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兩面鏡子:從中國、日本缺什, 看台灣如何加競爭力》

作者:近藤大介

譯者:泓冰

出版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14-07-30

---------------------------------------------------

導讀:野人文化 編輯 翁淑靜

      

 

◎內容簡介

 中國比日本自由?台灣人染上「日式癡呆症」?

 鴻海崛起、夏普沒落,Uniqlo和鼎泰大受歡迎?

 什樣的台灣服務讓人被騙也甘願?中國老的致命傷是什

 台灣不利於經營國際品牌、中國只能追上日本90%的技術?

 剖析中、日、台的三方競合關係,照見彼此的未來之道!

 

 中國與日本,位居世界第2、第3大經濟體,在東亞具有關鍵影響力,也是台灣的重要鄰居,文化上有深厚的淵源,經濟上有連動關係。理解並關注他們,是台灣的重要課題。

 本書作者近藤大介日本講談社《現代週刊》副總編輯,曾被派駐北京3年,他累積生活經驗與職場觀察,從服務品質、企業文化、年輕人的力量、技術創新能力、國家格局等項目,評比中、日各有些擅長項目或缺失,並提出改善的建言。

 此外,能說流利中文,且家族與台灣頗有淵源的近藤大介,曾採訪台灣3位民選總統,並走遍台北,多年來累積不少對台灣政局、社會的第一手觀察。這次了本書台灣版出版,他專程來台採訪,寫下專章,精闢分析在中華與日本文化交相影響下,台灣如何找到自己的競爭力。

 台灣與中國有共通的文化背景,又曾被日本統治50年,可說是中、日兩種文化匯聚之地;而閱讀本書,看到中、日各有的缺失時,也會發現有許多缺點在台灣處處可見。中國與日本,如同兩面明鏡,台灣的缺點被映照在鏡面上,唯有正視缺點,加自身的能力,不重蹈中、日的錯誤,台灣才能擁有更進步、更美好的未來。

◎本書特色

 觀察中、日企業文化:

  中國擁有龐大的資金,何技術無法超越日本?

  中國的百人公司,何每次都要招募至少30個員工?

  日本企業的新提案,何往往胎死腹中?

  中國老的致命傷是什

 從宏觀角度分析中、日國力此長彼消的原因:

  中國宛如戰國時期,年輕人勇於嘗試、單打獨、追求成就感。

  日本高齡化社會,資金、職位多老人持有,年輕人沒有發展機會。

  中國是大陸型國家,因地緣政治的關係,始終保持洞悉國際局勢的能力。

  日本是島國,缺乏廣闊的視野,一味追求和平,形成封閉型社會。

 從中、日各有的缺失,綜合分析台灣競爭力與改進空間:

  台灣優點:隨機應變、馬上行動;女性在社會上活躍的程度與男性相同;具有體貼入微的服務精神

  台灣缺點:宣傳能力不足,不利於經營國際品牌;擅長複製外來事物,但缺乏脫胎換骨的能力;對外界變化缺乏危機意識的島國性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近藤大介

  1965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89年自東京大學育學院畢業後,進入講談社工作;2009-2012年間派駐中國,擔任講談社(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中、日、台、朝鮮半島四地,對近藤大介都有特殊的意義,曾經自述:祖國日本是他心中「最溫柔的部分」;妻子是中國人,因此中國成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母親在台北出生,近藤從小聽母親,外祖母細數台灣的美好回憶而長大,台灣是「母親的故

  近藤大介現居東京,擔任講談社的《現代週刊》副總編輯;並在明治大學兼任講師,授東亞問題,專注在中國、朝鮮半島究上。中國的《看天下》、《經濟觀察報》,韓國《中央月刊》等媒體撰寫專欄。

 譯者簡介

  泓冰

  日語師、日語翻譯。譯作有《台灣的兩面鏡子》、《唯有春,最難將息》等。

◎目錄

【推薦】「日本病」值得參考◎朱文清

【推薦】文化鏡子照出新的自己◎邱立本

【推薦】辣炒翠玉白菜——台日中三角關係的鏡中影像◎胡文輝【推薦文】

【推薦】「台灣」這件作品完成了嗎?◎范疇

【台灣版序】母親的故

第一章 中國缺什:優質的服務

首都機場服務效率差,讓旅客彷彿深陷「中國炒菜鍋」

北京計程車司機令人大嘆:「這裡就像不在地球上。」

北京奧運之後,中國已放棄成「服務業大國」

日式便利商店的宗旨:服務,就是讓顧客得到滿足

北京便利商店需加員工訓練,提升服務品質

「黑貓宅即便」到府收件、隔天送達,掀起服務業革命

體認「服務就是金錢」,將使中國服務業高速發展

第二章 日本缺什:責任感

自豪的液晶技術被對手模仿,夏普面臨經營困境

被鄧小平引進中國的松下電器股價暴跌

夏普與索尼在市場上節節敗退?

