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明看《史記‧高祖本紀》

【天人之際─史記裡的天心與人意】

---------------------------------------------------

導讀:作家薛仁明

            

 

:::以下文章引用自【薛仁明BLOG天地之始】:::

http://changjing77.pixnet.net/blog/post/40136869

 

 

案:登載於十二月八日中國時報

此為成書修訂稿,稍異於報上所刊。

 

〈進可成事,退不受困〉

壹、

    今年九月十四日,我在台北書院開講《史記》,第一講,講〈高祖本紀〉。隔天,又轉去鹿港的鹿耕講堂談《論語》;談著談著,也提起了劉邦。後來,到了提問時間,針對這點,有位女士略帶嫌惡、頗不以為然地質疑我:「你似乎對劉邦很有好感?」

    嘿嘿!的確如此。

    這樣的好感,證據之一,就在於我家的小兒薛朴。薛朴今年八歲,這兩年多來,天天背書,當他反覆背完《論語》、《唐詩三百首》數遍之後,我想了想,再下來,要背啥?後來,我對他說,背背〈高祖本紀〉吧!〈高祖本紀〉全文一萬多字,不僅長,也不好背,結果,薛朴從頭到尾,還是結結實實地背了兩遍。

    為什麼要背〈高祖本紀〉?一方面,當然是太史公的文章了得,不僅形神兼備,還更勾魂攝魄;如此汪洋閎肆又有血有肉的大塊文章,背了,肯定有益。再者,更要緊的是,薛朴雖說可愛,也很有喜氣,可卻常常在枝微末節上斤斤計較,顯得小氣。讓他讀讀劉邦,看看別人是怎麼豁達、又怎麼大氣,或許,會有點見賢思齊之效吧!

    真要說豁達大氣,其實,從古至今,民間一直都有這樣的人,劉邦只不過更徹底罷了!我讀《史記》,常訝異司馬遷筆下的劉邦,其神情、其舉止、其說話的氣口,怎麼和我南部老家茄萣的討海人如此相似?換言之,兩千多年來,不管是當初的沛縣,或是而今的茄萣,民間之人的種種情性,其實,所變不多。自古以來,民間一直都有這樣的豁達與大氣,因此,他們凡事看得開,他們的韌性極頑強,每逢劫難,他們就渡得了災,也解得了厄。正因民間如此情性,所以,中國文明一向以來,只有亡國家,沒有亡天下。

    中國的讀書人,向來以天下為己任;可事實上,真正維繫天下文明於不墜的,卻往往是廣大深闊的中國民間。正因如此,那天我在台北書院開宗明義說,除了儒釋道三家,真要談中國文化,還得加上民間的種種,才可庶幾完整。這樣的民間,劉邦可算代表。

    民間素來活潑,鮮有執著,某些出邊出沿的行徑,其調皮,簡直讓道學君子看了只能搖頭。那回,劉邦還是個泗水亭長,聞聽沛縣縣令有重客,往賀,「紿為謁曰:『賀萬錢』,實不持一錢」(在禮帖上寫著一萬錢,實際上卻分文未持),如此「招搖撞騙」後,進了大堂,又「狎侮諸客」,大咧咧坐了上坐,全然「無所詘(同屈)」,既不客氣,也沒不安,完完全全,就是神情自若。

    這樣的神情自若,從另一個角度看,當然狀似無賴。然而,也正因狀似無賴,後來的劉邦,才能在無數的殺伐征戰中屢挫不折、屢敗不亡。即使兵敗如山倒,好幾次逃命都逃到極狼狽、極不堪,可這灰頭土臉的無賴,卻能一下子轉身,便又神情自若,像個無事之人。這種瞬間轉化、瞬間解脫的本領,最極致的,恐怕還是那回:項羽「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就在間不容髮的當下,漢王「乃捫足曰:『虜中吾指!』」(劉邦一被項羽暗伏的弩箭射中胸部,就緊握住腳,哎呀一聲:「項賊射中我的腳趾!」)

    這樣的反應,憑良心講,已近乎特異功能。除了「天才」這俗濫至極的詞兒之外,恐怕,也找不到更恰當的字眼了。即使被箭射中,他都可以如此權謀;即使如此權謀,他也可以這麼調皮好玩。嘖嘖!再要緊的事兒、再不堪的時刻,那凡事「無所詘」、隨時都自在好玩的「無賴」之狀,正是劉邦的天才丰姿。有這丰姿,劉邦的一生,進可成事,退不受困。

