77 靠特權的,一定缺少競爭力。

78 做出一個「留得住資金與人才的環境」。

79 輔導政策,只會造成不公平競爭。

80 只要業者認有利可圖,他自己會從全球引進技術。

第五節  改革之路

81 育應該多元化,讓學校自由競爭。

82 別把孩子「考」到笨。

83 育改革的四點建議。

84 醫療已經是成熟的市場,應該用自由市場的原則來管理。

85 病人看越多,收入變越少的怪現象。

86 只要醫院態度好、醫生好、醫藥費便宜,我許文龍因此而破,也很光榮!

87 賊不是自己愛做賊,是被環境逼出來的。

88 我實在不知道政府在掃什黃。

89 吃了嗎啡,沒有是非。

90 一個政府是否文明,要看對弱勢者提供樣的照顧。

91 解決失業,除了增加公共投資,還可禁止引進外勞。

92 政府最優先該做的,就是山坡地復育。

93 政府拿了一個放大鏡來看,說:「哇,的眼睛怎麼大!」

第六節  配套

94 政府減肥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減稅。

95 幫助中小企業升級,要先解決土地跟電力問題。

96 政府不是秦始皇,不可管到人民叫不敢!

97 人民蒙沒做就談改革,就像一個人的手還沒消毒,就要進去手術

第四部  永恆的藝術

98 美,就是對每一個觀賞者的心靈都有所訴說!

99 音樂會就是「音」在快「樂」地開「會」!

100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了大眾而存在。

101 台灣的文化復興,是從台南開始;台南的文化復興,是從奇美開始!

102 我有一把小提琴,美國人來借,保費五百萬美金;法國人來借,派槍來保護。

103 是否聽到遠處傳來的鐘聲?

104 音樂跟美術育,不要被政治給染了。

105 原住民的音樂,可以在國際上大聲說話。

106 政府要做文化,就應借重民間的力量。

107 同樣是一張紙,圖畫比股票更錢。

後記 / 與許文龍對話錄

動物吃飽了,比人類還得和平共存

附錄1 / 許文龍遺囑

身後事,自然事

附錄2 / 許文龍年表與奇美大事紀

一路走來,零與無限大

許文龍自序:〈觀,是我一生做事的原動力

  大家都知道,我從小家境不好,讀書期間就已經在半工半讀。而且我也不怎麼愛念學校的書,從小考試常不及格,所以就讀成大附工那兩年,我很認分的學了一手技術的功夫。做一個快樂的工人,穿一條工作,口袋裡放一本歌德的詩集,是我少年時代最大的理想。

  二十二歲高工畢業後,我一直很努力的工作。我很了解自己的個性,創意、自製是我喜歡的事情。我從來沒有想要在政府或公司做固定的工作,自行創業是我小時候的目標,所以,我很早便創業。

  一開始,我曾經想要自己生做提琴、鋼琴,還到圖書館了許多相關資料,認有生的可能性。後來,因發現了塑膠這項新的材料,才轉而走向塑膠加工,成立塑膠加工廠,事業就是這樣做起來的。

  我這一生,不賭不酒,平常時間不是看書,聽跟玩音樂,就是釣魚,偶爾也畫畫或雕刻。事業做起來以後,便開始買琴、買藝術品,成立醫院跟藝術博物館。

  對我來說,這些藝術品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資,不可私有。有錢只是買一部分權利,有義務妥善保存,傳給後世的人。曾經有位日本人,擁有一幅梵谷的畫,他立下遺囑說,有一天他死了,這幅畫要跟著他陪葬。我認這是不對的,如果每個時代的收藏家都是這樣,文化古物要如何留到後代子孫?難道要後代子孫只能從書本看到這些人類文明最優雅的藝術品,而實體已經消失或損壞殆盡?