調整價格並開發被取代性低的品,企業才有競爭力

無人敢新企劃負責,日本企業難創新

沒人能忍受老是「究中」的日本企業

日文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語言

無人敢背負統一日本國名念法的歷史責任

天皇與首相形成可互相卸責的治國體系

日本擅長失敗了也無法究責的團體運動

溫馨提醒可能只是了逃避責任的

第三章 中國缺什:協調一致的團結精神

中日文化差異大,繞地球一圈才有交集

辦迎新會談中國員工缺乏團隊精神

中國員工開會時,彼此爭功求表現

中國人口多,競爭激烈,同事是勁敵不是夥伴

日本從求學到求職嚴格要求一致性

比起個性合群,文化業更需要才華洋溢的員工

了維持團結與平等,日企不特別勵傑出員工

中國年輕人面試的缺失:不重視服裝,無時間觀念

年輕人多樣的個性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日企會錄取具備什特質的應徵者?

在日企工作需掌握的三大工作技巧:報告、聯絡、商量

中國老命令至上,員工缺乏公司賣命的動力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機會處處,導致人才容易跳槽

中日企業的優、劣雖完全相反,但合作前景依舊樂觀

第四章 日本缺什:年輕人的力量

七十一歲高齡的馬術選手居然取得奧運參賽資格

六十五歲是第二次春的開始

日本街頭上的年輕能量正在消失

經濟衰退、物價高、通貨緊縮,導致年輕人收入低

日本社會講究輩分,老年人把持職位與資金

便利商店、百貨公司轉型,以爭取有購買力的老人

日本年輕人對海外旅遊增廣見聞不感興趣

日本年輕人沒錢買房、買車

廳、電影院、健身房成老人的天下

溫馴的「草食系」年輕人對抗積極的「肉食系」老人

「三一一」震災、海嘯重創日本,年輕人更加自閉

女子偶像團體、韓國帥哥成年輕男女的精神寄託

連國粹相撲的頂尖力士大多是外國人

第五章 中國缺什:細膩的技術

若古代有諾貝爾,中國年年都會得

中國與日本的技術差距已達90:100

日系雜誌中國版的自製內容已達80%~90%

從建築技術的細膩程度看中國落後日本有多大

日本技術的細膩度仍是中國望塵莫及的

在中國製造的UNIQLO保暖衣,講究精細的製作技術

中國有成熟的代工技術

培養人才、扶植民營企業,是中國製造業的未來

中國擁有雄厚的資本來提升技術,增加競爭力

第六章 日本缺什:廣闊的世界觀

農業與勞工專家竟被任命財務大臣

首相對世界局勢漠不關心,與鄰國失和

官員在國際場合只會講日文、不與外國人打交道

媒體撤回駐外人員,電視新聞缺乏國際要聞

封閉性思惟作祟:百萬人足不出戶、排斥移民

島國環境型塑日本「封閉性意志」的民族性

地緣政治使中國具有廣闊的視野與洞悉全局的能力

中華文化與日本文化,其實可互補

第七章 台灣缺什?不缺什

外婆心目中的世界第一樂園

在松山機場感受到親切、有效率的服務

中、日文化天平的兩端,台灣傾向一邊?

台灣優點一:隨機應變、馬上行動

台灣優點二:女性在社會上活躍的程度與男性相同

台灣優點三:令人感到「就算被騙也甘願」的優質服務

台灣缺點一:宣傳能力不足,不利於國際品牌

台灣缺點二:複製外來事物,缺乏脫胎換骨的能力

台灣缺點三:缺乏危機意識的島國和平癡呆症

【後記】日本是反面

◎序

 推薦序一:〈「台灣」這件作品完成了〉──范疇(連續創業者、《與中國無關》作者)

  台灣是個神奇的地方,台灣人自己都覺得充滿了難以理解的矛盾,何況一個外國人的感受?不久前我開玩笑地對朋友說「我發現了一個描繪台灣的方法,那就是中日戰爭還沒結束,但戰場由中國大陸移到了台灣」,就在這個時候,接到了野人出版社送來的這本新書稿——《台灣的兩面鏡子》。讀完作者對中、日、台三地的文化、價觀比較之後,我笑了。中日戰爭果還在台灣打!而且,誰勝誰負還不知道呢。

  作者近藤大介的母系家族來自台灣,母親1937年出生於今天台北中正紀念堂的後門一帶,畢業於今天的中山女高;外婆則是1908年在台北出生,畢業於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現在北一女)。1945年日本戰敗,作者的母系家族捨棄在台灣的一切,遷至鹿兒島,也就是作者的家。作者從小從外婆口中得知的台北,「比(當年)日本本土更國際化」。

  由於這特殊人生背景,作者一直疑惑,台灣的文化,究竟應該視作「日本列島的延長線」,還是「中國大陸的延長線」?他問自己,我應該把台灣人視作「日本化的中國人」,還是「說中國話的日本人」?