貳、

    鹿耕講堂之後,隔了三天,我又到台東縣的一所小學,去對一群老師上課。類似的研習,在台灣現今的校園裡,多被教師視為畏途;大家幾乎都能避則避,能閃就閃,不然,就是消極以對。因為,研習大多無聊。無聊,其實是映現了台灣整體教育的空洞化。台灣二十年教改以來,因價值錯亂(披著「多元」的外衣進行與自身文化基因大相悖離的「全盤美化」),又因迷信標準化與規格化,遂導致整體教育空洞無趣如井然有序卻毫無個性的工業生產線。這樣的空洞化,使得許多老師碌碌終日,忙著開會、忙著填資料、忙著做報表,貌似為了教育而孜孜努力,實則盡是些無益於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無聊事兒。到頭來,盡是瞎忙。最後,老師越來越忙,學生反倒越來越差。可嘆的是,在這近乎崩盤的當下,往往越認真的老師,就越容易墜入空洞化的深淵;越負責的教師,也越容易被環境逼迫得進退失據。這些好老師,一個個深懷理想、充滿抱負,可是,最後的結果,卻常常:進難成事,退總受困。

    那天,我對這群老師明白地說,眼下台灣的教育環境,其實還沒走到谷底;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既然環境不斷惡化,無聊的事兒更排山倒海而來,我們的時間與精力又何其有限,那麼,為了不蹉跎在這無聊事兒,為了找到著力點,為了保存些元氣,也為了讓自己「進可成事,退不受困」,首先,就必須摒棄許多好老師最大的「惡習」:凡事全力以赴!

    凡事全力以赴是「惡習」?

    是的,做事認真,本是件美德,然而,在當下台灣的環境裡,這樣的美德,卻極可能被徹底糟蹋掉。許多優秀的好老師,整天全力以赴,卻像隻無頭的蒼蠅、虛擲光陰於沒啥意思也沒啥意義的事兒,這樣的認真,不僅斷送掉了自己,其實也是整個社會最大的浪費!認真雖好,可若不知揀擇,就必定要誤人誤己,也必定是樁不折不扣的「惡習」。

    世間之事,真該全力以赴者,其實有限。一則吾生也有涯,事也無涯,以有涯追無涯,殆矣!二則事有輕重、有緩急,有值、有不值,遇事知所揀擇,清楚該聚焦何處,本來,就是生命的一大功課。扣除那些真正要緊、也非做不可的事情之外,其餘,本該「從輕發落」即可 (說得難聽、也說白了,就是敷衍馬虎、應付了事)。至於某些不做無妨、做了反而有害之事,在允許的範圍內,在不惹麻煩的前提下,甚至就該置若罔聞、假裝忘記;承辦人員若也心知肚明、不至於苦苦相催,那麼,就大可乾脆不做。如此一來,豈不皆大歡喜、功德無量?!

    這樣地敷衍了事,這樣地假裝忘記,對許多好老師而言,當然是件極困難的事。畢竟,他們從小循規蹈矩、認真負責慣了,一夕之間,真要如此「使壞」,又豈是容易?而且,對他們而言,最大的困難,還不僅僅在於這敷衍了事與假裝忘記,更是在於「使壞」之後,又該如何沒負擔、無罣礙、甚至能一派輕鬆呢?

    老實說,這問題確實棘手,任誰都很難幫得上忙。不過,我倒建議可以讀讀《史記》的〈高祖本紀〉。畢竟,劉邦「使壞」時,可真是毫無負擔、全沒罣礙呀!更重要的是,在秦末那樣遠比我們當代更不堪、也更進退兩難的亂世裡,劉邦的的確確做得到:進可成事(有誰比他成了更大的事?),退不受困(又有誰比他更不容易受困?)。換句話說,他那種凡事「無所詘」、隨時都神情自若又調皮好玩的「無賴」之狀,若換個角度看,若不急著嫌惡他,或許,就可以讀出些訊息,就可以獲得生命根柢的某些啟發。

    甚至,我還有個遐想:除了讓老師讀讀〈高祖本紀〉之外,如果,進一步把這卷書也編進各級學校的教材,讓我們的年輕一代,從小至大,反覆讀之,好好領略劉邦那樣的豁達與大氣,或許,現今走入死胡同的台灣教育,就可能再獲生氣、重新聯繫上民間一向就有的活潑與自在,那麼,在這一波教育劫難之後,會不會因此渡災解厄、峰迴路轉,又找到了真正的出口?

 

:::本文引用自【薛仁明BLOG天地之始】:::

http://changjing77.pixnet.net/blog/post/40136869

arrow
arrow

    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