  收藏者有義務妥善保存人類文化的資,這個理念要很重視。

  我就是這樣看我自己的──我是一個收藏小提琴的人。二十幾年來,我收藏了幾百把名琴,現在奇美提琴的收藏,已經被譽世界第一。因好琴、好弓的價格不菲,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的,所以名琴除了偶爾我自己可以拉奏,我一直都免費借給需要的學生、演奏家。家境不好的學生,爸爸媽媽不需要再賣房子買琴了,只要提出申請,就可以長期借琴,直到會錢時,再把琴還給基金會就好。

  這就是要讓後世子孫不要只能在書上看到。這些琴都在台灣,就在上,不需要再幻想的音色了,只要有能力拉奏,歷史的聲音都將重現現場!

  我現在八十幾歲了,早已經從事業的第一線退休。每天還是釣魚、讀書、拉琴這三樣,睡前就是畫一些素描,音樂放下去,生活還是很簡單、很快樂。這多年來,事業只是我人生三百六十度中的九十度而已(第二部),另外九十度是釣魚、與大自然相處(第一部),九十度是藝術(第四部),我對社會與環境的關懷,這也是九十度(第三部)。

  這本《零與無限大》,是佳龍、廖小姐,還有很多年輕朋友,與我花了許多時間對談後,再很用心地去究所寫成的。我一生做事、經營事業,也不敢說我的作法都是對的,但「價觀」是我一生做事的原動力。若說我喜愛的價、我一生的經驗能對大家、對社會有些什幫助,可以給後代的人一個好的參考,     那就請們看看這本書

內容連載

第一部:釣魚哲學

事業,是我人生三六○度裡的九十度而已。

我這二、三十年來每週只上一、兩天班、每天都在釣魚,很多人都說一定不可能,是在騙人的。其實,他們若來看我的生活就會發現,這是的,因事業只是我人生三六○度裡的九十度而已。

很多人在學校讀很多書,畢業之後,事業變成生活裡的三六○度,就沒有時間去吸收別的東西了。

但對我來說,我的事業很重要,更重要的卻是我的休閒時間。如果一個人只是被工作住,忙到都沒有閒,一輩子的打,就非常沒有價了。

我本來就很愛休閒,不愛上班。到五十歲時我就想,不然一禮拜上班一天就好了。後來因基金會的事情多,就變成一禮拜上班兩天。而這兩天其實也只是兩個半天,早上不上班,去釣魚,下午才上班,幾十年來就這樣實施。找我一定是禮拜一和禮拜四下午,剩下的,是我自己的時間。當然,若有特別重要的事、生意上的事,可以到家裡來找我。

這兩個半天,也不是全花在工作,因我有博物館要忙,買畫買琴什的。實在來講,我花在事業上的時間,一禮拜應該不超過五小時。如果超過五小時,我就覺得浪費太多時間了。

我們有個重要的會議,是禮拜一下午,在這個會議上決定集團的重要決策,一個禮拜開一次,差不多就兩個半鐘頭。所以認來講,過了這兩個半鐘頭,我的工作就結束了。當然若臨時有重要事情,我就叫他們上過來。過去奇美有一些重要決策,就是在家裡做的。

我也不愛應酬,什同業公會、婚喪喜慶,我都不參加。我們公司從來沒有開幕、破土、動工這類的儀式。

政治的事情,一般我很少談;也有罵政府的朋友來這裡透透氣,不過他們都是過去兩蔣時代被壓迫的人,像我這種歲數的。我生意上的朋友反而很少。

我想,主要也是價觀。有人會國策顧問去大費周章,我是認都無所謂。如果把價放在社會地位,當然會去追求,可是當的價是放在拉violin、釣魚、唱歌時,就不會去追求社會地位了。我很討厭台北那種生活,都是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去的。

那我的私人時間都怎麼利用呢?看,我一禮拜至少有四、五天是在釣魚。釣魚是很耗時間的,五、六點鐘就要起床。回來之後,游個泳就累得要命,我身體又不是說很好,都睡到下午三、四點。所以客人若要找我,都是四、五點以後。