  經過了許多年對中國及台灣的深入體驗,作者提出了他的答案:「我認台灣文化是巧妙融合了原本台灣有的文化,以及中國大陸與日本文化之後,發展出的獨特『結晶』。不正是台灣人巧妙地以現代精神呈現出日本平安時代就被視理想的『和魂漢才』 ?」

  這個結論,想來會讓很大一部分台灣人,感到「於我心有慼慼焉」,甚至「與有榮焉」。但是,想來另有一部分台灣人,即令不感覺氣憤,基本上也不會認可這結論。這兩部分人,都稱自己台灣人,也都排斥當前中國的共黨政權,但前者的靈魂以日本座標,而後者的靈魂以中國座標。

  這就是我在文首所說的,中日之間的實體戰爭已經於1945年結束,但是中日之間的文化戰爭、認同戰爭,卻還在台灣暗地開打,其洶湧的程度,導致大多數的台灣人,包括從未到過日本和中國的年輕人,喪失了「以台灣座標」的能力,更別說「以世界座標」的氣魄

  今後30年後的台灣人,究竟是「和魂漢才」,還是「漢魂和才」,甚至「美魂漢才」,的難說。而我個人希望看到的是「世魂台才」:一個以地球座標的台灣人才集合體。

  「台灣」這件作品,在2014年還距離完工很遠,不知2044年是否得以完工?本來我覺得有希望,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開始檢討自己的樂觀。

  本書透露了一個日本的「國家機密」:3千多年來,日本都無法擺脫「以中國座標」!日本花了2千年都做不到的事,台灣能在30年內做到

  原來,3千多年前,春秋戰國的各國最高領導還只稱「王」,後來秦始皇開始稱「皇」,「王」頓時降了一級。歷來忌憚中國的日本,境內也都只敢稱「王」,無人敢稱「皇」。作者說:「日本或是被中國的皇帝封『日本之王』,或是對中國有所顧忌,才自封『王』……至於『天皇』這個名稱由來,自古以來眾說紛紜,始終無法確定。我個人認,可能是因日本的王也想過過『小皇帝』的癮,所以借用『從天而降的皇帝』的含義,給自己起名『天皇』。」

  最妙的是,作者指出:「日本國」的定名時間大致西元7世紀後期至8世紀前期。可是,關於「日本國」應該讀作「にっぽんこく」(Nipponkoku)還是「にほんこく」(Nihonkoku)的問題,從古至今一直無人確定。

  一直到今天,聯合國還不知道日本的正式國名是什2009年麻生太首相帶著內閣討論日本的正式國名,但最終還是沒有結論,不了了之。作者認,日本的國名之所以這含糊,與「天皇所處的位置不明確」具有連帶關係。言下之意,天皇在名義上是最高領導,但在實質上又管不住昔日的軍人和今日的內閣黨派,因此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國名,可以巧妙的避諱很多問題。

  因歷史上「以中國座標」,日本人只能胡攪,使得國名不,天皇角色不明確,延續至今。那,在「以中國座標」下,究竟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又有什稀奇呢?「總統」的角色,的時候足以亂政,弱的時候號令不出總統府,這又很奇怪

  《台灣的兩面鏡子》這本書的可讀性很高,作者以許多親身體驗的有趣例子,點出了中日文化的核心。在作者的詮釋下,日本著名的「集體主義」,發揮了集體力量,卻也是日本人集體逃避責任的主要原因。另方面,中國的「缺乏團隊精神」,是今日中國年輕一代充滿衝勁的原因,但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要制約。點點滴滴匯集成的這本書,確實是台灣得參考的兩面鏡子。

 推薦序二:〈文化鏡子照出新的自己〉──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

  三面鏡子,照出了所不知道的文化祕密。日本和台海兩岸的比較,其實就是三面鏡子的互相映照,在別人的影子中,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優點。這是近藤大介新書的烈企圖心,要找出這個文化三角形的最新互動。

  這個文化三角形,都是儒家文化的物,也都是使用子的世界,相似度很高,但深一層看,在歷史進程的變幻中,卻出現了過去所難以想像的差異性,從待人接物的方式、生活上的習慣,到思維的定勢,都有巨大的落差。

  即便自己和自己的過去比較,也會發現很多的變化。不僅桃花不依舊,人面也全非。 日本在「失落的20年」中,一直延伸到今天,出現了不少乖乖牌式的「草食族」、 溫順的「宅男」,沒有過去武士道精神的追求,打破了過去日本人在國際上的形象。近藤對此有不少觀察與感嘆,同時並發現日本社會在曖昧的語境中有「逃避責任」的傾向,對此作出的不少深刻的反思。

