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物好生活:捨棄無用之物,讓家成為真正抒壓的地方》

Watashi No Uchi Niha Nannimonai

作者:緩莉舞

譯者:游韻馨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4-11-01

--------------------------

導讀:遠流出版公司 編輯 繆沛倫

        

◎內容簡介

 與無用之物告別,讓家裡、心裡騰出更多空間。

 本書作者從小到大生活在滿滿的雜物堆裡,忙碌的媽媽跟奶奶超級不會打掃,嫁的老公也不會整理,成長期的貓更是破壞王。每天工作又累又忙,下班還得面對療癒度零、亂不堪的居家環境,大腦永遠無法休息,天天都心煩。

 早在「斷捨離」還沒開始流行的十年前,就已經持續在生活中落實最極致的斷捨離。爆肝工作過勞進醫院、奶奶罹患老人痴呆、日本311大地震震家中房子??人生中一連串接踵而來的意外,讓深感「物品」太多,只是負擔、無法管理,更有可能在天災降臨時化身「殺人兇器」。

 找個時間檢一下身邊物品:先把掉;再去除早就用不到的東西;接下來告別那些沒有也沒關係的東西。

 過好生活,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丟東西不等於浪費,將東西留在身邊也不等於珍惜。正的「愛惜」,是擁有自己可以管理、心喜愛的物品,好好使用、好好保養,一輩子跟們一起走下去。

 無論是整理魔人或者不整理魔人,都該看看這本書。空自己,人生也要轉運了。每天藉著丟東西,幫自己的生活重開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緩莉舞 (Yururi Mai)

  出生於日本仙台市。一家四口與三隻貓一起生活。從事平面設計與畫工作,除了工作細心之外,每天也充分享受打掃、整理與丟物等樂趣,總有一天一定要實現「什都沒有的生活」!

 ○譯者簡介:

  游韻馨

  儘管減物生活已經成一股風潮,剛開始看到作者說家什都沒有的時候,我的感到相當驚訝,只覺得怎麼可能?但在翻譯過程中,我逐漸認同的想法,當擁有的物品愈少,愈能珍惜物資、享受生活。嗯--我也要來好好整理一下了。

  部落格:http://kaoruyu.pixnet.net/blog

  e-mail:kaoruyu@hotmail.com

◎目錄

前言 

我的丟物病發作了……

第1回 總是在突然之間才會發現…… 

第2回 失戀~我第一次嘗到丟東西的快感~

第3回 日益加劇的丟物病

第4回 成為大人這件事~頓悟篇~

第5回 黑心企業與髒亂屋

第6回 再三確認婚約

第7回 辭職離家

column  老人痴呆症與奶奶 

走過東日本大地震的重重考驗

第8回 3.11

第9回 找不到重要物品!

第10回 真正需要的東西

第11回 究竟是需要還是丟不下手?

第12回 這裡是我成長的家

column  愛惜物品的真諦

擺脫髒亂屋!燃起「丟物」熱情

第13回 再也不感到羞愧

第14回 貓咪可以四處奔跑的家

第15回 「什麼都沒有」的快感

第16回 一下子就搬好家

不會整理的家人與化身整理魔人的我

第17回 我想成為無物女王

第18回 我家的生活公約

第19回 身邊朋友的反應

第20回 跨越丟物的K點

第21回 家裡乾淨就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嗎?

「什麼都沒有部落格」格主小舞的居家環境大曝光

◎序

○前言

  我從小生長在堆滿雜物的家庭裡,從曾曾祖母的老古董到現代的物品都有。東西多到無法整理的程度,既然整理不來,自然無心打掃,所以我幾乎沒請過同學到家裡來玩。

  就在10年前,我的「丟物病」發作後,到現在都還沒好。如今只要在生活周遭發現沒有用的物品,我就會發作。我會忍不住想丟掉那些東西,多虧過去的經驗引發了我的丟物潛力。如今斷捨離已成為一股風潮,罹患「丟物病」的我也獲得大家的認同,

  但當時所有人都很擔心我。

  我的家人不諒解我,我們為了這件事吵了好幾次架。

  久而久之,我學會了因應之道。只要是家人的個人空間,我就會拉起內心的簾幕,假裝沒看見。當時罹患「丟物病」的我,與不會整理、不會丟東西的家人一起住,為了和平相處,我只好告訴自己,只整理自己的空間。