再來,我很喜歡音樂,一禮拜有兩天是家庭音樂會,他們會來和我一起唱歌、彈琴。禮拜五是餐以後他們來,一定是唱到半夜十二點;禮拜天是上六點就來,也是演奏到十二點,大家都很快樂。

我也怕小提琴退步,每天都要花一些時間練習。除了小提琴,我曼陀林、吉他、鋼琴也彈一點。

然後差不多十年前,我又開始想說這些世界名畫要把做一些拷貝,所以也畫畫。講到繪畫,我頭一張就畫了半年,臨摹《琴韻少女》,現在放在我客廳。這是十九世紀奧地利的油畫,剛開始的時候,畫了又改、畫了又改,有時候畫著畫著,會想說,這畫何這麼歹命,被我畫成這樣。可是後來又想,畫完以後子孫可以說:「這是阿公畫的,阿公也是不賴的!」所以也就很開心了。

我能留下的,只是這些而已。我素描的基礎算是相當好的,應該是不輸給這些美術科的人。因雕塑跟繪畫有關,所以我也捏一些雕塑。

我喜歡看書,報紙也得翻一下,看看有沒有什事情。看書是很大的享受,最近我讀一些十九世紀的小說,發現十九世紀的小說實在很偉大。我很討厭的,是經營管理的書,從來不摸也不看。雖然這樣講是很不好意思,但實在講,一個很簡單的原理,往往被這些學者寫得很複雜,對我們沒什幫助。

我在家裡就是忙這三樣:拉琴、畫畫、讀書,光是這幾樣,我的時間就不用了。

總之在生活裡,我很不喜歡被人,我很喜歡自己的時間。喜歡靜靜的,思考,或是做什事都好。

這,就是我的三六○度人生。

第二部:幸福經濟

如果把一件事情放大,會樣?

小時候,我就習慣從大的角度來想事情。

我對讀書沒什興趣,數學也不怎麼樣,直到數學課我看到那個「下來的8」──數學裡代表「無限大」的符號∞──我就好高興。這,正是我要的。

現在大家在談全球化,其實,我很早就有全球化的念。從少年時代,我面對一件事情時有一個習慣,就是先去想像「如果把放大以後,會變成怎麼樣?」然後用那個放大以後的結果,來思考現在的事情。

最早,我是在台南市區做塑膠,奇美創業以後就考慮移往另一個地方設廠。當時,我大哥建議隔壁一塊百坪的土地。但我心裡想,一百坪如果用掉了,接下來呢?那時候,台南市鹽一帶整片都是雜草,放眼看去盡無人煙,等於想買多少就有多少,地價又便宜,我就決定選在那裡,買了七百坪。那個時代大家都命往市區,只有我往郊區發展,大家就很納悶:「明明住在市區,到那裡設廠?」

後來工廠不斷擴張,我前前後後在那裡買了上萬坪土地。經過十年、二十年以後,那裡已經成黃金地了。

同樣是買地,早期還有一個例子。我事業發展到一個時機以後,台北有需要設事務所,就想買大樓。那時候我看忠孝東路整片都是田,一坪才幾百塊錢,我就跟我大哥說,我們來買,可以買一大片。

可是,我大哥幫我去下訂金時,卻買了另一棟很貴的,在那時候的黃金地段,就是現在台北的奇美大樓。

他去買時,也沒跟我說。所以在奇美的歷史裡,這一段是有慘,我的資金整個緊縮起來,那是我人生過程裡正擔心事業會倒閉的時候。看,那棟大樓的價跟忠孝東路根本不能比,當時那筆錢在忠孝東路至少可以買到五、六甲的土地。

這些都是我會先放大到無限大,再從後面想回來的例子。任何事情都先想想:未來會樣?現在的我該怎麼做?