  對一些老北京來說,近藤今天在北京發現的馬虎服務、品質很差的服務業表現,其實並不是老舍在《茶館》所認識的周到與客氣的老北京傳統,也不是作家唐魯孫所熟悉的北平風情。但今天如何恢復過去的優良傳統,正是需要更多的文化反思與比較。

  因而持續對一個社會文化特性作出觀察,不僅作橫向的比較,也作縱向的比較,就會看到不少超越刻板印象的相,也會看到一些今天難以看到的盲點。

  今天台灣的社會秩序和人情味,被中國大陸媒體視典範,寶島「最美的風景就是人」,也並不是一向如此。6、70年代台灣作家柏楊,就常常在雜文上指出那些公共汽車的車掌小姐,都有一副「娘面孔」,而坐公共汽車不排隊的惡習和隨地吐痰等,更在1963年被美國留學生狄仁華(Don Baron) 所批評,引發了一場年「自覺運動」,刺激了台灣社會的自我改進。

  同樣的,今天中國大陸的社會,在國際的形象被視積極進取,甚至面對「中國威脅論」的指控。但很多人不會記得,二戰之前的中國,還是長期被視「東亞病夫」,是一個做事只有五分鐘熱度,被「阿Q心態」牽著鼻子走,被胡適和魯迅等作家痛心疾首地批判。

  正是這樣的反思、比較、與自我拷問,刺激一個社會不斷向前超越前進。

  這也是文化批評的意義,推動一個跨國文化比較的論述空間,也推動一個歷史文化的反思空間。在一個多面的鏡子中,看到了自己的優缺點,也看到別人的優缺點。

  比較日本和台海兩岸的社會與文化,在2014年有更重要的意義,因東京與北京在外交和國防上的摩擦與潛在衝突,正上升至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峰,國際上甚至出現了「中日必有一戰」的憂慮。而台灣和日本,最近由於故宮國寶在東京的展覽,出現「國立」之爭,再加上釣島主權的爭議,都引起全球矚目。

  也就是在這樣國際風雲變幻的時刻,近藤大介的這本新書,讓各方決策者與民眾,都有一個重新檢視這個文化三角形的時機。三者的經濟互動,其實非常密切,但相對地,在文化和社會上的交流中,往往被一些無形的文化障所限制,被一些傲慢與偏見所蒙蔽。

  在這樣充滿誤讀與誤判的時刻,近藤大介的最新觀察,撥開了不少文化的迷霧,讓博弈各方都看楚自己和對方的身影,更看楚對方內心深處的脈動。

  這也是三面鏡子交叉映照的效應,看到今天和昨天的映像,也最終可以探索明天的映像。

  文化鏡子的意義,在於認楚那些本來模糊的影子,在比較文化、社會與歷史的過程中,在發現別人之前,發現了新的自己。

 推薦序三:〈辣炒翠玉白菜——台日中三角關係的鏡中影像〉──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現任《自由時報》總編輯)

  以銅鏡,可以正衣冠;以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

  「這裡就像不在地球上!」這是近藤大介在其所著《台灣的兩面鏡子》一書中,描述日本人看不慣中國人做事態度時的口氣;「日本以自己就是地球!」這是他形容日本人自以、視野狹隘的用語。

  母親在台灣出生,台灣是「母親的故」;外曾祖父日於治時期任職台北火車站站長,妻子是中國人;在日本、中國有多年工作及採訪經驗,曾多次到台灣採訪……近藤大介先生身兼企業管理者、學者、記者、觀察家,就他在日本、中國工作及生活親身體驗,從細微處觀察兩國人民作事方法及態度等「外在」的不同,診斷出「日本病」、「中國病」,歸納出「內在」因素的大哉問:是國家性缺失,還是國民性痼疾?《台灣的兩面鏡子》得大家細讀觀照。

  當然,近藤先生也指出「台灣病」。例如,患了與日本雷同的「島國和平癡呆症」,大家也可照照鏡子,有則改之,無則一笑。

  近藤先生在與我對談中,特別提到台北的故宮很迷人。但後來台日間突然發生「翠玉白菜風波」,這個風波正是一面鏡子,反映了台、日、中三角關係微妙的愛恨情仇!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翠玉白菜」,首度出國到日本東京博物館展出,是台日文化交流的歷史盛事。但是,開箱上架前夕,卻發生海報等宣傳品上,故宮名稱未全部冠上「國立」爭議,經政治加料「辣炒」,形成火辣辣事件,翠玉白菜差點就無法在東京「上菜」,經台日雙方努力化解才如期展出。不過,經過這場風波,藉翠玉白菜加台日關係的「原味」,已變調走味。

  「翠玉白菜風波」,從「大」方面看,是台、日、中三角的敏感神經被觸動及挑起。馬英九總統的「抗日情結」發作,把宣傳品的「國立」,上綱到國格尊嚴層次;中國介入的陰影若隱若現,馬政府對日方提出激烈抗議,甚至發出「最後通牒」,要日方限期改正。