  沒想到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震垮了我的家。家中所有物品在那一瞬間全部變成殺人凶器,而且化成碎片,讓我深深體會到物品「根本無法擁有」,也讓我審慎思考什麼才是安全的家?於是,我變得愈來愈討厭在家裡堆東西。

  從此之後,我的「丟物病」愈來愈嚴重。

  清空所有物品,看到一整個開闊空間時,我真的很感動!就連過去一直以為「自己絕對捨不得丟的東西」,有一天突然丟得下手時,那種成就感真的無法言

  我們家現在是由我做家事,所以除了各自的房間之外,其他空間我都可以任意整理。話雖如此,跟家人住對不能所欲。我一直秉持這樣的觀念努力到現在。什?我太over了?抱歉,我聽不到在說什

 ○推薦文

  讀完緩莉舞這本生動俏皮又淺顯易的圖文作品,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跟我有好多共通之處!我們具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心路歷程,都曾因生命的陷落而動「丟東西」的開關,並從此不斷挑戰捨棄的極限。稱這種在生活環境中追求空無的行動力「丟物病」,看來我顯然也是重症患者之一。

  《零雜物》出版至今已逾2年,這期間我仍持續居家空間去蕪存菁。倒不是我一直買進會淪雜物的玩意兒,而是我對「必要」的標準越來越高,對「擁有」的執念越來越低。原本還掛心的,後來總算得以告別;從前不掉的,現在總算能心安理得地送出家門。套句作者的話就是,我一直在「跨越丟東西的K點」。

  本書116-117頁羅列了「沒有也能活下去的各種物品」。或許是價觀一致的緣故,我發現那些東西早已被我除完畢。例如我家沒有沙發和電視櫃,就連電視機也沒有訊號,因相較於被動接收瑣碎的資訊,我和老公寧可主動挑選對自己有意義的DVD觀賞。而待在客廳的時間一旦減少,自然無須擺放適合久坐的大型沙發。

  同樣地,時鐘、鬧鐘、計時器、計算機等小工具,不妨以不占空間的手機APP取而代之;一把高品質的萬用刀,亦足以充當削皮刀、切肉刀、刀和蘋果切片器。多走幾步路,家中可以不必四處擺放圾桶;多發揮創意巧思,一張軟質墊板也能瞬間變成漏斗。只要仔細想想便不難發現,很多東西不見得非擁有不可。而物品的數量一旦減少,自然無須收納和打掃費盡心思。

  作者提到,「有次旅行發現沒有漱口杯很麻煩,後來用手接水,覺得很方便。」我恰巧也是如此。然而,追求自然與簡樸的古希臘哲學家戴奧吉尼斯,其實早在公元前4世紀便留下一則類似的著名事蹟:家當極少的他,平時睡在郊外的一只木桶內。有回他看見一個小孩合掌喝水,便把杯子也捨棄了。要說戴奧吉尼斯是丟物界的先驅之一,大沒人會反對。

  人類歷史上始終不乏「丟東西魔人」。不明究理者或許覺得這做太過激進,但魔人們背後自有一套哲理在運作。戴奧吉尼斯主張美德高於一切,幸福並不依賴於物質財富,求身外之物毫無意義;寫出《湖濱散記》的梭羅渴望與自然合一,道德的墮落起因於物欲橫流,因此力行以最低限度的物質度日;聖雄甘地則是了追求理而終身奉行極簡生活,過世時的遺物甚至不超過10樣。

  我除雜物的動機不若上述聖賢那般崇高,當初純粹只是期望能擺脫人役於物又毫無出路的生活模式而已。但一路走來,駑鈍如我也漸漸在親身實踐中理解並應證了「少即是多/簡約即是富」的奧義。相信本書作者居住在大量留白的空間裡,除了讓心神怡成預設狀態之外,必然也體驗了精神與肉體上的無限自由。

  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和作者不排斥消費,反而傾向以長久使用前提,務求買下質感佳、設計優的「必要之物」,而非「欲望之物」。與其被大批將就著使用的雞肋物件所包圍,還不如精挑細選幾樣能讓自己生幸福感的好東西。如果也認同這樣的想法,請抱持重質不重量的原則,捨棄那些和自身本質不相襯的家當你絕得享有空間、自由和美好的事物,而這一切就從丟東西開始。

Phyllis(作家)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4123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