我做ABS的時候,日本已經有一套傳統作法。當時國外都是按照客戶的需求來生,叫做Custom Grade(訂製級)ABS,客戶需要什,我就做什,所以生線就需要很多。日本每一家廠商都有一百多種以上的規格,做汽車ABS的有汽車的規格,做電視的有電視的規格。我就想,未來樹脂、塑膠發展起來以後,需求也會變大,生態應該很不一樣。所以,我就做出一個很大的觀念轉變:「我是做大眾需要的,不要只少數人生。」

在奇美的發展中,我就是住這一點。我把ABS的規格從過去的餐廳點菜,變成了「吃到飽」的自助餐。來只要一百塊,就能吃到飽,價格便宜,品質穩定,而且一定吃得飽。現在全世界ABS的做法,都是用我這一套的。

所以奇美的發展,靠的就是這個「無限大」的觀念。

第三部:理想國

我們的政府得了「管理病」,什都管,又什都管不好。

我再講一個浪費的故事。

我在澎湖西嶼有一間別墅,是釣魚的別墅,那個港口有兩個漁民在出入,另外還有一個有牌的是在養魚,剛好三個人。

但有多少警察在顧?

五個!

日本時代西嶼有幾個警察?我有去探聽,總共兩個。日本時代那裡治安也好,什都好,光復之後沒多久,我在那裡還釣得到魚。可是,差不多從十二、三年前,那個別墅我已經不常去了,?因澎湖區裡面毒魚、電魚、炸魚的情況非常嚴重,已經炸到都釣不到魚了。

現在的西嶼可能有幾百個警察,到底又是在顧什

政府喊要改革喊了十幾年,可是最基層的情況到底是如何?實在講,恐怕政府自己都不了解。

我們國家最大的浪費,就是海洋。我們自稱是海洋國家,有婆娑美麗的海洋,可是直到現在,海洋不能自由出入,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看,們要跟我出海釣魚是不行的,一定要事先辦手續。我全世界走透透,出海要辦手續的只有台灣,就連共國家都沒有這做。我去蘇聯、歐洲跟美洲很多國家釣魚,想要出海的話,自己駕著船就出去了,唯獨台灣就是不行,還派人守著。

這浪費了多少人力跟資源?去安平看看就知道了。在安平港口,也不知是士兵還是警察,都七、八人守在那裡,這完全是人力的浪費。走私也好、渡也好,誰會笨笨的從那裡出去?曾文溪以外,這裡還有二仁溪、鹹水溪、鹿耳門溪等等,溪流很多,人家怎麼會笨笨的走那邊?

但是根據政府的法律,一艘小船若要出海,就必須先把船開到檢哨,一個警察得下來檢,然後根據三十幾條法律,看這艘船是載什東西出去、有沒有載小姐出去?問題是,通常船身搖晃得很厲害,上船都很困難,所以那些警察有沒有下來巡過?從來沒有!就這樣找人民麻煩,找了幾十年。

但是這種事,政府官員都不會說沒用。

船和車子是不同的。船要停下來必須慢慢的停,若是一艘大船要停靠,還需要小船去幫忙。這種形式主義根本是在浪費時間、浪費油料。

我記得,一九九六年我開始提政府改造時,全省港口已經配備了三千警力,但是政府的公文說,三千還不,還要再加兩千。公文上是這樣寫,所以拜託中央還要再加人。

,當時全台灣的警察有多少人?七萬人,等於平均每兩百五十人,就有一個警察,這是破世界紀錄的。們可以去,沒有一個國家每兩百五十人就配一個警察的。

我是沒那個資格做行政院長,但假若院長給我做,現在政府人員的三分之一給我,我都嫌太多。

像這些不必要的管理,我在李總統時代就建議過,要取消。但說管制要取消、出海要自由,到現在還是沒辦法。

沒辦法又是了什?因後來出現了一個陳由豪,因誰誰誰又渡了,就把鬆了回去。本來已經有開放,現在又說個人會渡,再把開放政策縮回去。如果禁止是有效的,那就好,但是這種作法,有效

還有,我們若在台灣搭飛機,到現在還必須驗身分證,還要提早一個鐘頭去機場。時間就是生力,政府有必要這?民主國家有人在管國內航線不能像坐巴士一樣方便?再說,買機票時,櫃小姐也驗過了

同樣以搭飛機這件事來說,正該管的卻沒在管。台灣買的汽油也沒有別的國家貴、飛機採購也一樣的價錢,我們買的機票,價錢會比人家高?這些錢,流到裡去?