  從「小」處看,翠玉白菜風波顯示台灣人與日本人做事態度的差異。台灣故宮、日本東博簽有展出合約,雙方依約行事,本無問題。協辦單位日本媒體印製的海報沒標示國立,日方認非屬合約範圍,無違約問題,台方原也未在意,並未精準掌握問題,當小問題被鬧大,成了大問題,處理就很棘手。

  翠玉白菜風波這面鏡子映照的,正是台灣、日本、中國因地理及歷史因素所形成的三角關係與愛恨情仇。但是,當民族的歷史恨仇高,人民間的好感沒完全消亡也會立即隱沒。

  一個重大的新變數則是中國崛起。當中國擺出稱霸東亞、爭霸天下架式,三方複雜糾結的關係,很容易被化約成原始部落的「友、敵、陌生人」。三方不可能是陌生人,身小國的台灣,在日中兩大之間,將被迫選擇誰敵誰友。目前台灣內部隱然出現親中抗日、聯日美抗中兩條路線之爭,對抗如激烈化,對台灣的未來恐怕不是吉兆。

  最後要提的是,近藤先生是「有心人」,對日、台、中都心懷感情,以國鏡,以民鏡。宏願應是三國相互鏡,互諒互解,取長補短,去病身,逢凶化吉,人民可以獲得最大福祉。至於他對台灣太陽花學運、對中國天安門事件的第三者眼睛觀點,如果不認同,就當做旁觀的另一面鏡

 推薦序四:〈「日本病」得參考〉──朱文(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顧問兼台北文化中心主任)

  1983年我第1次奉派到日本服務,到現在總共來回5次到日本工作,總計在日本停留超過20年,看過日本高度成長的盛況,也經歷了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銀行倒閉、整的金融危機。

  在台灣沒有捷運及高鐵的年代,看到地鐵跟新幹線都好羨慕。日本電車準時且班次密集,尖峰時間每2-3分鐘就有1班地鐵,大家排隊上車,井然有序,車站及車內用敬語的日語廣播,讓我感覺這個國家與我們不一樣。

  有一次陪家一位長輩從的旅館搭電車到我住的便宜榻榻米公寓,一進門就說住日本好,我問她為說在電車上看到日本人有禮貌,講話用敬語(她懂日語)聽起來很舒服。

  後來因工作關係,我經常陪台灣的記者採訪日本各大公司,對日本公司上下一體的團隊精神及高度效率深深佩服。那時田汽車就採用所謂的「看板式」生方式,用Just in time的方法減少庫存、等待、運送,及不良品等高效率管理方式,到今天田汽車已成全球唯一年超過1千萬輛的大車廠。

  當時有位台灣女記者一直與日本記者爭辯何日本人那有共識(consensus),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日本記者敏感地聯想到共識就是像戰前軍國主義一樣全民動作一致,於是努力撇清說沒有什共識不共識;但台灣記者只是單純想要瞭解日本公司何那有團隊精神,何那願意公司效命而已。在我看來雙方有很深的認知差距。

  本書作者近藤大介先生中文流利,對中國、台灣雙方瞭解甚深,由於母親在台出生,外曾祖父曾是台北車站站長,對台灣懷有特別的感情,因此,他筆下的台灣很有效率,屬於「馬上行動」的社會。他批評日本許多公司得了「日本病」,上上下下都在逃避責任,錯失良機。中國員工則缺乏團隊精神,而台灣融合中國的中華文明及日本文化,會臨機應變,處理事務非常有效率,在台遇到兩位高階媒體人對他的臨時請見立即回應使他感動萬分。對台灣的誇讀者應該會很開心,但是否如此,就請各自解讀。他根據實地工作經驗對中國員工的描述十分精采透澈,台灣的員工是否也有類似之處呢?讀者應該也很楚。至於他指出某些日本公司的「日本病」,我認是作者愛之深責之切,看到那些世界知名大的日本公司竟然淪落到經營危機甚至要被收購的地步而發出的警語,這部分很得台灣企業管理階層參考。

  我一直認日本人對國家利益、公司利益向來很楚,終身雇用制雖然逐漸鬆動,但是「以社家,以社榮」的精神仍然廣泛存在。作者以其實際觀察提出的兩面鏡子,就像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讀者能從本書獲得很多示。

 台灣版序:〈母親的故

  對我而言,台灣,是「母親的故」。

  話雖這說,其實我的母親是道地的日本人,於日本殖民時期在台北出生。不僅母親,母親那邊的家人也幾乎都在台灣出生。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止,母親一家人都住在松山機場附近。當時我的外曾祖父是台北車站的站長,外婆則在台灣銀行服務。因此,我從幼年時期,就聽著母親或外婆細數在台灣生活時的美好回憶而長大。米粉等各種「夜市小吃」,更是母親及外婆的拿手菜。

  20多歲時,我第1次造訪「母親的故」。當時花了一個星期,走遍台北的大街小巷。因不論一條街道,都令我覺得充滿母親一家人的回憶。有時候,當我迷了路在街上攤開地圖,總會有台灣人以流利的日文主動協助。台灣人的充滿溫情。此外,就是故宮博物院非常迷人!

  完全對台灣著迷的我,之後曾經好幾次往返台中、高雄等地。成記者後,主要是了採訪而到台灣。我曾經採訪過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這3位總統,也曾和《中國時報》有合作關係。

  我認台灣文化是巧妙融合了台灣有的文化,以及中華與日本文化之後,發展出的獨特「結晶」。不正是台灣人巧妙地以現代精神呈現出日本平安時代就被視理想的「和魂漢才」

  得知本書將要在這樣的台灣出版時,我除了興奮,也感到些許緊張。本書原本是了不太嫻熟日本文化的中國讀者,以淺白的方式來論述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簡體中文版書名《中國缺什,日本缺什》)。在中國上市後,廣受好評,曾登上Kindle電子書排行榜,名列第6。此外,我還接受了50多家中國媒體的採訪。

  這一次本書要呈現在早已成功「合成」中日文化的台灣讀者面前,究竟會生什樣的評價呢?我的心情有如即將面臨考試的學生般緊張。

  不過,另一方面,若能讓台灣讀者感受到少有的「從日本人的角度看中國樣貌」,我深感榮幸。同時,對於願意嘗試讓本書在台灣問世的野人文化,也致上我衷心的謝意。

  今年4月下旬,我造訪了春光爛漫的台北,並台灣讀者重新撰寫了當時思考的〈台灣缺什?不缺什?〉。我希望以後有機會多多訪問台灣,與台灣的朋友交流。

近藤大介

2014年夏天寫於東京

◎內容連載(摘錄自 第七章 台灣缺什?不缺什?)

台灣的優點一:隨機應變、馬上行動

這次在台北的5天當中,我在台北看到許多事物,也和不少台灣人對話,結果發現,台灣人的文化,以固有的台灣島國文化基礎,結合來自台灣海峽西邊的中華文明,以及由北方而來的日本文化,融合而成台灣獨特的文化。

從台灣的歷史來看,印證了我的假設。台灣原本居住了13個原住民族,到了17世紀成荷蘭的殖民地,然後在明末初由鄭成功率領中國軍隊占領(鄭成功的母親是平民出身的的日本人);到了19世紀末甲午戰爭時,成戰勝國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以後,由國民黨政權統治到現在。從這段歷史來看,可以說台灣文化確實是中日文化的融合。

因此,在台灣居住的人們,同時具有中國的優缺點,也具有日本的優缺點。接下來,我就簡要地敍述我所感受到的部分。

例如日本社會中,常因內部進行「重檢討」之際,周圍的環境卻已發生改變,導致最後的決定已經了無意義。就這一點來看,台灣和中國大陸一樣,由於屬於「馬上行動」的社會,所以在進行許多事務方面,都非常有效率。

2004年,當我來台北採訪總統大選時,偶然間在便利商店買了《自由時報》,看到一篇社論寫了這一段話:

「對台灣而言,重要的不是選擇國民黨或民進黨,而是應該把票投給能改善台灣人生活的候選人。」

我看了這篇社論非常感動,雖然明知可能性很低,還是從住宿的飯店,打了一通電話給《自由時報》。

「我是從日本來台北採訪總統大選的記者。看了今天貴報的社論非常感動,雖然知道有些人所難,不過,是否能幫我安排,我留在台北的這個星期當中,讓我與寫這篇社論的記者面呢?」

「喔,寫社論的記者是稍等一下,我現在就詢,請先不要掛斷電話。」

等了幾分鐘以後,原先接聽電話的女性再度開口:

「能不能麻煩30分鐘後,直接到報社一樓櫃台來呢?」

我立即從飯店飛奔而出,坐了計程車直接前往《自由時報》。有位美女站在一樓櫃台前等我,帶著我進入報社。

我被帶到的地點,是董事長位於頂樓的豪華待客室。出現在那裡的,是一位身體硬朗的老人,他以流利的日語說:「我是寫今天早上那篇社論的報社發行人吳阿明。」

我十分惶恐,先說明了整件事的原委:

「我只是從日本來的一名小小記者,想要和寫今天這篇社論的記者會面,進一步了解對方的想法,沒想到竟然會見到董事長。」

董事長一聽我這說,當場哈哈大笑。

「這有什麼嗎?身日本記者的,想知道台灣最新的情報,身台灣媒體之一的我,想了解日本最新的情報,彼此能進一步交流,不是對我們彼此都好?」

後來我們交談了1個半小時,對於兩國彼此的政治、經濟,以及亞洲國際關係交換許多看法。

這次的經驗,帶給我相當大的衝擊。如果情況倒過來,是台灣媒體的記者,到東京採訪,不管是《朝日新聞》或《讀賣新聞》,突然打電話過去,開口說「我想和發表今天社論的記者見面」,知道結果會?報社接到這通電話的人,一定會認只是頭殼壞掉的人打的惡作劇電話,直接掛掉不予理會。