政府不但海上管、天上管,連一個人要去爬山,他都管。大家若有爬山的經驗就知道,甲種管制的山,還不是我們想去就能去的。要事先申請,但申請要花一禮拜,們在台北比較便利,我們在南部的,還要寄到台北。有時候我笨笨的想去爬山,他說要手續,我說好,就來辦,他才說申請要到另一個地方。乙種管制的山,也要到另一個地方辦手續。

到底管這個是要做什

台灣的高山、海洋這美,你為了少數幾個人的可能犯罪,限制了千萬人親近自然的機會,不能自由欣賞台灣之美,這種頭腦到底是破幾個洞?

這種管理觀念是怎麼來的?這是二二八以後、戒嚴令以後才有的法令。我就曾跟政府說,台灣現在還是戒嚴文化。說是已經解嚴,其實所有威權的法令依然存在著。因我們的政府有一個特色,就是:管理有增無減,再古早的規定都留著。

我認,我們的政府是得了「管理病」,什都管,又什都管不好。

該管卻沒在管的事情我再講一個。在地方上常有一些慈善機構或農漁會,喜歡丟一些魚苗下去野放。可是,魚苗在這裡放,漁民就在那裡去幹?給鴨子吃!小隻的魚賣不了錢,但是很好,因剛放下去的魚苗會傻傻的,在那裡漂,所以,就演變成這裡放魚、那裡撈魚。

政府喜歡放魚沒關係,可是,放完以後呢?

所以,政府在做的事情若仔細觀察,經常都只有半套,沒有配套。該做的事情不做,不該管的事情管一堆,然後,報告書上面就寫我做了多少事、放了多少魚、小孩已經生出來了……,這樣就算完了。結果,是變成樣呢?

第四部:永恆的藝術

美,就是對每一個觀賞者的心靈都有所訴說!

許多人經常問我,我喜歡藝術?喜歡藝術的「什」?

對我來說,藝術是自然的物,是大家看了、聽了會喜愛的東西,會感覺很美的東西。

就說美術好了,美術原本就是把大自然的東西留下來,好讓人在家裡也可以看到下雪時山的風景、海的風景,所以需要有圖畫。美術就是從這裡生的。把一個實際的、讓你產生美感的景象描繪出來,是由這個目的出發。

十九世紀以前,畫家畫出來的作品除了供自己欣賞,也希望能分享給別人。對於畫家所想表達的內容,一般人也感受得到。

也就是說,美這個東西,是有一種普遍性,大家對於美多少會有共同感,而且也有一個相互溝通的管道。像大家在我這裡欣賞的素描,當時大約是五、六歲就要開始訓練的。所謂素描,就是如何把一個物件的光影、線條描繪出來,重要的是畫出來的作品要讓人看得,不是要表現自我,所以當時不稱做藝術家,而是藝術「者」。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期、二十世紀初期,大家生活變得富裕了,相片也有了、印刷技術也發明了,對這些古典的作品都已經看盡、看膩了,文化界就開始轉向,追求更新奇的東西。

拿現代來做比較,我覺得比較不好的,就是現代藝術太過追求creation(創新),追求過頭了。創新原本是好事,卻變成別人想不到、別人沒做過的東西我來做,就是們在講的「標新立異」,所以,有一幅畫眼睛是長在這裡,另一幅就要長在那裡,一定要跟人家不一樣。

問題是,這一來實在大家都「看嘸」。現在蓋有名的畢卡索,他在畫什也沒人知道,更嚴重的是,還不能說他「畫得醜」喔,進去看現代主義的作品,看完之後就要說:「這個作品很好,感覺不錯。」只知道說「感覺有好」,卻沒那個勇氣說自己「看嘸」,「實在畫得醜」。