在日本,一般的大企業,不要說社長,就算只是一個小職員,行程通常都在1個月前就排定了。例如我在東京時,如果和朋友相約上一起用餐,通常都在2個月到1個月前就先排進行事曆。如果不預先排好,其他行程馬上會排得滿滿的,到時候一定又要排到2個月後。如果4、5個人邀約一起聚餐,就必須確認彼此的時間,往往聚餐的時間會排到3個月以後。

來自這種「商場常識」的國家的我,打電話到一個素不相識的報社,竟然能立刻和該公司的高層人物面,對我的衝擊簡直就像到了其他星球。

隨俗,我這次來台灣採訪時,也使用和10年前同樣的手法,聯絡了上一次的《自由時報》,以及其敵對報社《聯合報》。結果兩家報社我都是和總編輯會面。台灣令人佩服的「馬上行動」精神,是一點都沒變。

台灣的優點二:女性在社會上活躍的程度與男性相同

就我個人觀點來看,台灣具備的第2項中國式優點,就是女性在社會上活躍的程度和男性相同。

2013年夏天,日本電視台播出《半澤直樹》,這部劇收視率超過40%,堪稱過去30年來最受歡迎的電視連續劇,劇中描述一位在銀行工作的銀行員,如何打擊銀行內外的「惡棍」而出人頭地。

這部連續劇在中國網路上早就出現盜版,但是,並沒有獲得好評;尤其是女性觀眾,對劇情更是不以然。我曾經問了10位以上的中國女性,們都口徑一致地批評「日本人把女性視奴隸,根本是大男人主義的封建國家」。

上戶彩所飾演的半澤直樹之妻,是日本到處可見的家庭主婦。專心地相夫子,並且參加銀行中的「夫人聯誼會」(行員夫人之間的集會),作丈夫出人頭地的後援。

然而,在沒有把「家庭主婦」視「職業」的中國,日本人的妻子,在們眼中看起來如同丈夫的奴隸。日本女性在社會上沒有自己的工作?家事不是應該找傭人做,而不是全部要求妻子一手包辦?日本的女性是不是被丈夫當作奴隸呢?無法理解「賢助功勞」這個日本風俗的中國人,提出一個又一個的質疑。

的確,女性進入社會參與工作的風氣太遲,是日本的缺點。就像毛澤東說的「婦女能頂半邊天」。事實上,已經察覺這件事的首相安倍晉三,也提出「女性進入社會」作政府政策,全面施行。

這一點在台灣也明顯看得出來。

這次到台灣,我也拜訪了出版《台灣的兩面鏡子》的野人文化出版公司,雖然社長是男性,但旗下的總編輯、副總編輯等,全都是女性。

我在台北拜訪的廣告公司社長是女性,大型媒體公司也有女性擔任重要職務。走在台北街頭,台北出身的女性立法委員的海報,更是到處可見。

台灣的缺點一:宣傳能力不足,不利於國際品牌

接下來,我要開始說台灣人的「中華民族缺點」。

雖然是我個人的印象,第1點是宣傳能力不足。

剛剛說的貓空茶屋這棒的地方,我是因偶然遇到親切的司機帶我去才知道,否則我來到台北這幾天,甚至連「貓空」這個地名都沒聽過。不僅是我,應該大部分的日本人都不知道。

由於在海外完全沒有知名度,所以在貓空能以在北京茶店街「馬連道」1/3的價格,買到同樣等級的茶葉。這也可以說,貓空的店家,把本來能賣得更高價的逸品,以超便宜的價格提供給顧客。

難得擁有「貓空」這樣聽過一次就不可能忘記的特殊地名,沒有更費心宣傳?與270萬人口的都市比鄰而居,擁有自然美景與馥郁好茶的「聖地」,竟然沒有廣宣傳讓世界各國的人知道,實在非常可惜。

如果是日本的話,首先應該會製作「貓空吉祥物」,就像Hello Kitty一樣可愛的貓吉祥物,接著還會開發「貓空吉祥物」的周邊?貓空杯、貓空襯衫、貓空帽子、貓空筆、貓空智慧型手機套等等,透過宣傳,讓貓空成「世界的貓空」、「亞洲的貓空」目標。

來自台灣的「亞洲品牌」,有「鼎泰」的小籠包。1958年出身於山西省的楊秉彝,一開始在台北永康街的油行工作。我第1次到這家店,是1990年初,台灣記者告訴我「有一家店小籠包很好吃」,所以帶我去了。當時只覺得是一家當地人熟知的小吃店,並未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沒想到過沒多久,「鼎泰」越來越有名,現在連日本都設立了13家分店,總是座無虛席。我住在北京時,附近的百貨公司「新光天地」裡面也有「鼎泰」的分店,是北京最難預約的餐廳之一。

說實話,和「鼎泰」同等級的小籠包店,在中國非常多。小籠包的發源地上海就不用說了,近郊的浙江省或天津等小籠包也是品。我這次在台灣,也在新北市一家不知名的四川料理店,吃到在肉裡加了辣味的小籠包,對可以稱得上是人間美味。

只有「鼎泰」可以如此成功呢?