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是法國的杜象。他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的時候,拿便器出來擺。他擺一個便器,稱做是「造型藝術」,名字一下子響亮了起來。

小便器可以當成是藝術品

若說這是一個藝術品,我要說,這是一個很壞的作品,他就是了打知名度而已,可是,還多人慕名去捧場呢。所以我說,這個時代已經不太正常了。

台灣已經相當富有,我們台灣人花錢的方式,我看除了中東那些王儲,很少國家比得上。當我們開始唱歌、到處旅遊、欣賞大自然的行,這就表示我們的肚子已經顧飽了,大家的吃穿基本上沒有大問題。在這樣的時代,我認錢就應該花在文化上,文化在人類的生活裡是很重要的。

我也不是什大演奏家,可是我演奏的小提琴,讓人聽了會微笑,這就是藝術,才是存在生活裡的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惜的是,現在文化界都是從歐美回來的人,有一些現代的氣味。這原本不是壞事,要這些學者都停留在過去也是不行的。不過我總覺得,我們活在現代,到底受到什樣的美學的影響?我是認,若是要給大眾的藝術文化,應該就要考慮大眾是否可以吸收跟接受。

問題是,那些留美、留法的博士去國外學一些很新的東西,回來就主持政府的會議,在他們的眼睛裡,看得的美術已經不稀奇、聽得的音樂也已經不稀奇了,一定要說一些人家不的,才能表現他們的學問。所以文化工作長期交給專家學者來主持,導致文化與藝術脫離了大眾,已經跟社會脫節。

奇美博物館就是要彌補這個落差。文化,應該是人人都看得、聽得的。不是很高級的人才,是一般歐巴桑、歐吉桑都可以接受的東西。所以我博物館典藏的作品,就是以具象的、寫實主義的作品主,大家都看得懂它的美。我們收藏十九世紀以前古典、寫實主義的東西,是以這些藝術品主。

我欣賞十九世紀,就是因那個時代沒有「藝術家」,只有「藝術者」。藝術者了生活必須畫得讓客人高興,他們的作品一般人都看得

文學也好,音樂也好,美術也好,十九世紀都是一個人類文化最高峰的時代,我是覺得,我們就應該接受西方這些古典藝術的好處。早在十五、十六世紀文藝復興的時代,就有很不得了的作品,像《大衛的像》,那個看了的會感動,那是米開朗基羅的。人家米開朗基羅,即使是個死人,也要去解剖,看看肌肉是什樣子。所以看,他的畫、雕塑出來的人物,線條那有力,看了的動容。現在看羅丹的作品還是很美,林布蘭的畫、雷諾瓦的畫,五百年後還是會那好。

雖然那個時代贊助者比較霸道,藝術者的作品變成了貴族的所有物,但換個角度來看,貴族也保護了藝術者創作的空間,他們拿錢出來做出好的環境,讓藝術者不用煩惱生活,也可以做出好作品。而他們支持的這些藝術者,做出來的音樂也好、美術也好、建築也好,或者是雕塑,都是要給大眾欣賞的,大家也看得懂它的美。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沒有那種鼻子在這裡,眼睛在那裡的。

美,在對每一個觀賞者的心靈都有所訴說。這就是文化的普遍性,和偉大的地方。不過,這也不是我先提出來的,蓋有名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就說過這句話。他說:

藝術,不是了解悶或興奮的感官享受,也不是了服務少數人癖好的審美活動;它既非審美的潮流,更不是詩意的代名詞。藝術正的特性,是表達人類對生命諦的了解,擴大美好的感情,進而喚起心靈對人類和世界的關懷。

說得有好。

所以,我們國家整體的文化水準若要提高、人民生活若要快樂,這一步就要先做。了這樣,我的博物館才發展出一個文藝的復興,提供大眾的文化,屬於草地的東西。我看得的畫,歐吉桑、歐巴桑看得的畫,小學生看得的東西,就是我收藏的原則。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90588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