我認完全是宣傳能力傑出的關係。至於是向誰宣傳呢?主要是美國人和日本人。1993年《紐約時報》的記者,刊登了讚誦「鼎泰」的文章,並且在同時期,雇用了能滔滔不講著流利日文的女店員,以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觀光客宣傳。我以前每次去「鼎泰」,都十分懾服於女店員宛如說相聲的口才。不知不覺中,在日本形成了「只要去台北,就一定要去鼎泰」的風潮。

如果以日本的宣傳業界常識來說,「鼎泰」並未具備熱門商品的條件。首先是店名太難。

幾乎沒有一個日本人能說出「鼎泰」的標準發音。光說第1個漢字「鼎」,日本人就念不出來。日本的暢銷商品,都是簡單易,令人過目不忘的名字。然而,「鼎泰」的命名卻完全背道而馳。

其次是小籠包商品本身的單純性。說任何人都會做或許對「鼎泰」很失禮,但小籠包對不是一個複雜的食品。日本多數暢銷商品,都是「無僅有的商品」,也就是其他店家無法模仿的技術或特徵,所以才能暢銷。

「鼎泰」跳脫了一般暢銷商品的常識脫穎而出,在亞洲迅速崛起,應該是拜宣傳能力傑出之賜

換句話說,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宣傳,台灣能「亞洲品牌」,甚至「世界品牌」的「原石」極多,能「第2個鼎泰」的商品不勝枚

台灣的缺點2:複製外來事物,缺乏脫胎換骨的能力

這次因想在台北買中藥,所以我去了迪化街。迪化街的左右兩側,開了幾十家從日治時代就開業,歷史悠久的中藥行。

我在迪化街的中藥街了將近1個小時,發現了一件事。幾十家中藥店,呈現的是一多弱的狀態。一是「六安堂」,其他店家都是門可羅雀,唯獨「六安堂」前門庭若市,不斷有計程車載客人前來。

根據「六安堂」店員的說明,這是一家由楊靜如、楊誠法兄弟創立於1913年的老舖,店內還掛著馬英九總統來訪時的裱框照片。在聽店員解說時,也不斷有日本觀光客進入店裡採購。

「六安堂」和其他中藥店不同的地方,就是格外乾淨。中藥商品是吃進口中的東西,消費者當然希望盡可能購買乾淨的商品,所以乾不乾淨直接影響了對商品的信任度。

此外,迪化街的街道氣氛也有影響。這裡的房子幾乎都是70多年前日本撤退時直接留下的老房子,甚至連1915年開業的郵局也照樣使用,如果深夜走在這條路上,甚至令人懷疑是否會出現幽靈的詭異氣氛。其中有許多老店,陳列的中藥,令人看起來似乎數十年如一日。

然而,「六安堂」的商品都以黃色底色,紅色邊框的空包裝,整整齊齊地陳列在店內,光是這一點的潔感就和其他店家給人的感受大不相同。而且店員都穿著燙得筆挺的制服,店裡的大型水族箱內,有著高級熱帶魚自在暢游。我向店家借廁所使用,裡面使用的是TOTO最新型的馬桶設備,也令我大吃一驚。

這種潔的程度,容易被外國觀光客接受。我除了買八仙果等中藥,甚至在那裡買了烏魚子。

就中藥商品而言,我想不論在迪化街任何一家商店購買都應該大同小異,但是由於店內潔程度的懸殊,使得「六安堂」能獨占鰲頭。

我想「六安堂」在獲利到某個程度時,就曾經把店裡改裝得美輪美奐?而經過改裝,又店裡帶來更多生意上門,形成良性循環。

相對之下,其他店舖可能因生意不佳沒有獲利,所以也沒有進行改裝,於是就形成了「外觀」輸給「六安堂」的惡性循環。

不過,特地從飯店搭計程車到「六安堂」來購物的日本觀光客然這多,就代表迪化街有著活絡商機的大好機會。

上海旅遊景點「新天地」,原本被稱作魔都上海,維持著20世紀前半昔日風景的倉庫街。後來藉著上海辦2001年APEC(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契機,改裝成留有舊時代氛圍的新觀光景點。

同樣的,往昔日式街道的迪化街,如果能巧妙地脫胎換骨,一定也能發展出台北最近觀光景點的風貌,例如「台北新天地」的誕生。

 

:::本書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3648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